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专业成长是课堂高效的要素,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媒体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尝试运用“自录课”教研打造有效课堂,通过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使课堂教学逐步向“高效”靠近。
关键词:专业化成长;“自录课”;教研;高效课堂
如何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呢?其核心要旨就是实现课堂高效。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逐步探索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挖掘教师的潜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尝试采取教师“自录课”教研活动的形式,打造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师资基础。
一、改变观念,助力成长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可以说“成功和失败全在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课堂的驾驭水平会左右课堂进行的深度、广度以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的兴趣度。基于此,教师要想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必须掌握前沿的理论,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慕课、微课等教学新元素的融入,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转变内容体现在: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本的学生观要变;二是“教师是让学生站在巨人肩上”的教学观要变,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及实施者;三是使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课堂观要变。
二、探索形式,面向高效
搞教师“自录课”教研,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研活动,解决教研“瓶颈”的一种形式,是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最终使课堂教学逐步向“高效”靠近的一种途径。
(一)反思
第一是如何让教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教学过程,有效反思教学上的得与失。第二是如何让大多数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不用费很多时间去课堂听课,也不用为听课而不上课或倒课。第三是如何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并在教研的同时有话可说。第四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怎样才能让教师自己和其他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直观地得到反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第五是优秀课的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研活动的优势
首先,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查找不足。以前老师上课都是面对别人的时候多,自己很难看到个人在课堂上的表现。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教学一辈子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教态如何,课上表现如何。“自录课”既可以消除教师上课的紧张情绪,又可以使教师自我欣赏,对教学反思大有帮助。
其次,听课时间上做到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听课活动在时间上很难做到统一,要想同学科教师都参加以至于扩大到任意学科教师自愿参加,只能倒课或是让学生上自习,严重干扰正常上课,老师也疲于应付。现在边听边录,有时间的教师就去听课,没时间的可以不去,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再利用集中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基本解决了听课时间不好统一的问题。
最后,课的评点直接深入。课堂上评课教师的依据是课堂记录,大家你说一句,他说一句,被评的教师也只能靠回忆被动地交流,费很大的劲也不能达到认识上的统一。而直接看录像评课就扫除了这些障碍,评与被评的人结合视频及“自录课”课堂反馈表,共同参与,对课上暴露的问题一目了然。针对某一问题的点评可以反复播放,增强了灵活性。
(三)集体评课引领校本教研
集体听课、评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評课中播放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视频,听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对课例进行点评和分析,形成“一人搭台,共同进步”的研讨氛围。
评课时,对于讲课老师来说,由于是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中所展现的可圈可点的优点和暴露的许多不足已是一目了然。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小动作过多、面部表情僵化、口语过多、板书不规范、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语速过快或过慢、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特别是不足之处可以促使教师及时改正。
评课过程中,对于评课老师来说,只是一本听课记录的“回忆式”评课方式得到改变,可以结合教师录制的视频直观地、有针对性地指出优点和不足。单单总结我们进行此项教师“自录课”教研活动中教师课上提问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就有很多,如毫无征兆或串联语的突然提问,把学生问得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连珠炮似的提问,老师步步紧逼,学生一头雾水,而其他没有被提问的学生俨然成了看客;又如:老师漫无目的地问,全班随声附和地答,课堂教学可谓杂乱无章等,一堂课下来,老师问得累,学生答得难,效果很不理想。
听课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反馈表记录点点滴滴,使得教研针对性特别强。但是仍然有诸如快速找到时间节点、集中评课视频支撑、教师上课二次加工等瓶颈有待在不断深化的“自录课”教研中找到解决方法,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关键词:专业化成长;“自录课”;教研;高效课堂
如何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呢?其核心要旨就是实现课堂高效。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逐步探索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挖掘教师的潜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尝试采取教师“自录课”教研活动的形式,打造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师资基础。
一、改变观念,助力成长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可以说“成功和失败全在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课堂的驾驭水平会左右课堂进行的深度、广度以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的兴趣度。基于此,教师要想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必须掌握前沿的理论,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慕课、微课等教学新元素的融入,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转变内容体现在: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本的学生观要变;二是“教师是让学生站在巨人肩上”的教学观要变,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及实施者;三是使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课堂观要变。
二、探索形式,面向高效
搞教师“自录课”教研,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研活动,解决教研“瓶颈”的一种形式,是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最终使课堂教学逐步向“高效”靠近的一种途径。
(一)反思
第一是如何让教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教学过程,有效反思教学上的得与失。第二是如何让大多数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不用费很多时间去课堂听课,也不用为听课而不上课或倒课。第三是如何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并在教研的同时有话可说。第四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怎样才能让教师自己和其他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直观地得到反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第五是优秀课的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研活动的优势
首先,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查找不足。以前老师上课都是面对别人的时候多,自己很难看到个人在课堂上的表现。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教学一辈子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教态如何,课上表现如何。“自录课”既可以消除教师上课的紧张情绪,又可以使教师自我欣赏,对教学反思大有帮助。
其次,听课时间上做到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听课活动在时间上很难做到统一,要想同学科教师都参加以至于扩大到任意学科教师自愿参加,只能倒课或是让学生上自习,严重干扰正常上课,老师也疲于应付。现在边听边录,有时间的教师就去听课,没时间的可以不去,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再利用集中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基本解决了听课时间不好统一的问题。
最后,课的评点直接深入。课堂上评课教师的依据是课堂记录,大家你说一句,他说一句,被评的教师也只能靠回忆被动地交流,费很大的劲也不能达到认识上的统一。而直接看录像评课就扫除了这些障碍,评与被评的人结合视频及“自录课”课堂反馈表,共同参与,对课上暴露的问题一目了然。针对某一问题的点评可以反复播放,增强了灵活性。
(三)集体评课引领校本教研
集体听课、评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評课中播放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视频,听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对课例进行点评和分析,形成“一人搭台,共同进步”的研讨氛围。
评课时,对于讲课老师来说,由于是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中所展现的可圈可点的优点和暴露的许多不足已是一目了然。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小动作过多、面部表情僵化、口语过多、板书不规范、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语速过快或过慢、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特别是不足之处可以促使教师及时改正。
评课过程中,对于评课老师来说,只是一本听课记录的“回忆式”评课方式得到改变,可以结合教师录制的视频直观地、有针对性地指出优点和不足。单单总结我们进行此项教师“自录课”教研活动中教师课上提问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就有很多,如毫无征兆或串联语的突然提问,把学生问得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连珠炮似的提问,老师步步紧逼,学生一头雾水,而其他没有被提问的学生俨然成了看客;又如:老师漫无目的地问,全班随声附和地答,课堂教学可谓杂乱无章等,一堂课下来,老师问得累,学生答得难,效果很不理想。
听课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反馈表记录点点滴滴,使得教研针对性特别强。但是仍然有诸如快速找到时间节点、集中评课视频支撑、教师上课二次加工等瓶颈有待在不断深化的“自录课”教研中找到解决方法,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