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已经成为我国教学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方面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研究不够深入。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语言、重应试,轻思想教育的弊端。本文结合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做深入的调查和进一步的思考,希望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德育;学校教学;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112
一、德育的内容
我国古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曾这样描述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荀子·修身》中也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可以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形成。”瑞士裴斯泰洛认为,教育就是“依造自然法则,发展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美国杜威认为“教育即改造”“学校即社会”。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德育就是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教育不但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也是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千百年来,德育一直是人类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内容,但对于德育的界定一直不是很明确,相关的资料也并不是很多。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德育:“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这样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檀传宝先生则很明确地指出,“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檀传宝,《德育原理》.2006)
我国的《中学德育大纲》(1998)中对中学德育内容进行了大致如下规定: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高中是“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高中是“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中小学德育工作文献规章要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二、德育融入学校教学的必要性
德育一直是世界教育当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从道德教育的观点看,学科课程问题可分为二类。一个是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即直接的德育课程;第二是以学科课程方式存在的其他学科课程中包含的道德内容及其构成对道德教育的影响,即间接的德育课程。从中国的现实来说,我们采取的是正面肯定学科课程的立场。从世界现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来说,肯定回答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檀传宝,2006)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在《民主与教育》一书中说“如果我们将品德发展作为一种终极的教育目标,同时又将知识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发展——这些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占用大部分时间的工作视为与德育无关的话,学校德育实际上就会是毫无希望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自然、社会、思维方面的知识是世界观和正确道德行为的基础。
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克纳(T.Lickona)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其实在我国古而有之,我国古人曾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二千五百多年来前的《论语》更是记载了许多孔子在向弟子们讲授过程中进行道德渗透的诸多言论,特别是自2001年我国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滲透已倍受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日益成为英语教师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把德育渗透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英语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不仅要在德育课程中进行,也要在各科教学中进行。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英语课程标准》,2006)
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2009)
学科课程是构建学生完整知识体系和完全人格的土壤,英语学科由于其语言学科天文地理人情世态无所不包的特殊性,更利于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课程与学生身心的发展的联系,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当前高中生的道德素质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世界高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国际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新旧思想的碰撞,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信息,家庭结构的变化,种种因素,无不对青少年形成种种冲击,在这种冲击的大潮中,一些学生思想活跃,观察敏锐,他们关注国家、时事,关心改革开放的进程,痛恨腐败,有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心态,勤于思考,不盲目听说教,不迷信权威,注重自我完善,崇尚正直,厌恶邪恶;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习惯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贪图玩乐,只知享受,不肯吃苦;只知挥霍,不懂节俭;只想自己,不顾他人;学习缺乏动力,追星、上网聊天、游戏、谈恋爱、打架滋事,不知道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对学校、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五、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在高考激烈竞争的压力下,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偏重英语语法、词汇的传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知识灌输的多,德育渗透的少。有的教师片面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智商而忽视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只把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当作教案中的一个程序,而没有有效地把德育贯穿在整个的英语教学中。(邵二辉、梁朝彬,2004)有的教师是一堂课从头讲到尾,每个单词、每个句型都不放过,对重点语法项目更是倍加重视,学生忙于记笔记,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对课本以外的东西教师无暇顾及。(程晓堂,2005)甚至有一些教师认为,英语学科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就行了,德育是其他学科的事情,与英语无关。这种重知识讲解,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课堂形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六、綜述
综上所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于社会有益的人,学校背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邓小平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于国家于社会有用的人材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不但要随时传授学生以知识,更要随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无疑是教师极好的一种育人方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与青春期的过渡阶段,无论是其生理还是心理都在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其思想可塑性极强,如果教师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时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给学生以正确的心理导向。那么,不但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而且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第一中学 028000)
关键词:德育;学校教学;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112
一、德育的内容
我国古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曾这样描述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荀子·修身》中也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可以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形成。”瑞士裴斯泰洛认为,教育就是“依造自然法则,发展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美国杜威认为“教育即改造”“学校即社会”。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德育就是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教育不但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也是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千百年来,德育一直是人类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内容,但对于德育的界定一直不是很明确,相关的资料也并不是很多。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德育:“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这样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檀传宝先生则很明确地指出,“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檀传宝,《德育原理》.2006)
我国的《中学德育大纲》(1998)中对中学德育内容进行了大致如下规定: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高中是“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高中是“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中小学德育工作文献规章要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二、德育融入学校教学的必要性
德育一直是世界教育当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从道德教育的观点看,学科课程问题可分为二类。一个是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即直接的德育课程;第二是以学科课程方式存在的其他学科课程中包含的道德内容及其构成对道德教育的影响,即间接的德育课程。从中国的现实来说,我们采取的是正面肯定学科课程的立场。从世界现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来说,肯定回答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檀传宝,2006)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在《民主与教育》一书中说“如果我们将品德发展作为一种终极的教育目标,同时又将知识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发展——这些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占用大部分时间的工作视为与德育无关的话,学校德育实际上就会是毫无希望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自然、社会、思维方面的知识是世界观和正确道德行为的基础。
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克纳(T.Lickona)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其实在我国古而有之,我国古人曾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二千五百多年来前的《论语》更是记载了许多孔子在向弟子们讲授过程中进行道德渗透的诸多言论,特别是自2001年我国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滲透已倍受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日益成为英语教师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把德育渗透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英语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不仅要在德育课程中进行,也要在各科教学中进行。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英语课程标准》,2006)
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2009)
学科课程是构建学生完整知识体系和完全人格的土壤,英语学科由于其语言学科天文地理人情世态无所不包的特殊性,更利于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课程与学生身心的发展的联系,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当前高中生的道德素质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世界高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国际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新旧思想的碰撞,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信息,家庭结构的变化,种种因素,无不对青少年形成种种冲击,在这种冲击的大潮中,一些学生思想活跃,观察敏锐,他们关注国家、时事,关心改革开放的进程,痛恨腐败,有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心态,勤于思考,不盲目听说教,不迷信权威,注重自我完善,崇尚正直,厌恶邪恶;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习惯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贪图玩乐,只知享受,不肯吃苦;只知挥霍,不懂节俭;只想自己,不顾他人;学习缺乏动力,追星、上网聊天、游戏、谈恋爱、打架滋事,不知道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对学校、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五、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在高考激烈竞争的压力下,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偏重英语语法、词汇的传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知识灌输的多,德育渗透的少。有的教师片面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智商而忽视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只把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当作教案中的一个程序,而没有有效地把德育贯穿在整个的英语教学中。(邵二辉、梁朝彬,2004)有的教师是一堂课从头讲到尾,每个单词、每个句型都不放过,对重点语法项目更是倍加重视,学生忙于记笔记,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对课本以外的东西教师无暇顾及。(程晓堂,2005)甚至有一些教师认为,英语学科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就行了,德育是其他学科的事情,与英语无关。这种重知识讲解,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课堂形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六、綜述
综上所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于社会有益的人,学校背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邓小平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于国家于社会有用的人材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不但要随时传授学生以知识,更要随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无疑是教师极好的一种育人方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与青春期的过渡阶段,无论是其生理还是心理都在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其思想可塑性极强,如果教师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时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给学生以正确的心理导向。那么,不但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而且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第一中学 0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