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雷切尔·卡森是生态文学的创始人。她的海洋三部曲之一《我们周围的大海》将艺术与科学完美地结合,不仅描写了大海的美丽与神秘,而且传达出深刻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当今生态美学和生态批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生态审美;自然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交融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17-01
一、自然性原则
《我们周围的大海》所突出的是作为审美对象的大海而不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在整篇散文中甚至没有主人公,也没有人物性格,有的只是大海以及海水,空气,动植物以及所有生物组成的有机整体。全书每一章都是描写大海本身的,例如大海的形成过程,大海的四季更替,洋流和潮汐,以及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等。卡森真正做到了突出自然为审美对象,而不是把自然作为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
《我们周围的大海》强调了大海本身的美,最真实最原始的大海才是最美的,而不是哪些经过人类改造的景观才是美的。因此卡森对承载着恶劣的气候环境,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猛烈的风浪的大海情有独钟。“自海洋形成以来,这个地区就一直笼罩在无尽的黑夜之中,而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多数生物,则总是在茫茫无边的一片漆黑中摸索方向。”“海底火山喷发永无休止且不时发生,有的必须靠仪器才能察觉,有的却连最粗心的人都能轻易察觉。例如在火山带航行的船只,可能会突然陷入汹涌的激流中,海中冒出大量蒸汽,海面翻腾汹涌,掀起激烈乱流,海面上涌出喷泉,死鱼,其他深海生物和大量火山灰以及浮石……”
二、整体性原则
一方面,《我们周围的大海》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在散文的序言,卡森就对人类将原子废弃物丢入海中的行为给与了批判。“海洋本身会传递放射性物质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从人类受害的角度来看,海洋生物集中并传布放射性同位素,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接着卡森对人类破坏岛屿的生态平衡也给与了批判。“人类在海岛上肆意妄为,因此被冠上了破坏者的恶名,在种种罪行中又添了一笔,只要是人类到过的岛屿,一定会发生不幸剧变卡森通过实例证明人类在海岛上的各种罪行。例如,崔斯坦火山岛的鸟类被外来的猪、鼠摧残殆尽;夏威夷岛上的森林和其他植物被温哥华船长带来的牛羊大肆毁坏;茂宜岛上的牧草地被麦基船长带来的紫茎泽兰破坏;以及雷仙岛的秧鸡被被人类带来的兔子抢去食物最终灭绝。
另一方面,《我们周围的大海》强调了生态整体主义。卡森笔下的海洋是一个由各种生物极其自然环境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生态整体。“海洋各处的生物透过一连串微妙的调适,产生了相互关系。砂藻生活在日照充足的浅海层,但这些藻类所发生的变化却可能深深影响栖息于一百八十公尺下岩石中的鳕鱼,或覆盖在海底的彩色华美海蟲,甚至是在一公里下的黑暗中,爬行于海床软泥上的虾”卡森还强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是判断审美对象美与否的标准。在卡森看来,海洋生物的弱肉强食也是美的,因为它维护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大屠杀正在进行。小鱼不是再吃无脊椎动物,就是在吞食浮游生物;乌贼不停追逐捕捉各种大小的鱼;而巨头鲸无疑正在享用乌贼大餐……”
三、交融性原则
卡森用诗性的语言为读者描写了很多大海的科学知识,使读者对大海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人们本以为海洋是一个极度荒凉的区域,但是通过卡森细致生动的描写,读者发现原来海洋也是充满生机的。如果你在夜晚来到海岸,你会发现“漆黑的夜里乌贼华翔飞跃于海面,仿佛一条条小飞鱼”、“凶猛的小海龙及牙尖嘴利的矢蟲顺着海洋随波逐流”、双髻鲛懒洋洋地绕着船身游动,仿佛在端详这艘船”如果卡森没有做到忘记自我,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然中,感受自然,她也许很难体会到这些与自然交融的乐趣。接着在季节轮替一章中,卡森使读者再次对海洋有了新的认识。人们本以为大海是亘古不变的单调,但在卡森笔下,海洋在一年四季的面貌是变幻莫测的。春天,海面上一片生机,各种砂藻迅速繁衍,“像毛毯一样覆盖水面,将海水染成了红、棕或绿色”夏天,浮游生物和鱼类成功繁衍,“海上闪烁数不清的点点亮光,如无数萤火虫在暗林间飞舞”秋天,海洋生物有的呆在海面,有的则隐藏到深海,“渦鞭毛藻在秋天为海洋点亮一片磷光,每一道波浪都因此而闪闪发光”冬天,各种生物都游入深海,进入冬眠,这时“海面成了冬天凛冽寒风的玩物,阵阵强风激起巨浪”。
在卡森看来,投入自然,感受自然之余,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然,与自然够成二个交互的主体。在卡森的笔下,她没有把非人类的生物看成是低下的,而是把他们看成与人类平等的主体。他们甚至像人类有礼貌,更温文尔雅。当1913年莫菲带领他的船员来到南千里达岛时,“燕鸥纷纷飞来停在小艇中的船员头上,好奇地盯着他们的脸瞧”、雷仙岛上的信天翁“还不介意自然学家在身旁走动,甚至还回应这些访客礼貌的问候,对他们恭谨地鞠躬回礼”、英国鸟类学家克拉发现岛上的老鹰“肯让他们接触,而鹟则是想拔下这些人的头发,拿来筑巢”。
总而言之,《我们周围的大海》优美的诗性语言为读者引入了生态美学意识:在进行生态审美时,要遵循自然性,整体性,交融性三个原则,要以真实的自然为审美对象,要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审美标准,并且要全身心的融入自然。
参考文献:
[1]雷切尔·卡森,方淑惠,余佳玲译.大蓝海洋[M].台北:柿子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
[2]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诺.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2).
[4]夏光武.美国生态文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关键词:生态审美;自然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交融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17-01
一、自然性原则
《我们周围的大海》所突出的是作为审美对象的大海而不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在整篇散文中甚至没有主人公,也没有人物性格,有的只是大海以及海水,空气,动植物以及所有生物组成的有机整体。全书每一章都是描写大海本身的,例如大海的形成过程,大海的四季更替,洋流和潮汐,以及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等。卡森真正做到了突出自然为审美对象,而不是把自然作为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
《我们周围的大海》强调了大海本身的美,最真实最原始的大海才是最美的,而不是哪些经过人类改造的景观才是美的。因此卡森对承载着恶劣的气候环境,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猛烈的风浪的大海情有独钟。“自海洋形成以来,这个地区就一直笼罩在无尽的黑夜之中,而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多数生物,则总是在茫茫无边的一片漆黑中摸索方向。”“海底火山喷发永无休止且不时发生,有的必须靠仪器才能察觉,有的却连最粗心的人都能轻易察觉。例如在火山带航行的船只,可能会突然陷入汹涌的激流中,海中冒出大量蒸汽,海面翻腾汹涌,掀起激烈乱流,海面上涌出喷泉,死鱼,其他深海生物和大量火山灰以及浮石……”
二、整体性原则
一方面,《我们周围的大海》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在散文的序言,卡森就对人类将原子废弃物丢入海中的行为给与了批判。“海洋本身会传递放射性物质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从人类受害的角度来看,海洋生物集中并传布放射性同位素,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接着卡森对人类破坏岛屿的生态平衡也给与了批判。“人类在海岛上肆意妄为,因此被冠上了破坏者的恶名,在种种罪行中又添了一笔,只要是人类到过的岛屿,一定会发生不幸剧变卡森通过实例证明人类在海岛上的各种罪行。例如,崔斯坦火山岛的鸟类被外来的猪、鼠摧残殆尽;夏威夷岛上的森林和其他植物被温哥华船长带来的牛羊大肆毁坏;茂宜岛上的牧草地被麦基船长带来的紫茎泽兰破坏;以及雷仙岛的秧鸡被被人类带来的兔子抢去食物最终灭绝。
另一方面,《我们周围的大海》强调了生态整体主义。卡森笔下的海洋是一个由各种生物极其自然环境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生态整体。“海洋各处的生物透过一连串微妙的调适,产生了相互关系。砂藻生活在日照充足的浅海层,但这些藻类所发生的变化却可能深深影响栖息于一百八十公尺下岩石中的鳕鱼,或覆盖在海底的彩色华美海蟲,甚至是在一公里下的黑暗中,爬行于海床软泥上的虾”卡森还强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是判断审美对象美与否的标准。在卡森看来,海洋生物的弱肉强食也是美的,因为它维护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大屠杀正在进行。小鱼不是再吃无脊椎动物,就是在吞食浮游生物;乌贼不停追逐捕捉各种大小的鱼;而巨头鲸无疑正在享用乌贼大餐……”
三、交融性原则
卡森用诗性的语言为读者描写了很多大海的科学知识,使读者对大海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人们本以为海洋是一个极度荒凉的区域,但是通过卡森细致生动的描写,读者发现原来海洋也是充满生机的。如果你在夜晚来到海岸,你会发现“漆黑的夜里乌贼华翔飞跃于海面,仿佛一条条小飞鱼”、“凶猛的小海龙及牙尖嘴利的矢蟲顺着海洋随波逐流”、双髻鲛懒洋洋地绕着船身游动,仿佛在端详这艘船”如果卡森没有做到忘记自我,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然中,感受自然,她也许很难体会到这些与自然交融的乐趣。接着在季节轮替一章中,卡森使读者再次对海洋有了新的认识。人们本以为大海是亘古不变的单调,但在卡森笔下,海洋在一年四季的面貌是变幻莫测的。春天,海面上一片生机,各种砂藻迅速繁衍,“像毛毯一样覆盖水面,将海水染成了红、棕或绿色”夏天,浮游生物和鱼类成功繁衍,“海上闪烁数不清的点点亮光,如无数萤火虫在暗林间飞舞”秋天,海洋生物有的呆在海面,有的则隐藏到深海,“渦鞭毛藻在秋天为海洋点亮一片磷光,每一道波浪都因此而闪闪发光”冬天,各种生物都游入深海,进入冬眠,这时“海面成了冬天凛冽寒风的玩物,阵阵强风激起巨浪”。
在卡森看来,投入自然,感受自然之余,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然,与自然够成二个交互的主体。在卡森的笔下,她没有把非人类的生物看成是低下的,而是把他们看成与人类平等的主体。他们甚至像人类有礼貌,更温文尔雅。当1913年莫菲带领他的船员来到南千里达岛时,“燕鸥纷纷飞来停在小艇中的船员头上,好奇地盯着他们的脸瞧”、雷仙岛上的信天翁“还不介意自然学家在身旁走动,甚至还回应这些访客礼貌的问候,对他们恭谨地鞠躬回礼”、英国鸟类学家克拉发现岛上的老鹰“肯让他们接触,而鹟则是想拔下这些人的头发,拿来筑巢”。
总而言之,《我们周围的大海》优美的诗性语言为读者引入了生态美学意识:在进行生态审美时,要遵循自然性,整体性,交融性三个原则,要以真实的自然为审美对象,要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审美标准,并且要全身心的融入自然。
参考文献:
[1]雷切尔·卡森,方淑惠,余佳玲译.大蓝海洋[M].台北:柿子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
[2]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诺.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2).
[4]夏光武.美国生态文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