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的体育教学要求发展全体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强调体育与保健相结合,发展体育为主,实践为主,注意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体育游戏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是能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他们在学习中的快乐源泉。本文将阐述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以游戏为主促教,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 游戏教学
新课标的体育教学要求发展全体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强调体育与保健相结合,发展体育为主,实践为主,注意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一、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
体育游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紧张激烈的竞争,互相协调的合作,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能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选择,合理安排,融洽相处,及和谐的发展。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游戏具有良好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2)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每个参加的人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3)游戏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溶解于集体的成功之中的,理解了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戏”结合,使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
1、“角色互动式”体育游戏教学
在活动中设置情境,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设计成“我帮大叔运西瓜”;“跳远”设计为“我是快乐小袋鼠”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
2、“竞赛式”的体育游戏教学
争强好胜是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运用竞赛方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如“夺旗”、“攻守堡垒”等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
3、“音体式”的体育游戏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科学安排融音体美于一体的教学法进行优化教学,让体育课堂焕发艺术光彩,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技能、增强体质,而且能使学生同时受到艺术和体育的熏陶,在运动中陶冶情操,优化品质,促使人心理平衡、情操高雅、身心健康,甚至能使学生们在精神上得到美的启迪。如教学“啦啦操”,“广播操”,“武术操”等。
三、上好体育游戏课应注意的问题
1、严明纪律放首位
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在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的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擲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2、观察情绪重细节
儿童另一个特点是: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趣时,他们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性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表露出来。同时,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此外,教师应有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学生的兴趣与体力的平衡,过度的兴奋学生不惜体力,这样学生很容易疲劳,会影响到下节课的上课质量,也不能达到体育煅练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情绪不高,游戏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达到上课的目的。
3、注意安全,防意外
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意外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他们对游戏感到心满意足,并且不感到疲劳时,就是停止游戏的最好时机。
四、结束语
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几乎包涵了所有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有助于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的发展,同时在课堂上还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他们的活动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全面发展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无论任何一种体育游戏活动,目的是为了辅助体育教学或训练,内容要与教学或训练有相应的联系。无论游戏的目标是什么,都要做到寓德育于游戏中,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参考文献】
[1]邓平《体育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0)
[2]体育学院本科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1988
[3]王步标华明邓树勋《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桂林市樟木小学 伍亲幸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 游戏教学
新课标的体育教学要求发展全体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强调体育与保健相结合,发展体育为主,实践为主,注意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一、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
体育游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紧张激烈的竞争,互相协调的合作,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能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选择,合理安排,融洽相处,及和谐的发展。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游戏具有良好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2)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每个参加的人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3)游戏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溶解于集体的成功之中的,理解了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戏”结合,使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
1、“角色互动式”体育游戏教学
在活动中设置情境,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设计成“我帮大叔运西瓜”;“跳远”设计为“我是快乐小袋鼠”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
2、“竞赛式”的体育游戏教学
争强好胜是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运用竞赛方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如“夺旗”、“攻守堡垒”等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
3、“音体式”的体育游戏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科学安排融音体美于一体的教学法进行优化教学,让体育课堂焕发艺术光彩,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技能、增强体质,而且能使学生同时受到艺术和体育的熏陶,在运动中陶冶情操,优化品质,促使人心理平衡、情操高雅、身心健康,甚至能使学生们在精神上得到美的启迪。如教学“啦啦操”,“广播操”,“武术操”等。
三、上好体育游戏课应注意的问题
1、严明纪律放首位
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在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的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擲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2、观察情绪重细节
儿童另一个特点是: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趣时,他们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性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表露出来。同时,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此外,教师应有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学生的兴趣与体力的平衡,过度的兴奋学生不惜体力,这样学生很容易疲劳,会影响到下节课的上课质量,也不能达到体育煅练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情绪不高,游戏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达到上课的目的。
3、注意安全,防意外
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意外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他们对游戏感到心满意足,并且不感到疲劳时,就是停止游戏的最好时机。
四、结束语
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几乎包涵了所有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有助于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的发展,同时在课堂上还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他们的活动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全面发展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无论任何一种体育游戏活动,目的是为了辅助体育教学或训练,内容要与教学或训练有相应的联系。无论游戏的目标是什么,都要做到寓德育于游戏中,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参考文献】
[1]邓平《体育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0)
[2]体育学院本科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1988
[3]王步标华明邓树勋《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桂林市樟木小学 伍亲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