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笔焦墨,力遒韵雅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uy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焦墨的使用历史悠久,是对笔墨最纯粹的运用。焦墨画兴起于清,当下有不少人热衷于焦墨画的创作。黄华明教授的焦墨风景写生画力遒韵雅,别具一格,值得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黄华明;焦墨;写生;风景画
  焦墨画指的是墨不沾水,用焦墨、枯墨或纯墨作的画,是以清代程邃的焦墨画为代表发展起来的一种画种。但在此之前,焦墨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晋代,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黄宾虹曾说:“画有焦墨法,最为古朴。”焦墨山水画古人有程邃,今人有张仃。张仃先生注重传统笔法,用笔遒劲,风格朴拙而苍劲。
  黄华明教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有着扎实的中国画功底。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建筑和环境设计的研究、实践及教育工作,对中国各个地域的建筑、民居和景观都十分热爱。他认为每一个地域的建筑、民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形制和特色,与民族、民俗紧密相关,景观又依地理环境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景致,与建筑、民居共融互生。用中国画的技法来表达是最完美的,而用中国画去画西方建筑总有些欠缺。事实上,西画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化问题,也无法完美地表达出中国建筑、民居和景观的韵味。所以黄华明教授坚持以毛笔作画,开始了焦墨风景画的写生与创作,近年来,他多次到河南、贵州、福建、广西等地进行写生,创作出一批具有表现力的焦墨风景写生作品。
  古人历来讲究“墨分五色”,利用水和墨之间的浓淡、干枯来丰富画面层次感,增加画面的灵动性。但焦墨画却是以斋墨、枯墨为妙,如果像水墨画那样运笔的话,画面效果容易变得一团糟。想要焦墨画面丰富,有灵动性,线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线条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石涛的“一画论”就侧重表达了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黄华明教授的画作基本是以斗方为主,构图则借鉴花鸟画的截取法,结合山水画的“三远法”经营画面,活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造型,画面写实且富有写意性。如福建惠安写生系列(图1),这幅画主要分成两大块,近景是一堆堆凌乱的山石和郁郁葱葱的植被,黄华明教授以浓墨勾勒山石形状,用笔且提按有序,线条厚实而富有力度,支撑出整个画面的张力。石身用枯笔轻轻皴擦,呈现出山石冷峻结实的力度,再加以点苔。近景植物则采用传统的双钩画法,线条细柔流畅,错落有致。远景则用淡枯的笔法画出远处的山石、房屋和船只,更多地使用皴、擦、点的技法,产生了线断意不断的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使得远景若隐若现,也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感随之延伸开来。整个画面利用线条的粗细变化、长线与短线的结合来营造整个画面的疏密关系,充满了线条的韵律和节奏,“一点一拂,动笔皆奇。”同时画面的黑白布置得宜,黑白灰的层次分明,达到“虚实相生,无笔墨处皆成妙境”①。整幅画用笔力遒韵雅,画面充满了线条的力度,但又不失灵动,意境简洁空灵,清雅安静,耐人寻味。顶端配以落款,以点成线完善构图,与画面风格相得益彰。
  又如太行山写生系列(图2),太行山的地貌异于惠安的风景地貌,所以在表现手法上又有所不同。相对来说长线条的使用减少,更多的是用皴擦点和短线来代替,作品描绘了太行山典型的断层山脉。近景里,采用双钩的技法勾勒出几棵虬枝盘曲的树木,树身加以侧峰轻轻皴擦。为了表现出太行山悬崖峭壁的险峻和树木的苍劲葱郁,作者运笔的线条更加刚劲有力。更多的是通过点和皴擦将山石树木荒拙苍老的筋骨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此描绘出北方山水的雄厚苍茫的气势。在山坡上的植被则用干枯毛躁的笔触轻轻皴擦、层层叠加,较远的树木用重墨直接点擦出来,密密麻麻,和山石形成一黑一白的鲜明对比。从整个画面的布局到细节,每一笔的落定都是严谨的,画面满而不堵,黑而层次分明。
  艺术的表现来源于生活,黄华明教授的作品基本都是现场写生,画的都是亲眼所见之景,直接创作而成。“直接写生得来的东西,即使粗糙、不成熟,但总是富有生气,清新而有活力!”②现场写生作画,这相当考验画家绘画的笔墨功力和画面的把控能力。魏晋时期谢赫在“六法”里提出“骨法用笔”,仅位于“气韵生动”之后。也就是说,好的艺术作品不仅要气韵生动,更讲究画家的用笔功力。如果一个画家对于用笔的功力弱,不讲究笔力的话,那作品自然缺少力度,难达气韵生动。潘天寿也曾说过“画者,画也。即以线为界,而成其画也。笔为骨,墨与彩色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能具此,活矣”。足以见之运笔的功力在国画中的重要性。画焦墨画有一定的难度,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训练,才可以达到随意下笔的境界。在写生过程中,黄华明教授十分注重对线条的表现力,把传统的“十八描”运用到日常作画中,同时强调以书法用笔入画,书画用笔同法,是中国绘画形式的客观规律。元代赵孟頫就曾提出书画用笔同法的观点,这是中国画区分于其他绘画形式的奇妙之处。黄华明教授把这些技法运用到了他的钢笔风景速写中去,在他的2008年河南太行山钢笔速写系列作品中,线条就结合中国画的白描用笔,以写入画,同时把中国画的构图和落款的形式充分地运用到速写画面。他近年来又积极探索把钢笔风景速写画中的精华反哺到了焦墨风景写生里,使得两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情感表达,诗为心声,画为心迹。无论是焦墨风景画,还是钢笔风景速写画,都反映出了黄华明教授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事实上,画家只有通过不断地去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通过绘画来表现自然。“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③说的就是要深入生活与自然,认识自然的规律,才能找到自己绘画的法度,否则反之。传统的艺术固然经典,但要经典源远流长就必须融入新的元素,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④。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无论是中国艺术,还是外国艺术,都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也是艺术所特有的魅力所在。以上通过对黄华明教授焦墨风景写生画的分析和解读,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注释:
  ①出自清代画论家笪重光《画筌》。
  ②出自张仃《笔墨乾坤》。
  ③出自石涛《苦瓜和尚语录》。
  ④出自苏轼《书吴道子画后》。
  参考文献:
  [1]葛路.中國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黄华明.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黄华明.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钢笔风景速写[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自唐张彦远提出“书画异名同体”和“书画用笔同法”说后,至元代,“以书入画”首先在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四家中付诸实践,使中国画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笔墨的独立能力得以凸现。又及清道成时期,随着“碑学”的形成,金石笔法融入绘画,这一发现与创举,成为了清人在画学上的重要成就。而全面倡导“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理论,并躬耕一生,由此生变笔法体系而臻大成者,则是黄宾虹。黄宾虹的用笔之道,不仅发
期刊
贾发军这几年接连在全国中国画展中频频获奖,吸引了河南美术界的关注,使人惊喜,赞叹。  然而,静下心来梳理下他的艺术探索过程,不由得为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而感佩。他是个意志坚定的人,深刻理解绘画乃寂寞之道,守住心,不迷乱,才能达道。精于技,勤于实践,方能通心。就这样一直坚持着,沉静地走了过来。  发军是个内敛的人,为人谦虚低调,温和儒雅。他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授业于丁中一和袁汝波先生,近年又转益多
期刊
党震的“空间”系列作品有种特别的视觉效应“明晰之恍惚”。画中立方建筑构形的确然性与通道的多向性并存,画面中建筑表皮污迹暗示人为活动的长期性与画面某一截面的丰富肌理引发的即时观看的时间交错,形成微妙的“实中虚”“断处续”的“空的在场性”,一种“不在的在”。  由此想到戏剧家彼得·布鲁克早前对戏剧的极简定义: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剧场
期刊
中国国家画院申少君工作室的教学以“永乐宫写生”为中心,以“立足当代,直取传统”为宗旨,招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王建华、黎君龙、杨娟、覃琨瑛、丁文卿、陈建宫、曾慧、黄莉青等学员,分别以“08·人本”和“09·突围”为主题,在2008年和2009年两次在永乐宫组织封闭式的写生教学,将永乐宫当地的道教和本土文化、永乐宫壁画、河南新安矿工作为考察和写生对象,摒绝一切外来干扰,采用导师和学员共同写生并现场教学、
期刊
[摘要]宋代是一个艺术转折的时代,从宋代开始诗、词、歌、赋达到顶峰状态,有了各自完整的体系及风格流派,绘画中人物、山水、花鸟完成各自的独立领域,形成各自里程碑;宋代是思想开放的时代,综合道、释、儒的思想流派,以及以此基础上产生的程朱理学,并杂糅了唐五代以来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当时主流文化及审美取向,其美学思想影响着元代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宋代皇家画院的建立,使得大批文人开始重视绘画,专职的画家
期刊
[摘要]在写实绘画领域中郭润文向我们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品质追求。画家所追求的写实效果并不是完全的事物再现,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意志作为写实效果的最终目的。在他的作品中,写实的背后总是透着一种历史碾过的沧桑,长期的锤炼使他的画面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面貌,即艺术表现的神秘感、古典美的追求以及对岁月的情怀。风格的形成源于其绘画道路的曲折不平,在思潮频出的时代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遵循着心中的那份执念不曾动摇
期刊
【摘要】16世纪末,巴洛克艺术在欧洲兴起,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音乐、建筑、绘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虽然不同的艺术家对艺术表达形式不同,创作的作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巴洛克艺术家在某些审美理念及表达上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本文在阐述巴洛克艺术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艺术家及作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巴洛克艺术人文精神。  【关键词】巴洛克艺术;雕塑;绘画;人文
期刊
【摘要】《屈子行吟图》是明代人物画家陈洪绶的代表作之一,而它亦是历代屈原画像中经典之作。其利落大方的线条以及上锐下丰的夸张造型的艺术表现使屈原深沉傲岸的神态和孤高清倔的气质跃然画面,达到了传其神韵的艺术效果。而陈洪绶于《屈子行吟图》中的屈原形象上亦寄寓了自身对世事的愤慨和人生前途的悲悯,既表达了其对屈原人格情怀的个人领悟,又抒发了其未及弱冠的年少孤愤。  【關键词】陈洪绶;屈原;屈子行吟图  战国
期刊
又名劉咛,1982年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2009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心实验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