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南京市“十二五”期间要总体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文章就驻宁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培训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谈几点见解,希望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方式率先实现由“跟随型”向“引领型”转变,成为南京市总体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推进器”。
[关键词]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创业
[作者简介]葛宇宏(1959- ),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化工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育教学。(江苏 南京 210048)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36-02
高职教育源起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很强的区域服务性,主要为本区域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油站”, 而区域经济又是高职教育的“催化剂”,区域经济发展不仅为高职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也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南京市“十二五” 时期的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经济转型升级和攻坚呼唤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驻宁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方式也应率先实现由“跟随型”向“引领型”转变,成为南京市总体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推进器”。 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瞄准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大方向,实现教育创新
1.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共性关键技术,增设新专业。国家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把南京定位成国际城市,与上海协同运转、互补区域优势,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未来5年,南京在吸引和消化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技术的创新活动和科教信息资源等方面必将会有跨越发展。驻宁高职院校应积极研究这些新情况,拓宽视野,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开发增设涉及新兴产业的新专业和新课程,培养高素质高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如南京市“十二五” 期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石化、钢铁、电力、汽车、电子、建材产业集群生态链。对于这六大产业集群来说,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是共性的关键技术。高职院校就应针对这些类似的共性关键技术,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人、财、力优势,面向上海和国际采集、吸收、消化相关新技术,开设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专业或课程,把新型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新能源的应用技术引进专业,引入课堂,把原料、能源、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减量排放等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引入实训基地,使专业或课程设置做到源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先于区域经济社会现状,使学生成为新技术拥有者、宣传者,以便满足区域经济社会未来发展需求。
2.校企共建“现代化教学工厂”,培养有潜力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科技推广等方面都是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区域经济的服务性,即立足区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基本上做到把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把取证要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这些举措着实提高了人才技能培养,缩小了学校与岗位的距离,但由于课程模式与职业教育目标还不够相适应,所以培养的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还存在差距。“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换代更新,区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被淘汰,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对社会建设和经济增长作用会越发凸显,高职院校要在重视人才的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校、企、研相结合,“立足本土、依托行业、面向实践、追求实效”进行教育研究,把合作目的锁定在培养人才的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层面上,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催生具有普适意义的新理念、新思维、新工艺,培养出实用对路有潜力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地处南京化工园区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园区60% 为外资企业、产业升级转型快的特点,整合校内外资源,“十二五”期间将以现有产学研基地为基础,重点与南化集团化机厂合作共建机械实训中心,与化学工业园合作共建“机械密封技术研发推广中心”等,在企业厂区内合作共建“现代化教学工厂”, 把学生实训课开在教学工厂区,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工艺方法和技术,让教师和学生结合课程实训现场,对着设备说问题、话效果、谈想法、提建议。这源于真实高于真实、源于企业高于企业、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教学实训环境,把抽象变成形象、把复杂变成简单、把外行变成内行、把新手变成高手,这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铺就一条便捷高效之路。
3.依托行业推广研发成果,增强推进力。“现代化教学工厂”必定促成企业进校,高职院校的科研仪器、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可以为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提供服务,把企业科研项目引进来,成立“企业项目”工作室,以企业项目研究为载体,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研发,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培训企业人员,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项目研究研发成果又可作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训练学生、反哺教学。要实现更有效、更广泛的校企研内外优势相互转化和良性互动,就得依托行业,让自主研发和校企合作的项目研究成果与价值观走出教室、实验室,拓宽合作的广度,加深合作的深度,让研究成果和技术革新在行业内开花、在企业中结果,在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项目和研究资金,促进教学实验设备更新、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水准提升,推动师资培训、课程改革、软件配置和教材建设,使单一的项目研究合作逐步过渡为学校教学与企业研发、学生训练与产业升级双向服务。在此基础上,与行业协会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参与到行业技术新规范、新条例的制定工作中去,不仅要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新规范等,还要去影响政策的制定,在国家即将出台的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有关法规基础上,力促行业协会起草制定行业内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规定。
二、着眼于区域经济未来,强化创业型职业教育
今后五年,南京市随着循环经济六大产业集群的逐渐构成,引领区域经济未来产業的“技术先导密集、知识密集集聚”的先导型产业将应运而生。先导性技术与产业相互作用促成大量关联密切的先导技术企业与相关机构在各级各类开发园区范围内集聚,形成产业体系健全且具灵活性、充满创新活力的有机体组成先导产业群。先导产业主要通过先导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来引领区域未来产业,先导产业企业是以社会需要和行业辐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来实现知识传递与转化,带动技术、思想、创意扩散,实现产业更新,进而产生规模效益、规模经济。创业型职业教育是以产业集群“上、中、下,前与后”结构主体间的竞争、合作、学习、知识转移扩散为主题的复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依托专业实践基地,搭建创业教育平台,进行知识、信息、人才、技术和工艺的交流,加强创业实践,营造创业氛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规划自己的未来,提高创业能力。所以,创业型职业教育核心是培养创业精神,鼓励创业活动,实现创意产业化,完成产业的创新、集群的发展、地区经济的跨越,成就有创业潜质的人才。 三、面向企业或社会开展产业技能教育培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社会更和谐
江苏为了实现“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目标,提出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进一步丰富了“两个率先”的内涵,提升了“两个率先”的标准,“两个率先”不再只是强调发展进程率先,还要实现发展水平领先。
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产业升级导致的职业消亡与兴起,造成企业富余人员逐年增多。技术更新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大量缺乏技能的农民工难以适应企业需要,从而出现结构性失业和“民工荒”。职业教育是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把个人成才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最紧密的教育,是促进生产的教育,是保障民生的教育,是增进社会公平和谐的教育。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产业技能教育培训,利用在人才、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优势,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技术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专题培训,对企业分流的富余人员和转移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职业教育培训,努力使学校成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推广中心,使学校变成名副其实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职工的培训学校,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作用。
四、面向中西部地区,结合产业转移,培养对路、适用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国家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使南京成为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长三角门户城市,在努力加快本区域转型升级步伐的同时,还要引导和服务周边区域产业承载和价值创造,让中西部地区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发展进入快车道的职能。产业转移不只东部企业、项目的空间移位,还有东部先进技术、产业管理体制和创业理念的移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驻宁高职院校不仅仅是服务本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还要面向中西部地区,结合产业技术转移,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对路、适用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加速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把中西部地区极其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中西部地区经济正处于“由农到工”向“由内到外”发展的转型阶段,所以,驻宁高职院校要在总结办学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经验基础上,认真分析中西部地区需求的人才特点,结合自身特色,以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带动其他、全面发展的教改思路整合和设置专业,做到一门进、多门出,改变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知识面窄、适应面窄、人才后劲不足的缺陷,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弹性强、后劲足、上手快、适应面宽的专业人才。例如,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化工生产循环经济建设的特点,把污染的预防与控制、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资源、生态保护等作为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并与化工园区合作共建区环境监测站,推进化工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在实践训练中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掌握工作过程规律、增强职业意识,推进中西部地区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所谓“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只是仅要求人才有较高操作技能,而是指具有专业知识、具备一定技术运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谓“高素质”是指除了有创新和创业能力之外,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由于奶粉中三聚氰胺、猪肉中瘦肉精、馒头中有害添加剂等问题,当前企业诚信普遍遭到质疑,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些反面教材,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況,激发学生正义感,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敬业意识和合作意识等,引导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把学到的真材实学用在技术创新和回报社会的正道上来,率先实现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段素菊.职业院校要向创业型学校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11(9).
[2]孟景舟,周志刚.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的背景、现状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
[3]杨湘宁.职业教育公益性及江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8).
[关键词]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创业
[作者简介]葛宇宏(1959- ),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化工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育教学。(江苏 南京 210048)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36-02
高职教育源起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很强的区域服务性,主要为本区域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油站”, 而区域经济又是高职教育的“催化剂”,区域经济发展不仅为高职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也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南京市“十二五” 时期的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经济转型升级和攻坚呼唤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驻宁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方式也应率先实现由“跟随型”向“引领型”转变,成为南京市总体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推进器”。 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瞄准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大方向,实现教育创新
1.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共性关键技术,增设新专业。国家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把南京定位成国际城市,与上海协同运转、互补区域优势,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未来5年,南京在吸引和消化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技术的创新活动和科教信息资源等方面必将会有跨越发展。驻宁高职院校应积极研究这些新情况,拓宽视野,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开发增设涉及新兴产业的新专业和新课程,培养高素质高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如南京市“十二五” 期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石化、钢铁、电力、汽车、电子、建材产业集群生态链。对于这六大产业集群来说,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是共性的关键技术。高职院校就应针对这些类似的共性关键技术,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人、财、力优势,面向上海和国际采集、吸收、消化相关新技术,开设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专业或课程,把新型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新能源的应用技术引进专业,引入课堂,把原料、能源、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减量排放等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引入实训基地,使专业或课程设置做到源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先于区域经济社会现状,使学生成为新技术拥有者、宣传者,以便满足区域经济社会未来发展需求。
2.校企共建“现代化教学工厂”,培养有潜力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科技推广等方面都是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区域经济的服务性,即立足区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基本上做到把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把取证要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这些举措着实提高了人才技能培养,缩小了学校与岗位的距离,但由于课程模式与职业教育目标还不够相适应,所以培养的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还存在差距。“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换代更新,区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被淘汰,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对社会建设和经济增长作用会越发凸显,高职院校要在重视人才的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校、企、研相结合,“立足本土、依托行业、面向实践、追求实效”进行教育研究,把合作目的锁定在培养人才的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层面上,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催生具有普适意义的新理念、新思维、新工艺,培养出实用对路有潜力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地处南京化工园区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园区60% 为外资企业、产业升级转型快的特点,整合校内外资源,“十二五”期间将以现有产学研基地为基础,重点与南化集团化机厂合作共建机械实训中心,与化学工业园合作共建“机械密封技术研发推广中心”等,在企业厂区内合作共建“现代化教学工厂”, 把学生实训课开在教学工厂区,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工艺方法和技术,让教师和学生结合课程实训现场,对着设备说问题、话效果、谈想法、提建议。这源于真实高于真实、源于企业高于企业、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教学实训环境,把抽象变成形象、把复杂变成简单、把外行变成内行、把新手变成高手,这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铺就一条便捷高效之路。
3.依托行业推广研发成果,增强推进力。“现代化教学工厂”必定促成企业进校,高职院校的科研仪器、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可以为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提供服务,把企业科研项目引进来,成立“企业项目”工作室,以企业项目研究为载体,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研发,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培训企业人员,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项目研究研发成果又可作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训练学生、反哺教学。要实现更有效、更广泛的校企研内外优势相互转化和良性互动,就得依托行业,让自主研发和校企合作的项目研究成果与价值观走出教室、实验室,拓宽合作的广度,加深合作的深度,让研究成果和技术革新在行业内开花、在企业中结果,在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项目和研究资金,促进教学实验设备更新、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水准提升,推动师资培训、课程改革、软件配置和教材建设,使单一的项目研究合作逐步过渡为学校教学与企业研发、学生训练与产业升级双向服务。在此基础上,与行业协会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参与到行业技术新规范、新条例的制定工作中去,不仅要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新规范等,还要去影响政策的制定,在国家即将出台的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有关法规基础上,力促行业协会起草制定行业内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规定。
二、着眼于区域经济未来,强化创业型职业教育
今后五年,南京市随着循环经济六大产业集群的逐渐构成,引领区域经济未来产業的“技术先导密集、知识密集集聚”的先导型产业将应运而生。先导性技术与产业相互作用促成大量关联密切的先导技术企业与相关机构在各级各类开发园区范围内集聚,形成产业体系健全且具灵活性、充满创新活力的有机体组成先导产业群。先导产业主要通过先导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来引领区域未来产业,先导产业企业是以社会需要和行业辐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来实现知识传递与转化,带动技术、思想、创意扩散,实现产业更新,进而产生规模效益、规模经济。创业型职业教育是以产业集群“上、中、下,前与后”结构主体间的竞争、合作、学习、知识转移扩散为主题的复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依托专业实践基地,搭建创业教育平台,进行知识、信息、人才、技术和工艺的交流,加强创业实践,营造创业氛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规划自己的未来,提高创业能力。所以,创业型职业教育核心是培养创业精神,鼓励创业活动,实现创意产业化,完成产业的创新、集群的发展、地区经济的跨越,成就有创业潜质的人才。 三、面向企业或社会开展产业技能教育培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社会更和谐
江苏为了实现“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目标,提出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进一步丰富了“两个率先”的内涵,提升了“两个率先”的标准,“两个率先”不再只是强调发展进程率先,还要实现发展水平领先。
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产业升级导致的职业消亡与兴起,造成企业富余人员逐年增多。技术更新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大量缺乏技能的农民工难以适应企业需要,从而出现结构性失业和“民工荒”。职业教育是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把个人成才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最紧密的教育,是促进生产的教育,是保障民生的教育,是增进社会公平和谐的教育。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产业技能教育培训,利用在人才、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优势,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技术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专题培训,对企业分流的富余人员和转移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职业教育培训,努力使学校成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推广中心,使学校变成名副其实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职工的培训学校,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作用。
四、面向中西部地区,结合产业转移,培养对路、适用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国家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使南京成为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长三角门户城市,在努力加快本区域转型升级步伐的同时,还要引导和服务周边区域产业承载和价值创造,让中西部地区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发展进入快车道的职能。产业转移不只东部企业、项目的空间移位,还有东部先进技术、产业管理体制和创业理念的移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驻宁高职院校不仅仅是服务本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还要面向中西部地区,结合产业技术转移,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对路、适用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加速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把中西部地区极其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中西部地区经济正处于“由农到工”向“由内到外”发展的转型阶段,所以,驻宁高职院校要在总结办学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经验基础上,认真分析中西部地区需求的人才特点,结合自身特色,以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带动其他、全面发展的教改思路整合和设置专业,做到一门进、多门出,改变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知识面窄、适应面窄、人才后劲不足的缺陷,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弹性强、后劲足、上手快、适应面宽的专业人才。例如,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化工生产循环经济建设的特点,把污染的预防与控制、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资源、生态保护等作为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并与化工园区合作共建区环境监测站,推进化工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在实践训练中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掌握工作过程规律、增强职业意识,推进中西部地区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所谓“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只是仅要求人才有较高操作技能,而是指具有专业知识、具备一定技术运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谓“高素质”是指除了有创新和创业能力之外,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由于奶粉中三聚氰胺、猪肉中瘦肉精、馒头中有害添加剂等问题,当前企业诚信普遍遭到质疑,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些反面教材,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況,激发学生正义感,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敬业意识和合作意识等,引导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把学到的真材实学用在技术创新和回报社会的正道上来,率先实现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段素菊.职业院校要向创业型学校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11(9).
[2]孟景舟,周志刚.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的背景、现状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
[3]杨湘宁.职业教育公益性及江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