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时代」来临,行业竞争激烈
李世宏认為,不仅设计师有责任去教育客户懂得设计领域的变化与流行,业者亦要适应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业务与风格,才能适者生存。
在处处讲究「设计」的时代,一名普通建筑设计师,如何在大陆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与不少生於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青年一样,李世宏身上有着典型的「台湾人故事」:跟随家人移民、留洋,到后来背着一台DELL电脑,带着叁万元人民币,来大陆开创事业。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设计行业,李世宏信奉的事业信条则是:「适者生存」。
為自己打工开始新一轮打拼
在办公室中,摆满数百本书籍的书柜占据了一面墙壁,显得格外醒目。
喜欢学术研究的李世宏,带着这些书籍走了不少国家,从欧洲的艺术史看到美国的艺术史及哲学等方面的变化与异同,「一路走,书也一路的增加。在实际财富上我不是富有的,但在精神财富上我肯定富有。」他表示,从书籍与游歷中亦能瞭解到不同民族、地区的不同习俗与需求。
原来在Hellmuth,Obata+Kassabaum有限公司(H.O.K)叁藩市办事处捧着「铁饭碗」的李世宏,早就明白:不仅要学习美国建筑设计行业的技术,更要学习其经验。亦是这种学习精神对他帮助颇多。
在练得差不多并升职后的他开始有机会跟着老闆到处跑,而随着年纪与阅歷的增长,想法亦随之慢慢的改变。
时值大陆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充满无限机会。在説明朋友解决几个专案后,李世宏决定跳出来当老闆,為自己打工。对於自己在大陆的创业经过,他将之描述為「很典型的台湾人的故事」:「拿了不多的钱,背着某个器具,有了技术就来大陆落地生根了。」
他自己亦是只带了一台电脑与叁万多的人民币就隻身投进大陆建筑设计行业,与朋友一起创建世煜,準备在大陆建筑行业打拼出一片属於自己的新天地。
设计时代适者生存最重要
从呆了14年的美国到大陆,略带美式口音的李世宏发现,两边的设计行业规则大為不同。其中一点,即是在美国的设计方案以设计师為主导,而大陆的建筑设计业则更多是以客户為主导。
「比方说美国设计师的方案,客户想更改的话,要经过设计师的同意,但大陆这边则是要听客户的意见,所以设计师在操作中会有点无奈。」
而按照他的构想,世煜创立之初开创两条业务路线:一是平民路线,二是走高端别墅市场。
他回忆说:「平民路线是想先做品牌,把客户服务好,做好设计理念,赚的是不到10%的钱,一开始是想以品质做出名气,而不是真的要赚客户的钱。」
但这种倾向於理想化的路线,却令他踢了不少「铁板」。
「在做的过程中一直在贴钱,成本太大,做一个项目贴一次钱,现阶段暂时还没有办法去做,还是要走回老路子,做别墅或公寓的建筑设计。」面对现实,他只能选择放弃:「每个人都有理想过头的时候,但没有足够的成本,就难以支撑这种理想,公司还要是生存下去。」
此外,目前大陆的建筑设计风格趋向基本呈现叁种态势。一是古典华丽,比如偏好使用吊灯、水晶灯等装饰;二是环保型,可能前期装修投入比较多,但后期却能比较省电节能,具有可循性;叁是平民化。
「这叁种趋势控制了设计公司或设计师的设计范围。」李世宏个人相信,这叁大方向在十年内基本不会改变。
对他来说,不仅要掌握產业的发展态势,更重要的是,「现在是设计时代,什麼都讲设计,如何让消费者或业主了解设计的区别以及设计领域有什麼变化,作為设计师,有责任去教育他们,让他们有欣赏能力,才会有辨别力,设计师才有机会去推广并通过客户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
世煜如何适应大陆市场环境?
「适者生存,公司要做一些妥协,不妥协的话,就没办法再踏出下一步。」他举例说,在设计理念上流行的是线条多、现代感强的「简约」风格,但大陆市场更接受的是以古典、温馨為主的「简欧」风格。
「只要画简欧风格的设计图,基本上是百分百的过关。」李世宏坦言,他自己的设计风格是纯粹的「现代」及「简约」,但「市场接受『简欧』,如果只画『简约』,就具有局限性,一家设计公司不可能只画一个风格,就需要慢慢的调整。」
為适应市场,设计团队需要多种风格并存才能继续生存下去,但他对自己亦有所坚持:「我自己还是只画『简约』,将『简欧』项目交给伙伴来做。」
主攻室内设计的世煜,亦在思考其他的生存机会点。「除了适应市场外,公司需要继续做原本的事,保持实力,做好技术等服务,同时还需要进行市场行销,懂得包装自己。」
只有本土化才能贴近市场
在东南亚,建筑以木製结构居多,美国的建筑则以钢结构為主,大陆则多為以混凝土结构。除了建筑结构外,在气候、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下,房子之朝向、空间佈局在各地区亦有所区别,设计师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方案,适者生存是一方面,当地语系化亦不容忽视。
在一些项目中与本土同行进行多次合作中,李世宏有更多的机会与同行进行交流。比如与设计院合作华美达酒店专案时,设计院主攻土建、结构力学等部分,世煜则在外观设计上适当给予建议,等对方建完一期外观后,再正式介入室内设计部分。
这些接触令他亦深有感触:「本土同行在建筑技术上肯定比我们好,因為他们比我们更了解大陆的法规跟客户需求,而我们要想把国际上的一些理念与技术带进来,不能只求创新,更需要本土化,不本土化就没有办法瞭解本土市场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除了注意本土化外,「就一个专案来说,世煜的核心价值在於坚持了原本的技术,但没有流失艺术。『技进乎艺,艺进乎道』,技术成熟了,就靠近艺术,把握住艺术的时候,也就靠近了某种意境,这句话在设计上同样适用。」
他亦表示,「设计师的另一个角色是无形中帮主客户坚持他原本所谈的理想,而不是遇到现实或经济的衝击,把一些设计部分替代或流失掉。」
瞄準方向继续开拓新市场
据介绍,世煜曾参与过苏州饭店整体改建规划、景观与建筑设计、昆山格林菲尔酒店公寓、办公楼、天津渤海湾度假村规划等专案,其中,70%的业务以办公楼设计為主,仅2009年,就接手15项美国500强企业办公楼设计项目。经过5年多时间的发展,已在新加坡、台湾、美国叁藩市海湾地区及大陆等地区提供多方面的设计服务。
目前,建筑设计行业中以工装(工程装修)部分的竞争最為激烈,「工装不是看谁设计最好,更多的是要综合考虑设计公司的预算跟业务能力,而家装(家庭装修)部分,主要看设计公司的名声或市场对你的了解,价格也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
因此,李世宏透露说,考虑到工装市场逐渐萧条的趋势,世煜在未来将走住宅及样板房设计路线。而住宅更需要人性化设计,「如果是完全不了解生活的人做设计,是做不来的,设计师需要去了解客户的生活特性,将他们的喜好跟习惯完全掌握了,才会説明客户把家庭装潢做好。」
随着建筑设计行业越来越透明化,客户的鉴赏力也在不断提高,「不怕客户进行『货比货』的比较,现在我们是非常了解客户的需求,有了一定的资源与客户群。」但事业逐渐起色的他亦不敢有丝毫的鬆懈,「世煜需要做好自己的服务与设计,未来努力的方向是要继续开拓新的市场。」
李世宏认為,不仅设计师有责任去教育客户懂得设计领域的变化与流行,业者亦要适应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业务与风格,才能适者生存。
在处处讲究「设计」的时代,一名普通建筑设计师,如何在大陆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与不少生於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青年一样,李世宏身上有着典型的「台湾人故事」:跟随家人移民、留洋,到后来背着一台DELL电脑,带着叁万元人民币,来大陆开创事业。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设计行业,李世宏信奉的事业信条则是:「适者生存」。
為自己打工开始新一轮打拼
在办公室中,摆满数百本书籍的书柜占据了一面墙壁,显得格外醒目。
喜欢学术研究的李世宏,带着这些书籍走了不少国家,从欧洲的艺术史看到美国的艺术史及哲学等方面的变化与异同,「一路走,书也一路的增加。在实际财富上我不是富有的,但在精神财富上我肯定富有。」他表示,从书籍与游歷中亦能瞭解到不同民族、地区的不同习俗与需求。
原来在Hellmuth,Obata+Kassabaum有限公司(H.O.K)叁藩市办事处捧着「铁饭碗」的李世宏,早就明白:不仅要学习美国建筑设计行业的技术,更要学习其经验。亦是这种学习精神对他帮助颇多。
在练得差不多并升职后的他开始有机会跟着老闆到处跑,而随着年纪与阅歷的增长,想法亦随之慢慢的改变。
时值大陆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充满无限机会。在説明朋友解决几个专案后,李世宏决定跳出来当老闆,為自己打工。对於自己在大陆的创业经过,他将之描述為「很典型的台湾人的故事」:「拿了不多的钱,背着某个器具,有了技术就来大陆落地生根了。」
他自己亦是只带了一台电脑与叁万多的人民币就隻身投进大陆建筑设计行业,与朋友一起创建世煜,準备在大陆建筑行业打拼出一片属於自己的新天地。
设计时代适者生存最重要
从呆了14年的美国到大陆,略带美式口音的李世宏发现,两边的设计行业规则大為不同。其中一点,即是在美国的设计方案以设计师為主导,而大陆的建筑设计业则更多是以客户為主导。
「比方说美国设计师的方案,客户想更改的话,要经过设计师的同意,但大陆这边则是要听客户的意见,所以设计师在操作中会有点无奈。」
而按照他的构想,世煜创立之初开创两条业务路线:一是平民路线,二是走高端别墅市场。
他回忆说:「平民路线是想先做品牌,把客户服务好,做好设计理念,赚的是不到10%的钱,一开始是想以品质做出名气,而不是真的要赚客户的钱。」
但这种倾向於理想化的路线,却令他踢了不少「铁板」。
「在做的过程中一直在贴钱,成本太大,做一个项目贴一次钱,现阶段暂时还没有办法去做,还是要走回老路子,做别墅或公寓的建筑设计。」面对现实,他只能选择放弃:「每个人都有理想过头的时候,但没有足够的成本,就难以支撑这种理想,公司还要是生存下去。」
此外,目前大陆的建筑设计风格趋向基本呈现叁种态势。一是古典华丽,比如偏好使用吊灯、水晶灯等装饰;二是环保型,可能前期装修投入比较多,但后期却能比较省电节能,具有可循性;叁是平民化。
「这叁种趋势控制了设计公司或设计师的设计范围。」李世宏个人相信,这叁大方向在十年内基本不会改变。
对他来说,不仅要掌握產业的发展态势,更重要的是,「现在是设计时代,什麼都讲设计,如何让消费者或业主了解设计的区别以及设计领域有什麼变化,作為设计师,有责任去教育他们,让他们有欣赏能力,才会有辨别力,设计师才有机会去推广并通过客户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
世煜如何适应大陆市场环境?
「适者生存,公司要做一些妥协,不妥协的话,就没办法再踏出下一步。」他举例说,在设计理念上流行的是线条多、现代感强的「简约」风格,但大陆市场更接受的是以古典、温馨為主的「简欧」风格。
「只要画简欧风格的设计图,基本上是百分百的过关。」李世宏坦言,他自己的设计风格是纯粹的「现代」及「简约」,但「市场接受『简欧』,如果只画『简约』,就具有局限性,一家设计公司不可能只画一个风格,就需要慢慢的调整。」
為适应市场,设计团队需要多种风格并存才能继续生存下去,但他对自己亦有所坚持:「我自己还是只画『简约』,将『简欧』项目交给伙伴来做。」
主攻室内设计的世煜,亦在思考其他的生存机会点。「除了适应市场外,公司需要继续做原本的事,保持实力,做好技术等服务,同时还需要进行市场行销,懂得包装自己。」
只有本土化才能贴近市场
在东南亚,建筑以木製结构居多,美国的建筑则以钢结构為主,大陆则多為以混凝土结构。除了建筑结构外,在气候、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下,房子之朝向、空间佈局在各地区亦有所区别,设计师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方案,适者生存是一方面,当地语系化亦不容忽视。
在一些项目中与本土同行进行多次合作中,李世宏有更多的机会与同行进行交流。比如与设计院合作华美达酒店专案时,设计院主攻土建、结构力学等部分,世煜则在外观设计上适当给予建议,等对方建完一期外观后,再正式介入室内设计部分。
这些接触令他亦深有感触:「本土同行在建筑技术上肯定比我们好,因為他们比我们更了解大陆的法规跟客户需求,而我们要想把国际上的一些理念与技术带进来,不能只求创新,更需要本土化,不本土化就没有办法瞭解本土市场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除了注意本土化外,「就一个专案来说,世煜的核心价值在於坚持了原本的技术,但没有流失艺术。『技进乎艺,艺进乎道』,技术成熟了,就靠近艺术,把握住艺术的时候,也就靠近了某种意境,这句话在设计上同样适用。」
他亦表示,「设计师的另一个角色是无形中帮主客户坚持他原本所谈的理想,而不是遇到现实或经济的衝击,把一些设计部分替代或流失掉。」
瞄準方向继续开拓新市场
据介绍,世煜曾参与过苏州饭店整体改建规划、景观与建筑设计、昆山格林菲尔酒店公寓、办公楼、天津渤海湾度假村规划等专案,其中,70%的业务以办公楼设计為主,仅2009年,就接手15项美国500强企业办公楼设计项目。经过5年多时间的发展,已在新加坡、台湾、美国叁藩市海湾地区及大陆等地区提供多方面的设计服务。
目前,建筑设计行业中以工装(工程装修)部分的竞争最為激烈,「工装不是看谁设计最好,更多的是要综合考虑设计公司的预算跟业务能力,而家装(家庭装修)部分,主要看设计公司的名声或市场对你的了解,价格也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
因此,李世宏透露说,考虑到工装市场逐渐萧条的趋势,世煜在未来将走住宅及样板房设计路线。而住宅更需要人性化设计,「如果是完全不了解生活的人做设计,是做不来的,设计师需要去了解客户的生活特性,将他们的喜好跟习惯完全掌握了,才会説明客户把家庭装潢做好。」
随着建筑设计行业越来越透明化,客户的鉴赏力也在不断提高,「不怕客户进行『货比货』的比较,现在我们是非常了解客户的需求,有了一定的资源与客户群。」但事业逐渐起色的他亦不敢有丝毫的鬆懈,「世煜需要做好自己的服务与设计,未来努力的方向是要继续开拓新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