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世界观的培养。语文教学要对学生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的提高予以重视,让他们把健全的性格和独特的个性形成。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特别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要对审美因素予以充分挖掘,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得到陶冶。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内阅读的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兴趣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较强,要想将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语文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语文实践予以重视。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要把学生初步运用祖国语文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并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能力以及学生地位文化修养提高,就必须借助大量的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力度,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提高。
一、钻研教材。发掘“美”
要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获得深刻的美感体验,由知道学习转变为乐于学习的境界,还需要教师立足于审美角度对教材予以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把教材中美的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在进行备课的时候,第一,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感知的过程中,感动于教材中所蕴含的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体会着万物的空明。之后,教师再细细品味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美的因素,反复琢磨,把自己的审美经验调动起来,在教案中融入教材中美的因素,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主动体验,分享美。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应对孔乙己这一想象的可悲有充分的感受,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深刻含义发掘出来,这一句子不仅体现了他的身份十分特别,有对它的悲剧命运予以了预示,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悲剧“美”有更加充分的感受。
二、借助情境感受美
读和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心中有情境,只有亲近情境才能进入到情境之中。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充足的感性经验,认识水平较低,同城很难直接进入到情境之中。此时,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例,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们闭上双眼,感受盲人那种世界一片黑暗的心情。在这种情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盲人的痛苦,于是懂得爱护他们、同情他们,主动给予他们关爱。此时,立足于学生的兴趣把文本理清。让学生站在盲孩子的角度上,抱着渴望关怀盲孩子的心情,和作者一起走进文体,并从意境中对盲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更加充分的理解。当盲孩子慢慢看得到的时候,它第一次看到在他的手心中有一个淡淡的光点在移动,很多萤火虫组成了一盏明灯,光的颜色不断变化。这所有的一切都构建出了美丽的境界,让那个盲孩子从黑暗中迈向光明,在这种丰富多样的意境中学生们对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兴奋和艰难有更加深刻地感受。并且,也对“影子”获得生命的快乐有所感受,最终体会到“赠人玫瑰,收留余香”的幸福感。
三、利用语言艺术。激发审美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課文句式多样且优美、语言十分精炼、文本题材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予以引导,让其认真欣赏、推敲,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语感提高,又可以熏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感情阅读课文,注意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并让学生大声朗读或细读默念,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对其中的情感进行细细品味,让学生可以把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获得。同时在阅读的时候,让学生一字一词地读清楚,感受作者的意境美和用词美。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本篇课文的主线是“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将一幅幅优美清晰的山水图描绘了出来。在进行描绘的时候,紧密连接“山”和“水”,并反复使用拟人手法,向人们展现出生动的一副画卷。比如,在文章中使用了“卧”、“唤醒”、“睡着”等字词,让更为的生命性更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能力,并帮助学生把更多的艺术形象理解到,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对济南冬天的美有深刻地感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艺术美。
四、借助比较鉴赏。培养审美能力
比较是人们在对事物进行认识鉴别的过程中把新知识获得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关键句子和字词,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同时还能获得最佳化的美育效果。例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朱自清的《春》中一句较为优美的句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以用‘叫’代替‘闹’吗?”进而使学生展开积极思考:“闹”着既有声音,还有烘托出了热烈的气氛,把明媚春光的景色表现了出来。借助比较,就可以让学生把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深刻的体会到。
鉴别是立足于比较才存在的。比如《沁园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首诗都是借助雪景将情感抒发出来的,但是表现的意境和写法却有很大的区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不仅有大处落笔,同时有注重细节的描写;而《沁园春·雪》从始至终都是注重描绘大处,意境更为宏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的雪景,虽然也非常美,令人心旷神怡,但更侧重于对雪中奇寒、愁云惨淡的渲染;《沁园春·雪》至始至终都在对祖国江山的多姿多娇进行赞美,更为乐观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了作者因为朋友要去远方的惆怅之情。虽然两首诗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欣赏的。
结语:总之,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为丰富,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让学生的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倡导素质教育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对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予以重视,把审美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引导学生把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起来,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获得健康生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兴趣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较强,要想将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语文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语文实践予以重视。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要把学生初步运用祖国语文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并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能力以及学生地位文化修养提高,就必须借助大量的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力度,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提高。
一、钻研教材。发掘“美”
要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获得深刻的美感体验,由知道学习转变为乐于学习的境界,还需要教师立足于审美角度对教材予以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把教材中美的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在进行备课的时候,第一,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感知的过程中,感动于教材中所蕴含的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体会着万物的空明。之后,教师再细细品味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美的因素,反复琢磨,把自己的审美经验调动起来,在教案中融入教材中美的因素,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主动体验,分享美。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应对孔乙己这一想象的可悲有充分的感受,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深刻含义发掘出来,这一句子不仅体现了他的身份十分特别,有对它的悲剧命运予以了预示,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悲剧“美”有更加充分的感受。
二、借助情境感受美
读和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心中有情境,只有亲近情境才能进入到情境之中。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充足的感性经验,认识水平较低,同城很难直接进入到情境之中。此时,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例,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们闭上双眼,感受盲人那种世界一片黑暗的心情。在这种情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盲人的痛苦,于是懂得爱护他们、同情他们,主动给予他们关爱。此时,立足于学生的兴趣把文本理清。让学生站在盲孩子的角度上,抱着渴望关怀盲孩子的心情,和作者一起走进文体,并从意境中对盲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更加充分的理解。当盲孩子慢慢看得到的时候,它第一次看到在他的手心中有一个淡淡的光点在移动,很多萤火虫组成了一盏明灯,光的颜色不断变化。这所有的一切都构建出了美丽的境界,让那个盲孩子从黑暗中迈向光明,在这种丰富多样的意境中学生们对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兴奋和艰难有更加深刻地感受。并且,也对“影子”获得生命的快乐有所感受,最终体会到“赠人玫瑰,收留余香”的幸福感。
三、利用语言艺术。激发审美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課文句式多样且优美、语言十分精炼、文本题材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予以引导,让其认真欣赏、推敲,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语感提高,又可以熏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感情阅读课文,注意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并让学生大声朗读或细读默念,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对其中的情感进行细细品味,让学生可以把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获得。同时在阅读的时候,让学生一字一词地读清楚,感受作者的意境美和用词美。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本篇课文的主线是“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将一幅幅优美清晰的山水图描绘了出来。在进行描绘的时候,紧密连接“山”和“水”,并反复使用拟人手法,向人们展现出生动的一副画卷。比如,在文章中使用了“卧”、“唤醒”、“睡着”等字词,让更为的生命性更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能力,并帮助学生把更多的艺术形象理解到,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对济南冬天的美有深刻地感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艺术美。
四、借助比较鉴赏。培养审美能力
比较是人们在对事物进行认识鉴别的过程中把新知识获得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关键句子和字词,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同时还能获得最佳化的美育效果。例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朱自清的《春》中一句较为优美的句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以用‘叫’代替‘闹’吗?”进而使学生展开积极思考:“闹”着既有声音,还有烘托出了热烈的气氛,把明媚春光的景色表现了出来。借助比较,就可以让学生把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深刻的体会到。
鉴别是立足于比较才存在的。比如《沁园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首诗都是借助雪景将情感抒发出来的,但是表现的意境和写法却有很大的区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不仅有大处落笔,同时有注重细节的描写;而《沁园春·雪》从始至终都是注重描绘大处,意境更为宏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的雪景,虽然也非常美,令人心旷神怡,但更侧重于对雪中奇寒、愁云惨淡的渲染;《沁园春·雪》至始至终都在对祖国江山的多姿多娇进行赞美,更为乐观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了作者因为朋友要去远方的惆怅之情。虽然两首诗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欣赏的。
结语:总之,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为丰富,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让学生的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倡导素质教育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对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予以重视,把审美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引导学生把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起来,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获得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