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利用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g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是无用的物品,但是在回收利用后又将会产生不一样的价值。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的意义与作用,从而在实际区域游戏教学中展现其剩余的价值,让废旧材料变成大家欣赏的手工艺术品。

废旧材料在游戏中的价值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学中应用废旧材料具有较大意义。利用贴近生活的材料制成的手工品更能让幼儿体验到学习内容的生活化,而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绿色环保做出重要的贡献。教师要有效利用并改造可回收的废旧材料,以此引导幼儿进行相关教学活动,通过巧妙的加工,打造身边的美丽。
  游戏在幼儿启蒙教育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区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成品材料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开展各种游戏;而半成品或是残次品的废旧材料可以在区域游戏中为幼儿提供主动创新创造的机会,让幼儿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设计手工,从而促进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此外,针对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教師还可以此为主题,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幼儿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可以有效回收利用的以及各类物品回收利用后还能创造什么价值,从而可以更好地利用于各个区域游戏中。

废旧材料在游戏中的运用


  (一)变废为宝,让废旧材料有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游戏的比重不断增大,对游戏材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游戏开展的时效性,游戏材料或道具往往是一次性的,不仅会增加很大一部分成本费用,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废旧材料的利用刚好解决这一难题,变废为宝后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有效体现环保意识,从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让他们了解资源回收利用的价值。
  例如,面对生活中到处可见的塑料袋,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二次回收利用。比如,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启一场小型时装秀,让幼儿改造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通过裁剪,将塑料袋制作成裙子、上衣等。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比赛,从中评出最具创意的幼儿。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实现区域游戏中废旧材料利用的价值,还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从中领悟环保的真正意义,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二)创造适宜的区域环境,让废旧材料会“说话”
  影响幼儿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成长的环境。教师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从而更好地开发幼儿的特长,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与学习的真谛。年龄较小的幼儿比较喜欢过家家等角色扮演游戏。就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纸盒、瓶罐胶水等废旧材料作为构建“家”的材料,将小朋友喜欢的玩具当作“人”,让废旧材料“说话”,然后同伴之间进行交友、生活、玩耍,从中感受快乐,锻炼幼儿的交际能力。
  (三)有效选择投放废旧材料
  在区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废旧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奶粉罐、纸箱、不合身的衣服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区域手工活动中的一件重要辅助工具。教师要先收集有可能需要的一些游戏材料,再进行分类、选择并投放,进行废物利用,发挥废旧材料的最大作用。为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提高幼儿环保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各自收集的废旧材料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分类回收到各种类型的垃圾桶中,并且根据幼儿的正确率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废旧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剩余价值。
  综上所述,幼儿教学工作重在启蒙。教师可采用区域游戏的教学方式,尊重幼儿时期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尽心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其他文献
离园环节是一日活动的结束步骤,也是教师和家长交流互动的时间。离园环节的组织情况能从侧面反映出幼儿园教育工作情况。多数幼兒园采取集体离园的形式,即到了规定时间,家长来校门口接孩子。然而这个过程往往比较混乱,有的孩子会着急冲出教室去寻找自己的家长,而有的家长会大声喊孩子的名字,或直接进入教室找。为了保证离园环节幼儿的安全以及解决离园环节中出现的混乱现象,教师要重视离园环节的组织工作,积极调整离园环节的
亲自然是一种气质,一种理念,一种行动,我园着力构建亲自然课程,以亲自然为体验,让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热爱自然,培养“人与自然”的和谐观。本文结合大班美术教育,引入親自然理念,创设亲自然美术活动环境,让幼儿在观察、合作、探索中全面成长。引领幼儿亲近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美术活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也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师,她的教益是无穷无尽的。”在大班美术教育活动中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教師可以引领、点拨和指导家长在家让幼儿玩科学、做科学,接受科学的启蒙教育,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居家玩科学情境  (一)开展居家科学小实验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师应“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幼儿的活本领”。居家防疫期间,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玩科学。例如,利用白醋、小苏打、洗洁精、彩纸等材料,玩“火山爆发”的科学小游戏。家长先引导幼儿将洗洁精、
子宫肌瘤多发于40岁左右的女性,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生成的,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所以女性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肌瘤会逐渐萎靡,甚至消退。根据子宫肌瘤在宫体内的分布位置,可以将其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肌瘤也可以同时在多个位置生长。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日常生活中,以下女性比较容易发生子宫肌瘤:年龄40岁左右
在自然纯朴的村庄里,屈指可数的几个读书人自然尊贵,但那尊贵或许是有些高高在上的,是稍微远离民间烟火的尊贵。而手艺人的尊贵却是紧贴生活的尊贵,你触手可及、举目所望之处,无不点缀着他们的技艺,就连村庄里过气的地主遗孀——刘三娘也逃脱不了:三娘吃饭的碗,据说是宜兴官窑烧制的;三娘穿着的蚕丝小褂,是东厂染坊印染的;三娘睡的楠木床,是西直巷木坊打造的;三娘戴的耳坠,是杨宝厂师傅手工打磨的……  在民间,在散
《利用自然角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是苏州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不断推进自然角里的探究活动,以丰盈、立体的自然教育资源,帮助孩子在自然角探究活动中积累经验。创设条件开展幼儿探究活动  课题立项后,小组成员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制定了课题方案,并开始反思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究形式浮于表面,呈现方式千篇一律,观察记录流于形式,教育理念喧宾夺主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实现两个零感染目标,即医务人员、手术患者零感染。麻醉科手术室全面防控抗击疫情,实现了两个“零感染”。本文主要从防疫知识培训、相关流程制定以及调整工作岗位三方面介绍疫情期间麻醉科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培训  麻醉科手术室护理部全面动员所有医护工作者,开展集中培訓工作。培训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专业人员对麻醉科室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分批次培训,保证每位医护工作者学会并掌握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放飞学生理想情愫、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学科,对学生健康、和谐、幸福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处处彰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材的理念、形式、内容等方面皆发生了变化,给“教”与“学”构建了广阔的空间。新时代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思想品德教材实际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出发,倾心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呢?构建良好的
胃肠息肉是消化系统中良性肿瘤的一种,而在内镜下的胃肠息肉钳除术,属于操作简单方便的治疗手段。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除了应用良好的治疗方式外,还需注意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护理的重要性  内镜下的胃肠息肉钳除术属于常用治疗手段,该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操作期间会对患者产生刺激性牵拉,极易使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最终出现治疗依从性降低的情况,从而使病情延误。所以,患者在该种方式治疗中,医护人员应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要靠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不懈努力,抓住每一个能够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自信、健康地成长。本文从肯定、丰富知识、克服困难和享受成功的快乐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肯定幼儿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前提  幼儿年龄尚小,遇到事情容易退缩,不敢面对,害怕自己解决不了。教师要根据幼儿这一特点,经常鼓励幼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