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名校云集,有多所示范校、优质校、百年老校,也有北京四中、八中、实验二小、北京小学等知名教育品牌。近年来,西城区立足首都城市发展新战略和区域功能新定位,着眼重大民生工程,深化教育改革,先后推出建立教育集团和实施学区制等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规模,优化教育结构布局,均衡配置优质资源,有效解决了“择校”等社会焦点问题,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西城区政府秉承“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于2012年9月开始集团办学模式的探索,并不断扩大规模。到2014年,西城教育集团总数已达到17个,其中,8个以中学为牵头校、8个以小学为牵头校、1个以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牵头校。集团形式更加多样:按学段分纯中学、纯小学,混合学段三类教育集团;按地域分为同一学区和跨学区的两类教育集团,覆盖范围扩大到31所中学、40所小学、3所幼儿园共74所学校,大大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各教育集团努力探索管理模式,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制定出工作方案,拓宽了融通渠道、形成了融资源共享和特色发展于一体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积累了教育集团发展创新的丰富经验。
  1.整体谋划推进教育集团办学
  西城区是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聚居区,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西城区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作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工程,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
  2012年,西城区召开教育大会,在全市率先组建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京小学、实验二小4所教育集团,开始了集团办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经过两年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西城区在推进义务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教育集团规模扩大到17个,共涉及74所中小学幼儿园,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67%,大大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
  2.完善集团发展机制
  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的探索,需要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做保障。西城区研究出台了《关于成立西城区教育集团的工作方案》,坚持以“法人独立、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实验先行”为宗旨,确立了“以优质校为核心,以高等院校为支撑,政策条件作保障,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教师研训等统一管理,教师待遇、专业发展等统筹安排、实体运作”的集团运作模式。
  在教育集团发展进程中,西城区优先支持集团校与实验项目相关的基本建设、设施建设项目,并每年给各集团拨付100万元自持实验经费;为各集团加强师资储备提供师资编制数量支持等政策保障。通过适时召开教育集团工作推进会、教育集团工作座谈会、专项视导等形式,加强对教育集团工作的过程管理和指导。各教育集团都设立了校务委员会,统一规范和协调集团组织行为,建立健全了符合各个集团特色的学校管理、师生管理、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完善的集团工作机制。
  3.促进集团内涵发展
  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升集团校办学水平,是教育集团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和发展主题。各个教育集团以“政府主导、名校牵头、项目运作、政策保障、特色发展”为原则,进一步发挥名校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课堂教学研究、课程建设、集团化办学与管理模式等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推动优质校与成员校的共同发展。各集团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师交流和多种形式的培训研讨为载体,在集团牵头校输送理念经验的“输血”基础上,通过锤炼基本功,加强集团教研强大“造血”功能。实验二小集团“凌空杯”、宣师一附小集团的“金秋杯”、黄小集团的“联盟杯”等,均为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北京四中教育集团组建了高中网络实验班,探索“云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并试行集团内留学生制度。北京八中教育集团实行了初中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借助“云平台”,以“主题研究课”为抓手,推进课程建设共享。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了集团“研
  发中心”,开创了多种教师交流方式。
  二、学区制:提升优质资源均衡水平
  多年来,由于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密集,人口压力大,西城区“择校”压力始终居高不下。“择校”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择校”的实现路径在于区内外的各种“流动”。西城区在推进教育集团办学,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在“择校”的流动途径上下功夫、动真格、出实招,出台实施学区制,一步踏入改革的深水区。
  2014年,西城区以全区15个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参考街道辖区面积和原就近入学片区,将全区小学划分为11个学区,为免试就近入学提供了地理空间上的框架依据。同时,重点改革招生入学办法,取消“共建”入学方式,严格入学条件,严禁跨学区流动,确保适龄儿童在学区内免试就近入学。调整初中升学方式,小升初分为7个学区,大幅增加优质初中校接收计算机派位比例,为解决“择校”问题提供了政策保障。
  由于历史等原因,11个学区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上还不够均衡,广外地区、德胜地区等学区优质资源偏少,有的学区优质资源偏多。为了保障学区制的顺利实施,确保优质资源均衡配置,西城区以学区为依据,统筹全区的优质资源,通过高校办学、优质校办分校、优化整合一般校等方式,对各学区的教育资源进行精细化配置,逐步推进学前、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分布。对于个别一时不能提供优质学校资源的学区,通过临近学区优质学校招生名额调配投入等方式,保证每个学区内有名校、教育集团成员校及特色学校,保证每个学区的群众都能够拥有公平的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实现从学区间的均衡到学区内的均衡,从根本上进一步巩固解决“择校”问题的成果,进一步提高西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在全区小学划分为11个学区的基础上,西城区将原小升初7个学区调整为11个学区,与小学学区相对应。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学区工作机制,统筹学区内外学校和社会各类资源,促进学区内涵发展。目前,西城区正在研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计划方案,重点推进初中学校布局,更加注重学区的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进一步发挥学区在规划布局、资源配置、就近入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办学联合体、特色学校联盟:特色发展,实现“校校精彩,人人成功”
  西城区根据学校办学特点,着力打造“华夏女子中学办学联合体”“写字教育发展共同体”、民族团结教育特色联合体、外语教育特色联合体等学校特色
  品牌。
  除了名校、名校牵头的教育集团成员校之外,西城区还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学校。提升特色校的办学水平,是实现西城区“校校精彩,人人成功”教育理念、实现西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在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进程中,西城区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办学联合体和富有特色的教育品牌。目前,华夏女子中学、北师大实验中学、十四中学、一六一中学组成了“华夏女子中学办学联合体”,青年湖小学与北礼士路第一小学组成了“写字教育发展共同体”。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民族团结小学、五十六中学和回民中学形成了民族团结教育品牌,西城外国语学校、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和月坛中学形成了外语教育品牌。此外,还有徐悲鸿初中和高中的美术特色教育、北京八中和育民小学的超长教育等。这些特色校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源共建,实现了校际特色和优势的叠加,共同创建了西城区教育品牌,为群众接受优质特色教育提供了更多选择。
  四、经验梳理
  1.顶层设计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前提
  教育集团和学区制是西城区主动对接首都城市发展新战略和西城区发展新定位,关注民生,深化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成立7人领导小组,谋划全局,抓好顶层设计,把控关键;6 1服务团队广泛宣传政策,充分沟通信息,严格落实规定,努力做好服务,确保了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2.严格制度和程序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学区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学区内免试就近入学,破解“择校”难题。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完善和一系列措施办法的出台,教育改革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别是在招生过程中,完善了纪委全程介入、公证处参与公正的监督机制,严守政策的刚性,切实做到依规办事、按制度办事,使改革得到了广大群众认同。
  3.质量和公平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
  推进教育集团、学区制和特色校建设,不是“削峰填谷”,也不是搞“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而是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和公平,实现西城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集团不是简单复制的“连锁店”,而是优势互补的“联邦”。学区制不仅仅是入学机会的均衡,而是统筹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加强办学联合体和特色教育品牌建设,是实现“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重要
  内容。
  责任编辑:江丽莉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这次高中课改,广大师生反映最多的是“观念先进,难以操作”,特别是选修课,本来是课改的亮点,但难度最大,实施起来举步维艰。王土荣老师花了7年时间,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去调查,形成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的调查与研究”研究课题,并列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的研究项目。《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自助餐式教学实验60法》这本书,就是在该项目结项报告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本书主要靠调查数据与案例说话,真实记录和
读师范的时候,对小学生的印象是一张张可爱、无邪的笑脸,而小学老师给我的感觉就像慈眉善目的妈妈。直到自己也站上了三尺讲台,我开始困惑甚至迷惘了。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一个男生公然推倒了一排桌子,然后摔门扬长而去,把手足无措的我晾在了讲台上。上课时,当我把一个交头接耳说话的学生叫起来时,他却翻着白眼,梗着脖子,嘴里愤愤地吹着气反问:“我怎么了?”全班同学都在认真记笔记,一个孩子在我提醒了
编者按:自我们刊发了两组有关文言文教学的文章后,不断收到一线老师的反馈信息,希望继续刊发这类设计。本期我们刊发的四篇文言文教学设计,从四个角度探求了“文”与“言”的有机融合,希望广大同人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视角,拓宽文言文的教学思路。    一、教学设想    《寡人之于国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一篇课文,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作为儒家思想千年亚圣的孟子,其言辞更多体现了“经世济民”的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解决基础教育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重教学,轻育人”的现实问题,让教育回归本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基础教育内在质量提升与学校管理改进研究”,与天津市东丽区教育局合作开展
一、命题理念突显三个特点    1.突显考试主体(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一是考试材料更趋开放。200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大多遵循“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的原则,在选材上突出以下特点:第一,来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名家名篇,也有精短时文;既有文学作品,也有纪实佳作;既有全文引用,也有片段摘录;既注重文体兼顾,也注意突出重点。比如武汉卷《元青花之谜》是根据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彰显。面对题目,是准确理解还是偏颇无绪,是思路清晰还是紊乱不堪,是思考深刻还是肤浅低幼,这些都能在文章中体现出来。同时,品位、情怀与气度也决定了作文的高低深浅。是胸怀大志还是目光短浅,是悲天悯人还是冷漠麻木,是无私坦荡还是小肚鸡肠,是勇敢担当还是逃避畏缩,对自然有没有敬重,对生命有没有关爱,对社会有没有感恩,这些情怀都在文章的一字一句中流露出来。临近高考,如何步步为营,引领
谈鬼,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世界各民族都有许多关于鬼的故事,因此,谈鬼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在我国,不但民间社会的聊天中老百姓喜欢谈鬼,文人的清谈里,“鬼”也是一个最有吸引力的话题,以至于鬼字已经渗透到我们民族的语言中了。在朱自清先生的《话中有鬼》中,谈到了许多有关鬼的语言现象:“鬼”通常不是好词儿,说“这个鬼”是在骂人,说“死鬼”也是的,还有“烟鬼”“酒鬼”“谗鬼”等,都不是好话。但骂人有怒骂,
在上郑振铎《海燕》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了疑问:“作者是在去欧洲的船上见到海燕,才想起家乡小燕子的,为什么却先写家乡的小燕子后写海燕呢?”问题一提出,整个课堂都陷入了沉寂中,没有了往日那种踊跃发言的课堂氛围了,同学们都在沉思中。我也感到一时难以回答,就问:“假如你是郑振铎,你怎样写呢?”“我会先写海燕,再回忆故乡的小燕子,最后点明乡愁。”大部分同学都纷纷表示赞同。“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倒过来写呢?”面对
读、讲卢森堡《狱中书简》。关键是要体会和把握作者的写作环境、语境,以及由此决定的文章的特点和性质。标题“狱中书简”告诉我们,文章是在“狱中”所写,作者是处在被监禁、人身不自由的状况下。在另一封书信里,她说到在单独囚禁中,“很少想讲话。甚至几个星期听不见我自己的声音”;写作“书简”是她和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但书简的传递,却又是受到严密检查的:这是一个不自由的写作。在这样的“非常状态”下。依然要表达自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传世之作,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高中语文教材选了这部戏的第三折,即全剧的高潮部分。可是,在读完选文之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即在《滚绣球》里,窦娥斥天骂地,指责它不公平,使善良之人多灾多难。可后来她又指天发誓,要老天彰显自己的冤屈,并说“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这岂不前后矛盾?的确,若单从这些话语来看,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