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前赤壁赋》的美学艺术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篇好的作品,要能陶冶人的情操,洗涤、升华人的灵魂、思想,使人回味无穷,在精神上得到一种高层次的美的享受。音乐如此、绘画如此、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前赤壁赋》正是具备了上述特点,被世代传诵,吟咏至今。它结构严谨、完整;抒情自然、和谐;写景优美、流畅,因景生情、借物喻理,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兼具意境、语言、构思之美,吟之如品醇酿佳茗,使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前赤壁赋;美学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23-01
  
  一、“意境”之美
  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纵观苏轼之《前赤壁赋》,写景之笔,虽然寥寥几笔,但笔笔皆著作者之色,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意境,丰富多变,令人目不暇接。
  “泛舟”“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短短的二十字,作者似乎将我们带入了空灵的仙境;“舟”凌于“茫然”“万顷”之上,更是令人有了“登仙”之感——“乐甚”。虽只数笔,一种超然忘怀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当然,面对此境,虽“乐甚”,并“扣舷而歌”,但读者还是很容易感受到的此“仙境”多少有点“凄凉”。果不其然,作者将笔锋一转——“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寥寥数语,将我们带入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凄美之境,令人“愀然”。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由“乐”转向了“悲”。接着,作者又借客人之口,由曹操的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联想到曹操当年“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豪迈情怀,行文至此,意境变得开阔。但一个“况”字,作者又将意境拉到“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山水田园之境;一个“哀”字,一个“羡”字,将我们带回到了“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仙境”。随着苏子对客人困惑的解答,作者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恬然之境。最后“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主客的精神到达了本质的飞跃:“相与枕藉乎舟中”——忘记了空间;“不知东方之既白”——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豁达超然之“乐境”。将文章的境界推上了顶峰,充满了智慧之美。
  二、“语言”之美
  能成千古之奇文者,其情思固然高明,然其承载情思之言语形式定然妙绝。
  首先,在句式和语言方面,本文有整有散、错落有致,不讲究形式格律的工切,而追求行云流水般的清新自然。全文以散句为主,其中又穿插一些似对实不对的偶句,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颇有韵味悠长之感,有些句子,似散而实整,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有些句子,似整而实散,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如此交互使用,灵活自如、变幻莫测,颇有散文之神韵。另外,就用韵而言,文章的抑扬起伏,文句的整散错落,用韵时疏时密,有时隔句押韵,有时则三、四句押韵。有时韵脚不在句末,如“顺流而东也”和“固一世之雄也”句中,就在“东”和“雄”两字上押韵。又如“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中“昌”、“苍”、“郎”这样处理,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有摇曳舒缓之妙。宛如短笛横吹,箫歌相和,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冰泉凝涩,给人以跌宕跳跃之美感。
  其次,双声叠韵、叠音等修辞手段的运用:如“窈窕”、“徘徊”、“渺渺”、“呜呜”、“袅袅”、“浩浩乎”、“飘飘乎”等,使得文章读起来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博喻的运用,如将箫声“呜呜”喻为“怨”“慕”“泣”“诉”等,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将汉字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构思”之美
  首先,“文似看山不喜平”,全文从月出前“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开始着笔,写月下饮酒“乐甚”赋诗;然后客吹洞箫呜呜,“悲”从中生;后议论,“客喜而笑”复“乐”,又酒,“东方之既白”。思绪由“乐”而“悲”,由“悲”而复“乐”,起伏变化,“酒”和“月”贯穿始终,首尾照应,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
  其次,全文多处运用对比,如首段的空灵之境与第二段箫声凄婉之境形成同类对比;而后,这二者又与第三段客所诉的“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种壮阔之境形成反差;以及“一世之雄”与“吾与子”对比;“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对比;最为重要的是“客”感叹“吾生之须臾”与“苏子”论“变”和“不变”的强烈对比,升华了主旨。
  再次,全文起承转合自然巧妙。作者起笔写完空灵的第一段美境后,仅用“于是”二字即承接上文往下过渡到“扣舷而歌”,接着由“倚歌而和”引出“箫声”,因“箫声”而使“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即转入客的“哀”与“羡”,再转入苏子对于“物与我皆无尽”的辨析,客听后,“喜而笑,洗盏更酌”,“不知东方之既白”,与文首遥相呼应。行文过渡确如作者所提倡和追求的“行云流水”,巧妙天成。
  《前赤壁赋》意境美、言语美、构思也美,真不愧为千古美文、千古妙文。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国际贸易、国际运输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相比国内运输而言,国际运输所经过的路途更远、耗费的时间更长,货物在运输途中所承受的风险也更大。因此,作为货物的运输者、保管者——承运人的义务与责任成为关注的重点。在最新通过但尚未生效的《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简称《鹿特丹规则》中,承运人的义务与责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革。  关键词:《鹿特丹规则》;承运人;义务
期刊
摘 要:目前铜仁地区仅有两所本科院校,铜仁学院是其中一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历史专业作为本院的主要专业,已经开办20多年。由于近年来铜仁地区经济文化研究和基础教育的发展,铜仁学院开设历史学本科专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铜仁学院;增设;历史本专业;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91-02    一、申请增设历史学
期刊
摘 要:在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面前,在单个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矛盾面前,具有公益性质的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将从国际环境法主体理论和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实践中所起作用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肯定其国际环境法主体地位。  关键词: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国际环境法主体;国际法主体  中图分类号:DF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11-01  
期刊
摘 要:在新形势下,院校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员?如何面对未来新形势的挑战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关键字:武警院校;双主体地位;学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7-01    当前武警部队院校不仅面临着院校调整的任务,还面临着如何积极建设现代化武警院校的重任。如何建设现代化武警院
期刊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近年来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广受欢迎的一种方式。对于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辅导更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在顶岗实习学生中可以广泛开展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本文旨在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高职;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88-01    一、概述    近年来
期刊
摘 要:我国自从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就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央行更是频繁地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的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但是具体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也引来了学界包括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学者们的争论。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运用。本文拟从经济法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探究存款准备金制度
期刊
摘 要:面对逐年增多的音乐艺术生和竞争更加激烈的音乐高考,如何提高学生专业课高考成绩、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这是每一位艺术教师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教育;艺术生;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90-01    新课程改革下音乐教学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中的音乐艺术教育。目
期刊
摘 要: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采用城邦与个人互喻的方式,带领大家去探讨正义的本质。他首先驳斥了几种对于正义的流俗之见,又因世人趋利而导,将正义归结为一种真正的利益。通过分析正义的受惠者——灵魂的三个层次,我们看到,灵魂的爱智部分领导激情和欲望的部分,才是实现了各归其位的正义,才是真正的、至高无上的、永恒的利益。国家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是不离不异的。我们有达到正义的理想国的能力。  关键词:《理想国
期刊
摘 要:《悲惨世界》显示了雨果对十九世纪法国劳动人民的同情,对资本主义黑暗社会的抨击,表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为人类文化思想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  关键词:悲惨世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18-01    一、引言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戏
期刊
摘 要:本文梳理了列维-斯特劳斯《种族与文化》一文中对种族概念的批判与重构,并简略结合基督教两次在华传播的不同情况以及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的困境,指出列维-斯特劳斯对种族的批判的意图绝不仅仅在于一时一代的种族冲突,而是有更深切的忧虑与更长远的眼光。  关键词:种族;文化;多样性;不平等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29-01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