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铎作品看行草书的形态美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法的形态指的是外在的形式、形状,历代行草书形态表现各具特色,晚明书家追求视觉效果,多热衷书写巨幅大轴,其代表书家有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傅山等。巨幅大轴的时兴,要求书家的结体等也要拓而大之,其中最成功的实验者当然要属王铎。王铎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对其形态表现予以夸张变形,加强对比,如线条粗细,用笔节奏和欹侧变化等,尤其是涨墨法和行轴线等的成功运用,走出了一条尚态、尚奇之路。王铎让我们领略到了行草书形态表现的神奇,以及书法本身所承载的情感世界,他所创造的艺术空间将是永恒的。
  关键词:行草书;形态;王铎;书法
  引 言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他与中国文明史一样,大致以历史朝代为界点,表现出不同特征,比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等。他既受历史发展的制约,有时也会由于新兴的文化思潮而引发书风的变革,特别是行草书,从章草到今草,从今草到狂草,书写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行草书发展的历程
  草书始于汉末,由隶书演变而来,这种草书称为章草,章草的笔法比隶书更为简易,而且书写速度快,这是一种变革隶法以求实用的新书体。章草书法家杜度、崔瑗、张芝、索靖等在章草书发展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章草的书写形态特征是:用笔上圆笔比方笔多,形态上,字字独立,带有波磔,有明显的隶书意味。
  从章草演变为今草,东汉的张芝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人物,唐张怀瓘《书断》提到张芝:“学崔、杜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张芝的草书形态特点:“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说的是张芝今草改变了章草,字字独立,笔势连绵,气脉贯通的书写形态。
  行草书盛行于晋,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家,把行草书推上历史的新高度,这是行草书第一高峰。行草书的技法和体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完善,并奠定行草书的基本格局,此后1600多年里,行草书就是沿着这一系统而逐步演化。在形态表现上,如王羲之《十七帖》等基本上还是单字成体,上下字笔断意连,不夸张,不变形,总体上典雅精巧,不激不厉,但如王献之《中秋帖》中外拓的写法,且上下字连绵,似乎启迪行草书烂漫形态的诞生。
  行草书的第二高峰是唐宋时期,代表书家有李邕、颜真卿、张旭、怀素、孙过庭和宋四家等,所“羲之如龙,北海如象”,不管是李邕还是颜真卿,明显在行草书形态上,表现出更为雄浑壮美的一面,张旭和怀素,有“颠张醉素”之称,“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酣畅淋漓的书写,把狂草发挥到了极致,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等宋大家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也别开生面,大开尚意书风。尤其是米芾强调“八面出锋”,他们在行草书的形态表现上,各具特色,个性分明。元代书法主旋律是复古回归,行草书的形态表现沿袭“二王”格局,没有太多新鲜面目。
  二、分析王铎行草书的形态与特征
  (一)王铎行草书形态表现
  首先分析一下王铎行草书线条的基本特征,早年多参照二王法帖进行临习,他这一时期的线条给人以硬挺之感,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看出,其线条的主要特点是用笔以中锋为主,有急有缓,抑扬顿挫,用墨浓淡对比强烈,形态变化多端,笔锋藏露兼用,正反兼施,起笔以藏锋为主,收笔多用露锋。如草书临《淳化阁帖》立轴,点画饱满灵动,连接快捷且自然,具有明显的提按顿挫特征,且相互间可随意轻松转换。
  到了中年时,王铎所写的书法作品大多更为注重线条的粗细变化,从这时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非常成熟的线条,基本都是一气呵成。对比王铎早晚期作品,不仅线条粗细对比变化更加夸张,书写也更加圆润,如右图《临王羲之蔡家宾帖》,王铎既得王献之连带的手法,又得王羲之用笔沉稳的意蕴,提按顿挫,顺逆翻转,表现得十分娴熟。王铎“二王”的功力由此可见。不仅如此,他在“二王”点画的基础上,夸张笔法,加强视觉效果,表面上看是临摹之作,而实际上是二度创作,为王铎自家风格。
  二王的书法结构对王铎也有很大的影响,王铎在继承他们精髓的同时,也对其进行改良,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既有疏密,也有正斜,将书法结体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如左图《三宿岩作》中,分别有三种形态,即上实下虚,左实右虚,以及虚实相参。此帖中的线条粗细有着较大的变化,诸如“僧”“来”“客”“明”等均是单字笔画变化较大的。同时在不同字间有着很大的大小变化,最大字和最小字之间的差异比例为4:1,比如“声”字与“知”字之间就存在明显的大小差异。
  对章法来说,一副作品中,如果字太疏,则显得松散,太密则会显得沉闷,而没有生气。王铎行草书章法的特点是,他很善于根据字的笔画的多少依字赋形,形成自然的大小错落,既有粗线条的小字,也有细线条的大字,线条反差大,整体上字距紧,行距疏,可谓造势险峻,欹侧多姿,给人以银河落九天之感。其中王铎章法布局上最显着的特点还是行轴线的巧妙运用。
  三、王铎行草书的继承与创新
  王铎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冲破古人的攀篱,赋予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气息,他的行草书虽源自二王系统,但经过个人不断的吸收和整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章法上,王铎在王羲之和米芾的基础上,大大夸张了明以前传统的制式,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加上以曲线为主的行轴线的巧妙运用,书作整体上纵横恣肆,酣畅淋漓,气势逼人。此外,用墨酣畅淋漓,极具变化性,涨墨法也是王铎用墨的一大创新。王铎的创新是全方位的,但是分解旧有的秩序,并拓展新的空间,可以说是王铎书法尤为突出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书法史上前所未有的。
  王铎一生书法创作的另一个制高点,就是他巨轴行草书,其中“连绵草”的书写方法,使书法线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创造了魅力无穷的形态。其巨轴作品用笔技巧复杂多变,强调擒纵变化,时而紧缩,时而流荡,如惊涛骇浪,气象万千,气势之大,叹为观止。传统的精致尺牍,被这鸿篇的巨制所代替,视觉上的对比不言而喻。
  四、王铎行草书形态表现对后世的影响
  从总体上来说,王铎以其高古雄见的书风,给明末清初的书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事业,给沉闷了几百年的中国书法史带来了一片生机。
  王铎书法天分极高,再加上他一生的苦心钻研,勤奋学习,一日临帖,一日创作,崇古、临古、变古,从而很好地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临创结合,做到了入古出新,达到水乳交融之境。王铎书法艺术的显着特征是草书形态表现的奇特多变,他善于将多种连接方法利用起来,让作品更加灵活生动。王铎的书法具有一种强势的审美理念,其作品中出现的虚实、疏密及快慢的辨证关系足可说明这一点。他的作品充满生命力,给人一种活泼之感,感觉其时刻都处于运动之中。可以说,王铎书法的形态表现达到中国书法的又一新的高度。
  结语
  王铎给世人留下了大量的书法艺术珍品,它拓展了草书新领域,这是后人学习草书,无穷无尽的宝藏。看他的行草书作品,纵横交错,气象万千,雄强俊逸之氣扑面而来。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王铎的出现,书法史该有多大的遗憾。王铎让我们领悟到了行草书形态表现的神奇,以及书法本身所承载的情感世界,他的行草书,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书法爱好者,王铎将是书法史上的一个永久的亮点,他所创造的艺术空间将是永恒的。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研究现状,多从传承与发展研究;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角度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研究趋势做了说明。  关键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  1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研究  有相关论文总结指出:建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优先保护和
期刊
一、现代化时代下的历史建筑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认识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如何更好的维护历史建筑也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焦点问题。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想要确保其能够延续、并在现在和未来使用的过程,建筑保护构成了处理历史建筑和古迹场所及其相关附属物的修理,修复,维护和展示的行动和兴趣。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于各个领域,保护历史建筑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期刊
古诗文阅读,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導下,正被分解为一项一项得分指标,古诗中语言美、画面美、韵律美、情感美的阅读,也变成了一段段答题公式。近年来,有许多老师注意阅读的情感体验,注意诗歌的审美教学,渐渐地回归阅读的本质,我在教学中,也逐渐寻找到一种用色彩体验诗歌阅读的方法,现我将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识古诗色彩  古诗中,往往有一些外显的色彩,让学生一读就能体会到。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期刊
摘要:随着滨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其在前期规划设计及后期施工建设上逐渐显露出严重的问题。原有的自然资源没有充分的保护与利用,从而遭到破坏。因此对海滨公园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文献,及其方法研究,总结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达到滨海公园景观的可持续性、生态性、自我再生性等。  关键词:北方滨海;滨海公园景观;保护与利用  滨海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不仅为
期刊
1.维米尔的基本概况  维米尔所处的时代正是荷兰的黄金时代,社会安定且富足,人民有能力并且愿意出价购买艺术品装饰于家中,正因市场的需求小尺寸的艺术品成为大多数画家的首选创作尺寸。当时社会流行风景画,静物画以及风俗画,由这三类组成了世人耳熟能详的“荷兰小画派”其中代表人物就有维米尔。代尔夫特是一座商贸繁荣的港口城市,经济的繁荣往往也带来了文化的昌盛,维米尔便是为这样的一个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贡献了一生
期刊
摘要:这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影片,但片中的世界并不能看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延续性,而是赤裸裸展现核战之后人类文明毁灭的绝望与悲凉,多年的文明再次被打回蛮荒的原型,食物,水源和女人的匮乏使得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片中有大量对人类未来的富于想象力的寓言性悲观描写,没有名字的演员们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善与恶,文明与野蛮,失落与获得,其先驱的表达手法,独特的想象力,以及片中所蕴含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将吕克·贝松的才华和勇
期刊
摘要:影视等其它以文化故事为背景的综合艺术品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占据了主流市场。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影视是一门在“时”、“空”、“声”、“光”四个维度上加以创作与组合的艺术,离开任何一个元素,现今的影视作品均不会存在,故事性旅游宣传片也不例外。毋庸置疑,利用好影视叙事中的视听语言,从单纯的听觉上的“说”到视觉上的“讲”是必要的。纵观中外电影史,视觉上的景别、光影色彩;听觉上的语言、音响的迭代更新使得叙
期刊
摘要:《我的叔叔于勒》作为经典小说篇目,多年来被很多读者视为批判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金钱关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思想的作品。但就文学文本本身而言,小说中人物本身具有多重特点,细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读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百态的感慨与悲悯。  关键词:人物特点;主题探究  一、虚荣爱财的底层夫妇  《我的叔叔于勒》作为莫泊桑笔下反映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短篇小说,作为经典
期刊
摘要:当代水彩绘画艺术发展逐渐呈多样化趋势。在水彩画的艺术表现中,静物画是人们进行创作中最广泛的题材。那么,肌理表现在静物画的创作题材上就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使得水彩画不再以传统的绘画方式来进行表现,而且更富有灵动性。肌理技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审美内涵,而且还体现了画家自身的智慧与才情,具有神奇的美学特性。  关键词:创作;肌理;静物创作;  一、肌理在绘画创作中的概念  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
期刊
摘要:不同的色彩给人感觉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本文通过对色彩的相关概念,人对色彩的感知等知识的了解发现在移动应用中合理的色彩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有关色彩的常规概念及阐述  1.色彩的主要内容  "色”是指颜色,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颜色,为我们视觉而感知辨识。而"彩”则是指多种颜色交相呼应,诱发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如红、橙、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