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情便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d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多年前,我因羡慕县城的繁华,选择了城郊中学读高中。这所学校也是第一年在我们镇招生,它在全县高中的排名不靠前,我的同学基本没有选择填报,最后只有我一人被录取。
  报名那天,父亲安顿好我,就急忙坐车回了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家中。白天还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的寝室,等到夜幕降临时,一下子冷清下来。原来,其他同学家都比较近,报名有两天时间,他们基本都是报了名,放好行李就回家了,等第二天下午再回学校。长长的一排宿舍,十几个房间顿时空空荡荡。我一人在寝室内、在院子内胡乱地转悠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父母,也是第一次一人独自在陌生的地方。此时的心境正是“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这份孤独如同一片落叶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漂泊,落叶随时会被大海吞噬,寂寞和恐惧顿时由心底升起。
  就在孤独、恐惧和黑夜一起快要吞噬我的时候,远处传来“哐啷,哐啷”的声音。我急忙从寝室内冲出,抬头看去,只见院门口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推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出现在我眼前。昏暗的路灯下,自行车金属部分的油漆显得更加斑驳,后轮轮胎已经瘪了,钢圈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不停地颠簸着,再加上很多配件的老化,螺丝的松动,自行车就在“哐啷,哐啷”的响声中前行着。他突然发现了我,疲惫又失落的脸上露出笑意,友好地向我笑了笑。我顿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兴奋地上前紧紧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同学,你好!”短短的一番交谈后,我们便有了“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的感觉。也正是这第一次的见面,这第一次的握手,我们竟成了高中三年内最好的朋友,也成了一生的挚友。
  他叫永干,家离学校十多里路。他报名来得晚,放好行李后就想往回赶,可骑了没多远,车胎坏了。一路上也没有找到修车的,只好折返回来。本来他以为今晚要自己一个人待在寝室,没有想到遇到了我。我们不仅在同一寝室,而且还是一张床的上下铺。这缘分也许就是“千生百世,缘起缘灭,皆已注定”吧。
  我的父母以种田为主,收入本来就低,再要供我上高中,就更加捉襟见肘。为了节省每次来回的几元车费,高中三年,我基本一个月才回一次家。每到月底,回家拿一个月几十元的生活费,再背几十斤米回学校交给食堂,算是自己一个月的口粮。在那个年代,农村富裕的人家也不多,永干的家境也不富裕。因为离得近,他每周周末都会骑上那台老爷车回去。每次回来时,他都会带点他奶奶煮的小鱼,或者带点切得薄薄的腊肉。这样后面的日子,中午吃饭时,我碗内就会多条小鱼,或者我的饭盒内会悄悄地多了几片腊肉。这些小小的鱼和薄薄的肉片不光给我的味蕾带来了满足,也温暖了我的心。冬夜,我们俩将各自的薄薄的被子合起来,挤在一张狭窄的床上互相取暖,共克严寒,也许这才算是真正的“抱团取暖”吧。
  每天清晨,他早早地叫醒我,我们一起跑步、晨读;晚自习后,我们再悄悄溜进一间空教室,点起蜡烛多看一会儿书。这三年内,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憧憬未来。他的理想是将来自己开公司做老板,而我的理想却是做一名老师,教书育人。然而事与愿违,高考放榜后,他被镇江师专录取,而我却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
  是复读一年,重新再战,还是早点走上社会,为父母分忧?我痛苦地思考了整整一夜。这一夜我静静地躺在床上,任泪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第二天,父亲几次提出,他去借钱继续供我再复读一年。看着父母早已苍老的容颜,我真不想让父亲为了我复读的学费,去求爷爷告奶奶地借钱。于是,我选择了后者。
  我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打工生涯。为了能赚钱,我摆过地摊,也挑过货郎担游走于乡村的沟沟坎坎。后来,我学会了开车,开着卡车拉着货物,全国到处跑。每次,当我从外地身心疲惫地回到家中时,总会收到永干从学校寄给我写的信。问一问我的近况,分享一下他的近况,信中总会写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或“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等鼓励我的诗句,最后署名都是“你的好兄弟永干”。每次看到他的信,我都会一阵眼热,所有的疲惫又化成动力,鼓励我再次出发。
  后来,我来到上海,经营起自己的公司,永干也成了一名高中教師。我们的联系也由书信变成了QQ和微信,平时的一句问候,节日的一个祝福,虽短短的几行字,我却觉得这些是实实在在的关心,这其中包含了暖暖的情谊。在我迷茫时,我向他倾诉,他是我最好的倾听者;当我有点成就骄傲时,他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奉承我、恭维我,总能及时地、冷静地指出我的其他不足,时刻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总会幽默地说:“你是在帮我实现当老板的理想,一定要认真,诚信,踏踏实实做事。就像我也在为实现你的理想努力一样,让我们为彼此的理想努力吧。”
  《史记》云:“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我们的友谊虽没有经历过生死,但它经历过贫富、贵贱,互相之间虽没有甜言蜜语,也不会经常聚在一起觥筹交错,但一条信息、一句问候、一句好兄弟,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我,这就足矣。
其他文献
春寒料峭,月黑风高,父亲还没回家。母亲在房间里不停踱步,我知道她在担心父亲。我悄悄地溜进房间,将手里的一袋南瓜子从母亲背后递过去,母亲转过身,满脸惊讶地看着我,问:“怎么是你?”  “呀,我不受欢迎啊,那我走了。”我放下南瓜子转身,故作生气状,母亲一把拉住我,嗔怪道:“你这丫头还生气了?你爸每晚这个点到家,今天没回来,天都黑了。”风呼呼地吹着,刮翻了院外草垛上压着的木棍,哐当一声响,母亲忙说:“你
期刊
无论农活多忙多累,每天在傍晚或者早起的时候,我总喜欢到菜园里走走,捉虫子、拔草或者浇浇水。久而久之,菜园就变成了我的挚友,有什么心事,我都喜歡蹲下来,在侍弄它的时候,和它唠叨唠叨。  寒冬远去,春暖花开,平整的菜园里,泛着新翻泥土的气息。越冬的韭菜从枯叶里,生出鹅黄色的嫩芽,园角边的几株蒲公英、车前草、荠菜纷纷长出嫩叶,在暖柔的风里抖动,那神情,好像同我述说蓄积了一个冬天的思念和希望。  清明至谷
期刊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龙潭河波涛汹涌的激流从30多米高的山岩上飞泻而下,宛如一条巨龙从天而降,潜入幽谷山涧;又似铁马奔腾,翻江倒海、气势磅礴。“碧汉倒悬下山川,雾挂松竹上蓝天”,便是龙潭河瀑布群最壮观的景致了。  龙潭河旅游风景区,方圆64平方公里,位于鄂陕两省交界处的湖北郧西县羊尾镇。境内有银河飞泻、龙女出浴、天鹅戏水、金娃望杏、龙门双狮、天光一线、奇石神洞、火纸作坊、贡爷古居、龙子撞钟等60多个
期刊
一生中,总要去一次西藏,去聆听灵魂深处的梵音。  —题记     这是我们自驾去西藏的第三天。  今天一直在翻山越岭,相继翻越了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和4412米的高尔寺山,直接向高原挺进。  从泸定出来就能明显地感受到高原的气息了,空气中时常飘散着牛粪的气味儿。我们的车便在崇山峻岭中颠簸着缓慢前行。翻过一座山,另一座又在等着你了,真正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啊。盘山公路沿“之”字形蜿蜒而上,往上看时犹如
期刊
神龙下凡,横卧成山,名曰:天龙山。天龙山位于重庆市酉阳县甘溪镇与车田镇交界处,海拔1182米,是酉东最高峰。游天龙山,最好是在雨后初晴、薄雾生香的日子。像今天,就刚刚好。  我们沿着甘溪上车田的公路,蜿蜒盘旋而上时,天空开始变得狭窄起来,公路两旁绿茵满蓊郁,修竹摇苍翠。一阵阵清风不时从车窗灌进来,夹杂着丝丝缕缕涧泉洗新泥、草木弄野花的特有馨香,感觉像在林海前行,又像在众山的缝隙里穿梭。时而会担心前
期刊
“金鳌塔影”是莞城八景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休闲好去处。这地方就在东江和汾溪河的交汇处,由于地图形状像一只大鳌,故称金鳌洲。  金鳌洲原来叫金沙洲,传说古时金鳌被女娲斩断四足后,便与女娲所造之人为敌。观音见状,便用法力降服了金鳌,并带它云游四海。一天来到万江,金鳌见江河交织,万川入海,因此对此地依依不舍。观音看出它的心事后,于是放出一道金光,点化金鳌为大洲,故称金鳌洲。今天那只卧于江边的巨大金鳌,似
期刊
老朋友离开一年多了,每每想起,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认识老何是在一次供应商的答谢晚宴上。作为上市公司的太阳茂森集团,每年一到新年都要举行春茗及供应商联欢晚会。老何作为供应商老总也经常出席晚宴。席间敬酒,也只是寒暄几句。宴会的保留节目必是移步歌舞厅,高歌一曲,同时加强供需双方的沟通及情感联络。这时突然听到一位点歌小姐说:“何总,该你了!”随着深情且悠扬的音乐响起,老何唱道:“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你不绝
期刊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身体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问候。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沿袭以往拜年方式外,近些年又兴起了电话拜年、微信拜年、网络视频拜年等。  拜年一般在初一至初五,腊八以后到年关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正月初五至十五这段时间走亲戚为拜晚年。  大年初一凌晨三点至五点拜年
期刊
早就听闻登上彤华山巅就可欣赏到龙南古八景之一“岿美晴岚”,一直心向往之,于是驱车前往。  岿美晴岚,顾名思义,岿美山晴朗天气里云缭雾绕,山峦时隐时现,云海莽莽苍苍,神秘莫测。若是太阳出来,水汽、雾气如飞珠泻玉般美妙,如仙女戴着面纱影影绰绰。要想瞧见它那迷人的倩影,就要从它对面的彤華山脚下开始攀登。  彤华山,又名五指山,形似向上伸展的右手掌。山脚下,一片生态绿植园映入眼帘。此刻,杨梅已脱掉了裹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