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岁的女儿过去喜欢孙悟空,可自从看了《三國演义》,她又开始佩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了。她知道,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军师很有本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便暗暗琢磨:琴呢,她刚学了小提琴,能拉两首《小星星》之类的曲子;书呢,好歹她也会写“大、小、上、下”几个汉字,还会写阿拉伯数字;至于画呢,就更在行了,随意涂抹几下就是一幅太阳眯眯笑、小鸟开口叫的佳作。与心中的偶像唯一的差距就是棋了,因此她决心学会下棋。
为了不耽误女儿早日成为小诸葛,我赶紧领着她去买了象棋。
教女儿学棋的第一步,是让她熟悉她手下的16位成员,我从将帅到兵卒一一给她介绍,让她逐个认识。女儿因为早就认识字,所以很快就能叫出她军中所有成员的名字。女儿最喜欢听历史上打仗的故事,我看着她扑闪扑闪的大眼睛,清清嗓子,开始编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象棋中双方的成员,这些兵卒将士围着楚河汉界打仗,得想方设法调兵遣将,把对方的老帅捉住。听到楚河汉界,女儿更来劲了,先要做楚霸王项羽,转念一想又觉得还是做汉高祖刘邦好。
第二步得学会排兵布阵,记住各个成员该站的位置。我们边摆棋子边编了个顺口溜:“五个士兵站岗哨,两门大炮架中间,将帅坐镇中军帐,两个谋士坐两边,左右丞相出计策,两匹马儿睡马厩,两辆车儿边上等。”女儿边唱边摆,布阵完了打乱后再摆,几次练习之后,她的队伍便整装待发,只等军令下达了。
这时我故意卖了个关子,我要去做饭了,欲知下一步如何,且等明日继续。这样可以让女儿消化一下,同时也能进一步勾起她学棋的兴趣。
果然,第二天女儿从幼儿园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象棋,一个人坐在桌子边,一声不吭地把自己一方的棋子一个个布好,又把我的棋子也排列整齐,然后过来把我拉到了桌子边。我心中不禁暗喜。
第三步我们要学的是走棋。象棋中不同的棋子有不同的走法。我就一种接一种地教她:小兵往前走,一步一步不回头;马儿蹦蹦跳,喜欢太阳里面走;小车最神勇,横竖直线飞着跑……女儿手执小棋子,口中念念有词,在棋盘上左右驰骋。跳马,她就走个“日”;拱卒,她就把小兵向前移一步;飞象,她就跨个田字格。
学会了认棋、摆棋、走棋后,女儿跃跃欲试,要马上投入战斗。
刚开始,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告诉她下一步应该如何走,小心我的棋子去吃她的某个棋子。女儿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后来,我索性把自己也当成一个才学棋的小孩子,不再前思后想,而是随手拿起一个棋子就走。而对女儿,除了她走错了棋,譬如马没有走“日”字,炮没有“翻山”,我才会提醒她,并把正确的走法重复一遍,其他的我一概不管。这样,女儿才逐渐放开了手脚,大胆地投入紧张的“战斗”中。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如此,有时父母总是不放心孩子,希望什么都能告诉孩子,什么都给孩子想好,但发出过多的指令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变成一个小木偶,没有自己的想法。孩子成长的过程,父母终究是不能替代的。父母应该做的是告诉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让孩子自己去领悟。
放手让女儿下棋,女儿的收获也不小。渐渐地,她知道了在下棋时不能眼睛只盯着自己的棋,脑子里只想着自己的棋,还得看对方的棋,做到知己知彼,然后想出对策战胜对方。
几个星期后,女儿拿着棋子侧着头,小脑袋瓜里已经开始想下一步该怎么走了。有时我心不在焉,随手走一步,女儿会乐得哈哈大笑,说:“我猜你可能会这样走!”边说边下手,过来就把我的棋子吃掉了,嘴里还说个不停:“好好吃啊!”
女儿除了佩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很欣赏《西游记》里神通广大、战无不胜的孙悟空,所以,下棋时她一心想的便是胜,便是赢,输了就会噘起小嘴巴,不愿再下棋。
于是,我做出一副沉思状:“诸葛亮如果打仗打输了,不知会怎么办?”女儿便不好意思地笑了。
下一次我输了,我也学女儿的样子噘起嘴、低着头,装出一副不乐意的样子。女儿马上就会瞪着大眼睛,两只小手叉着腰,对我说:“想想诸葛亮输了会怎么办?得动脑子想办法,生气是没有用的。”很有几分小诸葛的风采。
对嘛,有输有赢才会更精彩!
为了不耽误女儿早日成为小诸葛,我赶紧领着她去买了象棋。
教女儿学棋的第一步,是让她熟悉她手下的16位成员,我从将帅到兵卒一一给她介绍,让她逐个认识。女儿因为早就认识字,所以很快就能叫出她军中所有成员的名字。女儿最喜欢听历史上打仗的故事,我看着她扑闪扑闪的大眼睛,清清嗓子,开始编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象棋中双方的成员,这些兵卒将士围着楚河汉界打仗,得想方设法调兵遣将,把对方的老帅捉住。听到楚河汉界,女儿更来劲了,先要做楚霸王项羽,转念一想又觉得还是做汉高祖刘邦好。
第二步得学会排兵布阵,记住各个成员该站的位置。我们边摆棋子边编了个顺口溜:“五个士兵站岗哨,两门大炮架中间,将帅坐镇中军帐,两个谋士坐两边,左右丞相出计策,两匹马儿睡马厩,两辆车儿边上等。”女儿边唱边摆,布阵完了打乱后再摆,几次练习之后,她的队伍便整装待发,只等军令下达了。
这时我故意卖了个关子,我要去做饭了,欲知下一步如何,且等明日继续。这样可以让女儿消化一下,同时也能进一步勾起她学棋的兴趣。
果然,第二天女儿从幼儿园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象棋,一个人坐在桌子边,一声不吭地把自己一方的棋子一个个布好,又把我的棋子也排列整齐,然后过来把我拉到了桌子边。我心中不禁暗喜。
第三步我们要学的是走棋。象棋中不同的棋子有不同的走法。我就一种接一种地教她:小兵往前走,一步一步不回头;马儿蹦蹦跳,喜欢太阳里面走;小车最神勇,横竖直线飞着跑……女儿手执小棋子,口中念念有词,在棋盘上左右驰骋。跳马,她就走个“日”;拱卒,她就把小兵向前移一步;飞象,她就跨个田字格。
学会了认棋、摆棋、走棋后,女儿跃跃欲试,要马上投入战斗。
刚开始,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告诉她下一步应该如何走,小心我的棋子去吃她的某个棋子。女儿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后来,我索性把自己也当成一个才学棋的小孩子,不再前思后想,而是随手拿起一个棋子就走。而对女儿,除了她走错了棋,譬如马没有走“日”字,炮没有“翻山”,我才会提醒她,并把正确的走法重复一遍,其他的我一概不管。这样,女儿才逐渐放开了手脚,大胆地投入紧张的“战斗”中。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如此,有时父母总是不放心孩子,希望什么都能告诉孩子,什么都给孩子想好,但发出过多的指令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变成一个小木偶,没有自己的想法。孩子成长的过程,父母终究是不能替代的。父母应该做的是告诉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让孩子自己去领悟。
放手让女儿下棋,女儿的收获也不小。渐渐地,她知道了在下棋时不能眼睛只盯着自己的棋,脑子里只想着自己的棋,还得看对方的棋,做到知己知彼,然后想出对策战胜对方。
几个星期后,女儿拿着棋子侧着头,小脑袋瓜里已经开始想下一步该怎么走了。有时我心不在焉,随手走一步,女儿会乐得哈哈大笑,说:“我猜你可能会这样走!”边说边下手,过来就把我的棋子吃掉了,嘴里还说个不停:“好好吃啊!”
女儿除了佩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很欣赏《西游记》里神通广大、战无不胜的孙悟空,所以,下棋时她一心想的便是胜,便是赢,输了就会噘起小嘴巴,不愿再下棋。
于是,我做出一副沉思状:“诸葛亮如果打仗打输了,不知会怎么办?”女儿便不好意思地笑了。
下一次我输了,我也学女儿的样子噘起嘴、低着头,装出一副不乐意的样子。女儿马上就会瞪着大眼睛,两只小手叉着腰,对我说:“想想诸葛亮输了会怎么办?得动脑子想办法,生气是没有用的。”很有几分小诸葛的风采。
对嘛,有输有赢才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