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西欧贵族儿童的教育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dov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世纪等级贵族时期(12-14世纪)的贵族儿童教育,7岁可看做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儿童能享受到童年的乐趣。但只要过了7岁,男童们就紧锣密鼓的离家接受成为一名合格骑士的教育,大多数女童也会在修道院或者上级贵族家庭中接受相应的教育。总体来看,虽然他们的童年似乎有12年或15年的光阴,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无忧无虑童年勉强只有七年,后面的时光都是围绕成人前的训练进行。即使男女不同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接受不同的教育,但不论哪种教育,显然他们都是为成人而不是为儿童准备的。
  关键词:中世纪;贵族儿童教育;骑士;修道院
  引言:中世纪欧洲贵族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在漫长的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结构是发展、变化的,所以实际上很难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如果把贵族的标准定得过于求全,反而不能准确反映各时期欧洲贵族的实际情况。朱孝远教授在《中世纪欧洲贵族》一书中,将中世纪欧洲贵族分为封建贵族、等级贵族和权贵贵族三阶段。本文拟借用朱教授的观点,对等级贵族阶段(12-14世纪)的儿童教育进行研究。
  一、儿童含义的界定
  在研究中世纪儿童教育之前如果连基础的儿童的定义都不明确,那么后续研究就很难进行下去。如今,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但在人均寿命不高的中世纪--中世纪欧洲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二三十岁。18岁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分界线。
  在西欧中世纪具体的年龄段划分为:50 岁以下被视为广义上的青年(iuvenis, 狭义上指21岁或28岁以下),12 — 28 岁属于少年(adolescens),28 岁以下统称为孩子 (puer)。据此,似乎可以认为中世纪的儿童为12岁以下的孩子。但中世纪西欧教会明文规定:男人在15岁之前不娶妻,女人在满12岁之前不出嫁。所以结合各方信息,本文将中世纪西欧贵族儿童的年龄上限界定为:男孩15岁,女孩12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他们的教育问题。
  二、贵族儿童的教育问题
  随着蛮族的入侵,覆灭的不只是西罗马帝国,曾经辉煌的古典文化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学校也遭到殃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整个帝国公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除少数例外,它们到六世纪左右就消失了。
  西欧进入了中世纪。这是西方封建制度产生、形成时期。但由于历史变迁的特殊性, 这种新制度开始并未体现出其优越性。中世纪早期的文化教育完全由基督教会控制, 教会推行蒙昧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 中世纪的儿童观亦深受宗教神学的浸染。社会上流行着“原罪说”和“预成论”的儿童观。虽然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儿童观粗暴、冷漠的方面有所改善,但长期受这种儿童观影响, 即使是贵族儿童的教育也不会充满温情,此外人们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 不承认儿童的世界, 认识不到儿童有自己独特的需要。儿童的教育是为将来成人做准备,是与一种与近现代相反的非儿童中心论的思想。
  (一)7岁之前贵族儿童的游戏时光。虽然教会告诫父母要用严格的纪律和基督教伦理指导教育自己的子女,但随着时间推移,多数父母认为7岁以下的儿童实际上不具有接受训练和分辨善恶的能力,因此儿童最初几年的生活中一般没有接受正规教育或艰辛劳动的负担。不过,虽然此时期没有接受正规教育,但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知识必然不可或缺。
  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可以尽情享受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例如在户外用水、泥和柳条做储水池,用沙堆城堡,集体活动包括捉迷藏、打雪球、玩球等等。虽然父母可能并无他意,但儿童游戏确实能引导儿童认识客观世界,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是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有力手段。
  (二)7岁之后贵族儿童的教育。1、贵族男童的教育。当孩子们长到7岁时,父母会立即安排他们进行相关学习。基督教知识永远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这在西欧中世纪可以说是不论长幼,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对孩子的宗教教育不仅来自家长和亲人们的言传身教,也来自教会神职人员们的不知疲倦的宣扬。无论随父母去教堂还是在节日的街道上孩子们都可以随时吸取基督教的思想。宗教的影响无孔不入,在儿童时期,男孩就已经历多件圣事。
  在接受宗教教育的同时,这些男童们也要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中世纪盛期,贵族学习文化知识已成风气,贵族以有学问来标榜和炫耀自己。除父母外,贵族子弟通常都有家庭老师教文化知识。一般他们会学习用本国语阅读和写信,还要学拉丁语和法语。因为拉丁语是基督教教会的语言,但是欧洲大部分人讲的是法语。除语言外,也会有僧侣教给他们一些数学、音乐、几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相比文化知识,贵族们更重视男孩们的军事训练,这是成为一名骑士的必修课。从7岁开始,男孩就要开始接受击剑、狩猎、骑术等方面的训练。一般父母会送孩子到其领主的城堡中接受锻炼,并被称为侍童。在那里,男孩除了训练外还要学习好的礼仪和行为:学习如何摆放桌子,招待客人;学习如何为主人穿脱衣服,铺床,斟酒,饭前端盆洗手等等。为此,男孩要接受许多行为规范的训练。
  2、贵族女童的教育。女孩不能成为骑士,她们的教育任務没有那么繁重,从小受到的教育与男孩的不同,但在一些方面也和男孩具有相似性。她们也会像男孩一样被送到另一个贵族的城堡,并服侍贵夫人。在那里,她们要学讲法语;学行优美的屈膝礼;学习纺纱、刺绣;学习弹奏乐器、跳舞和唱歌等。贵族的女孩一般从小就要离家,或像上文那样在另一个贵族城堡里长大或在修道院里渡过她的婚前时光。准备做修女的女孩会一直住在修道院里,而其他的女孩则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祈祷、刺绣、精纺纱线、装饰书籍、抄录手稿、读书等。所有家务工作则由世俗修女和女仆完成。还有一些指腹为婚的女孩一生下来就被送往未来的夫家接受教育。13世纪初,匈牙利国王安德鲁的女儿伊丽莎白只有4岁就被许配给图林根的兰德格拉夫。同年,她被送往夫家的瓦尔塔堡宫。年满14岁时正式成婚,直到丈夫过世,她一直住在那里。那些在修道院受教育的女孩,倘若不做修女,就被许配人家,不会返回娘家居住。   因为贵族一般不存在付不起女儿嫁妆的问题,再加上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方面的考量,所以贵族女孩通常早嫁,从童年直接进入婚姻或指腹为婚。相比起来,贵族男孩还能享受一段青年时光并加入青年人的团体四处冒险,虽然可能会在途中死去。
  三、特殊的儿童教育--葬礼教育
  在古代由于自然科学和生活观念的落后,死亡是很普通的事。尤其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死神的眷顾。因此孩子们比成年人更需要了解死亡的仪式。必不可少的是要教会孩子们学会拯救的仪式和祈祷,毕竟在基督教大行其道的中世纪,即使是身为儿童也无法免去临终圣事。
  作为基督徒抵抗魔鬼之首要保障的十字架标志,无论是在何处都是儿童们日常生活仪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孩子们学会了在任何时候都做这个手势:每天早上睡醒的时候,孩子们在吃早餐之前就一边念着识字课本,一边做着这个手势……入学初的前几课,教的都是关于天主经、圣母经和供临终之人祈祷用的七首忏悔诗的内容。文学著作中广泛的提到了这项死亡教育。就像肖塞尔在《冈泰尔布里的故事》中所描写的14世纪英国的一个小男孩一样,他在8岁时便对《赎罪的奶奶》烂熟于胸了:“人们告诉我,这首歌是写出来当做祈祷和向圣母致敬用的,目的是让她在我们死的时候救助我们。”他才8岁,可他已经知道怎么死了。   这在现在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但在西欧中世纪却是司空见惯的。在家里,儿童通常会经历一次或多次的家人过世的场面,要么是兄弟姐妹,要么是父母之一。实际上,不管孩子们多大,他们都参与到了亲人的临终场面或是遗嘱口述中,守灵甚至成了年幼孤儿和少年学生们必要的社会和宗教义务。
  四、结语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中世纪西欧看似严苛、怪异、不近人情的贵族儿童教育其实是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封建制度、骑士制度等时代产物合力作用下的结果。我们不能用现代的儿童教育思想去看待当时的儿童教育内容。只有尽量贴合当时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对这一问题有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徐浩.中世纪欧洲的老年群体与养老模式[J].经济社会史评论,2020,(1):7.
  [2]郭法奇.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5-96.
  [3]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4):35-36.
  [4]博伊德·金等.西方教育史[M]. 任宝禅,吴元训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5.
  [5]苏拉米斯·萨哈.第四等级—中世纪欧洲妇女史[M].林英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152-153.
  [6]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著.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M].侯树栋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116.
  [7]达尼埃尔·亚历山大·比东.中世纪有关死亡的生活[M].陈劼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47-48.
  [8]陳志强等.城堡·骑士·贵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47-52.
  [9]Molly Harrison.Children in History, Book one The Middle Ages. Hulton Educational Publication , 1959.p.93.
  作者简介:李丽(1998—),女,汉族,陕西平利县人,硕士生在读,山西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提高陶瓷整体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陶瓷美术技法在陶瓷装饰领域标新立异,非常具有地域性,各大瓷业产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在大量的优秀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当中,工笔花鸟画这项内容的融入,也是增添陶瓷产业艺术气息的主要途径。立足于醴陵釉下五彩瓷产区、以陶瓷美术专业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中,工笔花鸟画这门基础学科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
期刊
摘要:从单纯的信息传播到表达情感的共鸣,字体成为了文本最重要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字体在文本作品中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Didot字体的发展,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字体进行研究和比较,并在简·奥斯汀的作品里初步总结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Didot 简·奥斯汀 字体 文本 符号  书籍、杂志、广告、报纸等,都离不开文字的辅助,字体则是最重要的视觉元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
期刊
摘要: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国有企业是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宣传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对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分析,在指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国有企业,宣传工作  进入新时代,我国宣传工作的基础、条件、环境和形势任务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做好新时代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
期刊
《悬崖上的野餐》由导演彼得·威尔拍摄,与其其他作品(如《楚门的世界》、《死亡诗社》)相比,这部电影更具有女性主义意味且运用更加诗意的、模糊的隐喻进行叙事,有如一幅藏有“达芬奇密码”的中世界绝美油画。  画面隐喻:性压抑与打破性压抑  《悬崖上的野餐》整体色调温柔、善用光线,人体的轮廓被梦幻泡影般的阳光模糊了边界,女孩们像被泡在使人沉沦不醒的蜜酿里,抑或被封存在精致美好的油画里。这幅油画是对女性形象
期刊
隨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显著提高,中国已然进入老龄社会。走进山乡,在一个个村寨已难见到年轻人的影子, 驻村守寨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人和孩童。面对这一社会现象, 著名民俗文化研究学者、摄影家、作家老后携同摄影家夫人朱春英,将考察的目光投向这无数憨厚、朴实、豁达、坚忍地留守在偏远村寨的高龄老人, 用心去品读他们那一张张镌满大山皱褶般的脸谱, 去细细感悟他们的喜怒哀乐
期刊
一  沈周的朋友吴宽,苏州名士,既是文学家,也是书法家,著有《家藏集》等。他与沈周情谊深厚,常常相携出游,风月往还,游毕,互有留宿,要么是吴宽去沈周的有竹居——这有他的诗作《过沈启南有竹别业》《夜宿启南宅,风雨大作》为证;要么,就是沈周去了吴宽的东庄。  东庄,是明代姑苏城东的一处园林。  早在五代时期,这一带曾是钱元僚之子钱文奉的东墅,元末渐废,遂成村舍田畦。明代时,吴孟融——也就是吴宽的父亲—
期刊
摘要:法海寺壁画为明代壁画艺术水平的最高代表,其不论在研究佛教艺术方面还是从绘画本身的价值上,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中位于大雄宝殿内的《帝释梵天图》现如今保存完好,从材料技法、画面形式语言、审美价值上来说都极具代表性。本文试图从帝释梵天图两幅壁画出发,初步分析其中二十诸天人物形象的代表意义,以期传递它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关键词:法海寺壁画;二十诸天;社会价值  一.助名教而
期刊
摘要:2006 年 5 月 20 日,由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组织申报“二人台”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作为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其文本所呈现的内容在演员登台表演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某种变化。该文以二人台古装戏《三国题》为例,对照分析其文本内容与演唱内容的异同。(本文选取刘树宝和任三女两个现场演唱版本与文本进行对照分析)  关键词:二人台、口
期刊
弁言  千年以来,中国汉字的书写材料由刀刻龟骨,到后来以“笔”“纸”为工具来记录文字,汉字形态获得飞速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纸笔的改良和完善,使书法风格也在无意识的发生着变化,每个朝代皆有其独特的书法风尚。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有一段论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法”和“意”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风尚,宋代的文人如何会突破“唐尚法”的藩篱,从而做到“意随心使”呢?  一、唐
期刊
谁架起一道长虹,让丝绸走向苍穹。  ——题记  梦回,我轻吟在大漠孤烟深处,那声声如诉的驼铃静静敲击我激荡的心绪。轻铺宣纸,踏漫漫黄沙于丝绸之路,我雄雄绘制那锦绣中华。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文人墨客皆称奇。是富饶路,盘丝白瓷,锦绣玲珑;是历史路,胡风呼啸,黄沙漫天。便是丝绸之路,大汉兴邦之路,华夏睦邻之路。  千年过往,回眸,是张骞。他意气风发,手持汉节,探寻一方又一方的千里沃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