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开发、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提出自己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的一点观点和做法,以期得到各位教育同行的指正。
关键词:优化 课程资源 提高 思想品德课 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青少年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积极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优化。很多精彩的公开课、示范课,就在于教师大胆地开发教材外的课程资源,合理运用,从而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本文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谈谈优化课程资源、提高品德课实效性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用flash动画、小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授课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开场也即如何导入新课呢?正如古希腊有位哲人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要点燃的火把,那么用什么来点燃这火把呢?” 兴趣,它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上课之前,为了使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转到上课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用一些flash动画、小品、故事等导入新课,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马上就完成了状态的转换,从而使整堂课有了个良好的序幕。
1、用flash动画导入
俗语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大多以说教为主,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对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导入新课,对于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这一课时,我选用了以韩红演唱的《天路》为主题的flash导入,伴随着韩红优美动听的歌声,了解了青藏铁路建设的艰辛,学生心头也留下了一个疑问:国家为什么要化这么大的代价建设青藏铁路呢?对下面的学习内容自然也就激起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用flash动画导入,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激活课堂教学,而且能够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变“厌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小品导入
小品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低年龄的初中学生。而让学生亲自参与小品的编排、表演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我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讲人口这一问题时,就用了学生表演的《超生游击队》导入,使学生在欢笑之余对我国的人口国情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讲中外文化的差异时,我让学生设计了一个由中外见面时的礼节、在饭店吃饭付帐的不同、受到别人称赞时不同的回答等几个环节构成的小品,使学生身临其境,不出校门就能领略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3、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导入
现实生活是学生直接生活的空间,与学生距离最近,因而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由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导入,学生会更爱听更容易接受。例如:在《父母的爱》这一课,我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中的母亲上街买菜回来,发现自己三岁的孩子爬到了阳台上,母亲挥手想让他回去,谁知孩子误会了母亲的意思,竟向母亲扑了过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隔着一条街的母亲只用了零点几秒就冲到楼下,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在讲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听得非常专注,可以说,一个好的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巧用案例,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原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空洞”的说教,紧密联系实际,列举了大量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真实的案例,讲的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说的是学生生活中的理,真可谓是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采用案例进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所选用的案例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能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意识,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我在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一课时,运用了这样一个案例,通过网上聊天,小丽认识了网友阿Q,两人都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彼此很快地介绍自己的姓名等基本情况,阿Q想带小丽去游玩并约好见面。星期六的早上,小丽毫不犹豫地坐上了阿Q的摩托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猜测,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尾。由于该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在自我对照,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所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在众多案例中筛选最合适的,既能使人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该类事物的形象,又便于确切地揭示所要阐明的观点和实质。使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识,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在《心忧天下 向往和平》这课,我所选用的案例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至今人类历史上爆发的世界战争、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9•11事件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死亡、贫困、饥饿为主题的一个flash课件。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对战争缺乏具体的感知,而在整个观看这一课件的过程中,教室里是寂静无声的,说明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已带给他们极大地震撼,这时候,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了。
三、哲理故事、经典歌曲结尾,画龙点睛,点出人生的哲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堂的导入方式容易得到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顺利展开教学打下基础;课堂的主体环节也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它对于学生良好情感、端正态度、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能力的培养,知识目标的达成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是,有的老师对于课堂的结尾却往往漠然处之,使结尾成为课堂教学的败笔。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堂课如果在结尾处敷衍了事,则可能会冲淡业已收到的教学效果。因此,结尾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几分钟,应该引起我们的认真关注。思想品德课好的结尾,应该是另一个教育活动的开始。
1.以诗歌、散文、经典歌曲、名人名言结尾;
在课结束时,有意识地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诗歌、散文、名人名言,可以让学生自由高声地朗读,或低声慢吟,领悟其中的神韵;也可以由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例如:《长大的感觉》的结尾歌曲“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让人感受到青春是美好的,青春也是短暂的,要珍惜青春,把握青春。《和父母平等沟通》以配乐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作为结束,父亲蹒跚的背影,萧瑟的站台背景,加上略显感伤的乐曲,很多学生的眼中已是泪光盈盈。
这样的结尾,运用多种手段,把语言形象、画面形象、音乐形象紧密结合起来,使文、曲、意、情融为一体,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真正地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2.故事接龙,制造悬念;
在结尾时,有意不把问题讲透,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咀嚼、思考、领悟。如《成长不烦恼》的结束新课时,我留下了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女生小蔚收到了一封情书,是同班的小伟写给她的,请把故事续写下去。当时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人说小蔚和小伟坠入情网,最后成绩双双下滑,最后被学校开除了;有的说,小蔚委婉地拒绝了小伟,两人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既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又明确了生活的准则。
3.以哲理故事结尾,感悟人生的真理;
如在《受人玫瑰 手留余香》这一课结束时,我安排了一个哲理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 ,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故事虽小,却点出了人生的真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善待他人的同时也就是善待自己。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 在现代教学中,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并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能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要素,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不断收集,合理运用,就能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优化 课程资源 提高 思想品德课 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青少年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积极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优化。很多精彩的公开课、示范课,就在于教师大胆地开发教材外的课程资源,合理运用,从而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本文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谈谈优化课程资源、提高品德课实效性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用flash动画、小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授课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开场也即如何导入新课呢?正如古希腊有位哲人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要点燃的火把,那么用什么来点燃这火把呢?” 兴趣,它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上课之前,为了使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转到上课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用一些flash动画、小品、故事等导入新课,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马上就完成了状态的转换,从而使整堂课有了个良好的序幕。
1、用flash动画导入
俗语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大多以说教为主,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对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导入新课,对于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这一课时,我选用了以韩红演唱的《天路》为主题的flash导入,伴随着韩红优美动听的歌声,了解了青藏铁路建设的艰辛,学生心头也留下了一个疑问:国家为什么要化这么大的代价建设青藏铁路呢?对下面的学习内容自然也就激起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用flash动画导入,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激活课堂教学,而且能够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变“厌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小品导入
小品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低年龄的初中学生。而让学生亲自参与小品的编排、表演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我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讲人口这一问题时,就用了学生表演的《超生游击队》导入,使学生在欢笑之余对我国的人口国情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讲中外文化的差异时,我让学生设计了一个由中外见面时的礼节、在饭店吃饭付帐的不同、受到别人称赞时不同的回答等几个环节构成的小品,使学生身临其境,不出校门就能领略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3、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导入
现实生活是学生直接生活的空间,与学生距离最近,因而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由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导入,学生会更爱听更容易接受。例如:在《父母的爱》这一课,我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中的母亲上街买菜回来,发现自己三岁的孩子爬到了阳台上,母亲挥手想让他回去,谁知孩子误会了母亲的意思,竟向母亲扑了过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隔着一条街的母亲只用了零点几秒就冲到楼下,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在讲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听得非常专注,可以说,一个好的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巧用案例,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原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空洞”的说教,紧密联系实际,列举了大量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真实的案例,讲的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说的是学生生活中的理,真可谓是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采用案例进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所选用的案例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能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意识,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我在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一课时,运用了这样一个案例,通过网上聊天,小丽认识了网友阿Q,两人都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彼此很快地介绍自己的姓名等基本情况,阿Q想带小丽去游玩并约好见面。星期六的早上,小丽毫不犹豫地坐上了阿Q的摩托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猜测,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尾。由于该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在自我对照,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所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在众多案例中筛选最合适的,既能使人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该类事物的形象,又便于确切地揭示所要阐明的观点和实质。使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识,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在《心忧天下 向往和平》这课,我所选用的案例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至今人类历史上爆发的世界战争、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9•11事件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死亡、贫困、饥饿为主题的一个flash课件。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对战争缺乏具体的感知,而在整个观看这一课件的过程中,教室里是寂静无声的,说明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已带给他们极大地震撼,这时候,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了。
三、哲理故事、经典歌曲结尾,画龙点睛,点出人生的哲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堂的导入方式容易得到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顺利展开教学打下基础;课堂的主体环节也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它对于学生良好情感、端正态度、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能力的培养,知识目标的达成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是,有的老师对于课堂的结尾却往往漠然处之,使结尾成为课堂教学的败笔。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堂课如果在结尾处敷衍了事,则可能会冲淡业已收到的教学效果。因此,结尾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几分钟,应该引起我们的认真关注。思想品德课好的结尾,应该是另一个教育活动的开始。
1.以诗歌、散文、经典歌曲、名人名言结尾;
在课结束时,有意识地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诗歌、散文、名人名言,可以让学生自由高声地朗读,或低声慢吟,领悟其中的神韵;也可以由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例如:《长大的感觉》的结尾歌曲“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让人感受到青春是美好的,青春也是短暂的,要珍惜青春,把握青春。《和父母平等沟通》以配乐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作为结束,父亲蹒跚的背影,萧瑟的站台背景,加上略显感伤的乐曲,很多学生的眼中已是泪光盈盈。
这样的结尾,运用多种手段,把语言形象、画面形象、音乐形象紧密结合起来,使文、曲、意、情融为一体,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真正地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2.故事接龙,制造悬念;
在结尾时,有意不把问题讲透,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咀嚼、思考、领悟。如《成长不烦恼》的结束新课时,我留下了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女生小蔚收到了一封情书,是同班的小伟写给她的,请把故事续写下去。当时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人说小蔚和小伟坠入情网,最后成绩双双下滑,最后被学校开除了;有的说,小蔚委婉地拒绝了小伟,两人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既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又明确了生活的准则。
3.以哲理故事结尾,感悟人生的真理;
如在《受人玫瑰 手留余香》这一课结束时,我安排了一个哲理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 ,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故事虽小,却点出了人生的真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善待他人的同时也就是善待自己。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 在现代教学中,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并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能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要素,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不断收集,合理运用,就能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