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所依附的人(通常是母亲)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恼情绪和不安行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最常见的就是从熟悉的家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从爸爸妈妈身边来到谁也不认识的集体当中。
分离焦虑一般是在孩子8个月~12个月时出现,18 个月时达到最高峰。主要是由于婴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人离开时,面对着不熟悉、不能理解的事件,失去了使他舒适和满意的主要源泉。不必把分离焦虑情绪看成是洪水猛兽,它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之一。
幼儿园分离焦虑
谈到分离焦虑,大家首先想到的就会是幼儿园,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来到集体生活。就在过去的几个月,我家宝宝经历了这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缓解这一时期的分离焦虑情绪,不只是对孩子很重要,对于家长、老师来说也很重要。
以下的场景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小朋友抱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松手,怎么劝都不让走;小朋友在门口哭成一团,家长在门口一步三回头,满脸担忧和舍不得。
从我家宝宝上托班的经历来看,他们大概会经历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号啕大哭,又踢又闹,不管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适应阶段:仍然会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一般会在送他去的时候哭泣,妈妈走后可以很快参与集体活动。
融入阶段:完全不哭,愿意上幼儿园,提到幼儿园会主动说自己的朋友、喜欢的老师。
分离焦虑的表现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类的本能。爸爸妈妈要了解分离焦虑的表现,帮助宝宝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表现在生理上:没有熟悉的成年人陪伴,可能会拒绝上床睡觉;晚上可能会做噩梦;抵抗力可能会下降,常常表现为发烧、感冒、肚子痛等等。
表现在情绪上:对集体活动和游戏不感兴趣,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会恐惧和胆怯,表现为怕黑暗、怕空旷、怕见陌生人、不敢独处一室的情况;表现为对抗的态度,稍有不如意就哭闹、打滚,或者用拒食来表示反抗,坚持自己无理的要求;容易暴怒,孩子脾气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闹、叫喊、扔东西、踢人、咬人、以头碰墙等。可能会因为焦虑表现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
分离焦虑的原因
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宝宝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及早进行调整和缓解,帮助宝宝尽快度过焦虑期。
环境的变化
这是宝宝产生焦虑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中包括:
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进入集体生活,任何事都有规定的时间。在家里可能都随着孩子的意愿,家长会觉得晚点吃饭、晚点睡觉也没有什么,但在集体生活中,吃饭、睡觉、活动都是固定的时间。并且在家里会依照孩子的喜好来做饭,但在幼儿园都是“大锅饭”,这对于挑食、偏食的宝宝来说也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
对独立性的挑战。宝宝在家里吃饭、穿衣都有人帮忙,但在幼儿园都要自己来做,要自己学着吃饭、睡觉、穿衣脱衣、上厕所、玩耍等等,并且还要遵循一定的要求,这对缺乏独立和自理能力的幼儿来说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巨大挑战。
受关注减少。入园之前,一般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一大家子人围着一个孩子,注意力也都在孩子身上,使他已经习惯了大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但是进入幼儿园后,按照师生比例,一般是几个老师对一群小朋友,老师不可能随时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关注。
如何预防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分离焦虑是每个宝宝必经的过程,但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情绪。
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孩子会坐、会走之后,每天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参与到大自然中,培养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多的地方去。
爸爸需要多参与进来。让宝宝能从更多人的身上找到安全感,爸爸可以陪宝宝讲故事、疯玩,建立亲密关系。
跟孩子做一些分离预演。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分别扮演去上班的爸爸妈妈与去上幼儿园的宝宝,预演分离的动作和步骤。
分离的仪式感。平时一定要做到告知孩子自己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并尽量说到做到;若因为有事无法按时回来,需要打电话告知孩子;走的时候亲亲或者抱抱孩子再离开,千万别什么也不说就偷偷离开,这样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只有需求被充分满足的孩子,才能更独立、自信地“离开”,因为他相信自己是被爱被关注的,走到哪里都会有安全感。
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多与同龄小朋友接触。当孩子一岁的时候,可以有计划地带着孩子去一些同龄孩子玩耍的地方,多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们交流、玩耍,使其融入这个集体中去。待宝宝2岁大时,可以适当增加次数。
培养自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家中,要重视宝宝的自理能力,先练习用勺或筷子吃饭,让孩子学习独立吃饭;两岁后再教他们如何解决自己排尿、排便的问题,先训练和指导他们找便盆,然后再训练如何脱、穿裤子并用手纸擦屁股。学会以上事情的孩子,他们可以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提前熟悉了解幼儿园。进入幼儿园的前1、2个月,家人可以多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玩耍,同时分享一些幼儿园的有趣的事情。這样可以使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让他们对上幼儿园有憧憬和向往。
给孩子带玩具。在征求老师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玩具上。
高质量陪伴。家长千万不能有送去幼儿园之后就不用管的想法,在家一定要高质量陪伴,陪孩子看绘本、玩游戏、出去户外活动都可以,让孩子知道任何时候他都是被关注、被爱的,这样的孩子情绪会更稳定,分离焦虑的情绪也更容易转移。
学会表达需求。孩子在集体环境中要想得到帮助,需要明确表达自己需求,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组织语言去表达自身想法,这样能缓解新环境对孩子的不适应。
分离焦虑和其他的情绪一样是正常的情绪,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抱着平常心去看待,慢慢引导,陪孩子平稳地度过。
分离焦虑一般是在孩子8个月~12个月时出现,18 个月时达到最高峰。主要是由于婴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人离开时,面对着不熟悉、不能理解的事件,失去了使他舒适和满意的主要源泉。不必把分离焦虑情绪看成是洪水猛兽,它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之一。
幼儿园分离焦虑
谈到分离焦虑,大家首先想到的就会是幼儿园,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来到集体生活。就在过去的几个月,我家宝宝经历了这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缓解这一时期的分离焦虑情绪,不只是对孩子很重要,对于家长、老师来说也很重要。
以下的场景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小朋友抱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松手,怎么劝都不让走;小朋友在门口哭成一团,家长在门口一步三回头,满脸担忧和舍不得。
从我家宝宝上托班的经历来看,他们大概会经历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号啕大哭,又踢又闹,不管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适应阶段:仍然会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一般会在送他去的时候哭泣,妈妈走后可以很快参与集体活动。
融入阶段:完全不哭,愿意上幼儿园,提到幼儿园会主动说自己的朋友、喜欢的老师。
分离焦虑的表现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类的本能。爸爸妈妈要了解分离焦虑的表现,帮助宝宝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表现在生理上:没有熟悉的成年人陪伴,可能会拒绝上床睡觉;晚上可能会做噩梦;抵抗力可能会下降,常常表现为发烧、感冒、肚子痛等等。
表现在情绪上:对集体活动和游戏不感兴趣,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会恐惧和胆怯,表现为怕黑暗、怕空旷、怕见陌生人、不敢独处一室的情况;表现为对抗的态度,稍有不如意就哭闹、打滚,或者用拒食来表示反抗,坚持自己无理的要求;容易暴怒,孩子脾气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闹、叫喊、扔东西、踢人、咬人、以头碰墙等。可能会因为焦虑表现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
分离焦虑的原因
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宝宝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及早进行调整和缓解,帮助宝宝尽快度过焦虑期。
环境的变化
这是宝宝产生焦虑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中包括:
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进入集体生活,任何事都有规定的时间。在家里可能都随着孩子的意愿,家长会觉得晚点吃饭、晚点睡觉也没有什么,但在集体生活中,吃饭、睡觉、活动都是固定的时间。并且在家里会依照孩子的喜好来做饭,但在幼儿园都是“大锅饭”,这对于挑食、偏食的宝宝来说也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
对独立性的挑战。宝宝在家里吃饭、穿衣都有人帮忙,但在幼儿园都要自己来做,要自己学着吃饭、睡觉、穿衣脱衣、上厕所、玩耍等等,并且还要遵循一定的要求,这对缺乏独立和自理能力的幼儿来说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巨大挑战。
受关注减少。入园之前,一般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一大家子人围着一个孩子,注意力也都在孩子身上,使他已经习惯了大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但是进入幼儿园后,按照师生比例,一般是几个老师对一群小朋友,老师不可能随时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关注。
如何预防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分离焦虑是每个宝宝必经的过程,但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情绪。
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孩子会坐、会走之后,每天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参与到大自然中,培养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多的地方去。
爸爸需要多参与进来。让宝宝能从更多人的身上找到安全感,爸爸可以陪宝宝讲故事、疯玩,建立亲密关系。
跟孩子做一些分离预演。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分别扮演去上班的爸爸妈妈与去上幼儿园的宝宝,预演分离的动作和步骤。
分离的仪式感。平时一定要做到告知孩子自己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并尽量说到做到;若因为有事无法按时回来,需要打电话告知孩子;走的时候亲亲或者抱抱孩子再离开,千万别什么也不说就偷偷离开,这样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只有需求被充分满足的孩子,才能更独立、自信地“离开”,因为他相信自己是被爱被关注的,走到哪里都会有安全感。
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多与同龄小朋友接触。当孩子一岁的时候,可以有计划地带着孩子去一些同龄孩子玩耍的地方,多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们交流、玩耍,使其融入这个集体中去。待宝宝2岁大时,可以适当增加次数。
培养自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家中,要重视宝宝的自理能力,先练习用勺或筷子吃饭,让孩子学习独立吃饭;两岁后再教他们如何解决自己排尿、排便的问题,先训练和指导他们找便盆,然后再训练如何脱、穿裤子并用手纸擦屁股。学会以上事情的孩子,他们可以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提前熟悉了解幼儿园。进入幼儿园的前1、2个月,家人可以多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玩耍,同时分享一些幼儿园的有趣的事情。這样可以使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让他们对上幼儿园有憧憬和向往。
给孩子带玩具。在征求老师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玩具上。
高质量陪伴。家长千万不能有送去幼儿园之后就不用管的想法,在家一定要高质量陪伴,陪孩子看绘本、玩游戏、出去户外活动都可以,让孩子知道任何时候他都是被关注、被爱的,这样的孩子情绪会更稳定,分离焦虑的情绪也更容易转移。
学会表达需求。孩子在集体环境中要想得到帮助,需要明确表达自己需求,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组织语言去表达自身想法,这样能缓解新环境对孩子的不适应。
分离焦虑和其他的情绪一样是正常的情绪,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抱着平常心去看待,慢慢引导,陪孩子平稳地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