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火器出现之前,战争中所使用的远距离杀伤武器主要是弹射武器,长弓、弩及弹弓基本上是千百年来的标准弹射武器。直到11世纪,一些先知先觉的中国人开始研究硫磺、硝石、木炭这三种化学品,这些物体的混合物被点燃后产生了轰然巨响,金光闪烁,浓云贯日。但在它最初发明的一个多世纪中,只能用于威胁和迷惑敌人,而无法直接用于作战,直到13世纪我国一位不知名的发明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火器,从此揭开了热兵器的发展序幕……
突火枪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最早的枪械也是出现于我国的宋代,这就是突火枪。据《宋史兵十一》记载:开庆元年(1259年),寿春府“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燃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步。”也就是说,将火药填压在一根竹管里,再放一些小弹丸,火药点燃后,就会以巨大的力量将小弹丸射出相当远的距离。这就是最初的枪——一种改变整个世界战争理念的武器。虽然这种武器在当时还很简陋,但已经具备了枪械的基本特征:有枪管;以火药为发射动力;射出的弹丸有杀伤作用。
火门枪
火药传至欧洲的精确日期无从考证,但罗杰·培根的巨著中曾经留有关于这方面的只字片语。虽然并不确凿,但欧洲很可能于13世纪中叶了解了黑火药的制作方法,并且首次利用黑火药发射弹丸大概是在14世纪。瓦特·得·美尔米特撰写的两份文献的页边空白处勾勒了这种武器的草图,并配以文字说明,两处都表现了披甲戴盔的骑士点燃放在枪尾部罐状器皿中的火药,也就是说,采用了金属制造枪筒。这就是欧洲的第一代枪械——火门枪。采用金属制枪筒相对于竹制的突火枪来说又是一个重要进步。
绝大部分火门枪是前装枪,即火药和弹丸通过枪口装入,再推至后膛。在弹膛后部的合适位置钻一个小孔,这就是火门,通过火门点燃火药,使弹丸发射出去。初始时的点火方式尚不明确,美尔米特手稿中的骑士可能是使用一把钳子夹着一个烧红的铁块,也可能是握着火光余烬的苔藓来点火。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是用物体的燃烧端在火门处点燃火药,形成爆炸,从而发射弹丸。
我国元朝出现了“火铳”,分“手铳”和“碗口铳”两种:其中手铳为单兵手持使用,相当于枪;碗口铳较大,发射时置于架上,是后来的炮的雏形。手铳实际上就是我国的火门枪,它的原理和欧洲的火门枪没什么区别,都是通过火门引燃火药,射出弹丸。最早有明确记载的火铳制于1332年,只比欧洲晚6年。
火绳枪
火门枪只能用手直接点燃火药,十分不便,因此大概在15世纪早期,欧洲发明了一种控制点火的枪机——火绳枪机,使枪的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所谓火绳,就是将一根麻绳经过销酸钾或其他化学药品的浸泡,以使它的燃烧速度很慢,大约为每小时10cm左右,从而可以随时用它点燃火药,这种原理类似于我国古代所使用的油灯的灯芯。火绳枪枪身侧面安装一个蛇形管,火绳就插在蛇形管上,使用时用手推蛇形管或扳动下方相连的扳机,使上部向前旋转,火绳的点火端接触到火门中的火药,将其点燃。早期的枪械制作得都不精密,火药燃气压力和弹丸的不同造成了弹道曲线的变化,所以那时人们基本上凭直觉进行瞄准。
火绳枪的装填很繁琐,首先要将火绳自蛇管中拿出,将一定数量的火药粉通过漏斗灌入枪中,然后拿出铅弹,以油布包裹后塞入枪中。从枪身下方卸下推弹杆,将弹丸推人弹膛,以使其压在弹膛中的火药上。然后,在靠近引火孔的枪身侧面的小药锅里装满第二个火药箱中的优质细粒火药——点火药。为避免点火药被风吹走,用一个锁眼盖将其盖住,然后将火绳重新装入蛇形管,便可击发。
早期的火绳枪枪管是由一根102mm长的厚重长筒制成,因为太沉,一股士兵很难将其支撑好并平稳瞄准。为解决这一问题,枪托便应运而生了,使用枪托可以帮助枪手开枪时保持平稳。渐渐地枪托进行了改进——这其实是一种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发展,使有效瞄准成为可能。小型火绳枪也在16、17世纪问世,很受骑兵的欢迎。
火绳枪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在欧洲军队中广受欢迎,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射速太慢,而且装填繁琐,战场上很少有机会射击第二次,所以放一次枪后,武器的空壳宛如鸡肋,弃之可惜、留之无用,何况,还是笨重的“鸡肋”!
各国各地区火绳枪的原理均无太大区别,但其枪托的造型却融入了各个国家的民族特征,可谓丰富多彩。
我国火绳枪的制作技术最早是由欧洲经日本传人而来,称为“鸟铳”,虽比欧洲晚了l00年,但这种武器在我国普及得很快,据记载,1558年,明政府一次就制造鸟铳1万支。而且,我国的鸟铳又有许多独特的创新。
赵士桢是明朝后期杰出的火器研制家,他年幼时,家乡屡遭倭患,成年后不惜自解私囊,潜心研制火器,设计和试制了多种火绳枪,有噜密铳、翼虎铳、三长铳、掣电铳、迅雷铳、鹰扬铳、震叠铳、奇胜铳等。其中噜密铳在尾部装有刀刃,在敌人逼近时可作斩马刀使用;震叠铳为双管火绳枪,与倭寇作战时,因为倭寇知道火绳枪只能打一枪,于是在明军射完第一枪时就冲上来,但哪知震叠铳能连续发射两次,第二枪正好射中冲上来的倭寇,给其以重大杀伤;迅雷铳更是有5支枪管,共用一个火绳枪机,枪管轮流发射。
明朝嘉靖后期还研制了一种“连子铳”,它的铳身用铜合金制作,铳膛后部装填火药,火药事先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纸筒中,纸筒间都用纸相隔,中通一孔,插一根火药线,火药线相互连接。各纸筒自铳底首尾相接,每节火药发射一枚弹丸。铳膛中部竖有一个铁筒,装满弹丸,先由第一节纸筒中的火药发射第一发弹丸,发射完后第二节火药自动引燃,同时第二发弹丸自动落入铳膛,正好被第二节火药发射出去,如此循环以实现连发。这种连子铳已经具备了全自动枪械的雏形,当然在没有可靠定装枪弹的情况下,它的技术很难发展成熟并被普遍装备。
清朝以后,“鸟铳”改称为“鸟枪”,本质上仍然是火绳枪。
火绳枪简单的构造是军队对其予以采纳的关键因素。其另一个优点是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稍微一学就会。但是火绳枪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缺点——为保持备战状态,火绳必须是一直点燃的,因此,雨天作战就大受影响;另外步兵夜行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火绳的亮光会暴露自己的行踪;暴露的燃烧火绳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因为战争中往往都会有大量火药残留在地面上,由此引发的事故不胜枚举;边骑马边手持燃烧的火绳所出现的问题更多。这些严重缺点压过了其制作简单及成本低廉这样的优点,于是,一种新的点火方法——转轮打火枪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转轮打火枪
16世纪早期,经研究发现,欧洲蕴藏丰富的硫矿石和钢轮互相摩擦可以产生火花。转轮打火枪机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发明的。它的上方有一个名为“狗头”的转动臂,其头部夹有一块矿石,转动臂压下后,硫矿石抵在表面有一系列凹槽的钢轮上。扣动扳机时,弹簧驱动相连的链条带动钢轮旋转,摩擦矿石产生火花,火花落在药锅上的发射点火药上,将其点燃。这个装置就是转轮打火装置,直到17世纪末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一些武器中。
转轮打火枪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可提高武器的实用性。拿起枪一扣住扳机一火药点火,整个操作过程简便,而且它的机械构造可以以任何尺寸组装,可长可短,所以转轮打火枪既有长枪,也有手枪,只要制造者的技术能满足要求就可以。
虽然转轮打火枪有上述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缺点,即构造非常复杂,制作相当困难,而且受挤压时容易损坏,所以成本高昂,应用也仅限于保镖和某些骑兵组织。但转轮打火枪后来的发展对战争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装备火器的士兵第一次可以行动迅速地轻装上阵了。
由于转轮打火枪本身就已经非常昂贵,因此制造者们也不吝惜给它配以华丽的装饰。镏金错银者有之,镶嵌宝石者也有之,使转轮打火枪作为一件武器的同时,又是精美的艺术品。到了现在,奢华的转轮打火枪尤其受枪械收藏家的钟爱,一些欧洲博物馆收藏的转轮打火枪更是被视为“国宝”。
转轮打火枪多见于欧洲,亚洲及我国的转轮打火枪出现得很少,清朝康熙皇帝有一支御制自来火二号枪,全长1335mm,枪筒长903mm,口径11mm,采用的就是转轮打火枪机。(待续)
编 辑 王晓西
突火枪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最早的枪械也是出现于我国的宋代,这就是突火枪。据《宋史兵十一》记载:开庆元年(1259年),寿春府“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燃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步。”也就是说,将火药填压在一根竹管里,再放一些小弹丸,火药点燃后,就会以巨大的力量将小弹丸射出相当远的距离。这就是最初的枪——一种改变整个世界战争理念的武器。虽然这种武器在当时还很简陋,但已经具备了枪械的基本特征:有枪管;以火药为发射动力;射出的弹丸有杀伤作用。
火门枪
火药传至欧洲的精确日期无从考证,但罗杰·培根的巨著中曾经留有关于这方面的只字片语。虽然并不确凿,但欧洲很可能于13世纪中叶了解了黑火药的制作方法,并且首次利用黑火药发射弹丸大概是在14世纪。瓦特·得·美尔米特撰写的两份文献的页边空白处勾勒了这种武器的草图,并配以文字说明,两处都表现了披甲戴盔的骑士点燃放在枪尾部罐状器皿中的火药,也就是说,采用了金属制造枪筒。这就是欧洲的第一代枪械——火门枪。采用金属制枪筒相对于竹制的突火枪来说又是一个重要进步。
绝大部分火门枪是前装枪,即火药和弹丸通过枪口装入,再推至后膛。在弹膛后部的合适位置钻一个小孔,这就是火门,通过火门点燃火药,使弹丸发射出去。初始时的点火方式尚不明确,美尔米特手稿中的骑士可能是使用一把钳子夹着一个烧红的铁块,也可能是握着火光余烬的苔藓来点火。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是用物体的燃烧端在火门处点燃火药,形成爆炸,从而发射弹丸。
我国元朝出现了“火铳”,分“手铳”和“碗口铳”两种:其中手铳为单兵手持使用,相当于枪;碗口铳较大,发射时置于架上,是后来的炮的雏形。手铳实际上就是我国的火门枪,它的原理和欧洲的火门枪没什么区别,都是通过火门引燃火药,射出弹丸。最早有明确记载的火铳制于1332年,只比欧洲晚6年。
火绳枪
火门枪只能用手直接点燃火药,十分不便,因此大概在15世纪早期,欧洲发明了一种控制点火的枪机——火绳枪机,使枪的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所谓火绳,就是将一根麻绳经过销酸钾或其他化学药品的浸泡,以使它的燃烧速度很慢,大约为每小时10cm左右,从而可以随时用它点燃火药,这种原理类似于我国古代所使用的油灯的灯芯。火绳枪枪身侧面安装一个蛇形管,火绳就插在蛇形管上,使用时用手推蛇形管或扳动下方相连的扳机,使上部向前旋转,火绳的点火端接触到火门中的火药,将其点燃。早期的枪械制作得都不精密,火药燃气压力和弹丸的不同造成了弹道曲线的变化,所以那时人们基本上凭直觉进行瞄准。
火绳枪的装填很繁琐,首先要将火绳自蛇管中拿出,将一定数量的火药粉通过漏斗灌入枪中,然后拿出铅弹,以油布包裹后塞入枪中。从枪身下方卸下推弹杆,将弹丸推人弹膛,以使其压在弹膛中的火药上。然后,在靠近引火孔的枪身侧面的小药锅里装满第二个火药箱中的优质细粒火药——点火药。为避免点火药被风吹走,用一个锁眼盖将其盖住,然后将火绳重新装入蛇形管,便可击发。
早期的火绳枪枪管是由一根102mm长的厚重长筒制成,因为太沉,一股士兵很难将其支撑好并平稳瞄准。为解决这一问题,枪托便应运而生了,使用枪托可以帮助枪手开枪时保持平稳。渐渐地枪托进行了改进——这其实是一种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发展,使有效瞄准成为可能。小型火绳枪也在16、17世纪问世,很受骑兵的欢迎。
火绳枪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在欧洲军队中广受欢迎,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射速太慢,而且装填繁琐,战场上很少有机会射击第二次,所以放一次枪后,武器的空壳宛如鸡肋,弃之可惜、留之无用,何况,还是笨重的“鸡肋”!
各国各地区火绳枪的原理均无太大区别,但其枪托的造型却融入了各个国家的民族特征,可谓丰富多彩。
我国火绳枪的制作技术最早是由欧洲经日本传人而来,称为“鸟铳”,虽比欧洲晚了l00年,但这种武器在我国普及得很快,据记载,1558年,明政府一次就制造鸟铳1万支。而且,我国的鸟铳又有许多独特的创新。
赵士桢是明朝后期杰出的火器研制家,他年幼时,家乡屡遭倭患,成年后不惜自解私囊,潜心研制火器,设计和试制了多种火绳枪,有噜密铳、翼虎铳、三长铳、掣电铳、迅雷铳、鹰扬铳、震叠铳、奇胜铳等。其中噜密铳在尾部装有刀刃,在敌人逼近时可作斩马刀使用;震叠铳为双管火绳枪,与倭寇作战时,因为倭寇知道火绳枪只能打一枪,于是在明军射完第一枪时就冲上来,但哪知震叠铳能连续发射两次,第二枪正好射中冲上来的倭寇,给其以重大杀伤;迅雷铳更是有5支枪管,共用一个火绳枪机,枪管轮流发射。
明朝嘉靖后期还研制了一种“连子铳”,它的铳身用铜合金制作,铳膛后部装填火药,火药事先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纸筒中,纸筒间都用纸相隔,中通一孔,插一根火药线,火药线相互连接。各纸筒自铳底首尾相接,每节火药发射一枚弹丸。铳膛中部竖有一个铁筒,装满弹丸,先由第一节纸筒中的火药发射第一发弹丸,发射完后第二节火药自动引燃,同时第二发弹丸自动落入铳膛,正好被第二节火药发射出去,如此循环以实现连发。这种连子铳已经具备了全自动枪械的雏形,当然在没有可靠定装枪弹的情况下,它的技术很难发展成熟并被普遍装备。
清朝以后,“鸟铳”改称为“鸟枪”,本质上仍然是火绳枪。
火绳枪简单的构造是军队对其予以采纳的关键因素。其另一个优点是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稍微一学就会。但是火绳枪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缺点——为保持备战状态,火绳必须是一直点燃的,因此,雨天作战就大受影响;另外步兵夜行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火绳的亮光会暴露自己的行踪;暴露的燃烧火绳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因为战争中往往都会有大量火药残留在地面上,由此引发的事故不胜枚举;边骑马边手持燃烧的火绳所出现的问题更多。这些严重缺点压过了其制作简单及成本低廉这样的优点,于是,一种新的点火方法——转轮打火枪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转轮打火枪
16世纪早期,经研究发现,欧洲蕴藏丰富的硫矿石和钢轮互相摩擦可以产生火花。转轮打火枪机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发明的。它的上方有一个名为“狗头”的转动臂,其头部夹有一块矿石,转动臂压下后,硫矿石抵在表面有一系列凹槽的钢轮上。扣动扳机时,弹簧驱动相连的链条带动钢轮旋转,摩擦矿石产生火花,火花落在药锅上的发射点火药上,将其点燃。这个装置就是转轮打火装置,直到17世纪末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一些武器中。
转轮打火枪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可提高武器的实用性。拿起枪一扣住扳机一火药点火,整个操作过程简便,而且它的机械构造可以以任何尺寸组装,可长可短,所以转轮打火枪既有长枪,也有手枪,只要制造者的技术能满足要求就可以。
虽然转轮打火枪有上述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缺点,即构造非常复杂,制作相当困难,而且受挤压时容易损坏,所以成本高昂,应用也仅限于保镖和某些骑兵组织。但转轮打火枪后来的发展对战争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装备火器的士兵第一次可以行动迅速地轻装上阵了。
由于转轮打火枪本身就已经非常昂贵,因此制造者们也不吝惜给它配以华丽的装饰。镏金错银者有之,镶嵌宝石者也有之,使转轮打火枪作为一件武器的同时,又是精美的艺术品。到了现在,奢华的转轮打火枪尤其受枪械收藏家的钟爱,一些欧洲博物馆收藏的转轮打火枪更是被视为“国宝”。
转轮打火枪多见于欧洲,亚洲及我国的转轮打火枪出现得很少,清朝康熙皇帝有一支御制自来火二号枪,全长1335mm,枪筒长903mm,口径11mm,采用的就是转轮打火枪机。(待续)
编 辑 王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