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双创”已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文章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意义以及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依托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高校更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通过试点示范完善双创政策环境,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调动双创主体积极性,发挥双创和"互联网+”的乘数效应,进一步促进社会就业,推动形成双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结构优化,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政策引导;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124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 通过创业培训,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对大学生实施市场分析能力、市场竞争意识、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造就一批成功的创业者。
2. 通过创业培训,实现就业倍增效应。通过创业培训成为创业者,开办了新企业或实体,在解决创业者本人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能帮助更多的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3. 通过创业培训,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对创业者进行培训,使这支新生的创业者队伍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经济法规,学习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选准经营方向,减少经营投资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 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
第一是政策引领,自创新创业提出以来,从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制定的相关政策都表明要堅持把创新创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统筹好中央政府顶层设计和地方政府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依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重大平台建设和布局上向东北地区倾斜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要充分研究、理解、履行好政策。
第二是资金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设立各种专项创新创业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并努力吸纳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中。
大学生在高校的创新创业学院学习创新创业通用课程,在各相关专业学院学习特定领域创新创业课程,完成基础理论及相关实习实训。在此基础上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想组建创业团队,完成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按流程申请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区,接受大学生创业园区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开始初级孵化;之后根据市场反馈意见,经过自我调整、转型再进入众创空间进行深度孵化,直至孵化过程结束。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是基地的根本,相关高校已经打起了人才大战,千方百计,不惜重金,引进高端人才,加快人才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提高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技能,最关键的是基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 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首先,在校内建立一个功能完备,形式新颖的创新创业培训基地,组建专家服务团队,立项创业项目,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在校园接收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熏陶,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其次,借助于校外的培训机构或企业,推荐创业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培训认证,提升创业教师能力和素质。让有想法的同学提前到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培训,先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创业,从内心中喜欢创业,从行动上敢于创业,实现学生创业精神养成、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知识积累、创业能力的形成,构建起创业教学体系。
2. 建立校内和校外模拟训练基地
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可以建立沙盘模拟实训场地,完善沙盘智能教学系统,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相应小型生产线,从原料一直到产品生产完全在校内进行,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生产一线的雏形,培养学生创业的潜意识。
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非常必要,学校与相关的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在企业建立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室、研究室,把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操作规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较早了解生产的真实情况。
3. 高校应与主管部门联系
高校应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将学生送到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实习,深入到行业主管部门的机关及事业单位,了解国家政策、法规,掌握国家的制度、标准和行业的规范,使大学生较早地掌握制度规范,为将来真正从事生产打下基础。条件成熟的大学生,感到自己的项目成熟,应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在政策、场地、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和扶持,有效地进行项目孵化转接,真正地服务于社会,使创新创业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4. 建立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基地
在校内外要建立成果展示区,这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在校内对于创新创业的同学,好的研究项目、成果、方法,划分门类,通过广播、校园网、报纸等进行点对点的宣传,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
5. 建立校内外综合服务功能基地建设
校内外综合服务基地是创新创业的基础,是有力的外在环境补充,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创新创业的效果。在校内,我们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对相应人员进行分工,给予充分的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在校外,国家、社会、政府机关应出台相关政策,成立大学生创业审批行政中心,对大学生的创业经费、场地给予一条龙的服务,让他们轻装上阵,摆脱包袱,勇于担当,勇创佳绩。
参考文献
[1]真理不辩不明 东北经济究竟路在何方[J].朱松琳.决策探索(上半月).2017(10)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路径探析[J].周丽华.中国成人教育.2017(08)
[3]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初探[J].严权峰,陆有丽,胡文静,王岳斌,刘利强,徐耀.电子技术.2017(12)
[4]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J].徐晓影.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2)
山东协和学院 人文艺术与教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7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政策引导;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124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 通过创业培训,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对大学生实施市场分析能力、市场竞争意识、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造就一批成功的创业者。
2. 通过创业培训,实现就业倍增效应。通过创业培训成为创业者,开办了新企业或实体,在解决创业者本人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能帮助更多的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3. 通过创业培训,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对创业者进行培训,使这支新生的创业者队伍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经济法规,学习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选准经营方向,减少经营投资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 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
第一是政策引领,自创新创业提出以来,从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制定的相关政策都表明要堅持把创新创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统筹好中央政府顶层设计和地方政府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依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重大平台建设和布局上向东北地区倾斜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要充分研究、理解、履行好政策。
第二是资金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设立各种专项创新创业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并努力吸纳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中。
大学生在高校的创新创业学院学习创新创业通用课程,在各相关专业学院学习特定领域创新创业课程,完成基础理论及相关实习实训。在此基础上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想组建创业团队,完成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按流程申请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区,接受大学生创业园区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开始初级孵化;之后根据市场反馈意见,经过自我调整、转型再进入众创空间进行深度孵化,直至孵化过程结束。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是基地的根本,相关高校已经打起了人才大战,千方百计,不惜重金,引进高端人才,加快人才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提高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技能,最关键的是基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 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首先,在校内建立一个功能完备,形式新颖的创新创业培训基地,组建专家服务团队,立项创业项目,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在校园接收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熏陶,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其次,借助于校外的培训机构或企业,推荐创业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培训认证,提升创业教师能力和素质。让有想法的同学提前到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培训,先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创业,从内心中喜欢创业,从行动上敢于创业,实现学生创业精神养成、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知识积累、创业能力的形成,构建起创业教学体系。
2. 建立校内和校外模拟训练基地
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可以建立沙盘模拟实训场地,完善沙盘智能教学系统,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相应小型生产线,从原料一直到产品生产完全在校内进行,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生产一线的雏形,培养学生创业的潜意识。
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非常必要,学校与相关的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在企业建立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室、研究室,把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操作规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较早了解生产的真实情况。
3. 高校应与主管部门联系
高校应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将学生送到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实习,深入到行业主管部门的机关及事业单位,了解国家政策、法规,掌握国家的制度、标准和行业的规范,使大学生较早地掌握制度规范,为将来真正从事生产打下基础。条件成熟的大学生,感到自己的项目成熟,应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在政策、场地、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和扶持,有效地进行项目孵化转接,真正地服务于社会,使创新创业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4. 建立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基地
在校内外要建立成果展示区,这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在校内对于创新创业的同学,好的研究项目、成果、方法,划分门类,通过广播、校园网、报纸等进行点对点的宣传,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
5. 建立校内外综合服务功能基地建设
校内外综合服务基地是创新创业的基础,是有力的外在环境补充,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创新创业的效果。在校内,我们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对相应人员进行分工,给予充分的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在校外,国家、社会、政府机关应出台相关政策,成立大学生创业审批行政中心,对大学生的创业经费、场地给予一条龙的服务,让他们轻装上阵,摆脱包袱,勇于担当,勇创佳绩。
参考文献
[1]真理不辩不明 东北经济究竟路在何方[J].朱松琳.决策探索(上半月).2017(10)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路径探析[J].周丽华.中国成人教育.2017(08)
[3]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初探[J].严权峰,陆有丽,胡文静,王岳斌,刘利强,徐耀.电子技术.2017(12)
[4]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J].徐晓影.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2)
山东协和学院 人文艺术与教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