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zm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活习惯都处在形成阶段,亟待正确的引导。作为以“育人”为目的的小学教育尤为关键,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重教书轻育人。本文作者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四点经验,旨在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良好习惯 培养
  
  “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师的职责,不只是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小学数学”这个特殊阶段的特殊学科,似乎更多关注的是“传授知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几乎形同虚设,以“育人”为目的小学教育还没有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小学生活泼好动、机敏好奇等天性被无情地扼杀,一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成了教育界喊得最响的口号。良好的习惯是人的终身财富,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好习惯,塑造出阳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些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育人”的做法和意见。
  一、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小学数学本身就很贴近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赋予教学内容以鲜活的生命,就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切感,既能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物感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又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例如在“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我先介绍怎样把一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1个单位的小正方形,通过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来求长方形的面积,并得出其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了解化曲为直、化不规则为规则的数学思想。然后我提出问题:市园林局和环保局为了美化环境,号召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我班主动承担一块土地的植树任务,但土地形状不够规则,若每平方米植一棵树苗,怎样知道在我班承担的这块土地上大约可以植多少棵树?我让学生讨论说明。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这样既能使他们活跃思维、活学活用,彰显出其天真无邪、聪明好动的天性,又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印迹。
  二、用好人好事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乐于奉献的习惯
  我们的身边不乏好人好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利用,同样让学生能受到感恩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在讲解“多步计算的应用”时,我讲述了“2009感动中国”人物陈玉蓉母爱齐天的感人事迹:陈玉蓉的孩子患上严重肝病,生命危在旦夕,她想捐肝救子,但自己又是重度脂肪肝,她决定用“快走 节食”的方式减肥,她第一天走一千米,第二天走二千米,这样依次类推,第十天走十千米,然后坚持每天走十千米,七个月后,脂肪肝没有了,并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她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挽救了儿子的生命。针对这个故事,我先讲解高斯小时候求解1 2 … 100的方法,再让学生利用这种倒序相加的方法计算前十天陈玉蓉所走的路程,再求陈玉蓉在210天时间走的总路程,利用多步计算得:5×11 200×10=2055(千米)。然后我说:“母爱无私,母爱齐天,我们应该不应该学会感恩,孝敬长辈?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为父母分忧解愁,好好学习?”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受到了感恩教育。小学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我们身边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生生的素材。只要教师把教学内容与这些素材有机结合,就能唤起学生美好的善根,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三、用结果评价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习惯
  小学生都有一定的“虚荣心”,好孩子往往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丝毫不要吝惜褒奖、鼓励,及时给学生以肯定,推行赏识教育,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作业批改时,数学教师往往单一地只给学生对号或错号,这样学生在看自己作业时便感到索然无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我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像批阅作文一样,每一个细节都写上一句鼓励性的评语,如:“你真聪明,比老师的方法好多了。”“这种思路不错,但也可尝试一下另一种更妙的方法。”“你的字比以前漂亮多了,若能把做题格式规范一下就更好了。”“看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批改你的作业老师的心情真好。”“本题可有多种解法,不要满于现状,一题多解。”“就应这样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等等。在作业最后我还对学生留一个总结性的评语,每一个评价都充满热情和爱心,让学生从我的评语中得到激励和温暖,从而积极主动地掌握解题方法,理解数学思想。每一次作业的评语都具有多样性、互异性、鼓励性和点拨性,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是一个符号或一个图案,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劳动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认可,而不是在敷衍。当然,结果的评价不仅仅体现在作业上,还可以是一次回答问题后、一次数学活动中等。教师的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也许会影响或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四、用身体力行带动学生,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习惯
  数学老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接触,在接触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也在不自觉地模仿老师。所以教师首先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赋予自己的全部真情和爱,做到:爱生活、爱工作、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当然教师首先要爱学生,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学会用这种善良、真诚之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国家,用充满爱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真、善、美。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果是阴暗潮湿的,便会在言行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人常说:要给别人一份光和热,自己心中就得有一团火。所以,教师就得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满朝气,内心充满阳光,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用健康的人生观传授知识,用阳光的心态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不把一些社会上的污秽丑陋不健康的东西带进生活,更不能带进课堂并传播给学生。我在自己的教学和生活中就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注意节约每一个粉笔头、每一张纸,为学生做一个低碳高效、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真挚爱心教育学生,教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用言传,用身教,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出一个正直、善良、宽厚、仁慈、博爱的示范,使得育人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要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都处于萌芽状态,这时候如果能够有效呵护精心培养,会在育人过程中产生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便不会在他们的纯清而又敏感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更不会使他们的心灵有所扭曲。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科学地结合起来,凸显生活中美的一面、阳光的一面,变干枯乏味以妙趣横生、其乐融融,赋予数学以鲜活的生命,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育人的重担,在教学过程中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而不是只传输知识,不能让学生个个成为知识上的巨人,道德情操及价值观上的侏儒。只有这样,才能还小学数学教学以本来面目,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个个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的高度有效。”因此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是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的根本保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数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也就是说,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应把重点放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其次看教师教学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要想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
对45%吡唑醚菌酯·王铜悬浮剂的助剂进行了筛选,确定配方组成为15%吡唑醚菌酯、30%王铜、1%500LQ、2.5%D-409、1%分散润湿剂A、2%分散润湿剂B、1%硅酸镁铝、0.16%黄原胶、3%乙二醇、0.2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在问答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推动人去认识新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对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自然也是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合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达到这个目的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作者就此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过
学习数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这些都体现在数学学习活动当中。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者,我认为,在活动过程中,只有真正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才能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活”起来和“动”起来呢?  1.激发兴趣,让学生情感“活”起来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的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是内部动机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生活,植根生活,捕捉学生兴趣点,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严谨的、理性的学科,作为“锻炼思维的体操”,其已经成为其他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