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习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前不久,教学六年级《圆柱体体积公式》一节日常课,孩子们的思维火花一次次碰撞,灵动出现,虽然过去了好几天,却常常在我的脑海萦绕,颇有不吐不快之感。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充满无穷的活力,数学活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学期学《长方体体积复习》一课,学生小周说,老师,把长方体向前放倒,不就可以用“前面积×宽”求出体积吗;小李说,那向侧面放倒也可以理解成“侧面积×长”啊;小王更绝,说,老师,你看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如果选择ab组合,就是黑板上的统一公式,如果选择ah组合,就是“前面积×宽”,如果选择bh组合,就可以理解为“侧面积×长”……
  【案例再现】
  那天,在《圆柱体积》一课中,我引导:同学们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也就是可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
  生1:可以转化啊,化曲为直。
  生2:之前我们学过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来求面积的,今天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底面圆平均分,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知识点的迁移)
  生3:把圆柱的底面积平均分成若干份,切开后拼成近似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
  生4: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
  (这生成,出自孩子的口、孩子的手、孩子的心,却与老师精心的预设密不可分。)
  几个孩子在配合中生成:圆柱的底面就变成了长方体的上下底面,侧面变成了长方体前后的面积,长方体新产生了左右两个面,他们是“新大陆”,他们是切开后产生的(孩子还会比画着,给大家展示说明)这两片“小汗衫”都是长方形,它们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小结: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于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生6说,老师,把长方体向前放倒,不就可以用“前面积×宽”求出体积吗?它的前面积就是侧面积的一半,宽就是半径,于是圆柱的体积还=侧面积的一半×半径;
  生7说,那向侧面放倒也可以理解成“侧面积×长”啊,侧面积就是新的切面积,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生8更绝,说,老师,你看长方体体积公式:v=π[r2]h,如果选择π[r2]组合,就是黑板上的统一公式,如果选择2πrh组合,就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如果选择rh组合,就可以理解为“切面积×周长的一半”……
  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这一课,孩子们不仅认识到可以用“底面积×高”,还发现了“侧面积的一半×半径”,发现了“切面积×周长的一半”,并由此沟通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必然联系,恣意汪洋的“大海”蔚为壮观。
  【案例反思】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作为一名一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
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那么如何在活动中践行这一理念呢?在种植活动中,我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模式,把更多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
现阶段,供电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供电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营销服务风险管理。文章分析了供电营销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提高供电营销服务风险防范
目的探讨Triple-Endobutton钢板在治疗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病人50例,根据病人收治入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