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分析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om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但目前我国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结合笔者实践,本文提出了要通过教师平时多注重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理解关心学生;接纳新生事物,拉近师生距离;优化班级环境布置等开展好隐性德育课程。同时通过确定主题,精选节目;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准备;抓住契机,及时教育等步骤开好主题班会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学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其生理、心理处在一个剧变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躁动的时期。他(她)们表现出独立性强、反叛心理突出、对事物好奇的特点。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和学生学习氛围的优劣以及班级其他工作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有序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这也是整个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对班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加强中学德育工作,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重点。近些年来,我国的中学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德育效果不明显等一些问题。
  1.把德育教育知识化、理性化,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长期以来对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上,教师用传授知识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2.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对活动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作用研究不够,同时与学生的思想实践结合的也不够紧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明显。3.为了应试而注重思想道德理论教条的传授、背诵,忽视了学生起码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还有一些教师言传身教作用发挥不够。
  三、开展好隐性德育课程
  针对以往德育教育的缺陷,我认为在初中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隐性德育教育。所谓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影响自身品德经验生长的各种隐性教育因素。这是与显性的专门德育课程相对而言的,专门德育课程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通过学生有意识的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的。它的说教成分多,约束成分多,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与不满。而隐性德育课程则是以间接的、内隐的、不明确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的。在学生思想品德内化过程中有许多中介,其中隐性德育课程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中介,把学生的外在影响因素转化成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品质,逐步达到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它更多强调的用不自觉、无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得到教育者在德育中所要得到的效果。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尤显得重要。
  四、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1、平时注重教师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
  中学德育的手段和途径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示范教育,即教师或其他长者通过一定的示范行为或示范行为的列举和描述,使学生对其产生认同并确立为自己的榜样。这种示范的主体是多角色、多层面的。如父母、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学校行政领导、社会其他方面上的行为主体、学生群自身的参照体以及文艺作品中的模范人物等。教师可在平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从而无形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2、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理解
  教师要想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让他们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容易打交道,也就是说要理解关心学生。理解体现的是一种沟通的立场和能力。班主任老师应该暂时放弃自身的参照标准,尤其要抛弃自己对学生的固有偏见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即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
  3、接纳新生事物,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除了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生活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合理的消费方式也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新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应从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量人为出、文明休闲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关注并引导学生适当参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虽然离中学生比较远,但是社会生活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现代信息网络对中学生的冲击,特别是对中学德育冲击颇大,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发生的政治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
  4、优化班级环境
  教师可通过优化班级环境来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群体心理。班级文化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励、驱动、规范和陶冶效应。因此,我们努力创建以班级文化为主导的德育环境。
  五、开好主题班会
  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不可能离开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教育,它必须依托其他教育而存在。德育和教学无法分割,班主任应协调各科任教师,让他们在德育中起更大的作用。将德育寓于智、体、美诸育中。班主任在德育中的角色不再是管理者,而是以平等身份参与德育实践。班主任要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教育能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经常跟他们沟通、谈心,关注学生每一点进步和问题,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并发动同龄人关心、帮助。这其中最有效最综合的方法就是召开主题班会。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能引起全班同学的感触和共鸣,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发言、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同时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学生间的友谊。
  德育生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重点,社会教育是补充。只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构建立体德育网络才能使德育生活化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效果。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个性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03年秋季学期全区电大教学工作会议于9月14日至16日在钦州市召开。广西电大校领导毛汉领、韦利英、梁创勋、宋志生,原校长钟赛国,区教育厅高教处助理调研员罗索,
“无心画”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在观景中有感而发提出的理论,本文通过对“无心画”的解读,联系相关体裁的玻璃艺术作品,看玻璃如何来诠释“无心画”中的意境。    一 “尺幅窗、无心画”    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在其所著《闲情偶寄》中写到:“浮白轩中,后有小山一座,……是此山原为像设,初无意于为窗也。后见其物小而蕴大,有“须弥芥子”之义,……”遂命童子裁纸数幅,以为画之头尾,乃左右镶边。头尾贴于窗之上下
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数学学习评价要做到正确认识和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
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如果教师要受到学生的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田。如何更好的进行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就成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在多媒体技术走入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科目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两者的结合既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法和技术要求,同时也让我们进行了新的探讨和思索。以多媒体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数学这一“思维的艺术体操”提供了一个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工作多年,感触颇深,现就班级管理工作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班级是一个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班容、班貌、班风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品德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因此,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重任。  一、加强班干部队伍构建  班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级班风班貌的好
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奠基。面对21世纪新的挑战,未成年人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已趋于弱化,也缺乏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练,这是极需我们值得担心和关注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优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将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