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身贫寒、母亲早逝,他尝尽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而正是这种困苦磨砺了他坚毅的性格,练就了他宽广的胸怀。沐浴在耶稣的春风里,他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仰;从滦州起义,到北京政变,再到反蒋战争,一路走来,一路“倒戈”,他成熟了,成为了一位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将军”、“基督将军”、“布衣将军”,这些称谓是人们对他的崇敬,是历史对他的铭记——冯玉祥,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的真挚朋友,踏浪而归,却魂断黑海……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
【人物小传】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原名冯基善,“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清末入淮军当兵,后投北洋军,升任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以治军严、善练兵、注重近战和夜战著称。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他脱离直系军阀,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家大计。“九•一八”事变后,冯积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与吉鸿昌、方振武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后被蒋介石所迫辞职。1936年出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被蒋介石排挤被迫离职。1946年,被迫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要求组织联合政府。1948年7月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于9月1日因所搭轮船经黑海时失火,不幸遇难。
【经典素材】
穿“二鞋”的苦难童年
幼年时,冯玉祥的父母便染上抽大烟的恶习,且屡戒屡犯,家里经常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日常用品糊口。他所穿的鞋,都是在旧货摊上买的“二鞋”。七八岁时,他就要找农活儿帮助家里,大热天钻到密不透风的苞米地里,帮人家剥用来喂牲畜的叶子,身上划出道道伤口,汗水一渍,浑身刺痛。母亲在他12岁时病故。这些苦难,使他对鸦片有切肤之痛,对平民生存的艰辛有亲身体会,后来领兵握权,他到处禁烟,与劳苦大众血脉相连。
冯玉祥一辈子只上过一年三个月的私塾,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正规学习,那还是在他哥哥去当骑兵后,因学费已交了,他去替补读完后半段。日后有人说焕章这个名儿太女人味儿了,便又改叫冯玉祥,以后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精要点评】贫困有时候是一剂良药,它让人体味生活,学会坚强。父母的恶习、母亲的早逝,对尚小的冯玉祥来说是一个梦魇,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回忆。他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扛起了自己的坚强与未来。
【适用主题】贫困、逆境、责任
“冯玉祥死了”
冯玉祥生平读书十分用功。在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他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担任旅长时,冯玉祥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两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1927年,汪精卫因为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祥一怒之下,编成一副对联送给了他: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精要点评】古有凿壁偷光,今有“暗箱”惜时。“冯玉祥死了”,既写出了冯玉祥对知识的渴望,也流露出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对虚度时光行为的深恶痛绝。
【适用主题】勤奋、渴望知识、珍惜时间
“荷枪实弹的商店”
1918年,冯玉祥在湖南省常德县出任镇守使。
这个时期,全国人民正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常德的大街上有一家日本商人经营的专售日货的商店。一些进步学生天天集会并在店门口发表演讲,劝群众拒买日货。日本商人对此恨之入骨,把这件事告诉了驻常德日本留民会会长高桥新二。高桥新二来到冯玉祥官邸,要求冯玉祥用军队保护那家日本商店,以阻止学生在商店门前集会。冯玉祥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守住了商店门口,几个正偷偷购买日货的人吓得赶快跑了。打这以后,士兵轮流整日整夜地站岗,一些本来想买日货的人也不敢再登这家商店的门了,日本商店的生意越来越萧条。高桥新二再次来找冯玉祥,要求撤回军队。冯玉祥说:“高桥先生,你也算是个中国通了。你不知道中国有句古语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高桥先生提出派军队保护贵国商店,就应该保护到底。我们的民族最恨不讲信用出尔反尔的人。高桥先生,你说对吗?”高桥新二无话可说。从此那家商店无法经营下去,终于倒闭了。
【精要点评】顺水推舟爱家国,不是一个人的智慧,而是一个民族的智慧。面对列强的侵略、国家的受辱,冯玉祥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选择了捍卫国家的尊严:加入了抵制日货的行列。但是他的抵制不是随性的反抗,而是有节、有理的反抗,是一个智慧者对列强说“不”的反抗。
【适用主题】智慧、爱国、捍卫尊严
“世界怪物”
1927年,冯将军主豫时,设立了放足处,10月、11月为宣传月。冯将军亲笔画了3幅宣传画,印发到各县张贴。第一幅画了一只天足,上写“父母遗体”;第二幅画了一只因缠足而呈锥形的小脚,上写“世界怪物”;第三幅画了一只缠足脚状的骨骼,上写“死有余骨”。
某日清晨,冯将军路过南关演武厅,看见一位农村妇女担着两捆劈柴在街上叫卖。走近细看,她的两只大脚板比一般的男人脚还大。冯将军喜出望外,走上前说:这担柴我要了,不过你得送到城里去。两人边走边聊。大脚女人说:“俺家穷,五六岁时,爹娘就叫俺割草拾柴干杂活,两脚压根没裹过。俺娘说,脚大有力好干活”。冯将军越听越高兴,把大脚女人领到了放足处,对她说:你不要走了,每月30元,就在这儿干吧。大脚女人又惊又喜,每天抬着收缴的装满裹脚布的大筐,在大街和城门口宣传,现身说法,收效甚好。在冯将军的强力推动下,不长时间内,开封妇女千年来缠小脚的陋习和痛苦被解除了。
【精要点评】缠脚是封建社会畸形审美观的产物,它束缚了脚的自然发育,影响了人的身心健康。千年的封建陋习就像一把利剑,直插冯玉祥的心脏。于是,他通过绘画,甚至花钱雇人现身说法来促使人民思想的解放。
【适用主题】解放思想、敢于突破、现身说法
“闻闻牛屎儿味”
冯玉祥二儿子冯洪国,先在苏联留学,后又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学习毕业回国后,立即跑到汾阳看望多日不见的父亲。他满面春风地走到父亲冯玉祥跟前,笑着说:“爸爸,我毕业回国了。”
冯玉祥坐在他那古香古色已经陈旧的办公椅子上,屁股动也不动,侧着身子,把洪国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下,说:“你学好了吗?”冯洪国没有察觉父亲的表情,笑着回答:“学好了!”
这时,冯玉祥一下子站起来,指着洪国说:“早呢!不要癫大哥坐秤盘——自高自大!”
冯洪国涨红了脸说:“爸爸,我有啥不是,请您指点指点!”冯玉祥望着他那一身打扮说:“你看你这味儿,再去看看我们的劳动大众!”冯玉祥停了停又说:“儿啊,你要脱下西装、皮鞋,到牛棚里去熏一下,闻闻牛屎儿味,才会知道五谷香。你虽然还不曾掌管事业,谈不上奢化,但从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冯洪国被冯玉祥“一板子”打清醒了!他真的脱下了西装、皮鞋,换上了大青年便衣,穿上了粗布鞋。
后来,冯洪国在宋哲元军学生团当大队长,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诲。
【精要点评】“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当西装革履、香水味四溢的儿子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冯玉祥沉默了,他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思索着学成归来的儿子的骨子里是否还存有朴素、勤劳的农民本色?作为父亲,冯玉祥深知成人的重要性,于是他不失时机,给儿子来了一次狂风暴雨的洗礼!
春风化雨式的絮叨是爱,措词严厉的训斥同样是爱。冯玉祥的严厉教诲让儿子的人生路走得更直,更远……
【适用主题】父爱、教育、质朴
“不要谢我,请你谢谢上帝”
少年时期的冯玉祥曾对“洋教”充满了仇恨。14岁入伍时,保定府发生瘟疫,他放枪打过福音堂的门匾,有时也会跑到福音堂捣乱。有一次,当他听到神父讲经说“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给他打”,立马和几个同伴抬起教堂的桌子就走。看到神父无言以对,大笑着扬长而去。
很快,冯玉祥就被一连串的亲身经历所震动:当时义和团举事,把保定天主教堂的全体教士逮捕杀害。临刑前,一个叫“莫姑娘”的女传教士突然提出只杀她一人而释放其他传教士的要求。这种牺牲自我的殉教精神让他第一次对“洋教”产生了好感。1905年,冯玉祥因病住进了崇文门医院。他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当他表示感谢时,医生们说:“不要谢我,请你谢谢上帝。”这让他非常感动。
基督徒中没有人吸食鸦片,无论贫富子女都上学,都有相当的事业,无游手好闲之人,妇女没有缠足的。“就这简单的几条,使我非常羡慕。当时我想,全中国的人民若人人都能如此,国家必定慢慢地有办法,社会必定慢慢地有起色,因此我对基督教的态度就一天天不同了。”1915年,在北京亚斯里教堂,著名的中国牧师刘芳为冯玉祥行洗礼。
【精要点评】冯玉祥为什么会对“洋教”产生180度的大转弯呢?答案就在于基督教宣扬的精神与信仰:生活朴素,心存大爱。基督教义契合了冯玉祥希望改变社会的救世抱负,所以他虔诚地崇奉着基督教,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仰,在历史舞台上发出时代最强音!
【适用主题】信仰、人生态度、胸怀天下
“理应侍候大人”
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地多为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祥遂自荐当了保长。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满意而横加指责。冯玉祥身穿蓝粗布裤褂,头上缠一块白布,这是四川农民的标准装束,他见连长发火,便弯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这个地方住了许多当官的,差事实在不好办,临时驻防,将就一点就是了。”
连长一听,大怒道:“要你来教训我!你这个保长架子可不小!”
冯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从前也当过兵,从来不愿打扰老百姓。”
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
那位连长起立,略显客气说:“你还干过什么?”
冯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说:“师长、军长也干过,还干过几天总司令。”
连长细看这个大块头,突然如梦初醒,双脚一并:“你是冯副委员长?部下该死,请副委员长处分!”
冯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请坐!在军委会我是副委员长,在这里我是保长,理应侍候大人。”几句话说得这位连长诚惶诚恐无地自容,匆匆退出。
【精要点评】喝水不忘挖井人,升官不丢真性情!冯玉祥以自己的高身份、低姿态为老百姓多做实事;以自己的宽容之心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适用主题】姿态、和谐、为人处世
【N眼关注】
一场电影引发的“争议”
你一定还记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60周年、云集了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史诗巨片——《建国大业》。这部电影票房达4.3亿的大片,曾围绕着“冯玉祥”这一角色,前前后后引发了不少争议。
1.像还是不像?
当媒体传言著名导演陈凯歌要进《建国大业》剧组当演员演绎爱国名将冯玉祥时,人们纷纷表示担心。像还是不像?我们可以从一组照片说起。
从上往下看,两人都是典型的一字浓眉,相似度百分之八十。眼睛上陈凯歌略大一些,但同样都是双眼皮,而且眼袋颇深,相似度达百分之七十。再往下看,鼻子都属于鼻梁直挺、鼻孔大小适中型,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最后就是嘴巴,陈凯歌和冯玉祥都是上嘴唇比下嘴唇略薄。相似程度也有百分之八十。
二人五官可谓极近相似,但是怎么看相貌还是有所不同,问题就是出在脸型上。对此,八一厂著名化妆师白丽君表示,“冯玉祥那个下巴颏那地方,就是腮帮子比较巨胖一点,但是陈凯歌导演还不够胖,他应该稍微的增肥一点。另外他就可能是穿军装的时候,人家还有个办法,就是把军装的领子做得紧一点,这样他把这个下巴颏一堆,堆在这,把肉给堆上来,突出一点。”
从外形上看,陈凯歌几乎就是演冯玉祥的不二人选,简直有点特型演员的意思了。不过光是形似还不行,更重要的是神似。冯玉祥从士兵奋斗到将军,可以说是戎马一生。这跟搞艺术的陈凯歌完全是大相径庭,这两人的气质还能相近吗?而其实陈凯歌在1969年赴云南当过兵,虽说陈凯歌较为斯文,但他也指挥过千军万马,只不过统帅的是剧组和演员。(摘自金鹰娱乐)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建国大业》剧组最终敲定陈凯歌出演冯玉祥,而从最后在影片中的表现来看,陈凯歌也并没有让观众失望。
2.如此之死,是真是假?冯玉祥神秘死亡至今仍是一个悬案,而片中却假周恩来之口说“他在船舱中看电影,突然胶片着火”,很多观众表示怀疑。这是他真实的死因吗?
此时,有专家说,当时冯玉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搭苏联轮船“胜利”号,由美返国参加政协。当时“胜利”号正向敖德萨港口进发时,轮船失火,冯玉祥被烟熏窒息致死,与女儿晓达一起罹难,享年65岁。关于此次事故,苏联官方的说法是,“胜利”号船中部的一个小库房内存放着一批电影胶卷,在用手摇装置倒胶片的过程中,因机械部件摩擦迸出火花引起胶片起火。火星又引燃了旁边放着的胶片,整艘船都燃烧起来。虽然也有人认为是破坏分子人为纵火,但司法部门在反复研究后最终认为火灾是由电影胶片引起的。
编剧王兴东、陈宝光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金台会馆》时也说,由于表现海上的火灾相当难,“冯玉祥之死”悬案没能在影片中突出,这是一种遗憾。
【说说】谈及当下众多涉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影视剧,稍有历史常识的观众会发现,剧中有很多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情节,可谓漏洞百出。当然,如果这些改动可以让某段历史时期内发生的精彩故事集中生动地呈现在影视剧中,作为一名观众,能欣赏到其中的精彩,那么这些改动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这些改动影响了我们对某段历史某个人物的认识,就另当别论了。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
【人物小传】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原名冯基善,“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清末入淮军当兵,后投北洋军,升任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以治军严、善练兵、注重近战和夜战著称。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他脱离直系军阀,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家大计。“九•一八”事变后,冯积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与吉鸿昌、方振武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后被蒋介石所迫辞职。1936年出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被蒋介石排挤被迫离职。1946年,被迫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要求组织联合政府。1948年7月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于9月1日因所搭轮船经黑海时失火,不幸遇难。
【经典素材】
穿“二鞋”的苦难童年
幼年时,冯玉祥的父母便染上抽大烟的恶习,且屡戒屡犯,家里经常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日常用品糊口。他所穿的鞋,都是在旧货摊上买的“二鞋”。七八岁时,他就要找农活儿帮助家里,大热天钻到密不透风的苞米地里,帮人家剥用来喂牲畜的叶子,身上划出道道伤口,汗水一渍,浑身刺痛。母亲在他12岁时病故。这些苦难,使他对鸦片有切肤之痛,对平民生存的艰辛有亲身体会,后来领兵握权,他到处禁烟,与劳苦大众血脉相连。
冯玉祥一辈子只上过一年三个月的私塾,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正规学习,那还是在他哥哥去当骑兵后,因学费已交了,他去替补读完后半段。日后有人说焕章这个名儿太女人味儿了,便又改叫冯玉祥,以后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精要点评】贫困有时候是一剂良药,它让人体味生活,学会坚强。父母的恶习、母亲的早逝,对尚小的冯玉祥来说是一个梦魇,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回忆。他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扛起了自己的坚强与未来。
【适用主题】贫困、逆境、责任
“冯玉祥死了”
冯玉祥生平读书十分用功。在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他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担任旅长时,冯玉祥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两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1927年,汪精卫因为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祥一怒之下,编成一副对联送给了他: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精要点评】古有凿壁偷光,今有“暗箱”惜时。“冯玉祥死了”,既写出了冯玉祥对知识的渴望,也流露出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对虚度时光行为的深恶痛绝。
【适用主题】勤奋、渴望知识、珍惜时间
“荷枪实弹的商店”
1918年,冯玉祥在湖南省常德县出任镇守使。
这个时期,全国人民正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常德的大街上有一家日本商人经营的专售日货的商店。一些进步学生天天集会并在店门口发表演讲,劝群众拒买日货。日本商人对此恨之入骨,把这件事告诉了驻常德日本留民会会长高桥新二。高桥新二来到冯玉祥官邸,要求冯玉祥用军队保护那家日本商店,以阻止学生在商店门前集会。冯玉祥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守住了商店门口,几个正偷偷购买日货的人吓得赶快跑了。打这以后,士兵轮流整日整夜地站岗,一些本来想买日货的人也不敢再登这家商店的门了,日本商店的生意越来越萧条。高桥新二再次来找冯玉祥,要求撤回军队。冯玉祥说:“高桥先生,你也算是个中国通了。你不知道中国有句古语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高桥先生提出派军队保护贵国商店,就应该保护到底。我们的民族最恨不讲信用出尔反尔的人。高桥先生,你说对吗?”高桥新二无话可说。从此那家商店无法经营下去,终于倒闭了。
【精要点评】顺水推舟爱家国,不是一个人的智慧,而是一个民族的智慧。面对列强的侵略、国家的受辱,冯玉祥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选择了捍卫国家的尊严:加入了抵制日货的行列。但是他的抵制不是随性的反抗,而是有节、有理的反抗,是一个智慧者对列强说“不”的反抗。
【适用主题】智慧、爱国、捍卫尊严
“世界怪物”
1927年,冯将军主豫时,设立了放足处,10月、11月为宣传月。冯将军亲笔画了3幅宣传画,印发到各县张贴。第一幅画了一只天足,上写“父母遗体”;第二幅画了一只因缠足而呈锥形的小脚,上写“世界怪物”;第三幅画了一只缠足脚状的骨骼,上写“死有余骨”。
某日清晨,冯将军路过南关演武厅,看见一位农村妇女担着两捆劈柴在街上叫卖。走近细看,她的两只大脚板比一般的男人脚还大。冯将军喜出望外,走上前说:这担柴我要了,不过你得送到城里去。两人边走边聊。大脚女人说:“俺家穷,五六岁时,爹娘就叫俺割草拾柴干杂活,两脚压根没裹过。俺娘说,脚大有力好干活”。冯将军越听越高兴,把大脚女人领到了放足处,对她说:你不要走了,每月30元,就在这儿干吧。大脚女人又惊又喜,每天抬着收缴的装满裹脚布的大筐,在大街和城门口宣传,现身说法,收效甚好。在冯将军的强力推动下,不长时间内,开封妇女千年来缠小脚的陋习和痛苦被解除了。
【精要点评】缠脚是封建社会畸形审美观的产物,它束缚了脚的自然发育,影响了人的身心健康。千年的封建陋习就像一把利剑,直插冯玉祥的心脏。于是,他通过绘画,甚至花钱雇人现身说法来促使人民思想的解放。
【适用主题】解放思想、敢于突破、现身说法
“闻闻牛屎儿味”
冯玉祥二儿子冯洪国,先在苏联留学,后又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学习毕业回国后,立即跑到汾阳看望多日不见的父亲。他满面春风地走到父亲冯玉祥跟前,笑着说:“爸爸,我毕业回国了。”
冯玉祥坐在他那古香古色已经陈旧的办公椅子上,屁股动也不动,侧着身子,把洪国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下,说:“你学好了吗?”冯洪国没有察觉父亲的表情,笑着回答:“学好了!”
这时,冯玉祥一下子站起来,指着洪国说:“早呢!不要癫大哥坐秤盘——自高自大!”
冯洪国涨红了脸说:“爸爸,我有啥不是,请您指点指点!”冯玉祥望着他那一身打扮说:“你看你这味儿,再去看看我们的劳动大众!”冯玉祥停了停又说:“儿啊,你要脱下西装、皮鞋,到牛棚里去熏一下,闻闻牛屎儿味,才会知道五谷香。你虽然还不曾掌管事业,谈不上奢化,但从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冯洪国被冯玉祥“一板子”打清醒了!他真的脱下了西装、皮鞋,换上了大青年便衣,穿上了粗布鞋。
后来,冯洪国在宋哲元军学生团当大队长,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诲。
【精要点评】“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当西装革履、香水味四溢的儿子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冯玉祥沉默了,他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思索着学成归来的儿子的骨子里是否还存有朴素、勤劳的农民本色?作为父亲,冯玉祥深知成人的重要性,于是他不失时机,给儿子来了一次狂风暴雨的洗礼!
春风化雨式的絮叨是爱,措词严厉的训斥同样是爱。冯玉祥的严厉教诲让儿子的人生路走得更直,更远……
【适用主题】父爱、教育、质朴
“不要谢我,请你谢谢上帝”
少年时期的冯玉祥曾对“洋教”充满了仇恨。14岁入伍时,保定府发生瘟疫,他放枪打过福音堂的门匾,有时也会跑到福音堂捣乱。有一次,当他听到神父讲经说“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给他打”,立马和几个同伴抬起教堂的桌子就走。看到神父无言以对,大笑着扬长而去。
很快,冯玉祥就被一连串的亲身经历所震动:当时义和团举事,把保定天主教堂的全体教士逮捕杀害。临刑前,一个叫“莫姑娘”的女传教士突然提出只杀她一人而释放其他传教士的要求。这种牺牲自我的殉教精神让他第一次对“洋教”产生了好感。1905年,冯玉祥因病住进了崇文门医院。他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当他表示感谢时,医生们说:“不要谢我,请你谢谢上帝。”这让他非常感动。
基督徒中没有人吸食鸦片,无论贫富子女都上学,都有相当的事业,无游手好闲之人,妇女没有缠足的。“就这简单的几条,使我非常羡慕。当时我想,全中国的人民若人人都能如此,国家必定慢慢地有办法,社会必定慢慢地有起色,因此我对基督教的态度就一天天不同了。”1915年,在北京亚斯里教堂,著名的中国牧师刘芳为冯玉祥行洗礼。
【精要点评】冯玉祥为什么会对“洋教”产生180度的大转弯呢?答案就在于基督教宣扬的精神与信仰:生活朴素,心存大爱。基督教义契合了冯玉祥希望改变社会的救世抱负,所以他虔诚地崇奉着基督教,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仰,在历史舞台上发出时代最强音!
【适用主题】信仰、人生态度、胸怀天下
“理应侍候大人”
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地多为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祥遂自荐当了保长。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满意而横加指责。冯玉祥身穿蓝粗布裤褂,头上缠一块白布,这是四川农民的标准装束,他见连长发火,便弯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这个地方住了许多当官的,差事实在不好办,临时驻防,将就一点就是了。”
连长一听,大怒道:“要你来教训我!你这个保长架子可不小!”
冯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从前也当过兵,从来不愿打扰老百姓。”
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
那位连长起立,略显客气说:“你还干过什么?”
冯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说:“师长、军长也干过,还干过几天总司令。”
连长细看这个大块头,突然如梦初醒,双脚一并:“你是冯副委员长?部下该死,请副委员长处分!”
冯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请坐!在军委会我是副委员长,在这里我是保长,理应侍候大人。”几句话说得这位连长诚惶诚恐无地自容,匆匆退出。
【精要点评】喝水不忘挖井人,升官不丢真性情!冯玉祥以自己的高身份、低姿态为老百姓多做实事;以自己的宽容之心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适用主题】姿态、和谐、为人处世
【N眼关注】
一场电影引发的“争议”
你一定还记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60周年、云集了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史诗巨片——《建国大业》。这部电影票房达4.3亿的大片,曾围绕着“冯玉祥”这一角色,前前后后引发了不少争议。
1.像还是不像?
当媒体传言著名导演陈凯歌要进《建国大业》剧组当演员演绎爱国名将冯玉祥时,人们纷纷表示担心。像还是不像?我们可以从一组照片说起。
从上往下看,两人都是典型的一字浓眉,相似度百分之八十。眼睛上陈凯歌略大一些,但同样都是双眼皮,而且眼袋颇深,相似度达百分之七十。再往下看,鼻子都属于鼻梁直挺、鼻孔大小适中型,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最后就是嘴巴,陈凯歌和冯玉祥都是上嘴唇比下嘴唇略薄。相似程度也有百分之八十。
二人五官可谓极近相似,但是怎么看相貌还是有所不同,问题就是出在脸型上。对此,八一厂著名化妆师白丽君表示,“冯玉祥那个下巴颏那地方,就是腮帮子比较巨胖一点,但是陈凯歌导演还不够胖,他应该稍微的增肥一点。另外他就可能是穿军装的时候,人家还有个办法,就是把军装的领子做得紧一点,这样他把这个下巴颏一堆,堆在这,把肉给堆上来,突出一点。”
从外形上看,陈凯歌几乎就是演冯玉祥的不二人选,简直有点特型演员的意思了。不过光是形似还不行,更重要的是神似。冯玉祥从士兵奋斗到将军,可以说是戎马一生。这跟搞艺术的陈凯歌完全是大相径庭,这两人的气质还能相近吗?而其实陈凯歌在1969年赴云南当过兵,虽说陈凯歌较为斯文,但他也指挥过千军万马,只不过统帅的是剧组和演员。(摘自金鹰娱乐)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建国大业》剧组最终敲定陈凯歌出演冯玉祥,而从最后在影片中的表现来看,陈凯歌也并没有让观众失望。
2.如此之死,是真是假?冯玉祥神秘死亡至今仍是一个悬案,而片中却假周恩来之口说“他在船舱中看电影,突然胶片着火”,很多观众表示怀疑。这是他真实的死因吗?
此时,有专家说,当时冯玉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搭苏联轮船“胜利”号,由美返国参加政协。当时“胜利”号正向敖德萨港口进发时,轮船失火,冯玉祥被烟熏窒息致死,与女儿晓达一起罹难,享年65岁。关于此次事故,苏联官方的说法是,“胜利”号船中部的一个小库房内存放着一批电影胶卷,在用手摇装置倒胶片的过程中,因机械部件摩擦迸出火花引起胶片起火。火星又引燃了旁边放着的胶片,整艘船都燃烧起来。虽然也有人认为是破坏分子人为纵火,但司法部门在反复研究后最终认为火灾是由电影胶片引起的。
编剧王兴东、陈宝光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金台会馆》时也说,由于表现海上的火灾相当难,“冯玉祥之死”悬案没能在影片中突出,这是一种遗憾。
【说说】谈及当下众多涉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影视剧,稍有历史常识的观众会发现,剧中有很多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情节,可谓漏洞百出。当然,如果这些改动可以让某段历史时期内发生的精彩故事集中生动地呈现在影视剧中,作为一名观众,能欣赏到其中的精彩,那么这些改动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这些改动影响了我们对某段历史某个人物的认识,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