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作家的作品(不限于文学,也包括影视等)越写越长,似乎已然成风,属于赶时髦,也是利益驱动的结果。
依我多年的编辑体验,文章肯定是短比长难。长了容易掺水分,例如: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家长里短,写得再多也能凑合;短文(杂文、随笔,尤其是诗歌),每个字都需敲打结实,像是个钉子楔进木板,不容轻易移动,读起来方能铿锵有力。我常想,若是我们的作者,能把短篇(不只是小说)当成诗歌来写,中篇像短篇那么锤炼,长篇似中篇那么紧凑,庶几精品力作(至少形式上)的诞生,或可期之有日矣。
依我长期的编辑经验,看那种以己之昏昏,决难令读者昭昭的长篇稿件,实在是够人累的。职业使然,我不得不硬着头皮看下去,而读者却不会买这个账。
作品价值的高下,绝不在乎篇幅的长短与多寡。乾隆贵为皇帝,终生写诗上万首,谁人记得一句?晚唐诗人章碣题诗《焚书坑》,“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只一首便千古流传。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一条几何定理不过数十字,一部《老子》只有五千字,却不能说是小品……短当然不及长,寥寥几句,也说不尽森罗万象,然而它并不‘小’”(见《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
另外,从修辞的角度看,短句子远比长句子生动活泼。有的作品喜欢欧化句式,长得几十字断不开,读起来相当吃力。记得有位前辈作家说过,他的经验是写作时尽量不用“的”、“地”、“得”之类的助词,句子便自然地短起来,且跌宕、流畅、俏皮。果然不假,不妨一试。
由此可见,长有长的擅长,短有短的优势。但在目前冗长拖沓成风、荧幕废话滥调的情况下,应该特别强调写的简短精练。广东话有个“酷”字,形容人时大概有冷峻、精悍、阳刚的意思。我想,作文和说话是否应该“酷”一些——短比长好,“酷”要比泛浮、铺陈和软绵绵佳。
章仲锷(1935—2008),湖南长沙人。当代作家、编辑家。创作出版《碧蓝绿》、《忧天佑地冥思》等杂文集,编辑《沉重的翅膀》、《钟鼓楼》、《玫瑰门》、《玩的就是心跳》等名家作品。
依我多年的编辑体验,文章肯定是短比长难。长了容易掺水分,例如: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家长里短,写得再多也能凑合;短文(杂文、随笔,尤其是诗歌),每个字都需敲打结实,像是个钉子楔进木板,不容轻易移动,读起来方能铿锵有力。我常想,若是我们的作者,能把短篇(不只是小说)当成诗歌来写,中篇像短篇那么锤炼,长篇似中篇那么紧凑,庶几精品力作(至少形式上)的诞生,或可期之有日矣。
依我长期的编辑经验,看那种以己之昏昏,决难令读者昭昭的长篇稿件,实在是够人累的。职业使然,我不得不硬着头皮看下去,而读者却不会买这个账。
作品价值的高下,绝不在乎篇幅的长短与多寡。乾隆贵为皇帝,终生写诗上万首,谁人记得一句?晚唐诗人章碣题诗《焚书坑》,“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只一首便千古流传。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一条几何定理不过数十字,一部《老子》只有五千字,却不能说是小品……短当然不及长,寥寥几句,也说不尽森罗万象,然而它并不‘小’”(见《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
另外,从修辞的角度看,短句子远比长句子生动活泼。有的作品喜欢欧化句式,长得几十字断不开,读起来相当吃力。记得有位前辈作家说过,他的经验是写作时尽量不用“的”、“地”、“得”之类的助词,句子便自然地短起来,且跌宕、流畅、俏皮。果然不假,不妨一试。
由此可见,长有长的擅长,短有短的优势。但在目前冗长拖沓成风、荧幕废话滥调的情况下,应该特别强调写的简短精练。广东话有个“酷”字,形容人时大概有冷峻、精悍、阳刚的意思。我想,作文和说话是否应该“酷”一些——短比长好,“酷”要比泛浮、铺陈和软绵绵佳。
章仲锷(1935—2008),湖南长沙人。当代作家、编辑家。创作出版《碧蓝绿》、《忧天佑地冥思》等杂文集,编辑《沉重的翅膀》、《钟鼓楼》、《玫瑰门》、《玩的就是心跳》等名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