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外电影合拍片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z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國电影产业化改革已经有10年的时间,合拍片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电影合拍不仅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的竞争力。在参与竞争的同时,提高国产电影的创作水平、提升产业升级、创新产业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进步的空间。
   【关键词】:中外电影;合拍
  一、简述合拍历史
  中外电影合拍片最早可以追述到1938年世界著名导演伊文思拍摄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这部纪录片给合拍电影开了先河,也为中国“红色电影”奠定了开端。50年代,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法国卡洛菲尔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儿童故事片《风筝》正是开始合拍片的历史。随后与俄罗斯合拍影片《风从东方来》,这次合作从编剧、主题、导演、演员、摄影、美术、音乐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合作,这部电影同时也得到了电影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合拍片真正发展起来还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八十年代出,由意大利与中国合拍的影片《马可波罗》获得巨大的成功。该影片投资多大2000多万美元,演员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地。它的规模和演员都成为世界电影史之最,影片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同时拍摄的电视剧获得了美国、意大利两国的最近电视剧奖。影片放映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中国的风俗民情、自然景观、人文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八十年代后期,由中国、英国、意大利的电影,描写我国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一生的电影《末代皇帝》。该部影片由贝托鲁奇执导,投资达到2500万美元,历时4年时间拍摄,演职人员多达万名。这部影片收获许多赞誉和奖项,其中获得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九项大奖,获得第45届“全球奖”四项大奖。同时,也获得德国电影艺术协会“金协会奖”,法国第13届凯撒电影节获得最佳外语片大奖。目前,已经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了这部影片,观众被大气、厚重的紫禁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这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由于这部影片影响巨大,在电影史上是难得的佳作。2015年,该片导演贝托鲁奇将3D版《末代皇帝》重新搬回大荧幕,影片将会重映。新世界以来,中国与国际上的合作越来越多,无论是内地与港台、内地与日韩、内地与欧美等,超过半数的电影都是合拍片。合拍片正是中国电影当中的一种潮流。
  飞速成长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了世界电影的重要市场,投资方全部瞄准中国。随着国人消费能力的提升,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逐渐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军,中国的电影市场进 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面对着电影市场的空前繁荣,进口片受到配额的限制,大家慢慢把目光聚集到“合拍”片上,挂起了“合拍”风的热潮。“合拍”热潮的兴起,主要是近几年内开始的。中国电影市场庞大,电影票房增长迅速,据统计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率为百分之三十六,屏幕增长14,668块。潜力巨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所有投资方都想在中国这个地方掘金,国际合作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制片方瞄准的不仅是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更是看中了埋藏在其中中国电影的巨大潜力。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从2013年的31.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9亿美元,涨幅高达 88%,这表明中国电影产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合拍片的制作模式以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最先开始。香港由于电影产业发展的时间早,技术与资金又相对成熟,因此在合拍片上香港算是主力军。而在内地电影改革的这十年中,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得到了强化。根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统计,2002年至2012年仅仅十年间,中国内地与境外各国家和地区的合拍片总数为42部,涉及三个地区、19个国家,其中内地与香港合拍数量为293部,占据了68.5%的份额,远远超出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合拍的总和。同时,2002年到2012年间,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票房也占据了合拍片票房的主体,除了2003年(50%)、2005年(70.5%)、2008年(84.5%)、2012年(87.5%)的票房份额稍低,其他各年占比都在90%以上,2004年和2007年更是分别达到了98.3%和98.9%。三、合拍片的未来的发展情况
  中国电影改革10年多时间,从合拍片数量由少到多,在到投资的由少到多,票房由低到高,模式由简到深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地区的文化交流。希望在以后的合作与发展中,合拍片能够进入一个良性的互动,在深入提高电影的技术、内涵的同时,朝着良性的前景发展。
  (一)由粗糙到精品
  合拍片在发展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制作粗糙等现象普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如许多内地的电影制片厂将厂标卖给香港自己并不参与其中的拍摄,导致大量合拍片粗制滥造,内地观众反应强烈。有些电影只拍摄了半个月的时间,便匆忙上映。在这种合拍的生产模式下,合拍片的质量大大下降,更不利于整体合拍片的发展,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
  在竞争激励的背景下,伴随着电影观众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绝对不再是轻易就能获得票房的。这要求电影工作者要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影片,精心的制作、有效的投资、合理的播放平台的合拍片。
  从2004年开始,如香港与内地的合拍片开始调整策略,不仅仅是加强了影片的质量,更是建立起了一整套制作、发行的产业链条,在影片筹划只初,就开始与内地发行方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为了能够更好的取得票房收入,适应内地市场的需要。
  (二)由隔阂到融汇
  合拍片除了资金、市场的融汇,更是理念、文化的相互碰撞。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切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些电影中出现了“资金融会贯通,风格格格不入”的现象。
  第一,要根据文化的差异而调整电影的创作理念。合拍片在内容、主题上的设置比较有限,不能忽略电影的审美需求。合拍片既要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也要有现代化的文化表达。另一个方面,全球化的资金流动,在竞争中具有普世价值观主题的电影作品更具有优势。如周星驰的《功夫》《长江7号》就尽量打破隔阂去掉港味,转向普世主题。
  第二,通过不同的形式,建立一种共通的电影艺术核心。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必然有着其特有的艺术特色和电影语言,作为文化作品的合拍片承载文化内涵。《无极》、《夜宴》、《十面埋伏》、《投名状》等电影都在保持电影语言流畅的前提下,提高和创新了电影美学,挖掘和提升了中西方的文化内涵。
  (三)开发电影文化产业链
  电影文化产业之所以成为“产业”全凭借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在线上、线下产品的开放上,加强电影前期开发和后电影市场,使之成为这个电影制作中的特色环节。目前,合拍片的电影文化产业较其他电影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潜力巨大的电影市场为其后续的产品开放、电影的衍生品提供巨大的可能性。如电影《投名状》在上映同时,网络游戏也同步上市,是电影与电影衍生品结合的新尝试。
  结语:合拍片作为目前和以后吸引外资的一种主要方式,必然会是中国电影市场走向世界的有效方式,也会是中国电影开放的重要方式。合拍片有着强烈的整合性和广泛的包容性和传播性,通过电影向观众传达了某种形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合拍片将不同的文化内涵由竞争到融合,最终将会以一个整体的内核走出别样风格的电影世界,而走向了世界市场也是未来合拍片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他文献
【摘要】:大众传播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社会分化现象,不仅表现在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分化上,还表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和谐因素的不断发生。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后果日益明显。弱势群体普遍对当今存在的贫富差距现象表示不满。社会分层的“知沟”现象表现突出,主流群体不仅自身在信息接受上优越于弱势群体,同时表现在这两个阶层在一代又一代人积贫积弱拉开的差距,形成难以弥合的鸿沟。  【关键词】:弥合;大众
期刊
【摘要】:司法会计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为我国的司法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我国的司法会计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仍有很大部分的人对司法会计较为陌生;司法会计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司法会计工作程序缺乏规范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司法会计的向前发展,使得司法会计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司法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司法会计;发展;存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政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中国梦”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核心力量,把“中国梦”贯彻到思政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和把握“中国梦”,科学的构筑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中国梦 思政教育 发展  一、“中国梦”概述 
期刊
【摘要】:人类与灾害的抗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灾害抗争史。进入本世纪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7万亿美元,全球有29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洋海啸、日本大地震、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桑迪飓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程度也更加猛烈。我们目前处于一个灾害频发的时代。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汶川地震中绵阳安县桑枣中学
期刊
【摘要】:对于时代背景、流行歌曲与青年主流价值观变迁三者之间的关联的研究,国内外学术著作都已有之。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全新的视角呈现三者之间的联系,并从联系之中探寻引导青年形成优秀主流价值观的新路径、新方法。  【关键词】:我国流行歌曲;主题;青年主流价值;研究现状;  青年作为流行歌曲最大的消费群体,最善用自己所喜爱的歌曲来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无论是柔情蜜意的港台歌曲还是一派清纯的校园民谣,亦或是
期刊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为公共管理的发展拓宽了视角,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这些有效实践与成功经验对我国政府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本文结合滴水湖管理实际,尝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以提高公民满意度为目标,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寻求政府管理困境的突破口,并希望借以实现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和滴水湖聚人气工程的有效推进
期刊
【摘要】:我国的广播新闻事业发展有其特殊性,广播在诞生之初并没有重视新闻传播,而是向听众播放音乐、肥皂剧等一些娱乐性节目,娱乐功能被放大。在我国,早期“报纸有声版”的固化新闻传播样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珠江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东广模式”,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广播新闻频率的出现等。  【关键词】: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特性;变革历程  (一)广播的发展与自身特性  广播是2
期刊
【摘要】:突发事件已经成为了媒体快速反应能力、整体协调能力等媒体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各种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发生在2013年的雅安芦山县的地震。本文试想通过媒体对于地震的报道的研究,分析其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探讨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应有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媒体;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地震  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2013年的雅安地
期刊
【摘要】:我国在少数民族管理机制上有着自己的经验。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动,增加了散居杂居民族的多元性和融入城市的诸多困难,使得中国的民族发展问题增加了新的内容。大量涌入到城市但依然带有流动色彩的少数民族人口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家应给予上述人口广泛的发展平台,除了提供各种机会外,还要对机会的运行提供法律保障,具体来说就是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对于城市中发展的流动
期刊
【摘要】:电视谈话类节目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它可让受众对采访对象更加了解,也能够间接的展现采访对象的魅力,在受众与采访对象间的主持人则占着很重要的位置,也同时在考验一位主持人的能力,另外,每一档节目的本体都决定着这一档节目的主持风格,而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又反映着节目本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谈话;主持人;风格;创新  一、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定义与影响  “用艺术点亮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