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上三尺讲台已10来个年头了,作为美术老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使学生成为21世纪优秀的艺术人才,始终是我的一大人生追求;特别是学校把特长班的美术培训任务交给我后,为了圆学生的艺校梦,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榜上有名,成了我不懈的追求目标,并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终于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比较实用的教育教学理念,现在把它拿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勉。
各类艺术学校基本上都是通过实践绘画来选拔学生,内容多是素描、色彩、速写之类。因此,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就成了我们美术培训的主要任务。现在许多学绘画的学生起步都比较晚,缺乏绘画基础,怎样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美术人才,还得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利用让学生欣赏名画、照片、模型、参观画展、古迹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如:在教学水墨画时欣赏齐白石的《牵牛花》、潘天寿的《奔马》;教学《纸条穿编》时欣赏《维族花地毯》、《贵州苗族羽毛花衣》;教学《家乡的桥和塔》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古迹,等等,同时进行讲解和说明,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结合教材给学生讲解我国的美术史,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从各种艺术珍品到各种画派名家,从大型雕塑到各种壁画。这些艺术瑰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介绍和画片的欣赏中,了解到我国从古到今美术在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认识到美术在社會生活中的价值和美术是宝贵的精神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我们知道,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他能帮助我们便捷地进入到各种形式的绘画领域。素描练好了色彩就容易,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和素描的要求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素描是用单色调通过不同的明暗层次来丰富画面,色彩则是用不同的颜色来丰富画面,但在形体结构、光影组合、虚实空间、主次分明等要求上都是一致的。我曾有个学生,对色彩一无所知,总是画不好色彩,但由于他素描基础比较好,我看了他的素描作品后,就把色彩材质的特性,对色彩工具的把握,色彩特定的构成方式慢慢讲解给他听,并把优秀的色彩作品同他共同分析探讨,还常示范给他看,传授给他绘画色彩的技法技巧,使他在短期内也能画好色彩,并在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被重点学校录取。素描和速写是相辅相成的,素描好的同学,速写也不会太差,大量的速写练习也能使学生练就熟练的手上功夫,使他们画起画来更得心应手。
平时,我要求学生多练习作画,其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大脑的形象思维能力,眼睛的观察能力和手上表现能力,这三方面练好了,基础绘画就不成问题。
接着我们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一般作画的过程先是用眼睛看,然后把看到的东西通过动脑分析、加工之后,再用手将它表现出来。因此,手只是作画的工具,而真正绘画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大脑。所以我常常告诫学生要用脑子画,而不是用手画。这就要求我们要先加强学生大脑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求他们对绘画作品要有很高的认识。因此加强学生对绘画作品的认识至关重要。只有把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了,他们才知道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绘画作品。平时,我常常把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拿给学生读,并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提高他们鉴赏作品的能力,并把他们的作品同优秀作品放在一起讨论,肯定他们的优点,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把作品中不足的地方指出来,要求他们改正,总是改不好的,我在帮改时边改边讲解,加强他们对技法的掌握。此外,还常常同他们论画、品画,增强他们对绘画作品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再者是加强学生眼睛的观察能力。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绘画的人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眼睛能及时地把看到的事物反映给大脑,看好就会画好,看错就会画错。我常常给学生说,宁愿眼高手低,不愿手高眼低,眼睛练不出来,将会给绘画带来很大的困难。我还常常用整体概括的方式画给学生看,其目的就是训练他们能整体概括地观察事物,先把握大的,小的就好办了;大的做不好,一开始就盯住小的,到头来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大的把握好了我又会要求他们细致地观察事物。因为我们在看画时,往往是先看整体,整体没问题后我们就会看局部是否处理得好。平时我常画局部给学生看,传授给他们处理细致观察,处理局部的方法;但学生往往在画局部时常常又会忽视大画面间的协调。因此,调整整个画面的能力又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我严格要求学生要练就一双能大能小,能发能收的眼睛,并能常用比较的眼光看待事物,只有学会比较,才能知道哪大哪小,哪正哪歪,哪明哪暗,哪主哪次,哪虚哪实,才能及时地纠正错误,改正缺点。大脑的认识和眼睛的锐利一定会产生好的绘画作品。
最后说说手上表现能力的重要性。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可谓一点就通,大脑好使,眼睛也好使,可是由于太懒,老坐不住,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别人一画错就他能指出来,可自己一画,总是手不听脑使唤,这就是因为手上的表现能力太差,不能熟练地运用工具的结果。因此,手上功夫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时间短,但由于勤奋努力,能在短期内熟练地应用绘画工具,掌握各种绘画材质,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绘画非一日之功,是勤学苦练练出来的,只有把手练熟了,才能及时地把看到的东西表现在画面上,并用大脑及时调整,发现不足,及时纠正。为训练学生的手上表现能力,我曾要求学生大量的作画,一有时间就画速写,速写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我也常日复一日,一张又一张的画速写给他们看,并要求他们随时把速写本带在身上,其目的就是要训练他们的手上表现能力,只有把手练好了,才能和眼、脑及时配合,在短期内画出好的绘画作品来。
因此,要提高绘画技能,其实就是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练习大脑的分析能力;一方面练习眼睛的观察能力;再就是练好手上的表现能力,让四者密切配合,协同作用,这样才会在众多的优秀选手中胜出。
各类艺术学校基本上都是通过实践绘画来选拔学生,内容多是素描、色彩、速写之类。因此,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就成了我们美术培训的主要任务。现在许多学绘画的学生起步都比较晚,缺乏绘画基础,怎样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美术人才,还得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利用让学生欣赏名画、照片、模型、参观画展、古迹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如:在教学水墨画时欣赏齐白石的《牵牛花》、潘天寿的《奔马》;教学《纸条穿编》时欣赏《维族花地毯》、《贵州苗族羽毛花衣》;教学《家乡的桥和塔》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古迹,等等,同时进行讲解和说明,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结合教材给学生讲解我国的美术史,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从各种艺术珍品到各种画派名家,从大型雕塑到各种壁画。这些艺术瑰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介绍和画片的欣赏中,了解到我国从古到今美术在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认识到美术在社會生活中的价值和美术是宝贵的精神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我们知道,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他能帮助我们便捷地进入到各种形式的绘画领域。素描练好了色彩就容易,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和素描的要求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素描是用单色调通过不同的明暗层次来丰富画面,色彩则是用不同的颜色来丰富画面,但在形体结构、光影组合、虚实空间、主次分明等要求上都是一致的。我曾有个学生,对色彩一无所知,总是画不好色彩,但由于他素描基础比较好,我看了他的素描作品后,就把色彩材质的特性,对色彩工具的把握,色彩特定的构成方式慢慢讲解给他听,并把优秀的色彩作品同他共同分析探讨,还常示范给他看,传授给他绘画色彩的技法技巧,使他在短期内也能画好色彩,并在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被重点学校录取。素描和速写是相辅相成的,素描好的同学,速写也不会太差,大量的速写练习也能使学生练就熟练的手上功夫,使他们画起画来更得心应手。
平时,我要求学生多练习作画,其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大脑的形象思维能力,眼睛的观察能力和手上表现能力,这三方面练好了,基础绘画就不成问题。
接着我们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一般作画的过程先是用眼睛看,然后把看到的东西通过动脑分析、加工之后,再用手将它表现出来。因此,手只是作画的工具,而真正绘画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大脑。所以我常常告诫学生要用脑子画,而不是用手画。这就要求我们要先加强学生大脑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求他们对绘画作品要有很高的认识。因此加强学生对绘画作品的认识至关重要。只有把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了,他们才知道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绘画作品。平时,我常常把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拿给学生读,并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提高他们鉴赏作品的能力,并把他们的作品同优秀作品放在一起讨论,肯定他们的优点,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把作品中不足的地方指出来,要求他们改正,总是改不好的,我在帮改时边改边讲解,加强他们对技法的掌握。此外,还常常同他们论画、品画,增强他们对绘画作品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再者是加强学生眼睛的观察能力。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绘画的人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眼睛能及时地把看到的事物反映给大脑,看好就会画好,看错就会画错。我常常给学生说,宁愿眼高手低,不愿手高眼低,眼睛练不出来,将会给绘画带来很大的困难。我还常常用整体概括的方式画给学生看,其目的就是训练他们能整体概括地观察事物,先把握大的,小的就好办了;大的做不好,一开始就盯住小的,到头来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大的把握好了我又会要求他们细致地观察事物。因为我们在看画时,往往是先看整体,整体没问题后我们就会看局部是否处理得好。平时我常画局部给学生看,传授给他们处理细致观察,处理局部的方法;但学生往往在画局部时常常又会忽视大画面间的协调。因此,调整整个画面的能力又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我严格要求学生要练就一双能大能小,能发能收的眼睛,并能常用比较的眼光看待事物,只有学会比较,才能知道哪大哪小,哪正哪歪,哪明哪暗,哪主哪次,哪虚哪实,才能及时地纠正错误,改正缺点。大脑的认识和眼睛的锐利一定会产生好的绘画作品。
最后说说手上表现能力的重要性。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可谓一点就通,大脑好使,眼睛也好使,可是由于太懒,老坐不住,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别人一画错就他能指出来,可自己一画,总是手不听脑使唤,这就是因为手上的表现能力太差,不能熟练地运用工具的结果。因此,手上功夫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时间短,但由于勤奋努力,能在短期内熟练地应用绘画工具,掌握各种绘画材质,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绘画非一日之功,是勤学苦练练出来的,只有把手练熟了,才能及时地把看到的东西表现在画面上,并用大脑及时调整,发现不足,及时纠正。为训练学生的手上表现能力,我曾要求学生大量的作画,一有时间就画速写,速写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我也常日复一日,一张又一张的画速写给他们看,并要求他们随时把速写本带在身上,其目的就是要训练他们的手上表现能力,只有把手练好了,才能和眼、脑及时配合,在短期内画出好的绘画作品来。
因此,要提高绘画技能,其实就是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练习大脑的分析能力;一方面练习眼睛的观察能力;再就是练好手上的表现能力,让四者密切配合,协同作用,这样才会在众多的优秀选手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