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应试教育现象较为普遍。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打造有效课堂,浙江省举行初中体育“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活动。本文简述该活动的内容与精神,构建“技术、体能与运用”三维融合的体育与健康课堂,从初中体育中考的现状、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理论依据、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要求与策略等三个层面提出个人的思考。
关键词:体育中考;教材化;疑难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9-0030-02
2015年7月7-9日,浙江省初中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在金华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在本次研讨活动中,笔者再一次学习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融合的体育课堂教学理念体系,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在培训与交流中更深刻地了解到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也学习到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理论依据,在看课与评课环节中学习并领悟到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一些策略与方法,同时引发了自己的思考。
一、初中体育中考的现状
体育中考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其最初目的是引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提高学生体质。但是现实与理想却存在矛盾,初中体育课处于“考什么教什么”的状态。而随着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家长重视程度的提高,体育中考的满分率也越来越高,一般地区满分率在30%以上,部分学校满分率在50%以上。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学校体育中考成绩的满分率很高,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却不理想。
实际上,高分数和高满分率的背后隐含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和不和谐的音符。一方面,大家还没有真正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另一方面,考试制度和项目设置以及评分标准的设定影响着教学方式。应试教育带来的是竞争和利益的趋动,即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三年的初中体育教学,老师教会了学生什么,又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呢?初中体育课堂改变了,分数至上,应试为主;学生观念改变了,分数第一,提前选项。原本快乐的体育运动变成沉重又痛苦的体育课,当局长、校长、家长追求更高的体育中考分数的时候,初中体育课已被中考绑架了!而初中体育老师的权威就只剩下体育中考分数,没有高分,就没有地位,更没有发言权!
二、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理论依据
2015年,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战已经打响,而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将给体育课堂改革注入新的血液,改变单一的分数论和技术论。我们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课堂竞赛、游戏、娱乐的氛围,融教学技术、体能、运用之精华,还体育课育体、育智、育德的本色。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实际上就是用教材教的理念。若能将体育中考项目视为教材内容,在部分体育课堂上用体育中考项目的内容作为教材来教学,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重复地练项目、单一的论分数。体育课堂教学中技术学习、体能训练和战术运用都不是独立的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技术教学、体能训练和实践运用的关系,三维融合,互补互赢。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将所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与比赛中去。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逐步完善了相关理论概念。构建了“必学、限学、自选”三类内容设置;确定4个水平9个年级的“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明确各个水平段“教什么与教到什么程度”;创造性地提出“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帮助教师按照“用教材教”的理念构建单元,最终达成“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机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动作技术、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已学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地运动与比赛,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让体育课呈现出学得实、玩得开、用得活的场面。
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要杜绝分数论的思想,在教学中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设计有趣的内容和有效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保持学生持续运动的兴趣,并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要求与策略
1.有趣、有效、多样性、教育性是前提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来设计游戏教学与体育竞赛活动。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初中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只有二十五分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兴趣保持更长久。如果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关注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再通过认真的教学指导,那么,就能自然而然地凸显出课堂教学效果。就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而言,我们应避免为了考而教,要科学研究中考项目的特点,发挥中考项目的价值与功能,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喜欢体育也喜欢上体育课。当然,体育教学还有它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教育意义和体育课程本身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体、育智、育人的有机统一。
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主体,任务驱动
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不能死板地教教材,而应该有意地将竞赛和体育游戏融合在一起。设计游戏或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温州市“以学为中心”的体育课堂教学变革,以赛促学,以练促技,根据课的内容,在准备部分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基本部分,组织技术教学和游戏比赛,如趣味接力比赛,或将已学技术融合在比赛之中,或开展体育课课练,巩固技能,提高体能素质,培养体育运动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自觉性和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任务去练习。实践中,笔者采用运动处方、体育乐动卡、挂图的形式开展教学。根据学情进行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友伴分组或随机分组,给不同小组相同或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可挑战不同的难度目标,有效激励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任务驱动,除运动技能学习任务外,还有德育教育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主合作,有效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2)先学后教,教学相长
先学后教是笔者多年教学工作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动作简单且没有危险性的新授课内容时,让学生先示范或先自学自练,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指导。这一教学形式在球类教学中出现较多。通过学生先学先练,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下一步的教学做相应的安排与调整。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敢于尝试,主动探究,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并能在练习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技术动作已有初步概念后,再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这样,他们的主动性更强,学习也更有效。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安全性,先学后教模式在体操课的新授课中要慎用,或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
(3)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除了有性别、年龄的区别之外,还有体质、体能水平和心理素质等差异,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学习兴趣也不一样。此时,采取“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策略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从“技术、体能与运用”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判定。其次,要关注教学方法,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再次,教材内容的选择要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学生,不要盲目的一视同仁,要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体育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多选择一些娱乐性和趣味性强的内容,对体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激发其求知欲并发挥其特长。
2.“技术、体能与运用”三维融合是《纲要》的主要精神
本次初中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中共开出三节研讨课,三位老师均成功地融合了“技术、体能与运用”三维的教学设计理念,不只是纯粹地教技术,而是将体能训练和实践运用有效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
费超超老师执教的是《趣味定向跑》,她将枯燥的耐久跑上得有声有色:单人趣味定向跑、单人规定路线定向跑、小组规定路线定向跑、排球垫球接定向跑、小组定向跑加素质练习,巧妙地将耐久跑和素质练习与排球垫球有机地结合起来,融技术学习与体能练习于一体。
叶海辉老师执教的是《正面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他自制器材,用彩纸球来代替实心球,既解决了投掷实心球的安全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运用小组合作、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教学手段新颖,形式多样:踩气球、传递纸球、抛接纸球、前掷纸球、愤怒的小鸟游戏、猜拳收腹举腿游戏等,在游戏教学与练习中学习技术,锻炼体能。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导地位突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吕江俐老师执教的是《立定跳远》课。本课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以立定跳远为主要教学内容,增加收腹跳、弓箭步走、前滚翻等内容,既提高了练习密度,又锻炼了学生体能,促进技术与体能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位老师单元教学的思路明确,能体现体育与健康课堂评价七个标准的教学思想,较好地演绎了“技术、体能与运用”三维融合的教学理念,课堂氛围好,练习密度高,技术与体能兼顾,教学效果好。这三节课都有一个同样的设计——教学比赛,通过课堂中的“赛”,比团结、比速度、比质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技术。在比赛中巩固技术,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所学技术,在比赛中激发学习热情,在比赛中促进交流,加强合作,从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体育中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体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终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体质。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其目的就是让体育课不再应试,鼓励教师用教材来教,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乐在其中,动在其中。教师要采用有趣的内容和有效多样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味又有效,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让“技术、体能与运用”三个维度在体育教学中有机融合,体现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
关键词:体育中考;教材化;疑难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9-0030-02
2015年7月7-9日,浙江省初中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在金华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在本次研讨活动中,笔者再一次学习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融合的体育课堂教学理念体系,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在培训与交流中更深刻地了解到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也学习到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理论依据,在看课与评课环节中学习并领悟到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一些策略与方法,同时引发了自己的思考。
一、初中体育中考的现状
体育中考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其最初目的是引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提高学生体质。但是现实与理想却存在矛盾,初中体育课处于“考什么教什么”的状态。而随着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家长重视程度的提高,体育中考的满分率也越来越高,一般地区满分率在30%以上,部分学校满分率在50%以上。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学校体育中考成绩的满分率很高,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却不理想。
实际上,高分数和高满分率的背后隐含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和不和谐的音符。一方面,大家还没有真正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另一方面,考试制度和项目设置以及评分标准的设定影响着教学方式。应试教育带来的是竞争和利益的趋动,即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三年的初中体育教学,老师教会了学生什么,又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呢?初中体育课堂改变了,分数至上,应试为主;学生观念改变了,分数第一,提前选项。原本快乐的体育运动变成沉重又痛苦的体育课,当局长、校长、家长追求更高的体育中考分数的时候,初中体育课已被中考绑架了!而初中体育老师的权威就只剩下体育中考分数,没有高分,就没有地位,更没有发言权!
二、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理论依据
2015年,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战已经打响,而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将给体育课堂改革注入新的血液,改变单一的分数论和技术论。我们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课堂竞赛、游戏、娱乐的氛围,融教学技术、体能、运用之精华,还体育课育体、育智、育德的本色。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实际上就是用教材教的理念。若能将体育中考项目视为教材内容,在部分体育课堂上用体育中考项目的内容作为教材来教学,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重复地练项目、单一的论分数。体育课堂教学中技术学习、体能训练和战术运用都不是独立的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技术教学、体能训练和实践运用的关系,三维融合,互补互赢。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将所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与比赛中去。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逐步完善了相关理论概念。构建了“必学、限学、自选”三类内容设置;确定4个水平9个年级的“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明确各个水平段“教什么与教到什么程度”;创造性地提出“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帮助教师按照“用教材教”的理念构建单元,最终达成“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机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动作技术、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已学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地运动与比赛,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让体育课呈现出学得实、玩得开、用得活的场面。
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要杜绝分数论的思想,在教学中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设计有趣的内容和有效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保持学生持续运动的兴趣,并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要求与策略
1.有趣、有效、多样性、教育性是前提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来设计游戏教学与体育竞赛活动。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初中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只有二十五分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兴趣保持更长久。如果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关注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再通过认真的教学指导,那么,就能自然而然地凸显出课堂教学效果。就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而言,我们应避免为了考而教,要科学研究中考项目的特点,发挥中考项目的价值与功能,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喜欢体育也喜欢上体育课。当然,体育教学还有它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教育意义和体育课程本身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体、育智、育人的有机统一。
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主体,任务驱动
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不能死板地教教材,而应该有意地将竞赛和体育游戏融合在一起。设计游戏或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温州市“以学为中心”的体育课堂教学变革,以赛促学,以练促技,根据课的内容,在准备部分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基本部分,组织技术教学和游戏比赛,如趣味接力比赛,或将已学技术融合在比赛之中,或开展体育课课练,巩固技能,提高体能素质,培养体育运动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自觉性和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任务去练习。实践中,笔者采用运动处方、体育乐动卡、挂图的形式开展教学。根据学情进行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友伴分组或随机分组,给不同小组相同或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可挑战不同的难度目标,有效激励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任务驱动,除运动技能学习任务外,还有德育教育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主合作,有效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2)先学后教,教学相长
先学后教是笔者多年教学工作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动作简单且没有危险性的新授课内容时,让学生先示范或先自学自练,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指导。这一教学形式在球类教学中出现较多。通过学生先学先练,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下一步的教学做相应的安排与调整。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敢于尝试,主动探究,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并能在练习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技术动作已有初步概念后,再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这样,他们的主动性更强,学习也更有效。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安全性,先学后教模式在体操课的新授课中要慎用,或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
(3)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除了有性别、年龄的区别之外,还有体质、体能水平和心理素质等差异,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学习兴趣也不一样。此时,采取“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策略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从“技术、体能与运用”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判定。其次,要关注教学方法,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再次,教材内容的选择要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学生,不要盲目的一视同仁,要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体育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多选择一些娱乐性和趣味性强的内容,对体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激发其求知欲并发挥其特长。
2.“技术、体能与运用”三维融合是《纲要》的主要精神
本次初中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中共开出三节研讨课,三位老师均成功地融合了“技术、体能与运用”三维的教学设计理念,不只是纯粹地教技术,而是将体能训练和实践运用有效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
费超超老师执教的是《趣味定向跑》,她将枯燥的耐久跑上得有声有色:单人趣味定向跑、单人规定路线定向跑、小组规定路线定向跑、排球垫球接定向跑、小组定向跑加素质练习,巧妙地将耐久跑和素质练习与排球垫球有机地结合起来,融技术学习与体能练习于一体。
叶海辉老师执教的是《正面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他自制器材,用彩纸球来代替实心球,既解决了投掷实心球的安全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运用小组合作、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教学手段新颖,形式多样:踩气球、传递纸球、抛接纸球、前掷纸球、愤怒的小鸟游戏、猜拳收腹举腿游戏等,在游戏教学与练习中学习技术,锻炼体能。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导地位突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吕江俐老师执教的是《立定跳远》课。本课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以立定跳远为主要教学内容,增加收腹跳、弓箭步走、前滚翻等内容,既提高了练习密度,又锻炼了学生体能,促进技术与体能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位老师单元教学的思路明确,能体现体育与健康课堂评价七个标准的教学思想,较好地演绎了“技术、体能与运用”三维融合的教学理念,课堂氛围好,练习密度高,技术与体能兼顾,教学效果好。这三节课都有一个同样的设计——教学比赛,通过课堂中的“赛”,比团结、比速度、比质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技术。在比赛中巩固技术,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所学技术,在比赛中激发学习热情,在比赛中促进交流,加强合作,从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体育中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体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终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体质。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其目的就是让体育课不再应试,鼓励教师用教材来教,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乐在其中,动在其中。教师要采用有趣的内容和有效多样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味又有效,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让“技术、体能与运用”三个维度在体育教学中有机融合,体现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