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具有非凡才气的诗人,他的狂傲独立、他的豪放洒脱、他的自由浪漫无不让人为其折服。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氣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1]与或壮观或明丽的意境相对应的,李白诗歌的意象中有大鹏、巨鱼、长鲸、江河、雪山等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同时也包含着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等清新明丽的诗歌意象。本文主要就李白诗歌中优美和壮美的意象来分析其诗歌的意象类型。
【关键词】:李白;诗歌;意象类型;优美意象;壮美意象
正文: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他的出现震惊了诗坛。李白的诗歌摇曳多姿、潇洒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强有力的表现了他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的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盛唐时期的诗人大多都有着豪迈的情怀、开朗的胸襟。其间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所散发出来的璀璨光芒令人折服,那就是名垂青史的诗仙——李白。
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意象是指为表现某种思想感情所创造的一种形象,“象”是为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象”因“意”生,“象”的存在是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思想感情和内在精神是意象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作为抒情写意的文学形象,意向的特点在于化虚为实,以实显虚,也就是刘勰所说的“神用象通”、“拟容取心”。[2]意象中的“情”“景”关系常常在诗歌中体现出来,首先,诗不能直接言“志”言“情”;其次“情”和“景”是意象构成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最后,不能做景语,又何能做情语耶!
在李白的诗歌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意象,李白诗歌风格或清新飘逸或壮阔豪迈,这都与诗歌意象相关联。根据李白诗歌豪迈奔放而又清新飘逸的意境,可以将李白诗歌的意象分为优美和壮美两种类型。
优美和壮美,是中西文化中共有的審美价值形态。德国戏剧家金额美学家席勒说它们是两种神性,优美(他叫“秀美”)是妩媚女神,而壮美(他称之为“尊严”)是道德的象征。[3]在李白的诗歌中,其意象可以很据其风格的不同很明确的划分为优美和壮美两种类型。
一、李白诗歌中优美的意象
相对于壮美而言,优美在空间形态上娇小,在时间中运动舒慢,力量显得娇弱,质态显得妩媚。[4]④在李白的诗歌中,自然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诗歌《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砌的台阶在夜里滋生了白露,抒情主人公却久久伫立于此,露水浸湿了罗袜。便只好回到室内放下水晶帘子,却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李白的这首宫怨诗写的含思宛转、余韵如缕,题为《玉阶怨》,但全诗却不见一个“怨”字。细细品味这首诗,诗歌中描写了“玉阶”、“白露”、“罗袜”、“水晶帘”、“秋月”这几种意象,生动具体的向我们勾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玲珑的女子深夜伫立于玉阶之上,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一系列冷色调的意象给诗歌蒙上了凄清冷寂的面纱。月不怜人人自怜,诗中不怨而怨的气息自然流露出来,这些都是通过白露、罗袜、秋月等意象表现出来的,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忧思徘徊、凄苦幽怨。
在诗歌《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描写了“酒”、“明月”、“影子”等一系列的景物,在此景中注入了自己深切的情感,便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自古以来,中国古代诗歌好用“酒”、“明月”等意象来描写意境。在这首诗中,诗人、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浪漫的想象描绘出月夜独饮的孤独诗人的形象。
与此相同,在李白的许多诗歌中,都大量使用明月、白露、清溪、竹色、绿水等清新优美的意象来营造凄清、明丽或是飘逸等意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优美事物的客体特征是清新、明丽。可以说,优美的意象已成为李白诗歌意象的一个显著类型。
二、李白诗歌中壮美的意象
相对于优美而言,壮美在空间形态上巨大,在时间中运动迅猛,力量显得强大,质态显得粗犷。[5]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6]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歌中使用了黄河、山川、长风、云帆等一系列豪放开朗的壮美诗歌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创造出了一种跳荡纵横、壮阔雄伟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强烈的苦闷和愤懑不平,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在诗歌《蜀道难》中,李白诗歌的壮美意象更是比比皆是,展示了一代诗仙独特的想象和充满魅力的意象。首先在诗歌中,“蜀道”就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它反复出现,给诗歌带来了雄伟壮阔的意境。“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等诗句中出现了“山峰”、“枯松”、“悲鸟”、“树木”等具有代表性的壮伟意象。不难看出,壮美事物的客体特征是雄伟、壮大,而正是这种壮伟的意象特点扩大了李白诗歌的意境,使其诗歌意境变得宏伟、开朗了起来。
三、李白诗歌中优美与壮美的意象共存
优美与壮美,可以分离而存在于不同的审美文本中,也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审美文本中。[7]诗人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同时既是优美又是壮美的对象:“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这是优美;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李白《望庐山瀑布》),这是壮美。在这首诗中,优美与壮美的意象同时存在,并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给人以气势磅礴而又清丽婉转的美感。
优美和壮美都偏重于和谐的审美价值,其中包括形象结构的和谐,形象与意蕴的和谐,形式与感觉的和谐,以及对象结构与主体目的的和谐。[8]在李白的诗歌中,不论是优美的意象还是壮美的意象,都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诗歌和谐美感的作用。如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歌中“烟花”等意象是优美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描述了一个烟雾迷蒙、充满诗意的送别氛围。而下半句中的“孤帆”、“碧空”、“长江”等意象又是壮美的,放舟长江、孤帆远影,一江春水滚滚东去。
综上,李白的诗歌,有优美和壮美两种意象类型。优美和壮美既可分离而单独存在于某一首诗歌中,又可同时出现在同一诗歌中。优美和壮美两种不同类型的意象又造成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而又清新飘逸的意境。(指导老师:柳艳芳)
注释:
[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
[2]《文学理论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先霈、孙文宪主编。
[3][4][5][6][7][8]《新编美学教程(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王一川主编,2014年6月第二版。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
[2]《文学理论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先霈、孙文宪主编。
[3]《新编美学教程(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王一川主编,2014年6月第二版。
【摘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具有非凡才气的诗人,他的狂傲独立、他的豪放洒脱、他的自由浪漫无不让人为其折服。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氣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1]与或壮观或明丽的意境相对应的,李白诗歌的意象中有大鹏、巨鱼、长鲸、江河、雪山等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同时也包含着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等清新明丽的诗歌意象。本文主要就李白诗歌中优美和壮美的意象来分析其诗歌的意象类型。
【关键词】:李白;诗歌;意象类型;优美意象;壮美意象
正文: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他的出现震惊了诗坛。李白的诗歌摇曳多姿、潇洒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强有力的表现了他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的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盛唐时期的诗人大多都有着豪迈的情怀、开朗的胸襟。其间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所散发出来的璀璨光芒令人折服,那就是名垂青史的诗仙——李白。
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意象是指为表现某种思想感情所创造的一种形象,“象”是为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象”因“意”生,“象”的存在是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思想感情和内在精神是意象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作为抒情写意的文学形象,意向的特点在于化虚为实,以实显虚,也就是刘勰所说的“神用象通”、“拟容取心”。[2]意象中的“情”“景”关系常常在诗歌中体现出来,首先,诗不能直接言“志”言“情”;其次“情”和“景”是意象构成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最后,不能做景语,又何能做情语耶!
在李白的诗歌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意象,李白诗歌风格或清新飘逸或壮阔豪迈,这都与诗歌意象相关联。根据李白诗歌豪迈奔放而又清新飘逸的意境,可以将李白诗歌的意象分为优美和壮美两种类型。
优美和壮美,是中西文化中共有的審美价值形态。德国戏剧家金额美学家席勒说它们是两种神性,优美(他叫“秀美”)是妩媚女神,而壮美(他称之为“尊严”)是道德的象征。[3]在李白的诗歌中,其意象可以很据其风格的不同很明确的划分为优美和壮美两种类型。
一、李白诗歌中优美的意象
相对于壮美而言,优美在空间形态上娇小,在时间中运动舒慢,力量显得娇弱,质态显得妩媚。[4]④在李白的诗歌中,自然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诗歌《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砌的台阶在夜里滋生了白露,抒情主人公却久久伫立于此,露水浸湿了罗袜。便只好回到室内放下水晶帘子,却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李白的这首宫怨诗写的含思宛转、余韵如缕,题为《玉阶怨》,但全诗却不见一个“怨”字。细细品味这首诗,诗歌中描写了“玉阶”、“白露”、“罗袜”、“水晶帘”、“秋月”这几种意象,生动具体的向我们勾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玲珑的女子深夜伫立于玉阶之上,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一系列冷色调的意象给诗歌蒙上了凄清冷寂的面纱。月不怜人人自怜,诗中不怨而怨的气息自然流露出来,这些都是通过白露、罗袜、秋月等意象表现出来的,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忧思徘徊、凄苦幽怨。
在诗歌《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描写了“酒”、“明月”、“影子”等一系列的景物,在此景中注入了自己深切的情感,便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自古以来,中国古代诗歌好用“酒”、“明月”等意象来描写意境。在这首诗中,诗人、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浪漫的想象描绘出月夜独饮的孤独诗人的形象。
与此相同,在李白的许多诗歌中,都大量使用明月、白露、清溪、竹色、绿水等清新优美的意象来营造凄清、明丽或是飘逸等意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优美事物的客体特征是清新、明丽。可以说,优美的意象已成为李白诗歌意象的一个显著类型。
二、李白诗歌中壮美的意象
相对于优美而言,壮美在空间形态上巨大,在时间中运动迅猛,力量显得强大,质态显得粗犷。[5]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6]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歌中使用了黄河、山川、长风、云帆等一系列豪放开朗的壮美诗歌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创造出了一种跳荡纵横、壮阔雄伟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强烈的苦闷和愤懑不平,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在诗歌《蜀道难》中,李白诗歌的壮美意象更是比比皆是,展示了一代诗仙独特的想象和充满魅力的意象。首先在诗歌中,“蜀道”就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它反复出现,给诗歌带来了雄伟壮阔的意境。“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等诗句中出现了“山峰”、“枯松”、“悲鸟”、“树木”等具有代表性的壮伟意象。不难看出,壮美事物的客体特征是雄伟、壮大,而正是这种壮伟的意象特点扩大了李白诗歌的意境,使其诗歌意境变得宏伟、开朗了起来。
三、李白诗歌中优美与壮美的意象共存
优美与壮美,可以分离而存在于不同的审美文本中,也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审美文本中。[7]诗人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同时既是优美又是壮美的对象:“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这是优美;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李白《望庐山瀑布》),这是壮美。在这首诗中,优美与壮美的意象同时存在,并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给人以气势磅礴而又清丽婉转的美感。
优美和壮美都偏重于和谐的审美价值,其中包括形象结构的和谐,形象与意蕴的和谐,形式与感觉的和谐,以及对象结构与主体目的的和谐。[8]在李白的诗歌中,不论是优美的意象还是壮美的意象,都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诗歌和谐美感的作用。如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歌中“烟花”等意象是优美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描述了一个烟雾迷蒙、充满诗意的送别氛围。而下半句中的“孤帆”、“碧空”、“长江”等意象又是壮美的,放舟长江、孤帆远影,一江春水滚滚东去。
综上,李白的诗歌,有优美和壮美两种意象类型。优美和壮美既可分离而单独存在于某一首诗歌中,又可同时出现在同一诗歌中。优美和壮美两种不同类型的意象又造成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而又清新飘逸的意境。(指导老师:柳艳芳)
注释:
[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
[2]《文学理论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先霈、孙文宪主编。
[3][4][5][6][7][8]《新编美学教程(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王一川主编,2014年6月第二版。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
[2]《文学理论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先霈、孙文宪主编。
[3]《新编美学教程(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王一川主编,2014年6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