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徽商文化育人,是地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深层次选择。以徽商文化与高职“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的耦合点为切入,探索选择徽商文化育人的校园实践平台路径。以徽商文化网络实践平台为主体,实现教学平台、社团平台、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三个平台、三个课堂有机衔接,互相联动,形成高职院校全校“浸润式”文化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生态,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徽商文化;“双高计划”建设;文化育人;三课堂联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17-03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我国“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后,高职院校开始的“双高计划”建设标志着“双高时代”的到来。基于“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认为,“双高计划”将与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一起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强大“引擎”。“双高时代”的到来,要求把一批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引领教育改革、具有世界水平的院校和专业,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进而推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双高计划”强调高校主动作为,充分激发本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着手综合改革和集中攻坚,找准突破口和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双高计划”启动只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是否水平高最终还要看成效。“双高计划”是顺应高质量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产物。“双高时代”的到来需要挖掘高职教育的发展潜力,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思路,真正创建产教高度融合的应用平台。学界关于徽商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如何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研究徽商文化进校园,提高文化育人效果,如何结合徽商文化传承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职教育育人范式,是“双高计划”建设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徽商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耦合点
徽商是徽州商人的简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六县(安徽省的绩溪县、休宁县、黟县、歙县、祁门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商人所组成的松散的商帮集团的总称。勤奋好学的徽商,又被称为“儒商”,一度获得了“徽骆驼”“绩溪牛”“一代儒商”等美称。徽商文化是古徽州商人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徽商文化是徽州商人在长期经商中积淀的商业文化,影响深远、博大精深。后人将徽商文化的精髓提炼为徽商精神,包括以下内容:经世济民的爱国公益精神,砥砺奋进的拼搏进取精神,同舟共济的竞争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的敬业勤俭精神,贾而好儒的文化传承精神。传承徽商精神,将徽商文化融入安徽地方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建设,助推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找到二者的耦合点。安徽研究徽商文化的王世华教授认为,历史上徽商的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现为徽商职业意识的普遍觉醒、大批职业教材的问世、职业技能的传授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开启了我国大规模职业教育的先河。徽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好素材和动力源。
1.徽商文化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供动力源泉
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建设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应该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作为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内容。而徽商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徽商精神、精神特质,则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精神文化来源。
首先,徽商文化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方向指导和动力源。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双高计划”建设的应用型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其次,徽商崛起的创新方式可以启发当今学子创新思维和创业。深处大山的徽州人在“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环境下,人多地少,为了生计,大胆创新,弃“农”从“商”,创造了徽商和徽商文化。徽商文化作为安徽地区发源起家的特有儒商文化,将其融入安徽学生创新培养进程,可以徽商崛起的创新方式方法启发当今学子创新思维,担当复兴徽商、重振新徽商的使命。比如徽商文化的核心是“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重义轻利、扶贫助弱”的慈善精神。古徽州人“穷则思变”,勇于冲破“重农抑商”传统,善于开辟自己的天地,成就了“徽商天下”的奇迹,鼎盛时徽商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七分之四。安徽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应该以史为鉴,服务安徽经济发展,使安徽快速全面融入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当年的徽商崛起后,迅速向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徽商最为集中的扬州就是徽商对外创新创业发展的见证。“无徽不成镇”更是流传至今。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商科人才不仅要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实践性,还要有“人本”性。徽商提倡儒家之“人本”思想,在徽商儒文化影响下的高职商科人才应具有敏锐的创业眼光、进取的人生态度、诚信的处世风格和合作的人際关系。徽商的创业兴起经历所提供的宝贵经验财富与今天全国重视职业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是耦合的。
2.徽商文化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精神提供经典案例
回顾古代徽商的三百多年辉煌历史,从明代开始徽州商人就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商帮,称雄于商界。徽商经营天下的优秀案例对安徽高职学子应该有引领示范作用。徽商的成功就是他们用儒家伦理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又将儒家的诚信、仁义、忠恕精神引入到商业经营中,非义不取利。诚信经商,以德治商,先义后利。这种立品、厚德的行为,使其获得了良好的信誉,同时也赚足了钞票。徽商们都认识到经商必须坚持商业道德即商业职业道德,他们通过“长辈传授”“当学徒”“ 职业教材”,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育人要诚信、勿贪、和气、仁义、勤俭、报恩等,这都是为商应具备的商业道德。 徽商文化的精髓是“贾而好儒”“以德治商”“重义轻利”“诚信为先”“以质取胜”,并深深体现在徽州商人的身上,凝聚在徽商的发展之中。如历史上的歙县商人吴南坡就把“人宁贸诈,吾宁贸信”作为经商格言,这样的“诚信”也是很多徽商发财的“金针”。 在今天,“诚信”同样是商人发家致富的“法宝”。雄厚的徽商经济实力是徽商文化形成发展的经济基础,独特的徽商文化也可以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助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新时代,安徽的崛起需要新徽商的崛起,重振徽商雄风,继承和发扬古徽商文化中的诚信、仁义的理念及独有的文化底蕴。在文化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高职院校要继承传统古徽商文化的精髓,让徽商文化这一文化遗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职院校要傳承徽商文化,发扬徽商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精神和企业忠诚度,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助推高职教育发展,从而为发展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安徽高职院校要发展职业教育,借鉴安徽徽商文化是最佳的素材选择,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徽商的创新精神和诚信品格,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徽商的吃苦精神、家国情怀、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二、徽商文化育人是地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深层次选择
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提出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应该以德为先,注重以人为本、文化育人,这就对徽商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高职“双高计划”建设对徽商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首次“双高计划”建设的启动把高职教育发展改革从1.0版本提高到了2.0版本。高职院校必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聚集有限资源,打造办学特色,集中力量建成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此,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大学生的创意开始,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包括徽商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服务地方经济。高职教育育人重点应该放到把创意、创新、创业应用于商业教育育人的全过程。要更多地采用互联网 学习,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徽商文化育人功能。而如何利用徽商文化来塑造人,是目前安徽高职“双高计划”建设的现实问题,也是安徽高职“双高计划”建设的深层次选择。徽商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优秀的经商人文文化,徽商文化育人是徽商精神传承的一种当代范式。要传承徽商“贾而好儒”品质,以徽商的高文化素养和高文化品位为榜样,发挥“儒道经商”的优势,培养当代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要继承徽商文化的宝贵遗产,让徽商精神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徽商精神的传承是安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三课堂联动”是徽商文化育人的最佳选择
徽商文化进校园,加强校园文化育人是“双高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徽商文化与地方高职人才培养的融合是目前“双高计划”建设的路径选择。探索“三个课堂联动”,能实现徽商文化育人。如本校改革第一课堂教学,增加课内实践教学,布置第二课堂任务,配合学校第二课堂认定学分制度执行,在第一课堂汇报竞选实践成果。本校还利用信息化教学,使用第三课堂网络课堂展示分享实践教学成果,形成在线精品思政课程。
徽商文化教学实践平台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立足第一课堂,将徽商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提升第一课堂的育人实效。徽商文化社团实践平台对接第二课堂,成立“徽商文化协会”,拓展第二课堂的学术内涵。徽商文化网络实践平台服务第三课堂,搭建徽商文化电商实践平台,强化第三课堂的育人功能。因此,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以网络实践平台为主体,线上线下结合,三个平台、三个课堂有机衔接,互相联动,能使高职院校形成“浸润式”文化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生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徽商文化育人“三课堂联动”,聚焦大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有机衔接,形成全校“浸润式”三全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生态,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三个课堂联动”机制,能构建高校育人工作新体系:其一,建立人文素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动机制;其二,建立网络新媒体应用与人文教育机制载体创新联动机制。总之,高职院校要用“三个课堂”构建起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大格局,并在“三个课堂”之间建立有效畅通的联动机制,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郭天平,陈友力.“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水平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08).
[2]高志研.“双高计划”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9-05-31.
[3]陈周付,刘燕.徽商文化与高职商科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04).
[4]王世华.论明清徽商的职业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8(01).
[5]范生万,汪贤武.徽商文化下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4(01).
[6]刘战伟.“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人文关怀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
关键词:徽商文化;“双高计划”建设;文化育人;三课堂联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17-03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我国“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后,高职院校开始的“双高计划”建设标志着“双高时代”的到来。基于“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认为,“双高计划”将与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一起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强大“引擎”。“双高时代”的到来,要求把一批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引领教育改革、具有世界水平的院校和专业,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进而推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双高计划”强调高校主动作为,充分激发本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着手综合改革和集中攻坚,找准突破口和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双高计划”启动只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是否水平高最终还要看成效。“双高计划”是顺应高质量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产物。“双高时代”的到来需要挖掘高职教育的发展潜力,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思路,真正创建产教高度融合的应用平台。学界关于徽商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如何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研究徽商文化进校园,提高文化育人效果,如何结合徽商文化传承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职教育育人范式,是“双高计划”建设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徽商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耦合点
徽商是徽州商人的简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六县(安徽省的绩溪县、休宁县、黟县、歙县、祁门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商人所组成的松散的商帮集团的总称。勤奋好学的徽商,又被称为“儒商”,一度获得了“徽骆驼”“绩溪牛”“一代儒商”等美称。徽商文化是古徽州商人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徽商文化是徽州商人在长期经商中积淀的商业文化,影响深远、博大精深。后人将徽商文化的精髓提炼为徽商精神,包括以下内容:经世济民的爱国公益精神,砥砺奋进的拼搏进取精神,同舟共济的竞争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的敬业勤俭精神,贾而好儒的文化传承精神。传承徽商精神,将徽商文化融入安徽地方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建设,助推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找到二者的耦合点。安徽研究徽商文化的王世华教授认为,历史上徽商的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现为徽商职业意识的普遍觉醒、大批职业教材的问世、职业技能的传授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开启了我国大规模职业教育的先河。徽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好素材和动力源。
1.徽商文化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供动力源泉
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建设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应该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作为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内容。而徽商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徽商精神、精神特质,则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精神文化来源。
首先,徽商文化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方向指导和动力源。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双高计划”建设的应用型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其次,徽商崛起的创新方式可以启发当今学子创新思维和创业。深处大山的徽州人在“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环境下,人多地少,为了生计,大胆创新,弃“农”从“商”,创造了徽商和徽商文化。徽商文化作为安徽地区发源起家的特有儒商文化,将其融入安徽学生创新培养进程,可以徽商崛起的创新方式方法启发当今学子创新思维,担当复兴徽商、重振新徽商的使命。比如徽商文化的核心是“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重义轻利、扶贫助弱”的慈善精神。古徽州人“穷则思变”,勇于冲破“重农抑商”传统,善于开辟自己的天地,成就了“徽商天下”的奇迹,鼎盛时徽商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七分之四。安徽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应该以史为鉴,服务安徽经济发展,使安徽快速全面融入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当年的徽商崛起后,迅速向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徽商最为集中的扬州就是徽商对外创新创业发展的见证。“无徽不成镇”更是流传至今。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商科人才不仅要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实践性,还要有“人本”性。徽商提倡儒家之“人本”思想,在徽商儒文化影响下的高职商科人才应具有敏锐的创业眼光、进取的人生态度、诚信的处世风格和合作的人際关系。徽商的创业兴起经历所提供的宝贵经验财富与今天全国重视职业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是耦合的。
2.徽商文化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精神提供经典案例
回顾古代徽商的三百多年辉煌历史,从明代开始徽州商人就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商帮,称雄于商界。徽商经营天下的优秀案例对安徽高职学子应该有引领示范作用。徽商的成功就是他们用儒家伦理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又将儒家的诚信、仁义、忠恕精神引入到商业经营中,非义不取利。诚信经商,以德治商,先义后利。这种立品、厚德的行为,使其获得了良好的信誉,同时也赚足了钞票。徽商们都认识到经商必须坚持商业道德即商业职业道德,他们通过“长辈传授”“当学徒”“ 职业教材”,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育人要诚信、勿贪、和气、仁义、勤俭、报恩等,这都是为商应具备的商业道德。 徽商文化的精髓是“贾而好儒”“以德治商”“重义轻利”“诚信为先”“以质取胜”,并深深体现在徽州商人的身上,凝聚在徽商的发展之中。如历史上的歙县商人吴南坡就把“人宁贸诈,吾宁贸信”作为经商格言,这样的“诚信”也是很多徽商发财的“金针”。 在今天,“诚信”同样是商人发家致富的“法宝”。雄厚的徽商经济实力是徽商文化形成发展的经济基础,独特的徽商文化也可以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助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新时代,安徽的崛起需要新徽商的崛起,重振徽商雄风,继承和发扬古徽商文化中的诚信、仁义的理念及独有的文化底蕴。在文化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高职院校要继承传统古徽商文化的精髓,让徽商文化这一文化遗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职院校要傳承徽商文化,发扬徽商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精神和企业忠诚度,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助推高职教育发展,从而为发展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安徽高职院校要发展职业教育,借鉴安徽徽商文化是最佳的素材选择,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徽商的创新精神和诚信品格,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徽商的吃苦精神、家国情怀、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二、徽商文化育人是地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深层次选择
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提出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应该以德为先,注重以人为本、文化育人,这就对徽商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高职“双高计划”建设对徽商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首次“双高计划”建设的启动把高职教育发展改革从1.0版本提高到了2.0版本。高职院校必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聚集有限资源,打造办学特色,集中力量建成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此,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大学生的创意开始,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包括徽商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服务地方经济。高职教育育人重点应该放到把创意、创新、创业应用于商业教育育人的全过程。要更多地采用互联网 学习,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徽商文化育人功能。而如何利用徽商文化来塑造人,是目前安徽高职“双高计划”建设的现实问题,也是安徽高职“双高计划”建设的深层次选择。徽商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优秀的经商人文文化,徽商文化育人是徽商精神传承的一种当代范式。要传承徽商“贾而好儒”品质,以徽商的高文化素养和高文化品位为榜样,发挥“儒道经商”的优势,培养当代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要继承徽商文化的宝贵遗产,让徽商精神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徽商精神的传承是安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三课堂联动”是徽商文化育人的最佳选择
徽商文化进校园,加强校园文化育人是“双高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徽商文化与地方高职人才培养的融合是目前“双高计划”建设的路径选择。探索“三个课堂联动”,能实现徽商文化育人。如本校改革第一课堂教学,增加课内实践教学,布置第二课堂任务,配合学校第二课堂认定学分制度执行,在第一课堂汇报竞选实践成果。本校还利用信息化教学,使用第三课堂网络课堂展示分享实践教学成果,形成在线精品思政课程。
徽商文化教学实践平台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立足第一课堂,将徽商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提升第一课堂的育人实效。徽商文化社团实践平台对接第二课堂,成立“徽商文化协会”,拓展第二课堂的学术内涵。徽商文化网络实践平台服务第三课堂,搭建徽商文化电商实践平台,强化第三课堂的育人功能。因此,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以网络实践平台为主体,线上线下结合,三个平台、三个课堂有机衔接,互相联动,能使高职院校形成“浸润式”文化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生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徽商文化育人“三课堂联动”,聚焦大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有机衔接,形成全校“浸润式”三全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生态,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三个课堂联动”机制,能构建高校育人工作新体系:其一,建立人文素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动机制;其二,建立网络新媒体应用与人文教育机制载体创新联动机制。总之,高职院校要用“三个课堂”构建起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大格局,并在“三个课堂”之间建立有效畅通的联动机制,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郭天平,陈友力.“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水平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08).
[2]高志研.“双高计划”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9-05-31.
[3]陈周付,刘燕.徽商文化与高职商科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04).
[4]王世华.论明清徽商的职业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8(01).
[5]范生万,汪贤武.徽商文化下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4(01).
[6]刘战伟.“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人文关怀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