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作文五忌讳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写作范围的扩大,极大地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所以,很多人认为话题作文跑不了题,有的考生甚至认为可以随便写,对话题作文的理解出现了极大的偏差,甚至陷入了误区。现把学生作文中经常陷入的误区归纳如下,以便引以为戒。
忌讳一:貌合神离,自欺其人
例如有的同学在以“风”为话题作文时,给主人公取名为“风”,让风任意地做了一件事情;而其内容却与话题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有的同学先对风进行了一番描写,然后写了一件与话题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事情。从形式上看,体现话题“风”的信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其实这只是形式而已,从实质上看,文章已经远远地偏离了话题。
我们应当认真审题,把握命题的立意倾向,努力使自己作文的立意切合题意要求。
忌讳二:云游四海,不知所之
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为广大考生在展示自己特长方面提供了方便;但并不是说就“自由散漫”,没有“纪律”约束了。文章应当在话题规定的广阔范围内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小的范围,这样,我们的作文才能够写得具体,生动,深刻。
有的作文多重立意,没有明确单一的中心;有的作文文体特征不明显,甚至是似驴非马,不伦不类;也有的作文涉及范围太大,这就必然出现假、大、空的不良现象,导致作文的失败。
要想跳出这一误区,就要做到:
写人——要有具体的人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
记事——要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
议论——要有明确的论点、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
忌讳三:缩手缩脚,放弃权力
我们知道,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便于我们充分发挥,这对于我们考生是一件幸事。可是,有的考生放弃了试题给予的权力,缩手缩脚,打不开思路,不知这个“大蛋糕”从何下口才好。这就直接影响了考生写作能力的充分展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们应当在话题规定的范围之内,大胆地选取自己最为熟悉的题材,甚至可以大胆地想象,选用一种合适的文体,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忌讳四:名曰含蓄,读者茫然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那些作文随意的同学提供了所谓的理论“依据”。有的同学完成文章以后就连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更不知道是不是与话题有关。问之,则曰,含蓄!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题目、画龙点睛的议论、题记、后记等形式明确主题,表明文章立意与话题的关系,即使是较为含蓄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戏剧、童话等)也应当让读者体会到文章的立意及其与话题的内在联系,否则,就会使读者茫然,很容易被判为跑题。
忌讳五:扩写材料,自作聪明
当前流行的话题作文,一般是通过一则或几则材料引出话题,有的同学则扩写材料,当然这些材料很典型,但是,文章仅仅使用这些材料,但是不免给人以“孤陋寡闻”之嫌,内容空洞之感,“训练无素”之痕。我们要用自己的材料写作。
总之,我们要充分理解话题作文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拟题五忌讳
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空间,这无疑对考生来说是一件幸事。但是,还有不少考生在写作当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写作能力的展示,影响了作文成绩。这里,仅就“拟题”方面出现的问题,谈以下几点。
忌讳六:标题太大
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从本质上讲是给我们规定了“写作范围”,而这个写作范围往往很大(这一点正体现了作文的开放性),我们的作文只要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就符合要求。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在这个大的范围之内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写作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如果考生不理解这一点,把标题拟得太大甚至用话题做标题,那显然是难为自己:既不好驾驭文章,又写不具体。这样文章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忌讳七:标题太长
标题应当简明。如果过于冗长,那么它就直接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标题应当简洁、明了,尽量用最少的语言符号,囊括最丰富的内容。
忌讳八:标题太偏
是否符合题意是评价高考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如果作为眼睛的标题不能体现文章与话题的某种内在联系,那么,谁敢保证这样的文章符合题意?
忌讳九:标题太晦
标题应当尽量明确地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或写作上的某突出特点,以方便读者的阅读;如果文章的标题晦涩难懂,就背离了我们的写作目的。
忌讳十:拟题太晚
话题作文写作的一般要求是,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基础上打腹稿,列提纲。这当中当然也包括标题的拟定。可是,有的考生违背这一规律,先写正文,后写标题。这就很难保证标题的质量,有的甚至忘记了写标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写作的一般规律,结合考题的具体要求,借助于一定的拟题技巧,拟定出具体简明、具体的高质量的作文标题,切忌“大”“长”“偏”“晦”“晚”,从而为取得作文的整体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材料作文四忌讳
当今高考作文命题,形成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材料作文大有愈来愈被看重的趋势。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材料是立意的基点,提示语用以启迪考生的思维,具体要求是硬性规定。要写好材料作文,就要按照这种题型的特点要求,避免“违规”,为此,现就考生在写作时容易步入的误区归纳如下:
忌讳十一:另起炉灶
材料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材料对考生进行限定,以避免猜题、宿构、抄袭等现象,体现考试的要求。因此,在写作时要使自己的作文能够与材料产生必然的内在联系。但是,有的同学却不顾材料的限制,我行我素,另起炉灶。这就势必使得自己的文章脱离材料——跑题!其成绩可想而知。
我们应当根据材料立意,使自己的文章与材料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忌讳十二:依恋过度
在文章的关键位置(譬如标题、开头等)适当的引用材料,是解决“另起炉灶”的问题有效方法。但是,有的考生却机械地照抄材料,引用目的不明确,尤其是当材料较长的时候,照抄材料就会使开头过长,头重脚轻,文章主体部分被挤占,内容相对减少。这种过度依恋材料的不良做法,会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立意,有选择的引用,语言要简明,篇幅要简短,在表述上要有倾向性。
忌讳十三:避重就轻
材料作文不但给了考生必要的限定,还给我们提供了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的的平台。材料作文中所用的任何材料(寓言、诗歌、漫画、图表等)都有一个主旨。我们应当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寻找适合于自己的立意角度,切不可盲目地用猎奇的心态,寻找“擦边球”。如果连材料主旨都没理解就追求立意的创新,那么,就是避重就轻,其结果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鸡飞蛋打,离题万里。这种铤而走险的做法是违背材料作文的写作规律的,是不可取的。
忌讳十四:过河拆桥
材料作文的立意是从题目中的材料中产生的,而立意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我们不能“过河拆桥”,稳妥的做法应是在文章的必要位置不失时机借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化主题,使文章始终和材料保持一种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即使是阅卷老师工作压力很大,阅卷速度很快也会立刻看出文章与材料的关系,那么,我们的作文就会万无一失了。
当然,文无定法,尤其是高水平的作文,应是行云流水。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写作范围的扩大,极大地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所以,很多人认为话题作文跑不了题,有的考生甚至认为可以随便写,对话题作文的理解出现了极大的偏差,甚至陷入了误区。现把学生作文中经常陷入的误区归纳如下,以便引以为戒。
忌讳一:貌合神离,自欺其人
例如有的同学在以“风”为话题作文时,给主人公取名为“风”,让风任意地做了一件事情;而其内容却与话题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有的同学先对风进行了一番描写,然后写了一件与话题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事情。从形式上看,体现话题“风”的信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其实这只是形式而已,从实质上看,文章已经远远地偏离了话题。
我们应当认真审题,把握命题的立意倾向,努力使自己作文的立意切合题意要求。
忌讳二:云游四海,不知所之
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为广大考生在展示自己特长方面提供了方便;但并不是说就“自由散漫”,没有“纪律”约束了。文章应当在话题规定的广阔范围内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小的范围,这样,我们的作文才能够写得具体,生动,深刻。
有的作文多重立意,没有明确单一的中心;有的作文文体特征不明显,甚至是似驴非马,不伦不类;也有的作文涉及范围太大,这就必然出现假、大、空的不良现象,导致作文的失败。
要想跳出这一误区,就要做到:
写人——要有具体的人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
记事——要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
议论——要有明确的论点、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
忌讳三:缩手缩脚,放弃权力
我们知道,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便于我们充分发挥,这对于我们考生是一件幸事。可是,有的考生放弃了试题给予的权力,缩手缩脚,打不开思路,不知这个“大蛋糕”从何下口才好。这就直接影响了考生写作能力的充分展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们应当在话题规定的范围之内,大胆地选取自己最为熟悉的题材,甚至可以大胆地想象,选用一种合适的文体,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忌讳四:名曰含蓄,读者茫然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那些作文随意的同学提供了所谓的理论“依据”。有的同学完成文章以后就连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更不知道是不是与话题有关。问之,则曰,含蓄!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题目、画龙点睛的议论、题记、后记等形式明确主题,表明文章立意与话题的关系,即使是较为含蓄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戏剧、童话等)也应当让读者体会到文章的立意及其与话题的内在联系,否则,就会使读者茫然,很容易被判为跑题。
忌讳五:扩写材料,自作聪明
当前流行的话题作文,一般是通过一则或几则材料引出话题,有的同学则扩写材料,当然这些材料很典型,但是,文章仅仅使用这些材料,但是不免给人以“孤陋寡闻”之嫌,内容空洞之感,“训练无素”之痕。我们要用自己的材料写作。
总之,我们要充分理解话题作文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拟题五忌讳
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空间,这无疑对考生来说是一件幸事。但是,还有不少考生在写作当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写作能力的展示,影响了作文成绩。这里,仅就“拟题”方面出现的问题,谈以下几点。
忌讳六:标题太大
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从本质上讲是给我们规定了“写作范围”,而这个写作范围往往很大(这一点正体现了作文的开放性),我们的作文只要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就符合要求。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在这个大的范围之内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写作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如果考生不理解这一点,把标题拟得太大甚至用话题做标题,那显然是难为自己:既不好驾驭文章,又写不具体。这样文章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忌讳七:标题太长
标题应当简明。如果过于冗长,那么它就直接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标题应当简洁、明了,尽量用最少的语言符号,囊括最丰富的内容。
忌讳八:标题太偏
是否符合题意是评价高考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如果作为眼睛的标题不能体现文章与话题的某种内在联系,那么,谁敢保证这样的文章符合题意?
忌讳九:标题太晦
标题应当尽量明确地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或写作上的某突出特点,以方便读者的阅读;如果文章的标题晦涩难懂,就背离了我们的写作目的。
忌讳十:拟题太晚
话题作文写作的一般要求是,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基础上打腹稿,列提纲。这当中当然也包括标题的拟定。可是,有的考生违背这一规律,先写正文,后写标题。这就很难保证标题的质量,有的甚至忘记了写标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写作的一般规律,结合考题的具体要求,借助于一定的拟题技巧,拟定出具体简明、具体的高质量的作文标题,切忌“大”“长”“偏”“晦”“晚”,从而为取得作文的整体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材料作文四忌讳
当今高考作文命题,形成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材料作文大有愈来愈被看重的趋势。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材料是立意的基点,提示语用以启迪考生的思维,具体要求是硬性规定。要写好材料作文,就要按照这种题型的特点要求,避免“违规”,为此,现就考生在写作时容易步入的误区归纳如下:
忌讳十一:另起炉灶
材料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材料对考生进行限定,以避免猜题、宿构、抄袭等现象,体现考试的要求。因此,在写作时要使自己的作文能够与材料产生必然的内在联系。但是,有的同学却不顾材料的限制,我行我素,另起炉灶。这就势必使得自己的文章脱离材料——跑题!其成绩可想而知。
我们应当根据材料立意,使自己的文章与材料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忌讳十二:依恋过度
在文章的关键位置(譬如标题、开头等)适当的引用材料,是解决“另起炉灶”的问题有效方法。但是,有的考生却机械地照抄材料,引用目的不明确,尤其是当材料较长的时候,照抄材料就会使开头过长,头重脚轻,文章主体部分被挤占,内容相对减少。这种过度依恋材料的不良做法,会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立意,有选择的引用,语言要简明,篇幅要简短,在表述上要有倾向性。
忌讳十三:避重就轻
材料作文不但给了考生必要的限定,还给我们提供了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的的平台。材料作文中所用的任何材料(寓言、诗歌、漫画、图表等)都有一个主旨。我们应当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寻找适合于自己的立意角度,切不可盲目地用猎奇的心态,寻找“擦边球”。如果连材料主旨都没理解就追求立意的创新,那么,就是避重就轻,其结果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鸡飞蛋打,离题万里。这种铤而走险的做法是违背材料作文的写作规律的,是不可取的。
忌讳十四:过河拆桥
材料作文的立意是从题目中的材料中产生的,而立意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我们不能“过河拆桥”,稳妥的做法应是在文章的必要位置不失时机借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化主题,使文章始终和材料保持一种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即使是阅卷老师工作压力很大,阅卷速度很快也会立刻看出文章与材料的关系,那么,我们的作文就会万无一失了。
当然,文无定法,尤其是高水平的作文,应是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