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改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对人性本质的尊重,遵循人类个性发展的自然规律。延续300多年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学校教学的一种最基本形式。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对其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转变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育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教育目标升级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自然而然要更新,与时俱进。中国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亲其师,信其道”。小学语文正是小学生刚刚接受规范化、系统化母语教学的起跑线,塑造自身个性的开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扮演得好不好,关系到中华民族下一代文化素养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势在必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展示了应有的途径。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了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现代的课堂上,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经过加工和处理所形成的教学系统。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教授《坐井观天》课文时,本人在课前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课件,把文本转化成卡通片,小鸟与青蛙之间的对话,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很少见过真正的水井、青蛙。本人到实地拍摄了一口水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水井与现代的自来水塔有什么区别,体会到井底之蛙的内涵。同时,进一步延伸,切换一个画面,假如把青蛙放在高耸的巨大无比的水塔里,让学生思考“青蛙的想法会发生变化吗?”等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乌鸦喝水》也是一篇传统教材选文,主要表现小小的乌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多媒体展示两个画面进行对比阅读,一个是文本里的乌鸦衔着一块块小石头,投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往上涨,乌鸦最终喝到水了。另一画面则是乌鸦拿来了一个长长的吸管,伸到瓶底,借助先进工具,也可以喝到水了!多媒体的多功能性,可以引发学生的无限联想,但是毕竟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期,对每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旺盛,且他们大多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看问题和做事情都比较天真和幼稚。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把握分寸,点到为止。
三、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创建一个有活力、高效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都离不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否相适应;课堂信息反馈是否畅通与及时;课堂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效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本人在课前就布置学生查阅鲁迅相关资料,包括鲁迅生活的年代,以及叙写有关青少年时候的其他的文章,并进行整理,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时,笔者对教师的讲课时间和学生交流的时间进行调控,合理安排时间,教学重点突出,疑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最后,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去辨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通过外貌,可以理解语言知识特点;分析动作,可以体会人物的心理特点;通过对比,可以区别人物的性格。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就会理解闰土这个丰满的文学艺术形象——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
四、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古语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要指导个性有差异的学生学会寻求获取知识的最优化途径;学会选择合适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设计最优化的学习过程;学会对自己学习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确实有非常大的难度。小学生人生阅历比较浅,思想单纯,天真,爱幻想,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好。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质疑,培养能力)逐步指导学生能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例如《黄山奇石》这一篇选文,本人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载许多选文中提到的风景点,并串联在一起,先让学生体验视觉享受,旖旎的风光体现祖国的壮丽河山之美!也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谢大自然赏赐给人类免费的“美餐”!等學生欣赏完风景片段之后,让他们做了道选择题。标题“黄山奇石”中的“奇”字有以下几种含义:(1)少见的,特别的;(2)惊异;(3)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4)表示姓。请选择符合文意的一项。此道题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解读文章的标题,进而随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来探究文本,理解文本所要传达出的内在含义,初步指导学生掌握解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及要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优化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转换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间,还给学生一片蓝天,才能更好地构建理想与有效性兼容的新课堂。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育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教育目标升级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自然而然要更新,与时俱进。中国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亲其师,信其道”。小学语文正是小学生刚刚接受规范化、系统化母语教学的起跑线,塑造自身个性的开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扮演得好不好,关系到中华民族下一代文化素养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势在必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展示了应有的途径。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了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现代的课堂上,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经过加工和处理所形成的教学系统。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教授《坐井观天》课文时,本人在课前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课件,把文本转化成卡通片,小鸟与青蛙之间的对话,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很少见过真正的水井、青蛙。本人到实地拍摄了一口水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水井与现代的自来水塔有什么区别,体会到井底之蛙的内涵。同时,进一步延伸,切换一个画面,假如把青蛙放在高耸的巨大无比的水塔里,让学生思考“青蛙的想法会发生变化吗?”等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乌鸦喝水》也是一篇传统教材选文,主要表现小小的乌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多媒体展示两个画面进行对比阅读,一个是文本里的乌鸦衔着一块块小石头,投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往上涨,乌鸦最终喝到水了。另一画面则是乌鸦拿来了一个长长的吸管,伸到瓶底,借助先进工具,也可以喝到水了!多媒体的多功能性,可以引发学生的无限联想,但是毕竟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期,对每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旺盛,且他们大多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看问题和做事情都比较天真和幼稚。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把握分寸,点到为止。
三、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创建一个有活力、高效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都离不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否相适应;课堂信息反馈是否畅通与及时;课堂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效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本人在课前就布置学生查阅鲁迅相关资料,包括鲁迅生活的年代,以及叙写有关青少年时候的其他的文章,并进行整理,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时,笔者对教师的讲课时间和学生交流的时间进行调控,合理安排时间,教学重点突出,疑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最后,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去辨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通过外貌,可以理解语言知识特点;分析动作,可以体会人物的心理特点;通过对比,可以区别人物的性格。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就会理解闰土这个丰满的文学艺术形象——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
四、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古语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要指导个性有差异的学生学会寻求获取知识的最优化途径;学会选择合适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设计最优化的学习过程;学会对自己学习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确实有非常大的难度。小学生人生阅历比较浅,思想单纯,天真,爱幻想,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好。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质疑,培养能力)逐步指导学生能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例如《黄山奇石》这一篇选文,本人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载许多选文中提到的风景点,并串联在一起,先让学生体验视觉享受,旖旎的风光体现祖国的壮丽河山之美!也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谢大自然赏赐给人类免费的“美餐”!等學生欣赏完风景片段之后,让他们做了道选择题。标题“黄山奇石”中的“奇”字有以下几种含义:(1)少见的,特别的;(2)惊异;(3)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4)表示姓。请选择符合文意的一项。此道题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解读文章的标题,进而随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来探究文本,理解文本所要传达出的内在含义,初步指导学生掌握解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及要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优化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转换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间,还给学生一片蓝天,才能更好地构建理想与有效性兼容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