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人文文化精神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成为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民族文化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和经济发展落后是毕节试验区的显著特点。因此,创新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保护试验区生态,是促进毕节试验区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文化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文化存在,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血液和灵魂,经济发展,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当前,人文文化精神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再生产过程中,成为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在研究毕节经济发展的时候,不能不深人分析毕节民族文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而发掘其对于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积极意义的潜在的“内核”。
一、文化经济概况
1、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沉淀厚重
由于各民族居住的地域不同,居住环境对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毕节高原山区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内,各民族承袭着自己的传统,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积累,创造了绚丽多姿、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这些资源主要有:以狂放的风格被称为 “东方迪斯科”的苗族的木鼓舞、竹竿舞;既承载着苗族波斓曲折迁徒史历程的重要精神文化,也记录了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物质文明,被称为“无字的史书”的苗族服饰;被国际戏剧界称作“戏剧活化石”,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映彝族历史迁徙的古老原始傩戏“撮泰吉”;曾经在波兰获得过世界民间文艺最高奖 ——金山杖奖,在国内的许多民族体育比赛和民族舞蹈比赛中获得大奖,曾经参加了几次中国代表团到国外巡演而获得不少荣誉,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毕节地区独树一帜的苗族芦笙舞蹈-----滚山珠;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神秘的彝族文化“向天坟”;有各少数民族的“劝酒歌”、跳花坡、火把节……然而,由于现代职业与求职要求、现代大众传媒、现代生活方式、外来强势文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掘中,受文化通俗化、大众化、快餐化、娱乐化的刺激,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正在不断地异化或者消失。很多少数民族青少年不热爱、不学习、不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断代趋势。
2、山水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由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毕节试验区山水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最有代表性的有:被称为天下溶洞之王,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打鸡洞;世界最大的天然花园,被称为“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之称的百里杜鹃;被称为“高原明珠”的草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洞天;阿西里西大草原;全国著名彝族文化遗址大屯土司庄园和奢香墓;清咸同农民起义遗址、红军长征遗址……但是,试验区在旅游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宣传上缺少精美的策划和包装,导致民族文化的发掘与旅游文化的结合没有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也就没能给人以更深的印象。 象试验区的“撮泰吉”、“滚山珠”、草海、百里杜鹃、织金洞等这么多有名的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精髓的东西却没有能象贵州的“侗族大歌”等形成有影响力的声誉。我们一方面需要民族文化打造地方名片,一方面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重视程度不够,形成了一个既需要但又缺乏的脱节状况,最后就导致了试验区民族文化开发与旅游文化发展的脱钩,让试验区旅游文化的发展之路走入一种尴尬境地。
二、具体战略思考
1、以先进文化为主导,推进民族文化创新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离不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撑。但是,要使社会和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和发展,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下,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由于毕节实验区交通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各民族传统文化长期处在一种自觉意识的淡漠状态中发展,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主义文化模式,自觉的精神活动还只是一个狭窄的领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历史积淀下来的经验、知识、习俗、天然情感等自在的文化,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此状况下,我们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使这些文化资源变成文化发展的优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此,我们的任务就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引导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的现代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消除那些不利于民族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的陈旧观念和文化内容,使之逐步成为具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征的现代民族文化。
2、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与开发力度,大力培育民族文化创新的少数民族人才。民族文化的创新需要专业的人才,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更是如此。但由于诸多原因,毕节实验区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正在不断地异化或者消失,形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断代。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教育投资,有重点地扶持实验区的民族教育,提高少數民族的文化素质,为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创新提供人才源泉。
3、搞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奠定民族经济发展条件
第一,加大民族文化宣传力度,树立民族文化财富理念。民族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财富,而且是其所在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财富。当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可供消费的特点被人们认识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财产、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等的理念就会被人们所接受,作为一种财产,人们就会把它作为一种资本进行经营,从资本趋利的本性上去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第二,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重点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根据目前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生态比较脆弱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以抢救濒危民族文化为急务,以保护脆弱的民族文化为要务,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任务。通过适度开发,使优秀的民族文化潜藏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让民族文化遗产在新时期发挥出文化资本的职能,造福于试验区的各族人民。
4、坚持民族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观念,走以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路子
发展旅游业,开发民族风情游、自然生态游等,是毕节实验区的优势。因此,毕节实验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更新观念,精心策划,统筹兼顾,使文化经济力形成综合效应。也就是说,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规模,培育出一个支柱产业。把毕节地区文化力与经济力相结合,构成新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通过文化力与经济力的互动,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新的产业,不仅可以增加经济发展总量,创造新的财富源流,还能通过文化产业的扩张和辐射,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一系列环节,带动物质生产领域其他产业的发展,为毕节地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为实现民族经济的复兴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改变毕节实验区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进行民族文化的创新,保护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生态 ,走以民族文化、旅游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未免不是一条好路子。
参考文献
《传承彝族民间文化艺术促进彝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禄亚权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研究》 陆有斌
关键词:民族文化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文化存在,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血液和灵魂,经济发展,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当前,人文文化精神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再生产过程中,成为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在研究毕节经济发展的时候,不能不深人分析毕节民族文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而发掘其对于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积极意义的潜在的“内核”。
一、文化经济概况
1、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沉淀厚重
由于各民族居住的地域不同,居住环境对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毕节高原山区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内,各民族承袭着自己的传统,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积累,创造了绚丽多姿、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这些资源主要有:以狂放的风格被称为 “东方迪斯科”的苗族的木鼓舞、竹竿舞;既承载着苗族波斓曲折迁徒史历程的重要精神文化,也记录了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物质文明,被称为“无字的史书”的苗族服饰;被国际戏剧界称作“戏剧活化石”,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映彝族历史迁徙的古老原始傩戏“撮泰吉”;曾经在波兰获得过世界民间文艺最高奖 ——金山杖奖,在国内的许多民族体育比赛和民族舞蹈比赛中获得大奖,曾经参加了几次中国代表团到国外巡演而获得不少荣誉,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毕节地区独树一帜的苗族芦笙舞蹈-----滚山珠;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神秘的彝族文化“向天坟”;有各少数民族的“劝酒歌”、跳花坡、火把节……然而,由于现代职业与求职要求、现代大众传媒、现代生活方式、外来强势文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掘中,受文化通俗化、大众化、快餐化、娱乐化的刺激,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正在不断地异化或者消失。很多少数民族青少年不热爱、不学习、不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断代趋势。
2、山水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由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毕节试验区山水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最有代表性的有:被称为天下溶洞之王,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打鸡洞;世界最大的天然花园,被称为“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之称的百里杜鹃;被称为“高原明珠”的草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洞天;阿西里西大草原;全国著名彝族文化遗址大屯土司庄园和奢香墓;清咸同农民起义遗址、红军长征遗址……但是,试验区在旅游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宣传上缺少精美的策划和包装,导致民族文化的发掘与旅游文化的结合没有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也就没能给人以更深的印象。 象试验区的“撮泰吉”、“滚山珠”、草海、百里杜鹃、织金洞等这么多有名的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精髓的东西却没有能象贵州的“侗族大歌”等形成有影响力的声誉。我们一方面需要民族文化打造地方名片,一方面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重视程度不够,形成了一个既需要但又缺乏的脱节状况,最后就导致了试验区民族文化开发与旅游文化发展的脱钩,让试验区旅游文化的发展之路走入一种尴尬境地。
二、具体战略思考
1、以先进文化为主导,推进民族文化创新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离不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撑。但是,要使社会和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和发展,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下,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由于毕节实验区交通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各民族传统文化长期处在一种自觉意识的淡漠状态中发展,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主义文化模式,自觉的精神活动还只是一个狭窄的领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历史积淀下来的经验、知识、习俗、天然情感等自在的文化,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此状况下,我们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使这些文化资源变成文化发展的优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此,我们的任务就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引导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的现代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消除那些不利于民族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的陈旧观念和文化内容,使之逐步成为具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征的现代民族文化。
2、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与开发力度,大力培育民族文化创新的少数民族人才。民族文化的创新需要专业的人才,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更是如此。但由于诸多原因,毕节实验区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正在不断地异化或者消失,形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断代。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教育投资,有重点地扶持实验区的民族教育,提高少數民族的文化素质,为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创新提供人才源泉。
3、搞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奠定民族经济发展条件
第一,加大民族文化宣传力度,树立民族文化财富理念。民族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财富,而且是其所在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财富。当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可供消费的特点被人们认识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财产、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等的理念就会被人们所接受,作为一种财产,人们就会把它作为一种资本进行经营,从资本趋利的本性上去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第二,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重点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根据目前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生态比较脆弱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以抢救濒危民族文化为急务,以保护脆弱的民族文化为要务,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任务。通过适度开发,使优秀的民族文化潜藏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让民族文化遗产在新时期发挥出文化资本的职能,造福于试验区的各族人民。
4、坚持民族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观念,走以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路子
发展旅游业,开发民族风情游、自然生态游等,是毕节实验区的优势。因此,毕节实验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更新观念,精心策划,统筹兼顾,使文化经济力形成综合效应。也就是说,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规模,培育出一个支柱产业。把毕节地区文化力与经济力相结合,构成新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通过文化力与经济力的互动,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新的产业,不仅可以增加经济发展总量,创造新的财富源流,还能通过文化产业的扩张和辐射,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一系列环节,带动物质生产领域其他产业的发展,为毕节地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为实现民族经济的复兴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改变毕节实验区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进行民族文化的创新,保护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生态 ,走以民族文化、旅游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未免不是一条好路子。
参考文献
《传承彝族民间文化艺术促进彝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禄亚权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研究》 陆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