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面对国内连续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机,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58322.03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加值累计增长13.98%,略高于工业增加值12.89%的增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56亿美元,增长13.1%,实现顺差764亿美元,增长9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9亿元,同比增长26.8%,略高于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1%)。电信业在平均综合资费水平较2007年下降11.6%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收入8139.9亿元,同比增长7%,全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人,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7573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
但是,我国高技术产业作为外向度比较高的产业,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产业增长中出现了多个新低。
一是单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的新低。从去年11月开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现自我国入世以来的首次单月负增长。12月份单月增速降到-15.8%,到今年1—2月更是降为-24.6%。
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单月生产增速的新低。2008年10月以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单月总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降为个位数,这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建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到去年12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更是降为-0.17%,而今年1—2月产业增加值增速也出现负增长,降至-3.21%。
三是高技术制造业经济效益增速的新低。在2008年高技术制造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2009年以来相关数据也全面出现负增长,1—2月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降至-10.34%,利润增长降为-54.67%。
一、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要特点
总的来看,2008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时间来看,呈现出先扬后抑的特征
去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从8月份开始,生产、出口等方面同比增速全面下滑。从环比来看,从去年10月份开始无论是生产数据,还是出口数据,基本呈负增长。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2月,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环比增速(现价)分别为-3.1%、-4.4%、 4.6%、-34.0%、 4.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环比增速分别为-0.5%、 -12.5%、 -14.2%、-27.7%、 2.1%。尽管今年2月环比增速有所回升,但由于有春节等季节因素影响,尚难以判断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否已经见底。
(二)从行业来看,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由于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正处于调整周期,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还是计算机行业增长均出现较明显下滑。而医药行业、医疗设备行业等由于具有相对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尽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仍高达76.3%,但医药行业、医疗设备行业正逐步成为高技术制造业新的增长动力。与此同时,电信业由于主要面对国内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也较小,在电信资费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业务收入8139.9亿元,同比增长7%。而软件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期,因此其业务收入也保持了29.8%的较快增速。
(三)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加快追趕东部的步伐
一方面,尽管东部地区在高技术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但由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也比较明显。如天津、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仅为-9.26%、-7.52%、5.96%、6.95%、11.57%。另一方面,中西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发展步伐,广西(40.85%)、重庆(38.04%)、河南(36.94%)、四川(34.42%)等省市的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均在30%以上。
(四)从对外贸易来看,进出口增速双双放缓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实现进出口值7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增幅回落12.6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392亿美元,增长3.5%,增幅回落13.9个百分点;出口4156亿美元,增长13.1%,增幅回落11.7个百分点。从贸易方式来看,2008年加工贸易方式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2.4%,共出口3426亿美元,增长8.9%,增幅回落13.4个百分点;从出口主体来看,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当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85.2%,共出口3540亿美元,增长11.1%,回落11.8个百分点;从出口国别来看,欧盟、香港及美国仍为我高新技术产品前3大出口市场,对其分别出口979.5亿美元、974.7亿美元和779.1亿美元,分别增长15.2%、4.7%和4.7%,增幅分别回落20.7个、17.4个和7.2个百分点,合计占当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65.8%。
二、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发展情况
(一)电子产品制造业下行趋势明显
金融危机对全球电子产品市场产生重大冲击。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明显影响。2008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2007年低5.2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工业平均增速低9.8个百分点。前11个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润1559亿元,增长4.1%,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同时,计算机、家用视听、电子元件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三资企业利润下降2%。手机、彩电、计算机等主要产品产量仍居全球前列,但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我国去年共生产手机5.6亿部,微型计算机1.37亿部,彩电9033万台,分别占全球产量的43%、44%、44%。但手机、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产量的增速同比分别下降了12.3个、16.1个、21.7个百分点,彩电产量增速也仅仅与上年持平。
(二)电信业进入转型调整关键时期
我国电信业正面临从单一业务向全业务经营,从语音向数据,从2G向3G等一系列的产业转型。从电信用户数来看,2008年1—12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483.2万户,达到34080.4万户。与此同时,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9392.4万户,达到64123.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701.0万户,达到8342.5万户;全国网民数净增0.88亿人,达到2.98亿人,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从业务类型来看,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同比下降8.5%,拨号上网通话量下降37.5%,国内长途电话通话时长仅增长2.5%。而新兴业务增长加快,移动通信收入和数据通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1%和35.1%,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比分别同比上升3.87和2.04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2692.9亿元,同比增长23.1%,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3.1%,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从体制改革来看,2008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截至2008年底,各项改革进展顺利,企业资产重组基本完成,业务重组稳步推进,配套措施逐步落实,初步形成了三家具备全业务竞争能力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2009年1月,第三代移动通信运营牌照正式发放,年内全国大部分地级城市都将开通3G服务,我国电信业将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
(三)软件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由于软件服务订单周期较长,金融危机对软件产业的影响目前尚不明显,但可能有一定滞后效应,下一步发展形势暂时还难以判断。从目前掌握的订单来看,我国对日本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欧美市场的金融等行业离岸外包业务量也可能大幅减少。2008年,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7573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软件产品收入3166亿元,同比增长32%,仍处软件业的主体地位。由于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的兴起,软件服务化趋势明显,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2008年,完成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39.9%,增速比全部软件产业高10.1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203亿元,增速超过100%。系统集成收入1616.4亿元,同比增长25.2%,低于全部软件产业增速4.7个百分点。2008年软件出口额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增幅比制造业高25.4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软件外包服务出口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4.3%。
(四)生物医药行业成为新的亮点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由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相对较低,同时受医药产品消费刚性、国内市场扩张和相关政策稳定的强力支撑,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此次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下表现较为突出的亮点产业之一。2008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增长25.52%,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其中,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增速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30.65%和31.43%。2008年1—11月,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9%)23.5个百分点,增长幅度高居十二大工业产业的第二位。2008年,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1055.3亿元,同比增长27.4%,分别比2006年、2007年全年增速高18.68个、15.95个百分点。
(五)航空航天产业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首次实现太空行走,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的重大跨越。自主研制的新支线飞机成功实现首飞,并已获得国内外用户208架订单,標志着我国民用飞机重点型号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启动首架飞机总装工作,标志着我国航空领域国际合作取得重大成果。与此同时,我国航空企业积极拓展与波音、空客、GE公司民用航空领域合作的空间,合作规模、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
专家分析认为,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危机,在于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技术扩张进入衰退期。2001年新经济泡沫破裂后,美国为刺激经济,以低利率推动房地产发展,再度令美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繁荣。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支撑,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由于创新能力的差异,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所受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为此,我们在广东、湖南等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通过调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在1998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时,我国高技术产业并未受到明显影响,甚至在其后的几年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期。当前与1998年相比,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规模是当时的8倍多,出口规模是当时的20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提高,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也更加强烈。特别是一些电子信息企业反映,本次金融危机对它们带来的影响远比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视野来谋划产业发展的未来,特别是将我国高技术产业放在全球产业链中判断我们的定位,研究我们的战略,制定我们的政策。
(二)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决定抗风险能力
在调研中,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抗风险能力的强弱。在东莞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一些外商独资企业。这些企业的核心研发并没有向我转移,只是因为生产成本及市场原因将生产基地放在我国。在金融危机中,这些企业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只能靠裁员勉强维持,面临着倒闭的危机。而在广州、湖南等地调研期间,一些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则反映,虽然出口量也较大,但由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所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国际市场减少的主要是其他竞争力不强,所占市场份额较小的企业。因此,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关键在于提升这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金融危机同时也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加快做强的战略机遇期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正利用金融危机中各方面成本较低的机遇,大量引进人才,完善产业链,积蓄力量,图谋未来更大的发展。有不少企业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同时也是全球产业重新洗牌的战略机遇期。通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一些大型的、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将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如果我们利用好这次金融危机,措施得当,就可以借机扶持一批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成为未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的中坚力量。
四、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调研中,企业普遍认为这些政策措施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增值税转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投入150%加计扣除等政策,企业表示非常关注。
(一)增值税转型
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启动了增值税转型,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对此,高技术企业普遍表示欢迎,认为增值税转型促进了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同时也为高技术企业扩大了市场需求。有的企业甚至将原来打算在2008年购进的设备转为在2009年购进。但企业反映在政策实施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对于原来享受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政策的企业,以及采购国产设备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原来享受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政策,但现在需要用销项税去逐步抵扣,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加了这些企业的投资和财务成本。二是对于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而言,这些企业因为没有生产产品,只缴纳营业税,因此无法享受抵扣政策。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2008年4月出台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办法与原办法相比有了明显改进,如取消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内、区外的歧视性规定,将认定的重心由产品转向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投入等。高技术企业普遍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些规定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调研中,一家曾经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日资企业,在新的办法出台后就因为只是做生产加工和一些边缘研发,没有将核心研发转移到中国而失去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同时,企业认为认定办法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如有的企业认为,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采取统一标准,不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有的家电企业认为,目前家电行业利润很薄,虽然该企业销售收入很高,但利润并不高,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标准存在行业间的不公平。还有的企业认为,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过程中,由地方科技、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层层把关,认定程序很复杂。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在全国科技大会之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优惠范围进一步扩大,享受主体由工业企业扩大到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取消了研发投入增长比例的要求,抵扣期限可5年递延等。企业认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最为直接和最有力度的政策措施之一。据广东省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已有近千家企业通过科技部门初审,落实研发费用抵扣额达15亿元以上。但不少地方和企业反映,在实际操作中,税务部门只认可由科技部门立项的项目研发费用,远低于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且操作手续复杂,享受政策的难度较大。据个别企业初步计算,该企业所抵扣的研发费用只占企业全部研发费用的一半左右,使得该项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有的地方税务部门反映,虽然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效益普遍不理想,但上级税务部门仍要求今年税收任务要提高20%,从而导致地方税务部门执行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积极性不高。还有的高技术企业反映,此次国家出台的财政刺激经济计划令人振奋,但其中支持自主创新的投资明显偏少,难以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结构调整中的支撑作用。一些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资金支持的企业反映,国家投资还未下到企业,各级审计、稽察等部门就反复检查,有的企业甚至平均每周都要接待来自不同方面的检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五、化危为机,提升產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应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
一是要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监测,紧密跟踪分析全球经济未来走向,以及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二是要利用好新增中央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三是要进一步推动“引进来、走出去”,支持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和高端人才,支持有条件企业在国内外的收购、兼并、重组,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四是要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推动落实已出台的各项自主创新政策,激励企业提高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一是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要支持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一批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海外高新技术、海外优秀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创办高技术企业。四是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把握新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组织实施软件和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质工程、新材料、民用飞机等重大专项,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努力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要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全社会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要继续建设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配合做好重大科技专项的相关工作,为长期发展提供更强的基础能力。三是要强化自主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推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四是研究推动企业创新工程试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
一是要积极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防灾等规划确定的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政务外网,研究制定电子政务业务外包政策,加快出台信息化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二是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应用,适时启动医疗卫生、业务外包、灾难恢复等领域的试点示范工程。三是要在信息化装备、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领域建设一批自主创新基础设施,继续安排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专项,加强信息安全服务和标准制定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四是要大力促进骨干企业信息化,支持工业百强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大幅度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农村信息化应用。
(五)抓紧完善创业环境
一是要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继续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抓紧研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二是要加强与金融、证券机构的合作。三是要及时研究分析高技术产业创业发展中的融资难、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
(六)大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要认真研究节能减排、“三农”等当前的重大技术需求,分析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制定技术解决路线,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二是要针对农业、能源、交通、环保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进步项目,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研究制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进出口、政府采购等手段,构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良好政策环境。
但是,我国高技术产业作为外向度比较高的产业,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产业增长中出现了多个新低。
一是单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的新低。从去年11月开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现自我国入世以来的首次单月负增长。12月份单月增速降到-15.8%,到今年1—2月更是降为-24.6%。
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单月生产增速的新低。2008年10月以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单月总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降为个位数,这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建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到去年12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更是降为-0.17%,而今年1—2月产业增加值增速也出现负增长,降至-3.21%。
三是高技术制造业经济效益增速的新低。在2008年高技术制造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2009年以来相关数据也全面出现负增长,1—2月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降至-10.34%,利润增长降为-54.67%。
一、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要特点
总的来看,2008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时间来看,呈现出先扬后抑的特征
去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从8月份开始,生产、出口等方面同比增速全面下滑。从环比来看,从去年10月份开始无论是生产数据,还是出口数据,基本呈负增长。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2月,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环比增速(现价)分别为-3.1%、-4.4%、 4.6%、-34.0%、 4.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环比增速分别为-0.5%、 -12.5%、 -14.2%、-27.7%、 2.1%。尽管今年2月环比增速有所回升,但由于有春节等季节因素影响,尚难以判断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否已经见底。
(二)从行业来看,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由于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正处于调整周期,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还是计算机行业增长均出现较明显下滑。而医药行业、医疗设备行业等由于具有相对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尽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仍高达76.3%,但医药行业、医疗设备行业正逐步成为高技术制造业新的增长动力。与此同时,电信业由于主要面对国内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也较小,在电信资费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业务收入8139.9亿元,同比增长7%。而软件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期,因此其业务收入也保持了29.8%的较快增速。
(三)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加快追趕东部的步伐
一方面,尽管东部地区在高技术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但由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也比较明显。如天津、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仅为-9.26%、-7.52%、5.96%、6.95%、11.57%。另一方面,中西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发展步伐,广西(40.85%)、重庆(38.04%)、河南(36.94%)、四川(34.42%)等省市的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均在30%以上。
(四)从对外贸易来看,进出口增速双双放缓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实现进出口值7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增幅回落12.6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392亿美元,增长3.5%,增幅回落13.9个百分点;出口4156亿美元,增长13.1%,增幅回落11.7个百分点。从贸易方式来看,2008年加工贸易方式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2.4%,共出口3426亿美元,增长8.9%,增幅回落13.4个百分点;从出口主体来看,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当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85.2%,共出口3540亿美元,增长11.1%,回落11.8个百分点;从出口国别来看,欧盟、香港及美国仍为我高新技术产品前3大出口市场,对其分别出口979.5亿美元、974.7亿美元和779.1亿美元,分别增长15.2%、4.7%和4.7%,增幅分别回落20.7个、17.4个和7.2个百分点,合计占当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65.8%。
二、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发展情况
(一)电子产品制造业下行趋势明显
金融危机对全球电子产品市场产生重大冲击。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明显影响。2008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2007年低5.2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工业平均增速低9.8个百分点。前11个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润1559亿元,增长4.1%,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同时,计算机、家用视听、电子元件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三资企业利润下降2%。手机、彩电、计算机等主要产品产量仍居全球前列,但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我国去年共生产手机5.6亿部,微型计算机1.37亿部,彩电9033万台,分别占全球产量的43%、44%、44%。但手机、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产量的增速同比分别下降了12.3个、16.1个、21.7个百分点,彩电产量增速也仅仅与上年持平。
(二)电信业进入转型调整关键时期
我国电信业正面临从单一业务向全业务经营,从语音向数据,从2G向3G等一系列的产业转型。从电信用户数来看,2008年1—12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483.2万户,达到34080.4万户。与此同时,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9392.4万户,达到64123.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701.0万户,达到8342.5万户;全国网民数净增0.88亿人,达到2.98亿人,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从业务类型来看,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同比下降8.5%,拨号上网通话量下降37.5%,国内长途电话通话时长仅增长2.5%。而新兴业务增长加快,移动通信收入和数据通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1%和35.1%,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比分别同比上升3.87和2.04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2692.9亿元,同比增长23.1%,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3.1%,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从体制改革来看,2008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截至2008年底,各项改革进展顺利,企业资产重组基本完成,业务重组稳步推进,配套措施逐步落实,初步形成了三家具备全业务竞争能力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2009年1月,第三代移动通信运营牌照正式发放,年内全国大部分地级城市都将开通3G服务,我国电信业将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
(三)软件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由于软件服务订单周期较长,金融危机对软件产业的影响目前尚不明显,但可能有一定滞后效应,下一步发展形势暂时还难以判断。从目前掌握的订单来看,我国对日本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欧美市场的金融等行业离岸外包业务量也可能大幅减少。2008年,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7573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软件产品收入3166亿元,同比增长32%,仍处软件业的主体地位。由于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的兴起,软件服务化趋势明显,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2008年,完成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39.9%,增速比全部软件产业高10.1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203亿元,增速超过100%。系统集成收入1616.4亿元,同比增长25.2%,低于全部软件产业增速4.7个百分点。2008年软件出口额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增幅比制造业高25.4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软件外包服务出口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4.3%。
(四)生物医药行业成为新的亮点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由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相对较低,同时受医药产品消费刚性、国内市场扩张和相关政策稳定的强力支撑,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此次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下表现较为突出的亮点产业之一。2008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增长25.52%,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其中,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增速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30.65%和31.43%。2008年1—11月,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9%)23.5个百分点,增长幅度高居十二大工业产业的第二位。2008年,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1055.3亿元,同比增长27.4%,分别比2006年、2007年全年增速高18.68个、15.95个百分点。
(五)航空航天产业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首次实现太空行走,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的重大跨越。自主研制的新支线飞机成功实现首飞,并已获得国内外用户208架订单,標志着我国民用飞机重点型号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启动首架飞机总装工作,标志着我国航空领域国际合作取得重大成果。与此同时,我国航空企业积极拓展与波音、空客、GE公司民用航空领域合作的空间,合作规模、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
专家分析认为,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危机,在于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技术扩张进入衰退期。2001年新经济泡沫破裂后,美国为刺激经济,以低利率推动房地产发展,再度令美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繁荣。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支撑,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由于创新能力的差异,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所受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为此,我们在广东、湖南等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通过调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在1998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时,我国高技术产业并未受到明显影响,甚至在其后的几年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期。当前与1998年相比,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规模是当时的8倍多,出口规模是当时的20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提高,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也更加强烈。特别是一些电子信息企业反映,本次金融危机对它们带来的影响远比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视野来谋划产业发展的未来,特别是将我国高技术产业放在全球产业链中判断我们的定位,研究我们的战略,制定我们的政策。
(二)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决定抗风险能力
在调研中,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抗风险能力的强弱。在东莞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一些外商独资企业。这些企业的核心研发并没有向我转移,只是因为生产成本及市场原因将生产基地放在我国。在金融危机中,这些企业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只能靠裁员勉强维持,面临着倒闭的危机。而在广州、湖南等地调研期间,一些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则反映,虽然出口量也较大,但由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所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国际市场减少的主要是其他竞争力不强,所占市场份额较小的企业。因此,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关键在于提升这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金融危机同时也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加快做强的战略机遇期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正利用金融危机中各方面成本较低的机遇,大量引进人才,完善产业链,积蓄力量,图谋未来更大的发展。有不少企业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同时也是全球产业重新洗牌的战略机遇期。通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一些大型的、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将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如果我们利用好这次金融危机,措施得当,就可以借机扶持一批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成为未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的中坚力量。
四、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调研中,企业普遍认为这些政策措施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增值税转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投入150%加计扣除等政策,企业表示非常关注。
(一)增值税转型
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启动了增值税转型,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对此,高技术企业普遍表示欢迎,认为增值税转型促进了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同时也为高技术企业扩大了市场需求。有的企业甚至将原来打算在2008年购进的设备转为在2009年购进。但企业反映在政策实施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对于原来享受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政策的企业,以及采购国产设备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原来享受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政策,但现在需要用销项税去逐步抵扣,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加了这些企业的投资和财务成本。二是对于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而言,这些企业因为没有生产产品,只缴纳营业税,因此无法享受抵扣政策。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2008年4月出台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办法与原办法相比有了明显改进,如取消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内、区外的歧视性规定,将认定的重心由产品转向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投入等。高技术企业普遍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些规定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调研中,一家曾经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日资企业,在新的办法出台后就因为只是做生产加工和一些边缘研发,没有将核心研发转移到中国而失去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同时,企业认为认定办法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如有的企业认为,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采取统一标准,不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有的家电企业认为,目前家电行业利润很薄,虽然该企业销售收入很高,但利润并不高,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标准存在行业间的不公平。还有的企业认为,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过程中,由地方科技、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层层把关,认定程序很复杂。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在全国科技大会之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优惠范围进一步扩大,享受主体由工业企业扩大到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取消了研发投入增长比例的要求,抵扣期限可5年递延等。企业认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最为直接和最有力度的政策措施之一。据广东省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已有近千家企业通过科技部门初审,落实研发费用抵扣额达15亿元以上。但不少地方和企业反映,在实际操作中,税务部门只认可由科技部门立项的项目研发费用,远低于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且操作手续复杂,享受政策的难度较大。据个别企业初步计算,该企业所抵扣的研发费用只占企业全部研发费用的一半左右,使得该项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有的地方税务部门反映,虽然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效益普遍不理想,但上级税务部门仍要求今年税收任务要提高20%,从而导致地方税务部门执行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积极性不高。还有的高技术企业反映,此次国家出台的财政刺激经济计划令人振奋,但其中支持自主创新的投资明显偏少,难以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结构调整中的支撑作用。一些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资金支持的企业反映,国家投资还未下到企业,各级审计、稽察等部门就反复检查,有的企业甚至平均每周都要接待来自不同方面的检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五、化危为机,提升產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应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
一是要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监测,紧密跟踪分析全球经济未来走向,以及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二是要利用好新增中央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三是要进一步推动“引进来、走出去”,支持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和高端人才,支持有条件企业在国内外的收购、兼并、重组,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四是要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推动落实已出台的各项自主创新政策,激励企业提高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一是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要支持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一批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海外高新技术、海外优秀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创办高技术企业。四是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把握新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组织实施软件和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质工程、新材料、民用飞机等重大专项,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努力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要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全社会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要继续建设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配合做好重大科技专项的相关工作,为长期发展提供更强的基础能力。三是要强化自主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推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四是研究推动企业创新工程试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
一是要积极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防灾等规划确定的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政务外网,研究制定电子政务业务外包政策,加快出台信息化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二是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应用,适时启动医疗卫生、业务外包、灾难恢复等领域的试点示范工程。三是要在信息化装备、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领域建设一批自主创新基础设施,继续安排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专项,加强信息安全服务和标准制定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四是要大力促进骨干企业信息化,支持工业百强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大幅度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农村信息化应用。
(五)抓紧完善创业环境
一是要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继续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抓紧研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二是要加强与金融、证券机构的合作。三是要及时研究分析高技术产业创业发展中的融资难、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
(六)大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要认真研究节能减排、“三农”等当前的重大技术需求,分析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制定技术解决路线,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二是要针对农业、能源、交通、环保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进步项目,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研究制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进出口、政府采购等手段,构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良好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