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爱国热情的音乐瑰宝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777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被称为“钢琴狂人”的李斯特,是匈牙利的钢琴作家,那是因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交响诗这样的一种体裁,就是他所创造出来的,而且他也著书立说。他是一个集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才子,因为他不仅是匈牙利的教育家、钢琴家、音乐家,还是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匈牙利狂想曲》,总共有十九首,无一不成为其经典之作,为后人所借鉴。
  【关键词】爱国情怀;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有着“钢琴之王“美誉的李斯特,出生在一个欧洲的内陆国家匈牙利,它所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从其名字就可以大概猜出,这是对匈牙利有着浓浓爱国热情的曲子。就如我们所猜到的爱国情怀,他的作品之中大量吸收了匈牙利当地的文化特色,其中包括匈牙利民间的舞曲、平民所广为传唱的歌曲等,然后在这样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基础之上,用钢琴将之弹奏出来并赋予其极其丰富的艺术情感。
  一、李斯特及其《匈牙利狂想曲》概述
  (一)李斯特简介
  李斯特(1811-1886)出生在匈牙利正被奥地利统治的时期,直到他十二三岁随家人定居巴黎之前,他一直生活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且他教人音乐从不收费,具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神。他深深地沉迷于音乐和钢琴世界,且喜欢即兴创作,无处不在显示着自己身上的才气。[1]他不仅有着音乐的热爱和才情,同时也会动手写文章,是一个音乐界的优秀作家。李斯特为音乐界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不但创造出了交响诗的音乐体裁,并且为管弦乐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并创立了钢琴演奏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李斯特长期生活在巴黎,但是对于故乡的感情极其浓厚,于是他用自己精湛的钢琴演奏技巧創作出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
  (二)李斯特之《匈牙利狂想曲》
  在李斯特一生中所创作的众多作品之中,《匈牙利狂想曲》没有被埋没甚至占有着一定的地位,那说明其具有极大的价值值得我们去探寻。他的《匈牙利狂想曲》总共有十九首,这十九首歌曲都在向世人展示着其音乐的特色以及在匈牙利的这种狂想中对于民族的热爱。他的《匈牙利狂想曲》创作的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几多波折才得以成功。从年少时李斯特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去到巴黎生活,他一直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国家。作为音乐才子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音乐来传递和表达对于祖国的爱以及思念,《匈牙利狂想曲》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既然是对于祖国的思念情感,音乐作品中就应该是自己祖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体现,于是他借鉴吸收了匈牙利民间的音乐艺术和吉普赛的民歌形式,并将其融合在一起。[2]
  二、音乐瑰宝《匈牙利狂想曲》的艺术性
  (一)对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吸收
  李斯特这位音乐才子,在对《匈牙利狂想曲》的创作中吸收借鉴了吉普赛的民间音乐,只因其对吉普赛音乐的喜爱和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怀。作为匈牙利人的李斯特,他在无奈之中全家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到巴黎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长期住在国外而忘记了自己的祖国。相反,他一直在传播自己民族的文化,并想要将自己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基于这样的情感,他在创作《匈牙利狂想曲》时就将匈牙利的许多民间音乐素材加入其中,传递匈牙利民族文化以及李斯特爱国之情。吉普赛的歌曲带有些许忧伤的情感,是在表达自己故乡人民不能够留在自己的家乡最终流离失所的悲伤感情以及对于自己祖国无限的担心之情。而吉普赛的圆舞曲伴随着欢快强劲的舞步,又无疑是在向我们诉说吉普赛人在困难面前的坚强性格和顽强拼搏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带有正能量的欢歌。因此,李斯特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对于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吸收无可厚非是一种对于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用钢琴创造交响乐
  李斯特作为音乐大家、钢琴大师,钢琴技巧自然是任其摆弄。他的《匈牙利交响曲》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出,这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演奏模式,而是采用交响曲的形式所进行的演奏方式。他将自己所有的手指都用来弹奏这部作品,使其能够弹奏出具有整个乐队存在的效果,同时,李斯特还创作出了和声以及合奏,让人听起来心灵深受震撼。在他的《匈牙利狂想曲》中,他通过民间歌曲的借鉴以及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在合奏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极具李斯特色彩的狂想曲体裁。在这样多重的样式之下,李斯特所创作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是极其饱满圆润的。[3]
  (三)其音乐家特质和作家特质的完美结合
  李斯特不仅仅在音乐上具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写作能力也是比较不错的,曾著书立说,那是因为李斯特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喜欢广交朋友。在他年轻的时候结识了许多拥有极高文化涵养的人士,对其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他将这种知识文化运用在自己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中,于是就形成了具有李斯特风格的音乐与文学和诗歌相结合的跨门类的高雅文化形式的合体。由于李斯特所具有的文学特质,他的《匈牙利狂想曲》也就自然地具有文化的内涵在里面。将文学融入音乐之中,使得李斯特渐渐地意识到:要想让音乐之泉永流,就应该将音乐与大众紧密结合起来,与自然结合起来。所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宛如民间的叙事诗一般,这种德艺双馨的作品在跳动的琴键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四)炫技与常规性同在
  对于将钢琴弹奏于心的李斯特来说,简单的演奏技巧已经不能够满足其对于音乐的追求,越困难和复杂的弹奏技巧反而更能激发起他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当然,李斯特的作品大部分是极具深度演奏技巧的。在他的《匈牙利狂想曲》之中,作品不仅用到了华丽的技巧来增加乐曲的色调,也故意将乐曲的朴素表现出来,给听者带来一种深沉、低调、庄严以及神圣的感觉。在轻缓的节奏中,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般,不与世俗所联络;在圆舞曲的欢快节奏之中,又展现出一种热情的豪迈情怀。所以,在李斯特的作品中,虽然常常炫技,但也不乏含蓄之时。
  三、《匈牙利狂想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音乐内容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任何音乐没有任何的载体或者东西作为支撑,只具有音乐的空壳是不能够称之为优秀的音乐。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作为优秀的音乐作品,他的内容是极具匈牙利民族特色的乐曲风格,将匈牙利人们的生活用音乐的形式展现给世界大众。同时,他的作品中仍具有吉普赛的圆舞曲,这种热情奔放的圆舞曲是吉普赛人在困难面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一种健康的、昂扬向上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说,李斯特在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的时候,就是将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文化背后的情感注入了作品之中,这种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作品中倾注的都是李斯特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音乐素材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李斯特从小生活在匈牙利,受到了当地民间音乐深深的影响。由于奥地利对匈牙利的压迫,使得李斯特从小就和家人一起去了巴黎生活。身在他乡的李斯特由于年少时的清新记忆以及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在他创作《匈牙利狂想曲》时,就想起了对自己影响极深的匈牙利歌曲,要将其作为自己作品创作的素材。在他所搜集到的大量的音乐素材之中,有许多的匈牙利民族歌舞曲以及吉普赛民歌,这些都是他民族的音乐特色,是他爱国主义情感的深深表露。
  (三)调式音阶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每个国家均有不同音阶体系,且表现出的和声、色调、音色以及调式及调性各不相同,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的演奏效果。欧洲的大小音阶体系蕴含于李斯特其他钢琴作品中,但是在《匈牙利狂想曲》中,其融合了匈牙利民族音乐中的大小调音阶体系及特有的音阶体系,使得《匈牙利狂想曲》充满民族特色,且在特性音程、音响及音调上具有民族特色。2个增二度音程是其特点,音阶特点是降Ⅲ级升Ⅳ级降Ⅵ级,一系列的特性音程由此而产生。强烈的匈牙利音阶体系特点,从减六度、增七度等中可显著体现出来。在匈牙利音乐体系中,形成的Ⅲ级和Ⅳ级之间以及Ⅵ级和Ⅶ级之间的增二度音程是其最显著特征,在整个欧洲音乐和声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且别具一格。匈牙利民族音樂可以在众多音乐体系中脱颖而出,凭借的是其极具特色的音节音调及音响,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四、结语
  李斯特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我们在欣赏的时候会感觉到在琴键上弹奏出的多种乐器的交响乐,也可以感觉到那种高昂的、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的炫技的强烈节奏感,还可以聆听到他作品中那种安静地述说和庄严的气势。李斯特的多种样式的表达,无非是在表达一个观点,就是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黄春玲.论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之民族情结[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4).
  [2]娄新艺.李斯特及其《匈牙利狂想曲》[J].艺术教育,2009(4).
  [3]童师柳.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调性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作者简介:韦江(1975-),男,汉族,本科,湖南女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扎库齐牛录(八乡)的汗都春艺术为个案,从边缘化视角探讨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定位,主要分析与阐释汗都春艺术在多元化的社会变迁中如何选择积极的文化适应策略。  【关键词】变迁;汗都春;多元融合  【中图分类号】V911 【文献标识码】A  汗都春艺术自生成以来,并不是单线传播发展,而是多元文化在社会发展变迁中不断交融的结果。边缘化是族群文化互动过程中难以规避的
【摘要】艺术和宗教都是从人的知觉心理学出发,阐述通过知觉制造感觉的科学依据,从而营造出一种心理构造。作为意识层面的精神创造,艺术和宗教一直纠缠在一起,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本文旨在以米开朗基罗的宗教壁画《最后的审判》为例,在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对宗教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艺术;宗教;促进;制约;传播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最为
【摘要】本文以国内传统音乐校本教材开发为研究背景,以新疆喀什地区基础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维吾尔传统音乐校本教材开发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维吾尔 族传统音乐;校本教材;开发现状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来的竞争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关键性问题。本文立足当前高校育人工作实际,结合本院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浅谈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旨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双创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1980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第一颗远程运载火箭(东风-5洲际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次试验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远程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军事科学的新成就,标志着我军现代化装备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摘要】粤曲茶座是广州地区茶楼中存在的一种粤曲表演形式,其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的历史,对其受众群体现状的调查是了解这一传统表演形式在当下变迁的关键。  【关键词】粤曲茶座;观众;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音乐社会学论域中,受众群体(听众、观众)是以听赏活动聚集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受众与音乐家的分离,表明了社会分工的成熟,商品经济社会的形成。前苏联音乐学家
【摘要】“羊膻味”和“松毛气”是彝剧生活化、通俗化的气息,是彝剧自然、明快、清新的风格体现。彝剧剧目名称及剧目题材来源铭刻着彝族文化的标识,“汉语彝腔”将彝族风俗生活还原于舞台;彝剧的曲调和唱词源自于民间,舞台动作就是生活动作,舞美设计不失彝家原生态自然之美。彝劇根植于博大的彝族文化,演绎着亲切的彝家生活。  【关键词】彝剧;“羊膻味”;“松毛气”;民族文化;艺术;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
【摘要】新时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及物质文化的高度发展,国人在精神食粮的选择与追求上出现更多的可能性。这些精神食粮中,既有弘扬正能量的,同样也有低俗糜烂的。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信息的传播和可控性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这就很容易造成价值观的偏差并且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出一批具有正能量和积极内容的“文化产品”来引导人民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本文尝试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极
【摘要】本文拟从黄忠廉和白文昌两位大家主编的《俄汉双向全译教程》一书中总结的全译七大方法为出发点,以本人课上应用翻译实践材料为基础,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论述全译的七大方法策略,同时,简明扼要地阐述个人观点。  【关键词】应用翻译;全译;对译;增译;减译;转译;换译;分译;合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应用翻译简述  应用翻译,又称实用翻译,是指一种实用性文本的翻译。可
【摘要】雅乐在宫廷音乐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依附于政治,对统治阶级思想有着直观的反映。胡乐是一种外来音乐,在华夷思想浓厚的古代社会,雅乐与胡乐是绝对不可以混用的,但南北朝之后却将此观念打破,到辽时期“以胡入雅”发展到新阶段。本文从辽代雅乐文化分期入手,对“以胡入雅”的现象做多线性分析,进一步解析辽代“以胡入雅”中体现出的“汉契一体”的中华观念,通过分析探讨辽代雅乐的文化归属,对研究对象做出概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