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让学生学得更好,是很多教师踌躇犯难的操作性问题。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发现,在初中科学学科,尝试使用“学习单”导学,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是课堂嬗变之路。它是以“学习单”为媒介,一堂课由3 ~4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学习模块组成。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感悟思想方法,展示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等方式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学习单”导学, 以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学得更好为价值追求。
一、“学习单”的设计原则
在“学习单”导学中,“学习单”是关键。怎样设计一份高质量的“学习单”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性原则。“学习单”导学,“单”是形,“活动”是神。在“学习单”的引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进行有序、有效的学习。活动形式要尽可能灵活多样,比如阅读、讨论、展示、实验、制作、辩论、表演等,并使各类认知活动和行为活动合理结合,避免将“学习单”制作成“习题单”“提纲单”“整理单”等。
2.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指的是“学习单”呈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既符合教学内容内在逻辑关系的序列,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使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3.问题性原则。学生的成长不能仅仅依靠知识传授,而要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长。为此,要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的要求。以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有序状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操作性原则。“学习单”是学生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为此,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预设学习目标能否实现、活动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具体来说,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贴近“最近发展区”;在活动程序的设计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基本规律。
二、“学习单”的设计策略
“学习单”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和学情,把教材内容与要求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建构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案。
1.研读课标,设计学习目标。尽管《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要求”为学习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但其学习要求往往比较笼统,多为概括性的描述,直接作为课时学习目标不是很适合。为此,需要从研读课标开始,按照“课程标准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索链去设计更为具体的学习目标。
2.解构教材,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单”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更不是教材的翻版,它呈现的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学习的重点。为此,需要深入解读教材,把教材内容置于单元主题中,对其教学价值进行考察,并对照学习目标,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重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从“学”的视角,把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教学重点转化为学习内容。
3.研究学生,设计学习过程。“学习单”导学,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学。因此,它呈现的不仅仅是学习内容,更主要的是学习过程与方法。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脚手架”和路径,使“学习单”成为导学的有效载体,需要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把握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基于有效学习,设计有层次性、有连贯性的学习过程,使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
4.基于难点,设计学习提示。为了有效突破学习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和坡度,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学习单”上,设计学习提示,让学生顺利跨越知识之间的跨度,明确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提示既可以是启迪性、引导性的用语,也可以是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
三、“学习单”的基本框架
“学习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学习方案(学习内容、过程、方法)、学习提示、检测反馈等。其中,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的是本节课的教学价值;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是“学习单”的主体内容和重点所在;检测反馈是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直观检验。以《探究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学习单”为例。
《探究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学习单
[学习目标](略)
[学习方案]
学习活动一:探究气体的性质
1.阅读课本第97页实验4.2.1,并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打开原来夹在导管上的夹子(导管的一端接一个储有压缩空气的塑料瓶,另一端与一个瘪的塑料袋相连)。
3.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4.思考:空气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发生了改变?
5.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并描述现象。
6.讨论:两种气体表现出哪些共同的性质?
7.思考: 气体所表现的共同性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活动二:探究液体的性质
■
附:表1. 液体的性质
■
学习活动三:探究固体的性质
■
附:表2.固体的性质
■
[检测反馈](略)
四、“学习单”导学的课堂结构
“学习单”导学的课堂结构大体为: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创设情境”即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用“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实施活动”即学生在“学习单”和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从活动的类型来看,包括认知活动和行为活动;从活动的主体来看,有个体自主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展示交流学习活动;从活动的形式来看,有阅读、操作、实验、讨论、展示、交流等。实施活动是“学习单”导学课堂结构的关键部分,一般由3个左右的学生活动组成。每个活动大致有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主学习的一般形式有阅读、思考、实验、制作等;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展示交流,即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交流存在的问题,并由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在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时,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要进行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适时点拨和及时总结提炼。通过点评、引导,归纳主干知识和学习重点,提炼学科思想和方法。“检测反馈”即通过提问、展示、练习等方式,对学生个体、小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这三个环节只是一个大体框架。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等具体情况,进行增减调整。
任何观念的变革都需要载体,课堂变革也需要载体。“学习单”导学作为一种贯穿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同时准确定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载体,推动了课堂变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基于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的学堂。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学习单”的设计原则
在“学习单”导学中,“学习单”是关键。怎样设计一份高质量的“学习单”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性原则。“学习单”导学,“单”是形,“活动”是神。在“学习单”的引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进行有序、有效的学习。活动形式要尽可能灵活多样,比如阅读、讨论、展示、实验、制作、辩论、表演等,并使各类认知活动和行为活动合理结合,避免将“学习单”制作成“习题单”“提纲单”“整理单”等。
2.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指的是“学习单”呈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既符合教学内容内在逻辑关系的序列,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使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3.问题性原则。学生的成长不能仅仅依靠知识传授,而要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长。为此,要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的要求。以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有序状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操作性原则。“学习单”是学生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为此,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预设学习目标能否实现、活动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具体来说,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贴近“最近发展区”;在活动程序的设计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基本规律。
二、“学习单”的设计策略
“学习单”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和学情,把教材内容与要求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建构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案。
1.研读课标,设计学习目标。尽管《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要求”为学习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但其学习要求往往比较笼统,多为概括性的描述,直接作为课时学习目标不是很适合。为此,需要从研读课标开始,按照“课程标准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索链去设计更为具体的学习目标。
2.解构教材,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单”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更不是教材的翻版,它呈现的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学习的重点。为此,需要深入解读教材,把教材内容置于单元主题中,对其教学价值进行考察,并对照学习目标,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重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从“学”的视角,把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教学重点转化为学习内容。
3.研究学生,设计学习过程。“学习单”导学,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学。因此,它呈现的不仅仅是学习内容,更主要的是学习过程与方法。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脚手架”和路径,使“学习单”成为导学的有效载体,需要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把握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基于有效学习,设计有层次性、有连贯性的学习过程,使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
4.基于难点,设计学习提示。为了有效突破学习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和坡度,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学习单”上,设计学习提示,让学生顺利跨越知识之间的跨度,明确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提示既可以是启迪性、引导性的用语,也可以是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
三、“学习单”的基本框架
“学习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学习方案(学习内容、过程、方法)、学习提示、检测反馈等。其中,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的是本节课的教学价值;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是“学习单”的主体内容和重点所在;检测反馈是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直观检验。以《探究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学习单”为例。
《探究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学习单
[学习目标](略)
[学习方案]
学习活动一:探究气体的性质
1.阅读课本第97页实验4.2.1,并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打开原来夹在导管上的夹子(导管的一端接一个储有压缩空气的塑料瓶,另一端与一个瘪的塑料袋相连)。
3.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4.思考:空气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发生了改变?
5.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并描述现象。
6.讨论:两种气体表现出哪些共同的性质?
7.思考: 气体所表现的共同性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活动二:探究液体的性质
■
附:表1. 液体的性质
■
学习活动三:探究固体的性质
■
附:表2.固体的性质
■
[检测反馈](略)
四、“学习单”导学的课堂结构
“学习单”导学的课堂结构大体为: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创设情境”即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用“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实施活动”即学生在“学习单”和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从活动的类型来看,包括认知活动和行为活动;从活动的主体来看,有个体自主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展示交流学习活动;从活动的形式来看,有阅读、操作、实验、讨论、展示、交流等。实施活动是“学习单”导学课堂结构的关键部分,一般由3个左右的学生活动组成。每个活动大致有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主学习的一般形式有阅读、思考、实验、制作等;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展示交流,即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交流存在的问题,并由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在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时,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要进行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适时点拨和及时总结提炼。通过点评、引导,归纳主干知识和学习重点,提炼学科思想和方法。“检测反馈”即通过提问、展示、练习等方式,对学生个体、小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这三个环节只是一个大体框架。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等具体情况,进行增减调整。
任何观念的变革都需要载体,课堂变革也需要载体。“学习单”导学作为一种贯穿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同时准确定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载体,推动了课堂变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基于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的学堂。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