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昆山的发展得益于台商,但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台商。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从投资政策、基础设施、人文环境、公共服务、生活、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近距离调研台商群体在昆山的社会融入现状及问题,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以期更好地促进台商与昆山本地人民相融共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昆山;台商;社会融入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大陆招商引资的大背景和战略机遇下,台商群体大规模地涌入,在大陆投资、经商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了当地的社会发展中——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以江苏昆山为例,如今已有数万台商家眷移居昆山,融入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成为昆山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而众所周知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昆山还是一个被江苏和上海都不愿意“收养”的贫困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充分利用江苏“东大门”,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的优越区位优势,抢占先机,锐意改革,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取得了骄人成就(自2003年以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排序中,昆山一直位列前三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短短30余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创造了“昆山模式”,闯出了一条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的“昆山之路”),“裂变”成了一块投资创业的热土,在台湾公布的2008年祖国大陆环境与风险调查中,综合实力排第二,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缔造了一部与数万台商共同书写的城市传奇(在昆山,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台企近4家,是大陆台资最密集的县市——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2649多家,投资总额227亿美元,注册台资103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1/9、江苏的1/4、苏州的半壁江山。)。客观讲,昆山的经济腾飞,台商绝对功不可没,这也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但如今,台商群体在昆山的社会融入的现状如何?台商群体融入昆山的核心影响因子是什么?台商经济融入与社会融入的关联性有多大?昆山本地居民对台商融入的态度如何?当前的融入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和应对?等等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昆山的发展得益于台商,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台商。因此,站在分析昆山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因子,出于为昆山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的期望考虑,我们展开了一项关于昆山台商群体社会融入的调研。
二、调研视角与方法
目前,学界关于社会融入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移民、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外来人口以及新市民等社会主体,直接研究台商群体社会融入的文献非常少——国内代表性就是《上海台湾人的社会融入分析》(胡苏云,2006)——其他有借鉴价值的就是关于中国商人在国外或国外商人在中国的社会融入方面的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王春光,1999)一文。此外,还有《试比较印尼与马来西亚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度》(温北炎,2003)与《印尼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温北炎,2008)两篇文献。这三篇文献因为扩跨越了国界而使融入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环境变得复杂而不具有直接可比性。
通过解读现有文献,我们发现,学界没有给“社会融入”做统一界定,因此,本研究如此界定,即台商群体对所投资、居住地区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及水平、日常经济生活、社会交往、业余时间安排、对当地人文环境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的感知状况、适应程度、满意度评价以及与本地人之间相处的和谐程度。这里的社会融入是相对于经济融入而言的,不是指包括经济融入在内的广义社会融入。关于台商群体界定为:在昆山(三年及以上)投资,家庭成员大部分相对稳定生活在昆山,享受昆山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来自台湾的商界人士所形成的社会群体。采用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结合的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小组座谈、实地参观、考察等方法深入。对于回收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16.0软件及其他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研,从台商和本地市民两方面展开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其中“本地市民问卷”200份,“台商群体问卷”100份,共回收到有效市民问卷116份,有效台商群体问卷78份。我们挑选了台湾人居住相对集中的昆山某小区进行访谈,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监理、经理,还有经商人员开餐厅、咖啡厅及其家属,学生等,基本涵盖了在昆山长期居住的各类台湾人。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迁移过程、学历和职业、工作场所、大概工资收入,与其在台湾时比较,家庭构成、居住和日常生活支出、社会交往、闲暇时间安排,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网络,以及今后的打算等。通过以上调查,主要得出如下结果:
(一)台商与本地居民相处较为融洽
对于昆山台商群体与当地市民相处的分析,本文采用了其与台商群体在昆山投资时间有关的分析,这是基于一个常理假定:即认为台商在昆山的投资时间越长,对自身与当地市民相处情况的了解越清楚。据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台商中,认为自身与当地市民的相处情况均为很一般、比较融洽和很融洽,没人选择“极不融洽”和“不融洽”,由此,可得出:“台商认为自身与当地居民的相处还过得去,不好不坏”。这一点通过当地老百姓与昆山台商群体的相处的分析可得出,认为两者相处比较融洽的比例在43.10%,认为两者相处一般的比例在28.45%,得出大多数市民认为与台商群体的相处还可以,不是特别融洽,但也不差。因此,在当前“和谐昆山”的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政府而言也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举措,有效地促进台商群体和当地市民的融合。
(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成为台商投资昆山的重要前提
有70%的台商对在昆山的生活基本满意,而有点不满或者很满意的分别占到15%。对于调查问卷中所列出的选项“强烈不满”和“不满”,基本没人选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台商对在昆山生活的满意度还是挺高的。生活满意度对于台商而言无疑是建立在投资满意度基础之上的。这一点虽属常理,但是也需要数据的支持。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台商群体中,有80%的人对在昆山投资基本满意,认为有点不满或者很满意的分别占到15%和5%,没有台商选“强烈不满”或者“不满”。这一数据不仅说明台商在昆山的投资满意度较高,而且也可以反映出昆山的投资环境确实比较符合台商的需求。不仅如此,这一推论也在调查中基本得到了数据支持和访谈认同。对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在昆山投资的政策环境,4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50%的调查者认为比较好,认为比较差和非常好的均占到5%,没有被访者认为在昆山投资的政策环境感到很差。“投资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正是昆山引资的磁力所在。”昆山市台资企业协会原会长戚道阜这样说到。
(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影响台商投资的最重要因素
投资环境的好坏对于吸引投资至关重要,但为台商提供投资必需的良好基础设施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更加重要,对投资者来讲也许更有吸引力。调查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虽然影响台商选择来昆山进行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政策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条件好”、“当地人文氛围好”、“当地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高”以及“有昆山台协的支持和帮助”等。但调查发现影响台商选择来昆投资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当地的基础设施良好”,选择此选项的占到65%,其次才是因为当地政策环境优越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高,各占15%。
此外,在受调查的台商中确实认为“在昆山投资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的也占60%,认为一般的占35%,认为非常好的占5%。可见,基础设施的好坏不仅是影响台商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往往也最容易被认同,这就有助于促进台商群体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增加与当地政府间的和谐程度。
(四)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昆山台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昆山政府为台商提供的公共服务多半受到了台商的好评。本调查也再次证实了这一点:受访台商对当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基本满意的占到了65%,认为很满意的占到10%,认为有点不满的占到20%,只有5%的人选择不满。难怪昆山台协原会长戚道阜曾在2002年接收记者采访时曾说“政府的厚道服务也帮台商解决了很多困难”、“昆山市不但提出‘亲商、富商、安商’等理念,而且说到做到,从没听官员说过‘问题不大’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说到昆山政府为台商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就不得不提昆山的社会治安状况了。被调查的台商群体中,对昆山当地治安状况基本满意的占58.33%,很满意的占31.67%,有点不满的只占10%。这一点在全国很多地方类似昆山这样一个流动人口上百万的小城市是很罕见的。如果说昆山吸引台商的最大“秘诀”是昆山政府的诚信服务精神,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秘诀”,那就是“良好的社会治安”。
(五)台商群体与当地百姓民间交往活动需继续加强
据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政府或民间组织的与当地市民的联谊活动,台商的参与状况并不乐观。据问卷统计,有45%的人从来没有过政府或者民间组织的与当地市民的联谊活动,有30%的人也只是偶尔参加这种联谊活动,还有10%的人不想参加,经常参加的人只有10%。因此,可以看出,台商群体与当地市民的民间社会联谊活动方面的融入还是比较差的。另外,被调查的本地居民中,不管是在本地的居住时间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均有50%左右的民众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偶尔参加的比例集中在1/4至1/3中间,经常参加的民众占到被调查者的极小比例,最高不超过7%。其中也有小部分的被调查者表示并不想参加类似活动。这再次说明,台商群体和市民的活动交往、融入不足非常明显。
事实上,台协实际上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很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各类爱心慈善活动。这些活动客观讲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当地百姓,引导了一部分台商群体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昆山当地的百姓生活、文化以及心理认同层面,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会人融入方式。
四、结论
第一,台商群体对昆山的投资环境整体上比较满意,对昆山市政府提供的投资政策、基础设施、人文环境、公共服务等比较认可,尤其是对昆山市政府提出的“亲商、富商、安商”理念赞不决口,普遍认为这一点很好的吸引了他们来昆山进行(长期)投资、介绍亲朋好友来昆山进行投资,并多数选择定居于此。
第二,昆山本地居民对台商群体为当地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很高的认可度,同时也对昆山台商的行为方式、道德水平基本认同,并且对昆山政府对吸引台商投资的理念和政策比较满意,说明台商在昆山的融入水平比较可观。
第三,在民间社会交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昆山政府在促进台商与本地居民在日常社会交往方面探索出台一个更好的规划和指导意见,积极促进台商与当地民众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引导台商群体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昆山当地的百姓生活、文化中去。
第四,在当前两岸关系不能准确预测的政治背景下,部分台商对在昆山的投资前景并不能看得很准确,进一步投资昆山的决策并不确定,但他们都表现出希望两岸尽快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可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必将更好地推动台商更深入地融入昆山,发展昆山。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1999(6).
2、胡苏云.上海台湾人的社会融入分析[J].社会科学,2006(8).
3、温北炎.试比较印尼与马来西亚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度[J].东南亚纵横,2003(1).
4、吴明其.“昆山之路”的经验与启示[J].台湾政治与经济,2007(1).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昆山;台商;社会融入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大陆招商引资的大背景和战略机遇下,台商群体大规模地涌入,在大陆投资、经商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了当地的社会发展中——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以江苏昆山为例,如今已有数万台商家眷移居昆山,融入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成为昆山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而众所周知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昆山还是一个被江苏和上海都不愿意“收养”的贫困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充分利用江苏“东大门”,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的优越区位优势,抢占先机,锐意改革,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取得了骄人成就(自2003年以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排序中,昆山一直位列前三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短短30余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创造了“昆山模式”,闯出了一条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的“昆山之路”),“裂变”成了一块投资创业的热土,在台湾公布的2008年祖国大陆环境与风险调查中,综合实力排第二,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缔造了一部与数万台商共同书写的城市传奇(在昆山,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台企近4家,是大陆台资最密集的县市——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2649多家,投资总额227亿美元,注册台资103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1/9、江苏的1/4、苏州的半壁江山。)。客观讲,昆山的经济腾飞,台商绝对功不可没,这也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但如今,台商群体在昆山的社会融入的现状如何?台商群体融入昆山的核心影响因子是什么?台商经济融入与社会融入的关联性有多大?昆山本地居民对台商融入的态度如何?当前的融入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和应对?等等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昆山的发展得益于台商,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台商。因此,站在分析昆山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因子,出于为昆山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的期望考虑,我们展开了一项关于昆山台商群体社会融入的调研。
二、调研视角与方法
目前,学界关于社会融入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移民、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外来人口以及新市民等社会主体,直接研究台商群体社会融入的文献非常少——国内代表性就是《上海台湾人的社会融入分析》(胡苏云,2006)——其他有借鉴价值的就是关于中国商人在国外或国外商人在中国的社会融入方面的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王春光,1999)一文。此外,还有《试比较印尼与马来西亚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度》(温北炎,2003)与《印尼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温北炎,2008)两篇文献。这三篇文献因为扩跨越了国界而使融入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环境变得复杂而不具有直接可比性。
通过解读现有文献,我们发现,学界没有给“社会融入”做统一界定,因此,本研究如此界定,即台商群体对所投资、居住地区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及水平、日常经济生活、社会交往、业余时间安排、对当地人文环境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的感知状况、适应程度、满意度评价以及与本地人之间相处的和谐程度。这里的社会融入是相对于经济融入而言的,不是指包括经济融入在内的广义社会融入。关于台商群体界定为:在昆山(三年及以上)投资,家庭成员大部分相对稳定生活在昆山,享受昆山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来自台湾的商界人士所形成的社会群体。采用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结合的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小组座谈、实地参观、考察等方法深入。对于回收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16.0软件及其他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研,从台商和本地市民两方面展开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其中“本地市民问卷”200份,“台商群体问卷”100份,共回收到有效市民问卷116份,有效台商群体问卷78份。我们挑选了台湾人居住相对集中的昆山某小区进行访谈,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监理、经理,还有经商人员开餐厅、咖啡厅及其家属,学生等,基本涵盖了在昆山长期居住的各类台湾人。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迁移过程、学历和职业、工作场所、大概工资收入,与其在台湾时比较,家庭构成、居住和日常生活支出、社会交往、闲暇时间安排,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网络,以及今后的打算等。通过以上调查,主要得出如下结果:
(一)台商与本地居民相处较为融洽
对于昆山台商群体与当地市民相处的分析,本文采用了其与台商群体在昆山投资时间有关的分析,这是基于一个常理假定:即认为台商在昆山的投资时间越长,对自身与当地市民相处情况的了解越清楚。据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台商中,认为自身与当地市民的相处情况均为很一般、比较融洽和很融洽,没人选择“极不融洽”和“不融洽”,由此,可得出:“台商认为自身与当地居民的相处还过得去,不好不坏”。这一点通过当地老百姓与昆山台商群体的相处的分析可得出,认为两者相处比较融洽的比例在43.10%,认为两者相处一般的比例在28.45%,得出大多数市民认为与台商群体的相处还可以,不是特别融洽,但也不差。因此,在当前“和谐昆山”的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政府而言也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举措,有效地促进台商群体和当地市民的融合。
(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成为台商投资昆山的重要前提
有70%的台商对在昆山的生活基本满意,而有点不满或者很满意的分别占到15%。对于调查问卷中所列出的选项“强烈不满”和“不满”,基本没人选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台商对在昆山生活的满意度还是挺高的。生活满意度对于台商而言无疑是建立在投资满意度基础之上的。这一点虽属常理,但是也需要数据的支持。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台商群体中,有80%的人对在昆山投资基本满意,认为有点不满或者很满意的分别占到15%和5%,没有台商选“强烈不满”或者“不满”。这一数据不仅说明台商在昆山的投资满意度较高,而且也可以反映出昆山的投资环境确实比较符合台商的需求。不仅如此,这一推论也在调查中基本得到了数据支持和访谈认同。对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在昆山投资的政策环境,4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50%的调查者认为比较好,认为比较差和非常好的均占到5%,没有被访者认为在昆山投资的政策环境感到很差。“投资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正是昆山引资的磁力所在。”昆山市台资企业协会原会长戚道阜这样说到。
(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影响台商投资的最重要因素
投资环境的好坏对于吸引投资至关重要,但为台商提供投资必需的良好基础设施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更加重要,对投资者来讲也许更有吸引力。调查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虽然影响台商选择来昆山进行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政策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条件好”、“当地人文氛围好”、“当地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高”以及“有昆山台协的支持和帮助”等。但调查发现影响台商选择来昆投资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当地的基础设施良好”,选择此选项的占到65%,其次才是因为当地政策环境优越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高,各占15%。
此外,在受调查的台商中确实认为“在昆山投资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的也占60%,认为一般的占35%,认为非常好的占5%。可见,基础设施的好坏不仅是影响台商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往往也最容易被认同,这就有助于促进台商群体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增加与当地政府间的和谐程度。
(四)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昆山台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昆山政府为台商提供的公共服务多半受到了台商的好评。本调查也再次证实了这一点:受访台商对当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基本满意的占到了65%,认为很满意的占到10%,认为有点不满的占到20%,只有5%的人选择不满。难怪昆山台协原会长戚道阜曾在2002年接收记者采访时曾说“政府的厚道服务也帮台商解决了很多困难”、“昆山市不但提出‘亲商、富商、安商’等理念,而且说到做到,从没听官员说过‘问题不大’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说到昆山政府为台商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就不得不提昆山的社会治安状况了。被调查的台商群体中,对昆山当地治安状况基本满意的占58.33%,很满意的占31.67%,有点不满的只占10%。这一点在全国很多地方类似昆山这样一个流动人口上百万的小城市是很罕见的。如果说昆山吸引台商的最大“秘诀”是昆山政府的诚信服务精神,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秘诀”,那就是“良好的社会治安”。
(五)台商群体与当地百姓民间交往活动需继续加强
据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政府或民间组织的与当地市民的联谊活动,台商的参与状况并不乐观。据问卷统计,有45%的人从来没有过政府或者民间组织的与当地市民的联谊活动,有30%的人也只是偶尔参加这种联谊活动,还有10%的人不想参加,经常参加的人只有10%。因此,可以看出,台商群体与当地市民的民间社会联谊活动方面的融入还是比较差的。另外,被调查的本地居民中,不管是在本地的居住时间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均有50%左右的民众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偶尔参加的比例集中在1/4至1/3中间,经常参加的民众占到被调查者的极小比例,最高不超过7%。其中也有小部分的被调查者表示并不想参加类似活动。这再次说明,台商群体和市民的活动交往、融入不足非常明显。
事实上,台协实际上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很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各类爱心慈善活动。这些活动客观讲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当地百姓,引导了一部分台商群体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昆山当地的百姓生活、文化以及心理认同层面,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会人融入方式。
四、结论
第一,台商群体对昆山的投资环境整体上比较满意,对昆山市政府提供的投资政策、基础设施、人文环境、公共服务等比较认可,尤其是对昆山市政府提出的“亲商、富商、安商”理念赞不决口,普遍认为这一点很好的吸引了他们来昆山进行(长期)投资、介绍亲朋好友来昆山进行投资,并多数选择定居于此。
第二,昆山本地居民对台商群体为当地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很高的认可度,同时也对昆山台商的行为方式、道德水平基本认同,并且对昆山政府对吸引台商投资的理念和政策比较满意,说明台商在昆山的融入水平比较可观。
第三,在民间社会交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昆山政府在促进台商与本地居民在日常社会交往方面探索出台一个更好的规划和指导意见,积极促进台商与当地民众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引导台商群体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昆山当地的百姓生活、文化中去。
第四,在当前两岸关系不能准确预测的政治背景下,部分台商对在昆山的投资前景并不能看得很准确,进一步投资昆山的决策并不确定,但他们都表现出希望两岸尽快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可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必将更好地推动台商更深入地融入昆山,发展昆山。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1999(6).
2、胡苏云.上海台湾人的社会融入分析[J].社会科学,2006(8).
3、温北炎.试比较印尼与马来西亚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度[J].东南亚纵横,2003(1).
4、吴明其.“昆山之路”的经验与启示[J].台湾政治与经济,2007(1).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