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在最近几年里得到了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所谓微课,实际上是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并且得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断研究。依据研究微课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现实需要,笔者根据自身情况站在课堂实施的角度,较好的呈现出微课教学手段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带来的益处,提供给相关教育人员,供以借鉴。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微课
所谓微课,简单的说是教学视频当作重要的载体,并在教学目标得以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短小的影片,集中阐述一个问题的小课例。和以往教科书、PDF等相关教材进行对比,微课呈现出来的视频是具有动态性的,不但配有文字,而且还能够听到教师的声音、教师肢体语言等,通过实验等方法演示更多的媒体内容。由于微课的诞生作为一种创新的资源有着较多的优势,例如短、小等特点在相关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
1 微课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所谓微课,这个概念最开始的时候来源于国外的“微课程”。主要是在国外一位著名学者提出的“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了将大概60分钟的课程缩减到一分钟之内的相关建议,这种研究人员制作出来的“微课”视频达到了引导的效果。显而易见的是,该课程的实施在国外引起了诸多人士的重视,并且大部分都使用到翻转课堂教学及其相关非正式培训学习中,不但为相关学习者提供重要的学习资源,而且还为一些教育人员开发微视频提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国内研究现状来说,某城市已经提出了关于“微课”的这个新兴词语,在后来不断的发展中成为了相关学者关注的主要内容。我国国内一些研究人员主要对“微课的含义”、“如何建立微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显而易见的是,从上述文章中可以看出,微课程属于当前一种创新的教学资源,在我国研究方面来看慢慢升温并产生了初步的效果,然而在研究方面还比较匮乏,通常呈现出文献数量不多、研究范围不宽等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微课设计、评价等方面研究不多,微课和具体使用情景整合的使用形式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做好进一步的分析。
2 微课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应用的依据
2.1 理论依据:微型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理论
微型学习理论认为,若信息被拆分成为更小的学习单元,或学习以小步子进行,那么人们的学习就会更好、更有效、更简便、更加充满乐趣。微型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意义建构。微课的出现契合了微型学习理论“微、小、轻、快”的意蕴,必然以微型学习理论做指导。依据该理论,结合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特色和定位,要求我们将课程的宏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设计微课程教学活动,与现实教学情境整合来呈现课程教学内容。
2.2 现实依据:教学改革的迫切形势
以“机械类”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机械专业中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对机械进行制图及其相关理论进行论述。课程开设十多年来,学生普遍反映较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因为许多机械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二是课程对数学功底要求高,遇到复杂计算学生较为吃力;三是因为知识点间的衔接很紧密,学生一个环节没弄懂,后续内容学起来就犯难。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的办法有: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遇到复杂计算时,采用传统板书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但经过教改实验,这些方法仍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情況下,我们尝试利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3 微课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策略
本文主要以某省开展试验课程的具体案例作为主要对象,并经过认真的思考以后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接着依据分工设计来对微视频课程的有关资源做好开发工作。相关教育人员需要对微课建设方案做好认真的制定,并且需要对思维导图的引入引起高度重视,进而减少学习者在处于碎片化的状态下不知从哪里着手等情况的出现。以下对微课的设计流程及其使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3.1 设计流程:严守“五个”步骤
相关人员需要站在以下两种理论上进行设计,一种是微型学习理论;另一种是情境认知理论。由于微課设计开发需要和教学环境有机的结合,并始终以“解决什么问题”“应用效果如何”等相关问题开展,并且在整个流程中都要遵循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方案设计;第三个阶段是素材准备;第四个阶段是开发制作;第五个阶段是测试评价,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2 教学模式:“三备-四步-一复习”
微课应用模式的构建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展开。课前,学生登录课程学习平台,观看微视频和数字材料,完成概念性知识点的学习,并进行课前测试练习,将自主学习时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登记。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材料、测试练习和笔记疑难情况,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反馈进行设计。课中,教师结合互动平台的问题反馈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微视频引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知识讲解、课堂知识应用和课堂小结。课后,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复习回顾学习内容,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三备-四步-一复习”的微课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当前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下,微课这类新型课程也得到了相关人士的普遍关注,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经验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使用微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微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高的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满足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需要,对进一步推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加以完善创造有利条件。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邢倩,张优贤.微课视角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设计[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6).
[2]王敏,周树道.仿真软件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3).
[3]席雷平,陈自力,齐晓慧.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9).
[4]楼旭阳.思维导图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1).
[5]郭爱文,余亮英.“自动控制原理”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09).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微课
所谓微课,简单的说是教学视频当作重要的载体,并在教学目标得以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短小的影片,集中阐述一个问题的小课例。和以往教科书、PDF等相关教材进行对比,微课呈现出来的视频是具有动态性的,不但配有文字,而且还能够听到教师的声音、教师肢体语言等,通过实验等方法演示更多的媒体内容。由于微课的诞生作为一种创新的资源有着较多的优势,例如短、小等特点在相关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
1 微课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所谓微课,这个概念最开始的时候来源于国外的“微课程”。主要是在国外一位著名学者提出的“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了将大概60分钟的课程缩减到一分钟之内的相关建议,这种研究人员制作出来的“微课”视频达到了引导的效果。显而易见的是,该课程的实施在国外引起了诸多人士的重视,并且大部分都使用到翻转课堂教学及其相关非正式培训学习中,不但为相关学习者提供重要的学习资源,而且还为一些教育人员开发微视频提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国内研究现状来说,某城市已经提出了关于“微课”的这个新兴词语,在后来不断的发展中成为了相关学者关注的主要内容。我国国内一些研究人员主要对“微课的含义”、“如何建立微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显而易见的是,从上述文章中可以看出,微课程属于当前一种创新的教学资源,在我国研究方面来看慢慢升温并产生了初步的效果,然而在研究方面还比较匮乏,通常呈现出文献数量不多、研究范围不宽等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微课设计、评价等方面研究不多,微课和具体使用情景整合的使用形式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做好进一步的分析。
2 微课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应用的依据
2.1 理论依据:微型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理论
微型学习理论认为,若信息被拆分成为更小的学习单元,或学习以小步子进行,那么人们的学习就会更好、更有效、更简便、更加充满乐趣。微型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意义建构。微课的出现契合了微型学习理论“微、小、轻、快”的意蕴,必然以微型学习理论做指导。依据该理论,结合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特色和定位,要求我们将课程的宏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设计微课程教学活动,与现实教学情境整合来呈现课程教学内容。
2.2 现实依据:教学改革的迫切形势
以“机械类”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机械专业中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对机械进行制图及其相关理论进行论述。课程开设十多年来,学生普遍反映较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因为许多机械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二是课程对数学功底要求高,遇到复杂计算学生较为吃力;三是因为知识点间的衔接很紧密,学生一个环节没弄懂,后续内容学起来就犯难。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的办法有: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遇到复杂计算时,采用传统板书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但经过教改实验,这些方法仍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情況下,我们尝试利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3 微课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策略
本文主要以某省开展试验课程的具体案例作为主要对象,并经过认真的思考以后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接着依据分工设计来对微视频课程的有关资源做好开发工作。相关教育人员需要对微课建设方案做好认真的制定,并且需要对思维导图的引入引起高度重视,进而减少学习者在处于碎片化的状态下不知从哪里着手等情况的出现。以下对微课的设计流程及其使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3.1 设计流程:严守“五个”步骤
相关人员需要站在以下两种理论上进行设计,一种是微型学习理论;另一种是情境认知理论。由于微課设计开发需要和教学环境有机的结合,并始终以“解决什么问题”“应用效果如何”等相关问题开展,并且在整个流程中都要遵循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方案设计;第三个阶段是素材准备;第四个阶段是开发制作;第五个阶段是测试评价,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2 教学模式:“三备-四步-一复习”
微课应用模式的构建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展开。课前,学生登录课程学习平台,观看微视频和数字材料,完成概念性知识点的学习,并进行课前测试练习,将自主学习时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登记。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材料、测试练习和笔记疑难情况,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反馈进行设计。课中,教师结合互动平台的问题反馈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微视频引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知识讲解、课堂知识应用和课堂小结。课后,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复习回顾学习内容,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三备-四步-一复习”的微课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当前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下,微课这类新型课程也得到了相关人士的普遍关注,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经验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使用微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微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高的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满足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需要,对进一步推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加以完善创造有利条件。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邢倩,张优贤.微课视角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设计[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6).
[2]王敏,周树道.仿真软件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3).
[3]席雷平,陈自力,齐晓慧.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9).
[4]楼旭阳.思维导图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1).
[5]郭爱文,余亮英.“自动控制原理”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