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的留学殊途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y43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前,留日学生是最早的“盗火者”。陈独秀、李大钊都曾留学日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时的8名发起人中就有6人曾留学日本。
  五四运动后,一股新的留学大潮风起云涌。中国青年的留学热点不再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中转站日本,而是其直接发源地,其中又分为三股潮流:留学欧美、赴法勤工俭学、苏俄受训。
  风雨来兮,新潮浩荡。五四之子们负笈出洋,从此向左转,向右转,阵营两分,命运殊途。
  欧风美雨
  1920年,罗家伦来到纽约。他的第一志愿是老师胡适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但来到纽约后,他觉得这里人地太杂,非读书之地,就转到新泽西小镇普林斯顿,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文学哲学和教育。
  这位第一个为“五四运动”命名、15分钟倚桌写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等名句的五四风云人物,如今对学生运动已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1921年底即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消息,再次把罗家伦从宁静的书斋拉回到政治中去。华盛顿会议的主题,是解决巴黎和会遗留的日本归还青岛问题,这一问题正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得知消息后,罗家伦、段锡朋、周炳琳等立即召开东部留学生年会,发起“留美中国学生华盛顿会议后援会”。
  中国政府代表施肇基、王宠惠和顾维钧等及时接见了罗家伦等学生代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中日最后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在法律形式上结束了日本对山东的军事占领,中国以一定的代价收回了部分丧失的主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外交的胜利。但国人还是普遍感到失望,罗家伦感叹“腐败国无外交”。
  赴法勤工俭学
  许德珩是1920年2月到达法国的,其时正是赴法勤工俭学的高潮时期。许德珩说,当时留学费用昂贵,中等或贫寒家庭的学子,勤工俭学是唯一途径。
  1920年底,周恩来也来到法国。1921年夏,赵世炎、蔡和森与周恩来等领导了进占里昂中法大学运动。结果,占校的104名学生代表都被逮捕。10月13日,法国政府以“强占校舍、扰乱治安”为名,将104人押送遣返回国。遣返前,大家一致决定,让赵世炎混出关押地,留下来继续领导运动。
  1922年6月30日,18名勤工俭学青年聚在巴黎西门外布伦森林,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会议选举赵世炎为总书记,周恩来为宣传委员,李维汉为组织委员,三人共同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
  1922年底,赵世炎收到陈独秀从莫斯科写来的信,要调他和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等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他们动身前召开了少共临时代表大会,周恩来当选为新的书记。半年来,成员已由30多人增加到72人,邓小平、聂荣臻等都在其中。
  此后,留法学生要交5000元保证金才办护照,使这条路阻断了。
  但短短两年多的运动高潮,已经改变了潮流。
  据统计,自甲午战争至20世纪40年代,苏浙粤三省的出国留学人员始终居全国前列。但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却与之迥异,1800人中四川以25.1%居首位,湖南次之,再次是广东、江西、河北。与之相应,国民党要人中苏浙粤三省占41%,共产党高层则多来自湘川赣。
  赴苏俄:来这里不是做学院派的
  1921年5月中旬,经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介绍,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彭述之等人从上海坐邮轮,取道日本长崎到海参崴赴苏俄留学。
  萧劲光曾回忆:“那时‘俄国’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任弼时赴俄前给家里的辞行信中写道:“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乃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
  他们进入了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大)。东大的课程偏重政治理论教育。与在法勤工俭学生面临的困境不同,苏俄政府为了培养所需人才,不惜在国民经济尚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很大的人财物力,汇聚大批优秀师资。学校曾聘请瞿秋白和李宗武来当中国班的课堂翻译兼助教。
  东大开学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学校。1921年冬,党组织开始在东大中国班发展成员,刘少奇、罗亦农等首批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成立中共旅莫支部。
  旅莫支部流行一句口号:“我们是来这里受‘训练’的,不是来这里做‘学院派’。”支部建立了严厉的批评制度,罗亦农对支部建设还提出“集体化、纪律化、系统化”的训练口号。
  毛泽东一度也希望留学苏俄。1920年2月他在与友人的通信中,说自己在考虑前往苏俄留学。“何叔衡想留法,我劝他不必留法,不如留俄。”他还说,正在与李大钊等商量,为这件事“脑子里装满了愉快和希望”。但最终也未成行。
  这已是他第二次与留学擦肩而过了。1918年8月,他来到北京,与蔡和森一起积极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人,自己却没有成行。他后来说,觉得对自己的国家了解得还不够,把时间花在国内会更有益处。
  1939年5月,在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发表了关于“永久奋斗”的讲话。他说,20年前,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的青年,是真正的模范青年,因为他们反对卖国政府,在五四运动中流了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自由、幸福,参加了那样的斗争,英勇得很。20年前的康白情、罗家伦、张国焘等都很英勇,但是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奋斗比较差,没有“永久奋斗”的精神。永久奋斗要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要奋斗终身。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传统工艺热”。悄然勃兴又猛然袭来的这股“国潮”,让许多曾经对“传统”充满反叛的年轻人,心甘情愿成为传统文化的座下门徒。  陈英华:一根绣针勾勒绚烂星空   绚烂的星空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寄寓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美好向往和真挚情感。如今,一名苏州绣娘以针代笔,将这份浪漫定格在手中的苏绣工艺品上。凭借一系列以“宇宙星空”为主题的绣品,陈英华令网友惊艳,在海内外走红。  苏绣
期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毛主席看来,经济、国防、交通是三位一体的,有了发达的交通体系,全国经济就能活,同时,经济发展又能通过发达的交通体系巩固国防。  但当时中国的铁路,通车里程还不到印度的一半,全国有30%的县连公路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毛主席就曾说过:“有些铁路、航运、公路还有大量的独轮车路,还有只能用脚走、甚至用脚也不好走的路并存。”  经济要恢复发展,没有铁路是万万不能的。东部发达地区的
期刊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倡办实业,奠定这座城市的工业基础,武汉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全国第二大经济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一五”时期,国家在武汉投资兴建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汉钢铁公司,布局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廠等大型重点项目,武汉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毛泽东见证武钢第一炉铁水  1949年12月底,毛泽东访问苏联,在与苏联签订的援助项目中,包括在我国南
期刊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大西北茫茫戈壁荒漠上一团巨大火球腾空而起,强烈的冲击波如同飓风般席卷开来。一声惊雷过后,那连天大漠托出一朵硕大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在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有20人是海归科学家,其中有11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冲破重重阻碍归国的。  1950年3月18日,青年物理学家朱光亚牵头起草,与51位留美学生联合发表《给留美同学
期刊
竹林七贤里,阮籍、嵇康代表理想中真正的名士,王戎则是那个时代更普遍存在的事实上的名士。“真正的”和“事实上”,经常是反义词。  《世说新语》一会儿说王戎非常清高,父亲去世,人家送他几百万钱,他一点不收;一会儿又说他贪鄙得不得了,是洛阳第一大地主,却在卖李子的时候,都要把李核给钻了,怕人得到自己的好种子。一会儿说阮籍非常欣赏王戎,一会儿又说,阮籍和嵇康他们喝酒,看见王戎就说:“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期刊
【編者按】  “我是党的人,就要跟党走!”70多年来,抗美援朝老战士王立志一心一意跟党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用满腔忠诚和可贵行动践行诺言。  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我响应“保家卫国”号召,随铁道兵部队参加并亲历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营三连一排三班班长。  从河南洛阳出发,乘坐整整一天一夜的闷罐火车,风驰电掣,日夜兼程,就这样如期抵达东北边境。我和战友们跨
期刊
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犹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  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梁启超说,王安石是“三代下唯一完人”,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他和他的改革,真相到底如何?  最好的士大夫  1041年,宋仁宗庆历元年,20岁的王安石给父
期刊
如今全球海运业可谓“冰火两重天”。海外多国疫情严峻,人工不足,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亚洲各大港口运输繁忙,却时常受“缺箱”“少柜”困扰,集装箱价格飞涨,一些海运航线上涨近10倍,船和柜子仍一“票”难求。  回归世界工厂  2021年过去的大半年,堪称中国外贸行业的黄金时代。8月10日,商务部公布了1-7月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出口、进口规模分别为11.66万亿、9.68万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分别
期刊
在全球视野里,“中国小镇”一直是一种神秘的存在。  在上个十年,一代人拼搏奋斗打响了“超级小镇”的名声,而要让小镇产业更适应时代变化,还得靠新一代的力量。大城市“内卷”激烈、人满为患,小城镇人口流失、生产力不足,在“事少离家近”和“钱多福报多”之间能不能有个平衡?  紧贴超级小镇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超级小镇的财富密码  上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下海潮”,很多人走南闯北,去石狮批发服装,去温州批发皮
期刊
“假的。”这是石冬看到热搜话题“烟厂流水线研究生超30%”时的第一反应。石冬50多岁了。从18岁起,他就接过母亲的班,进入中部某省的烟厂卷包车间,这一干就是35年。  石冬觉得消息假,并不是数字、信息有了差错,而是他知道,这些年轻人,最终不会留在一线,甘心当个“工人”。这么些年过去了,烟厂这座围城中,围住的还是他们这批没学历、走不掉也不敢走的职高子弟。  以下是石冬的自述。  烟叶被拉进厂,先要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