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
一共是一千七百六十二级台阶。
台阶直接在黑褐色山体上雕凿而成,长六十厘米,宽八十厘米,高十厘米。每级台阶刻有间距五厘米的防滑槽,深达三厘米。台阶湿漉漉的,纹理杂乱,留下履带碾压的印痕。
ZD2正停在编号为978的台阶上。
ZD2对每阶台阶都做了标记,电子档案属性中注释着978号台阶具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精确到一毫米。ZD2也标注着978号台阶右侧轻微悬空,在无风,负重正常情况下,ZD2在978号台阶上会产生1.3度的晃动。
从远处看,ZD2像是在两个平行的三角形的履带上架上了一个金属壳子,上面支起了一根鸵鸟似的脖子,四四方方的小脑袋上竖着两颗大大的光感电子眼睛。ZD2型隆起的闪亮的椭圆躯体倒映着嶙峋的岩石。岩石一层层挤压着,像是书页,卷了起来,暗棕色和深灰色交杂,露出金属矿物颗粒。尽管硬度达到莫氏八级,岩体依然像是碎裂了一样,旁边已经有脱落下来的破碎岩块,平整、均匀。
山体上还遗留着脱落形成的伤口。
蜿蜒的山脉,像是被挖断后切掉了一块。
山脚下是曾有的残骸,还能依稀分辨出以前的轮廓。上面覆盖了风化的金属锈迹。有时能看到机器的残存零件散落在黑色的液体中,已经辨识不出是什么了。腐蚀的锈迹被飓风卷到了天空,驱赶到背风的角落,堆积成粗细渐长的小小沙堆。
山边背风处,堆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和碎屑。
西格玛星球携带着环绕的三颗庞大卫星,缓缓出现在集群号的视野中。
太空宁静、黑暗。
M恒星发出夺目的蓝白色光芒,正向稀薄的日冕层吐出一条暗红色的弧线。
集群号刚刚完成作業,传感器已经弹射出舱外。
植入船体的细长线缆,牵引着传感器,像是一簇簇纤细而畸形的海洋植物。
集群号内部宽敞、明亮。泛白的内壁和穹顶散发着柔和的辉光,播放着古典音乐。
飞船控制中心指示灯不停闪烁着。
LZJC计算系统正在收集、分析数据。
驾驶舱传来阵阵喧哗声。一群人正聚集在一起。他们属于平民子弟,平均年龄二十七岁,比银河联邦平均年龄低了四十三岁,活力四射。
“老大,您的才华就像您的脚臭一样,是掩饰不了的。”“银河联邦一定会授予我们半斤重的纯金奖章的!”“老大,您太了不起了!”船长剃着平头,眼睛炯炯有神,他身高一米六九,体重六十一千克,非常结实。船长若无其事地摆摆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人群立刻传来惊叹声,“什么?老大还会谦虚?”“大家快来看,快来看,老大在谦虚呢!” “老大谦虚?不是吧?”老大白着眼瞪了人群一眼。大家更激动了,“快看,快看,老大抛媚眼呢!”“老二,快接着!”老二立刻伸开双手,接过空中不存在的媚眼,并夸张得捧在自己嘴边。人群发出一阵干呕声,老大一脚把老二踹开。
突然红灯闪烁,打在每个人的脸上,接着飞船发出尖锐的警报声。船长立刻反应,“各人员就位,处理不明险情。”每个人训练有素,马上散开,老二冲向了中控室,老三一边冲向观测舱,一边喊:“老大,这次要是出了意外,您一定要照顾好老二……”
银河历1447年,人类文明陷入大衰退之后,十人航天探索先驱,主动巡航银河系的边陲M星系,承担着打通星际航道的任务。在航线勘探途中,他们发现西格玛行星是利用引力弹射、节省燃料的必经航线。
然而,飞船在靠近西格玛星球近距离侦测时,被陨石击中。大量分散的一至十厘米细微天体,坚硬异常,以每秒二十千米的相对速度飞驰而来,但飞船防御系统来不及一一扫射……
M恒星就像隔着不透明的玻璃一样,形成一片亮斑,发着一圈又一圈的亮光,向外围晕染扩散,逐层变暗,像是打印在空中的图片。
云层过厚。
M恒星尽自己最大努力在西格玛星球上空留下印迹。
ZD2的传感器小心地收集着气压、风向、湿度等等。
ZD2履带前传动轴不时发出沙沙的摩擦声,暂时并无大碍。右侧履带只有一点儿轻微顿挫,不时发出隐隐的“嘎吱”“嘎吱”声,还算正常。不过,ZD2的传动轴一直没有彻底修复,在标准闪光下会形成逆转的影像,回营地后需要再次检修。
ZD2右侧履带曾经发生过严重的事故。
在编号185的台阶上,ZD2发生过侧滑,履带几近脱落。
集群号在剧烈地颠簸、抖动。
陨石十分密集,不断地打过来,无任何规律可循。
陨石有着极不规则的形状,带着尖锐的棱角,像是特殊金属构成的碎片,比子弹还要坚硬,高速旋转着,冲向集群号。
由于速度过快,陨石划过的轨迹像是闪过的模糊线条。
超大功率激光并没有把它们轰击成粉末,而是让它们变成炙热的大滴液珠,毫不减速。
集群号一边机动规避,一边迅速启动了集子束武器。
飞船雷达屏幕闪烁着无数绿点,牵引着上方密密麻麻的方框,拥挤着向中心靠近——陨石的数量瞬间达到峰值。
伴随着陨石碎片的碰撞、冲击,集群号发生了侧翻。船动力系统旋即失控,反物质发动机发生了空烧。计算系统在竭力校正。
又一批陨石杂乱无序,蜂拥而至,集群号艰难地调整了飞行姿态,然后,拖着浓重的黑色尾焰,直线砸向西格玛星球……
ZD2忽然一动不动。
接收到各种传感器数据后,ZD2小心翼翼地调低底盘,伏下身体。
就在ZD2俯身的瞬间,山脚下黏稠液体像是黑色变形虫,张开伪足,吞噬遇到的一切障碍。浅褐色的风旋转、上升,变成深灰色,裹挟着岩块碎屑,不停击打着山岩,推动着大块浮石,甚至撼动着整座山峰。 ZD2紧紧擒住山体,钉在山壁上,两条履带深深地扣入防滑槽。狂风裹挟着细碎岩屑,敲打在ZD2金属外壳上,叮咚作响,砸出细细的灰点。地面和山脉震动了一下,一块山石从山顶坠下,沿着阶梯向下翻滚,ZD2紧急避让,驱动着右侧履带,画了一个圆弧。
西格玛星球上的一个山麓旁,在狭窄的空地上,一个冲击坑冒着白烟。
集群号从中间断开,裸露出管线和各种装置,驾驶舱已经严重变形。
碰撞初期,老四出舱熄灭了反物质炉,彻底关闭了转化釜,操作迅速而规范,避免了湮灭式爆炸,然而,老四自己再也没有回来;飞船紧急迫降,失去动力时,一向沉默寡言的老五,冲进了备用燃料室,点燃了化学引擎,在3000度的离子火焰中牺牲。他的英勇行为,争取到了宝贵的三十五分钟,集群号没有彻底失速;为了避免集群号与山体撞击,老六坚守在飞船腹部,手动重启了激光武器,在中控计算机的校准下,成功轰开一个缺口,而老六自己在迫降时飞船尾部巨大的冲击下,内脏受到震动,大出血,殉职;为了抢救存储舱新型号的机器人,老七、老八也不幸罹难……
“各单位汇报情况。”船长抹去眼角血迹,用力睁开右眼,扫视着驾驶舱。船长头部、飞行服上各有一处血渍。
听筒里传来漏电的“嗞嗞”声、倒塌的“哗啦”声,和火焰的“呼呼”声。
没有应答。
船长用双手架在驾驶台上,努力把重心放回到座椅上。绷紧的安全带松弛下来。
船长再次发出命令,“汇报飞船损毁情况!”
老二一只手扶住地面,另一只手在一片狼藉的操纵台上摸索,他碰到了叉状的操纵杆,然后用力抓住,把身体支住,一节节撑起自己。
他看了看完全损坏的显示屏幕,又匆匆浏览了操纵台上指针定格的最后记录,“报告船长,飞船基本完好,并无大碍,稍事休整,即可起飞。”
观测舱的老三脸朝下,趴在褶皱、隆起的防撞地板上,全身瘫成一团。他拼尽全力,抬起头,“真的吗?真的吗?”
观测舱里青烟缭绕,到处是电火花;外支撑框架、承重柱已经歪斜、扭曲;超高硬度的韧性玻璃,夹层完全破碎,布满了裂纹。
老大叹了口气,“老二,说真话!”
老二停顿了良久,换了一副语气,“我们损失了70%的人手,给养丢失一半,燃料耗损殆尽,船体截断,损毁超出修复水平,机器人仅余两台完好……”
ZD2耐心地等待风暴的消散。
在西格玛星球,一切都反复无常。M恒星很快又重新出现在天空,在云层上投射出微弱的光芒。
ZD2的尾部缓缓降下一个半径三厘米的半球形物体,距离地面0.5厘米处止住,ZD2在测量西格玛星球的辐射值,同时,ZD2头顶也探出一个小小的伞状金属网格,慢慢打开后,立刻贴附在ZD2头顶,ZD2也在分析M恒星的光谱。ZD2把数据绘成图表,进行比对,数据精准度高达小数点后十五位。ZD2调出一幅又一幅的电子图表,图表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标识。
随着数据库的完善,ZD2发现今天的光谱和往常相比稍微有些异常。
ZD2在默默运算。
ZD2不确定是传感器受到了震动,还是数据误差。
集群号飞船接收器完好。
没有信号。没有任何信号。
西格玛星球充满了辐射,一片晦暗。
四周绵延的山脉在一角被贯穿,这是迫降时功率强大的激光,击开的一个断口。
山坡旁是开辟的基地。集群号船员小心探索了周边环境。
西格玛星球铀矿中U235丰度远高于5%,经过初步加工,简单提纯后,链式核反应就可以自然引发,不需要石墨或者重水充当慢中子剂。集群号一行人建立了小型核反应堆,解决了电力和动力问题,三人也暂时利用飞船有效残骸建立了营地。
在营地外,他们掩埋了殉职人员,并用粗糙、坚硬的石块,竖起了简陋的墓碑。
墓碑正面雕刻着逝者的姓名,职务,籍贯,生卒年月。
背面刻着履历,寥寥数行。
他们每个人画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但是都在同一天戛然截止,仓促、短暂。
墓碑上挂着身份卡,印有每个人的彩色照片,在风中不停翻滚,不时显现出朝气蓬勃的面庞。照片上的他们,对自己,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骄傲——他们脸上洋溢着青春和乐观,绽放着最开心、最自豪、最得意的笑容。
风渐渐扬起,把他们天真、幼稚的笑容掩埋在翻滚的沙尘里。
ZD2把仪器收回体内,面前呈现出一百条横线与一百条竖线交织的虚拟方格。
ZD2小心翼翼地绕过一个转角,启动了红外系统,开启了超精準模式,扫描着前方路径。
山峰在这里错开。
连续的石阶被迎头折弯后,高度陡然提升。
ZD2沿着石阶内侧,保持着恒定速度。
暴风声音像是咆哮,又像是喘息和呜咽,在角落发起冲锋。
在距迫降不远的盆地边缘干燥区域,三个渺小的身影在晃动。老大他们身着厚重的宇航服,在探测铀矿。
盆地边缘相对地面低了大概十米,除了间隔半小时左右的轻微震动,相当平静。整个盆地呈现出陨石坑的形状,被沉积物填埋,大部分面积被黑色液体覆盖。盆地土壤成块状,有沥青光泽,夹杂很多玻璃质产物。按照地形特征,这块盆地富含大型露天铀矿。
老大脚步逐渐停了下来,若有所思,向天空凝望,天空中布满了低沉的云层。老二和老三小声交谈着,看着老大。
突然,老三注意到手中的分析仪,他示意老二安静,把圆形天线拉伸到尽头。
分析仪读数一直低于正常值。
显示的数字早已由绿色变成红色,每隔一秒震动一下,发出提醒,提示放弃任务。
老三脸色苍白,手中的仪器在微微颤抖,“老大,这里的矿石有蹊跷,铀含量小于1%,不符合西格玛星球的丰度,好像是反应之后剩下来的废渣。” 老大愣了两秒钟,立刻把音乐关闭,转向老三。
老三把仪器伸到老大面前,补充道:“整片区域都是这种情况。”
老大宇航面罩上反射着不停闪烁的红光。老大问:“仪器没有问题?”
老二迅速拿过仪器,仔细检查了一番,合上后盖,“没有问题。”
三人立刻返航。尽管宇航服有碳纤维内骨骼支撑,内置机械动力,他们步伐依然被西格玛星球的引力变得迟缓,像是电影里的慢动作。
他们步履蹒跚,艰难地回到基地。
机器人正在建设基地,进度可观,框架已经搭起,外墙已经初具规模。焊接光一闪一闪,把四周照射得清清楚楚,投下光怪陆离的阴影,把一切镀上蓝紫色……
他们把机器人留在基地。
西格玛地形复杂,他们不希望机器人再有任何闪失,集结号上也有太多的仪器和工具需要清理和修复。如果冶炼中心建成了,再建设一个小型加工厂,不仅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效率也可以加倍得提高……
氧气可以生成,然而,水和食物终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假如西格玛星球存在高等文明的话……
人类并不曾在这里落脚,如果数据属实的话,这里一定存在文明,而且是会利用核裂变的文明。
说不定,正蛰伏起来观察他们。
老大感到庆幸,毕竟,机器人只会忽略掉铀含量不足的环境,完全不会考虑背后的含义。他命令老二,在机器人神经网络系统添加新的分支,让机器人具有对细微异常进行学习、判断、分析的能力。
山坡。一个小小的空旷场地。ZD2停顿下来,调直身躯,低下钳形手,垂下头。
每次途经此处,ZD2都会停下,默哀一分钟——西格玛星球不缺乏时间。
这里是ZD1损坏的地方。
正是他和ZD1一起修筑了台阶,并在台阶上开挖防滑槽,提供履带的着力点(如果修建山路的话,经过长期碾压,会打滑)——而在以后的一场事故中,也是185号台阶拯救了他。
他们一起把山巅削平,钻上深孔。然后一起把物资运至山头,把材料一点儿一点儿搬到山顶,共同组装、焊接、打磨、测试,最后再协力竖起一根长长的光滑金属杆……
ZD1零散部件早已经被风吹散,在ZD1的残骸上,焦黑的核心芯片暴露出来。
ZD2用机械手臂把ZD1焦黑的芯片拆解下来。
ZD2胸口一片钛金属板缓慢滑动,露出一个不大的备用箱,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放置着ZD2的緊急备用零件,ZD2夹起ZD1焦黑的芯片,小心翼翼地投入零件备用箱最中心的位置。
金属板立刻滑动,遮蔽了开口。
营地最后一个带有记忆金属支架的高空风筝,五分钟就被大风刮得无影无踪。
传回来的数据表明:西格玛星球是一个死气沉沉的星球。
西格玛星球上空布满黄绿色的腐蚀气体,地表肆虐着黑褐色的黏稠液体,地壳以半小时为间隔,发生着震级二到三级的地震。整个星球处在蛮荒状态,剧毒物质充斥着大气,甚至形成降水。
空中没有电磁信号,大气不存在生物改造的迹象,地表没有人为的痕迹……
如果西格玛星球产生过文明的话,那也是早已经灭绝的文明。文明灭绝得是如此彻底,以至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LZJC计算系统震动着,嗡嗡作响——计算系统在老二和老三维修下,已经恢复了37%的算力。
老二打开、关闭一些按钮的同时,老三拔下、连接几根线缆,在他们共同操作下,空中渐渐浮现出四周地形的三维立体投影。
LZJC计算系统,曾是飞船的中控系统,实时处理能力强大。碰撞初期,在LZJC计算系统指挥、调度下,集子束武器装备,成功击中了飞来的每一块陨石。
三人把搜集的所有数据同步上传到三维地形上。LZJC核心系统立刻运行,很快弄清楚了广阔的凹陷盆地放射性缺失的不解之谜:
八亿年前,西格玛星球放射性元素异常丰盈,无论是山峰、高地、平原还是盆地,处处存在放射性物质,且放射性是现在的一倍。西格玛星球地幔、地核更是富集了极大的能量,板块运动不断,在频繁的地质运动筛选下,在峡谷区域,偶然富集了大量高纯度的放射性矿物……
LZJC核心系统计算表明,在超强度的地质挤压下,也可能是在一颗直径不到1.5千米的彗星或流星的袭击下,引发了规模空前的爆炸。当时西格玛星球三颗庞大卫星恰巧排列成直线,巨大当量的爆炸加上卫星的引潮力,使得大量铀物质和其他金属矿物喷射出西格玛星球,形成了环绕西格玛星球旋转的稀疏的陨石层……
正是这些陨石击落了集群号飞船。
II
“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发射塔。”
在宇航事故中,修建发射塔,朝天空发射信号是常规求救手段。
也是唯一的手段。
信号塔会稳定地发射信号。发出的信号是底层信号,具有强制性。接收到信号的飞船会自动识别定位,自动调整航线。为了避免飞船为了自保而不加以施救,信号不会上报给飞船操作人员,只会自动上传到飞船中控系统。
老大略微思考一下,“你认为除了我们,还有谁会航行到这个地方?”
“星际公路一定会修建的!西格玛是最佳路线,可以节省千分之五点三的航行时间和航行燃料!”
“你说得对,但是,联邦到了这种地步,你觉得是多久以后呢?”
“我们不是有冬眠舱吗?”
“我们撑不到那个时候。”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我们的誓词,是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是视死如归。”
“我们真的完了?”
老大看着老三,不发一言。
老二拍拍老三的肩膀,“老三,我代表银河联邦,向你表示哀悼。”
老三甩掉他的手,“用不着你代表。” 三人一起走出营地,行至墓碑旁。粗糙的墓碑一字排开,上面挂着的身份识别卡在风中飘荡。在营地旁,三人穿着厚重的白色宇航服,并肩站立,在远方山峰的衬托下,像是三座巨型的雕像。
一阵沉默后,三人安静地找到留有的空位,默默地挖掘自己的墓穴。
老大循环播放着音乐。三人一言不发。
不时传来机器和石块的碰撞声。突然,一个倔强、坚定的声音响起:
“必须要建一个发射塔!”
打造发射塔,几乎用掉了全部机器人和全部给养消耗。
集群号携带的ZD型机器人,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忠实的伙伴,内嵌的耦合程序让他们洋溢着对人类最强烈的爱意——他们可以为了人类付出一切。他们忠诚地完成了下达的命令。
发射塔建成时,第一阶段任务完成。
三人被从冬眠舱唤醒——发射塔需要人工授权,也需要人类选择最终方案。
此时,老大胸口冰凉,浑身酸痛;口腔充满了血泡,伴有溃疡;指甲呈黑色,似乎就要脱落;腿部肿胀,脚趾变形;他甚至能闻到自己全身发出的腐朽死亡气味……
老大要求老二、老三坚守营地,自己只身考察发射塔。
他命令老二和老三,必须保障营地的安全,不惜一切代价修缮飞船的LZJC计算系统,尽快恢复60%算力,让计算系统完成自诊断、自修复。
老大抬头看着天空。
天气阴沉。层层叠叠的积云,蕴含着蜿蜒曲折的闪电,发出隐隐的雷鸣。
他命令他们守在营地,等待自己归来。他停顿了一下,注视着似乎在晃动的山脉,补充道,如果自己没有回来,如果能在山下找到他的遗体,就地掩埋。
在ZD1和ZD2一前一后的保护下,一切都非常顺利,然而下山途中,数条贯穿云层的闪电汇聚,击中他们头顶的悬崖,石块凌空断落,砸下台阶。ZD1高举机械臂,把老大死死地抵在石壁上,ZD2把老大牢牢地护在身后。
ZD1判断着方位,倾斜着金属躯壳,迎向石块。伴随着冒出的大批蓝色电火花,石块砸向ZD1,弹跳起来,冲下峭壁。
ZD2看到ZD1外壳和底座紧紧地贴在一起,躯体支离破碎,齿轮、转向器、继电器等零部件散落一地,浸在喷溅出的紫红色液体中。
ZD1唯一完整的一只机械手,依旧依附在躯体上,牢牢地把老大顶在岩壁上。
ZD2立刻率领老大返程,携带着ZD1的机械手臂。
在西格玛星球上,他们太过于脆弱。
发射塔有一个缺陷——無法发送信号。
因为,电力无法在山上维系。
如果在山顶建核电站的话,作业量过大,运输和建设过程也都过于危险,更重要的是,在现有的简陋的技术条件下,核电站,只会威胁发射塔的安全。
铺设电缆成了唯一的选项。电缆只能分段运输,然后再逐一驳接——虽然接头(甚至线缆)容易被腐蚀掉,造成接触不良。
然而,事实证明,在西格玛星球上,在只有一台机器人的情况下,仅架设电缆也是不可能的任务。他们在营地眼睁睁地看着,在编号为185的阶梯旁,电缆拖着ZD2向悬崖滑去……
在山脚,差一点儿葬送了最后一台机器人。
如果要坚持修完电缆的话,还有一千五百七十七级台阶……
三个人类,身体浮肿得厉害,体温长期维持在三十八度附近,皮肤上显现大片红斑。他们头晕、呕吐、腹泻,最后,乱糟糟的头发、胡须开始脱落,肌肉也开始溃烂——他们在西格玛遭受到了高剂量的辐射。
每次搜寻铀矿,他们都是冲向辐射值最高的区域,然而,宇航服只是为了防止太空中的中短期辐射,尽管强化了设计,留有一定冗余。
三人绝口不提自己的病症,只是更加努力地修复计算系统。
突然,老三打破了沉默,问:“老大,那首很好听的音乐,名字是什么?”老大默默地又播放了一遍,三个人静静欣赏。
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个下沉的音符。
突如其来的音符,像是一颗流星划破苍穹,瞬间把他们带入了另外的世界——仿佛他们现在不处于西格玛星球上,而是面对着更广阔、更博大的时间和空间。音乐就如同漫无边际的宇宙,他们则像是一个孤独的、寂寞的旅行者,正在昂首注视着苍茫、浩渺、无始无终的宇宙。
音乐缓缓诉说了旅行者的历程,他们倾听着音符中的渺小和希望,忧伤和不甘,以及,最终的接纳和释怀。
音乐慢慢减弱,淡出,结束。余音依然回荡在他们的耳畔。
老大告诉他们,乐曲的名字是《星空》。
最后的时刻来临。
三人与ZD2做最后的告别。他们挣扎着坐起来。
三人逐一拉着ZD2的钳状机械手,轻轻摇动——他们在和ZD2握手。
他们休息了一会儿,聚拢起全部力气,举起右手,慢慢抚摸着ZD2的履带,一直到ZD2的光亮的金属脑袋。他们注视着ZD2抬起的大大的电子眼,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不舍,目光中流露出惭愧、内疚,以及最真诚的歉意……
他们没有遗言。
没有任何遗言和嘱托。
ZD2围绕着他们转了一圈又一圈,履带发出急促、尖锐的声音。
ZD2并不能理解死亡。
ZD2并没有按照先前的吩咐,把他们收殓、埋葬,而是把遗体带入冬眠舱。
冬眠舱自动执行了收纳程序。
在一尘不染的玻璃舱盖下,在暖色调的灯光照射下,他们每个人都栩栩如生。他们身穿天蓝色紧身服,浸泡在乳白色的溶液中,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他们肤色苍白,嘴角鼓了起来,带着血迹。他们身体僵硬、冰冷,脸上微微露出的笑容里,留有一丝遗憾。
ZD2摆置了一套放声设备在他们耳畔,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星空》。
ZD2希望借此把三人唤醒。
在西格玛星球上,在拥有三个月亮但连一个都观测不到的西格玛星球上,却日复一日,不停地播放着《星空》……
III
ZD2每天要给自己充满电,爬到山上,维护信号塔并给信号塔充电。信号塔需要每日补充能源。
环境过于恶劣。
西格玛星球已经荒废了,同型号的机器人ZD1的残躯,已经锈迹斑斑,快要被腐蚀性的空气变成尘土了。
ZD2是西格玛星球硕果仅存的智慧,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希望就是山顶的信号塔。ZD2这种机器型号以忠实闻名。他的任务就是守护发射塔,确保信号的发送。
信号从未间断,但是也从来没有得到过回应。
有可能是信号不够强烈,功率不够强大;也可能是信号被西格玛的厚重的电离层屏蔽;也有可能,整个宇宙的已知文明都已经灭亡,ZD2是唯一的幸存者……
ZD2转过头,透过弥漫的雾气,俯视着基地。
基地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自动化核电站,也是放射性元素提炼厂,并附带一个自给自足的修理、加工车间,车间里成批次地制造着大容量蓄电池。在LZJC计算系统妥善地管理下,基地井然有序地运转着。
ZD2只需要从铀矿带来矿石即可。他每次驾驶工程防护车去开采铀矿,补充一次就可以维持基地运行很长时间。反应堆发出幽幽蓝光,像极了飞船喷射口的耀光。黑黝黝的平坦处是ZD2修建的飞船起降场。飞船起降场里的金属座椅被擦得发亮,弯曲的圆柱扶手能倒映出影像;靠背和椅面干净、整洁,像是经常有人坐过一样。起降场平整、光滑,一个凹痕都没有。
基地最核心是冬眠舱。最外层是先驱者的坟墓。
基地旁留有集群号飞船倒塌状的痕迹。飞船已经被腐蚀成泥土。
ZD2驱动着履带,开向发射塔。
发射塔房是厚厚的金属半球,由合金拼接起来,厚达一米半,保护着内部的元件和供电组。十米外,四根尖锐的金属避雷针,深深插入底座,分别占据着四角。
发射塔六米见方,四根纯铱金柱牢牢得扎入岩石深处。四根柱子间用钛金属栏杆互相交错连接,织成了保护网。中间悬挂着一根细长而突出的柱子,是发射天线,结满了黑色的霜。
天空阴暗,呈现出墨色,云层压得很低,重得像是随时都会坍塌。狂风很罕见地掀开天边黑幕的一角,一抹残余的夕照偶然地投射到铱金发射塔,铱金柱反射着夕阳淡淡的余晖,闪耀着冷冷的金属的光芒。这道冷冷的金属光芒转瞬即逝,云层携带的巨大电荷发出时隐时现的闪电,把天际镶嵌上黄绿色的亮边。
指示燈平静地闪烁着,温和地发出红光,显示正在充电。信号稳定地以波长三十厘米、频率为1GHZ的L波段发射。
ZD2一动不动。为了省电,只有计算核心在运行。ZD2调大了发射功率,一系列动作有条不紊。电池用尽后,ZD2启用了容量较小的备用电池,继续充电。ZD2这么做,是为了保证发射塔有多余的电量,即便第二天未按时到达,发射塔依然可以正常运转。
ZD2留给自己15%的电量,刚刚够返程。在仔细核算后,ZD2又把回程电量向下调到11%——下山利用重力做功,可以回收一部分电能。
发射塔功率增大了4.71%。
在ZD2头顶,在他看不见的浩瀚星空中,M恒星朝向西格玛星球和它的三个卫星,以及整个宇宙,倾泻着无以计数的光子、中微子、引力子等等物质和能量。
一艘银河联邦探测飞船,滑翔在引力弹射的航线上,一排排椭圆的窗口耀眼地反射着M恒星的蓝白色光芒,安静、祥和、优雅,像是徜徉、流动着的音符。他们不久前刚刚完成测绘程序。一小时前,他们用大功率激光炮引爆了M恒星一小块耀斑,现在正航向西格玛星球。传感器探出船体,由纤细的线缆牵引,正在沿途不停收集测试的各项数据,像是一簇簇畸形的海洋植物。
星际航线的动工日期,早于集群号所有人的预计。
突然,这艘飞船自动调整了航线,这艘飞船收到了来自西格玛星球的信号。
一直循环发送的底层信号,是那么清晰,那么响亮,不可能接收不到。
信号非常简短,只有几个字符:
“危险!不要靠近!”
【责任编辑:艾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