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李国文说过:“古诗中自有历古常新者在,其中涵蕴的爱国精神,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还有高妙的语言艺术,都是世世代代饮之不竭的、无可代替的甘泉。”习主席在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强调了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重要目标,高度重视诗歌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捍卫母语教育民族尊严,引导学生吸收本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措施。古诗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正是引领学生走入古诗天地的重要一步。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故事导入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古诗,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有相当一部分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作者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感,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
教学这首古诗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唐代有两位著名的大诗人,一位叫李白,另一位叫孟浩然,他们俩是非常好的朋友。在阳春三月的一天,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乘船去扬州,李白到江边送行,依依惜别之后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去的小船,李白的心情很复杂,他羡慕孟浩然前往繁华的扬州,难过友人离开不知何时再相见,痛苦不能再和孟浩然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这难舍难分的送别情景连岸边杨柳,江上沙鸥也为之动容。李白的激情与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一同澎湃,终于迸发而出,留下一首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以故事导入的好处就在于白话讲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使其兴趣盎然。
二、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走入课堂辅助教学是教师们常用的手段,恰当地运用确有锦上添花的功效。古词《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小词,它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导入,或动画、或图画、或录相,将一家五口的形态展现出来,或有旁白,或有教师介绍,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为后面理解词句含义做好辅垫。
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不再是把作者的思想情感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设计精美的导入引领学生主动融入诗词的意境,领悟诗词中的形象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我们教师就应该是那一名出色的向导。
三、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也称“温故知新导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来趣味文学找幽默文学段子,同时又带出新课。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贯穿了各个学段,且要求学生重视积累,也有很多诗篇在内容上有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积累的古诗,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拓展思路,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朗读导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古诗这种音乐性强的教学内容,朗读的作用就更为凸显了。
《望洞庭》这首古诗是刘禹锡被贬官后,途经洞庭湖时所作,描写了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胧秀美的景色。月夜里,不见洞庭湖的浩瀚气势,迷蒙之中只见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月光柔媚,与湖水相映。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像那白银盘里托着秀美的青螺髻,呈现出一派秀丽的景色和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使人感到清心怡神。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虽然遭贬,但是他并不失意伤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诗句写景细致优美,比喻形象新奇,体现了作者想象的丰富。上课伊始,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有一首古诗,景色描写生动优美,富有想象力,请同学们先听老师的朗诵,体会一下诗歌所描绘的幽静与美的意境。”这里可以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要充分体现古诗诵读的语调,停顿、重音和语速,使学生对《望洞庭》这首古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五、欣赏歌曲导入
歌曲以其优美的歌词、动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需要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自然导入。
例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诉说,再加上形象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们。这时,老师满含深情地说:“故乡在大家的心里总是最美好的,最令人留恋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回乡偶书》去感受那份浓浓的思乡情吧。”
总之,导入的设计不仅要适合文本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最终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唤起兴趣,快速进入文本的目的。
一、故事导入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古诗,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有相当一部分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作者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感,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
教学这首古诗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唐代有两位著名的大诗人,一位叫李白,另一位叫孟浩然,他们俩是非常好的朋友。在阳春三月的一天,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乘船去扬州,李白到江边送行,依依惜别之后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去的小船,李白的心情很复杂,他羡慕孟浩然前往繁华的扬州,难过友人离开不知何时再相见,痛苦不能再和孟浩然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这难舍难分的送别情景连岸边杨柳,江上沙鸥也为之动容。李白的激情与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一同澎湃,终于迸发而出,留下一首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以故事导入的好处就在于白话讲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使其兴趣盎然。
二、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走入课堂辅助教学是教师们常用的手段,恰当地运用确有锦上添花的功效。古词《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小词,它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导入,或动画、或图画、或录相,将一家五口的形态展现出来,或有旁白,或有教师介绍,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为后面理解词句含义做好辅垫。
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不再是把作者的思想情感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设计精美的导入引领学生主动融入诗词的意境,领悟诗词中的形象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我们教师就应该是那一名出色的向导。
三、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也称“温故知新导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来趣味文学找幽默文学段子,同时又带出新课。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贯穿了各个学段,且要求学生重视积累,也有很多诗篇在内容上有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积累的古诗,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拓展思路,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朗读导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古诗这种音乐性强的教学内容,朗读的作用就更为凸显了。
《望洞庭》这首古诗是刘禹锡被贬官后,途经洞庭湖时所作,描写了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胧秀美的景色。月夜里,不见洞庭湖的浩瀚气势,迷蒙之中只见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月光柔媚,与湖水相映。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像那白银盘里托着秀美的青螺髻,呈现出一派秀丽的景色和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使人感到清心怡神。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虽然遭贬,但是他并不失意伤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诗句写景细致优美,比喻形象新奇,体现了作者想象的丰富。上课伊始,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有一首古诗,景色描写生动优美,富有想象力,请同学们先听老师的朗诵,体会一下诗歌所描绘的幽静与美的意境。”这里可以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要充分体现古诗诵读的语调,停顿、重音和语速,使学生对《望洞庭》这首古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五、欣赏歌曲导入
歌曲以其优美的歌词、动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需要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自然导入。
例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诉说,再加上形象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们。这时,老师满含深情地说:“故乡在大家的心里总是最美好的,最令人留恋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回乡偶书》去感受那份浓浓的思乡情吧。”
总之,导入的设计不仅要适合文本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最终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唤起兴趣,快速进入文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