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化学由于知识面广、横向纵向联系多、疑难点密布,许多同学认为化学难学,内容多、杂、乱。也有同学说化学“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在考试时很难得高分。这些都体现了许多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化学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学习方法不是十分妥当。化学学科既体现了理科重视实验,重思维推理的一面,又体现了文科重视读书,强化记忆的一面。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分析 巩固知识 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061-03
常听有的老师说课上这些题都讲过,一考还是不会,真气人。有的知识虽然老师讲过了,但一些孩子只能掌握百分之二三十,甚至于有些孩子一点也没掌握。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有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情况调查中写道: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有时听课就像听“天书”,老师只是“表演”,“唱独角戏”,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从“教”的方面来说,听课易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解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未必会做题,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从认识论来看,听课与做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一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做题是运用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二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完成这个飞跃学生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通过典型例题的示范,让学生仿效,“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识去解决问题,而且要精选习题,引导学生反复练习。一定量的积累,方可能有质的飞跃。对此,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重知识传授,而轻知识运用。一堂课接一堂课地讲授新知识,而分析典型例题的习题课安排得很少,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不会迁移运用。这里顺便说一句,现行化学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也很少,不能引导学生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再用到解题的实践中去。在“教”的过程中,“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一。
从方法论看,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化学基本概念、规律的得出,一般是通过实验观察、数据积累、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得出的。如:质量守恒定律、酸碱的通性等就是由实验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而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遇到一个问题一般先分析这是什么方面的化学问题,题目给出哪些条件,再考虑用什么规律去解决它。教师授课用归纳法,学生做题用演绎法。这就造成获得知识与运用之间思维方法的脱节。就需要教师通过习题这个环节将两者联结起来。可是有的教师即使安排了习题课,也只是就题论题,把题目解出来就完事了,不能从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习题教学,对所讲例题不进行类化和变式处理,不能通过例题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审题、析题、答题。由于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难于提高解题能力,更难体验解题的乐趣。
以教学论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导作用发挥主体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诱导,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目前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师讲得太多,我们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从课头讲到课尾,讲得确实认真、卖力,而教师的讲包办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学生是在被动情况下被“灌”懂的,并没有经过自已的大脑将其想懂、悟懂。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堂课往往是教师讲到底,很少有学生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教学过程不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也无法发现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能提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也没有落到实处。考试时,有的题目曾经是教师上课讲过的题,学生仍不会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题时,学生没有经过自已独立思考,也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明确要求,缺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三。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做题如同学习游泳,听教练讲游泳要领是易懂的,要学会游泳还需要到水中去练习一番,把游泳要领跟水中动作结合起来。要不怕困难,呛几口水也是常事,经过反复的实践体验,就能获得在水中的自由。做题也是如此,需要学生自已下功夫去反复练习与体味,会不会做题,跟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思维能力的高低、意志坚强的程度紧密相关。
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学生C说:“老师在讲课、讲题时过快,对于一些重要的步骤没有详尽讲解,只是一带而过,久而久之,问题堆积如山,学习兴趣也就淡化甚至消失了。学过的知识不会运用,甚至作业也不能独立地完成。”调查发现有57%的同学都存在这种问题,是老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学的问题?应该说是兼而有之。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和爱好广泛,对感兴趣的东西有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应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
上课时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以备复习时再用。总之,要注重听课的环节,真正听清楚想明白,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为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因此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特点不同,仅依靠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仍然无法应有的教学效率,甚至出现教学的低效与无效,为此我们应该在备课时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备好学生。备学生主要是针对两个层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有学习障碍两个方面。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个老师一般要教二到三个班级的课,甚至更多班级,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而另一个班级却远远地落在后面,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手段,同一位老师教,成绩不好我也无能为力”。其实该老师就是没有注意到不同班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有的老师则会认真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然后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等情况,在对不同班级的授课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
而课堂、课后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数学是要靠积累的,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常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能听懂,自己就会了,就放弃了复习巩固,做题时,就出现懂而不会的情况。这种情况很普遍、很正常。
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有些学生只顾做题,追求数量,不求质量,因而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每一道题从分析到解答都蕴含着许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解题技巧,不做题后反思等于只耕耘不收获,教师应重视解题后的反思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对每一节课的小结,让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记忆,还能增加其推理能力,使学生在回顾、反思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个有纲有目,以物质结构为主线的知识网络。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联系实际是学以致用的“支点”,在初中化学的全过程中,要力求使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与各种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用以解决不太复杂的实际问题。具体说,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环境、能源问题;跟踪最新科技、最新材料信息等。化学中卷中有关“化学与STS”的试题逐年增多。化学复习,要适应中考这种要求和动态。希望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化学在人类进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多关心 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要求,从中体会或感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价值。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初中学生化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化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lecture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o do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due to extensive knowledge, horizontal vertical linkages and more difficult point clouds, and many students believe that chemistry is hard to learn, content, and more miscellaneous, arbitrary. One student said the chemical “will be a study, one would understand, more than one on the chaos, a long forgotten as” very difficult to get high marks in examinations. These all show a number of students studying chemistry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s is not enough, learning method is not proper. Chemistry not only reflects the emphasis on science experiments, re-thinking, reasoning side, but also embodies the liberal arts studies to strengthen the memory side.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analysis the consolidation of knowledge practice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分析 巩固知识 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061-03
常听有的老师说课上这些题都讲过,一考还是不会,真气人。有的知识虽然老师讲过了,但一些孩子只能掌握百分之二三十,甚至于有些孩子一点也没掌握。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有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情况调查中写道: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有时听课就像听“天书”,老师只是“表演”,“唱独角戏”,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从“教”的方面来说,听课易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解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未必会做题,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从认识论来看,听课与做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一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做题是运用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二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完成这个飞跃学生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通过典型例题的示范,让学生仿效,“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识去解决问题,而且要精选习题,引导学生反复练习。一定量的积累,方可能有质的飞跃。对此,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重知识传授,而轻知识运用。一堂课接一堂课地讲授新知识,而分析典型例题的习题课安排得很少,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不会迁移运用。这里顺便说一句,现行化学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也很少,不能引导学生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再用到解题的实践中去。在“教”的过程中,“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一。
从方法论看,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化学基本概念、规律的得出,一般是通过实验观察、数据积累、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得出的。如:质量守恒定律、酸碱的通性等就是由实验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而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遇到一个问题一般先分析这是什么方面的化学问题,题目给出哪些条件,再考虑用什么规律去解决它。教师授课用归纳法,学生做题用演绎法。这就造成获得知识与运用之间思维方法的脱节。就需要教师通过习题这个环节将两者联结起来。可是有的教师即使安排了习题课,也只是就题论题,把题目解出来就完事了,不能从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习题教学,对所讲例题不进行类化和变式处理,不能通过例题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审题、析题、答题。由于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难于提高解题能力,更难体验解题的乐趣。
以教学论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导作用发挥主体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诱导,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目前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师讲得太多,我们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从课头讲到课尾,讲得确实认真、卖力,而教师的讲包办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学生是在被动情况下被“灌”懂的,并没有经过自已的大脑将其想懂、悟懂。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堂课往往是教师讲到底,很少有学生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教学过程不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也无法发现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能提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也没有落到实处。考试时,有的题目曾经是教师上课讲过的题,学生仍不会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题时,学生没有经过自已独立思考,也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明确要求,缺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三。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做题如同学习游泳,听教练讲游泳要领是易懂的,要学会游泳还需要到水中去练习一番,把游泳要领跟水中动作结合起来。要不怕困难,呛几口水也是常事,经过反复的实践体验,就能获得在水中的自由。做题也是如此,需要学生自已下功夫去反复练习与体味,会不会做题,跟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思维能力的高低、意志坚强的程度紧密相关。
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学生C说:“老师在讲课、讲题时过快,对于一些重要的步骤没有详尽讲解,只是一带而过,久而久之,问题堆积如山,学习兴趣也就淡化甚至消失了。学过的知识不会运用,甚至作业也不能独立地完成。”调查发现有57%的同学都存在这种问题,是老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学的问题?应该说是兼而有之。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和爱好广泛,对感兴趣的东西有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应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
上课时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以备复习时再用。总之,要注重听课的环节,真正听清楚想明白,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为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因此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特点不同,仅依靠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仍然无法应有的教学效率,甚至出现教学的低效与无效,为此我们应该在备课时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备好学生。备学生主要是针对两个层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有学习障碍两个方面。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个老师一般要教二到三个班级的课,甚至更多班级,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而另一个班级却远远地落在后面,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手段,同一位老师教,成绩不好我也无能为力”。其实该老师就是没有注意到不同班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有的老师则会认真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然后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等情况,在对不同班级的授课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
而课堂、课后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数学是要靠积累的,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常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能听懂,自己就会了,就放弃了复习巩固,做题时,就出现懂而不会的情况。这种情况很普遍、很正常。
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有些学生只顾做题,追求数量,不求质量,因而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每一道题从分析到解答都蕴含着许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解题技巧,不做题后反思等于只耕耘不收获,教师应重视解题后的反思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对每一节课的小结,让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记忆,还能增加其推理能力,使学生在回顾、反思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个有纲有目,以物质结构为主线的知识网络。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联系实际是学以致用的“支点”,在初中化学的全过程中,要力求使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与各种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用以解决不太复杂的实际问题。具体说,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环境、能源问题;跟踪最新科技、最新材料信息等。化学中卷中有关“化学与STS”的试题逐年增多。化学复习,要适应中考这种要求和动态。希望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化学在人类进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多关心 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要求,从中体会或感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价值。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初中学生化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化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lecture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o do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due to extensive knowledge, horizontal vertical linkages and more difficult point clouds, and many students believe that chemistry is hard to learn, content, and more miscellaneous, arbitrary. One student said the chemical “will be a study, one would understand, more than one on the chaos, a long forgotten as” very difficult to get high marks in examinations. These all show a number of students studying chemistry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s is not enough, learning method is not proper. Chemistry not only reflects the emphasis on science experiments, re-thinking, reasoning side, but also embodies the liberal arts studies to strengthen the memory side.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analysis the consolidation of knowledge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