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牙齿是人体外露的骨头,恒牙伴随了我们的一生,但现实中有很多人存在正常恒牙埋伏阻生的现象,对牙列及牙合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甚至给人们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本文就正常恒牙埋伏阻生对牙列及牙合关系的影响展开探讨,首先通过数据调查对恒牙埋伏阻生现象进行科学的统计,进而分析了恒牙埋伏阻生的病理,并给出相应治疗方案,最后对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以此为正常恒牙埋伏阻生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恒牙;埋伏阻生;病因;纠正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19-02
阻生牙现象在临床医学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它是指牙齿因为骨、牙或纤维组织阻挡而不能萌出到正常位置,致使牙列出现残缺,牙合出现较大缝隙,秩序紊乱,影响牙齿的正常功能,也使得牙齿失去了美观性。牙齿严重阻生的时候,就会埋伏在粘膜或骨骼中,进而成为埋伏牙。其中恒牙(第三磨牙除外,下同)成为埋伏牙的现象最为常见,是造成牙列及牙合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诸多不便容易造成患者心理的阴影。对于潜伏牙的控制主要还是在于前期的及时发现和纠正。
一、恒牙埋伏阻生的一般现象
(一)临床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从2007年10月份到2013年10月份东莞东华医院口腔科所收纳的替牙期儿童以及牙齿数量不足的成年患者的病例情况,其中正常恒生埋伏阻生的病例有42人,男26人,女16人,年龄分布在7到43岁。
(二)定位方法
在临床上,对于正常恒生埋伏牙的确认主要是通过临床观察结合根尖片、曲面断层片、螺旋 CT等技术手段。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配合使用,其中,32人的恒生埋伏牙定位方法为根尖片水平定位法,8人的恒生埋伏牙定位方法为根尖片、曲面断层片联合定位,还有2人因无法使用上述定位方法,进而采用了螺旋CT 定位法。
(三)研究方法
医师通过给患者及其家属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患者自愿签订或是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后,医师对其中的28人进行了早期干预的治疗手段(实验组),对14人采用了暂时的观察或是采用了畸治疗法进行纠正(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的干预措施主要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采用个别化的干预。其中,主要的关于措施有:(1)助萌法:是指因为出现了多生牙或是牙齿间的间隙不足进而导致恒生牙萌出受阻,同时这些埋伏牙具有一定的萌出能力,此时,就可以通过外科手段来清除恒牙萌出的阻力,增大牙齿的间隙,从而让恒生牙自然萌出来;(2)导萌法:对于牙根已经发育完好,但是没有萌出能力的埋伏牙,就可以采用外科开窗手段,通过正畸牵引导萌的技术来让恒生牙排入牙列;(3)拔除法:对形态变异、冠根方向颠倒、与周围骨质黏连、可能引起邻牙根尖吸收等不能通过导萌法解决的埋伏牙,应早期拔除;(4)序列拔牙法:是替牙期正畸矫治中常用于治疗牙与牙弓大小不调的早期治疗方法,通过有顺序地拔除一系列牙齿而利于恒牙的顺利萌出,治疗时间较长,需要正畸医师的严密控制。对照组采用的方案是: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每周期末拍一次牙片,通过牙片在观察恒生埋伏牙对牙合以及牙列的影响关系。在实验组中,对总体28人的纠正治疗手段为:运用助萌法的有7人,使用导萌法的有14人,使用拔除法的有6人,使用序列拔牙法的有1人。在实验后对着28人进行观察统计,最终做出分析。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相关原理进行统计分析。
(五)纠正治疗结果
42 例埋伏阻生恒牙经 2 年治疗后从中线、咬合、拥挤、散在间隙、邻牙根尖吸收、牙弓形态 6 方面进行观察,结果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n,%)
(六)典 型 病 例
患者,男,43 岁,6 年前被发现右上侧切牙埋伏阻生,因形态异常建议拔除。患者拒绝拔牙,也未按医嘱每 3 个月拍牙片观察。2012 年 12 月 16 日复诊,自述右上中切牙脱落( 图 1、图 2) 。此病例为埋伏阻生牙导致正常牙齿牙根吸收、脱落的典型病例,证明早期诊断和干预埋伏阻生恒牙的必要性。
图1 恒生埋伏阻生的右上侧切牙
图2 恒牙埋伏阻生的左上侧牙致中切牙脱落
二、恒牙埋伏阻生的发病分析
(一)恒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
根据上述的病例统计上颌尖牙导致的恒生埋伏牙受阻的现象最多,上颌中切牙导致的恒生埋伏牙受阻的现象次之,而后下颌尖牙、上颌侧切牙、以及上下颌第二前磨牙导致的恒生埋伏牙受阻的现象依次递减。
1、上颌牙
在本次的统计中,上颌中切牙导致恒生埋伏牙发病的现象占39﹪,其中女性居多,并且,有25%的患者是属于双侧阻生病例。在资料中显示,因为上颌尖牙唇侧埋伏阻生现象最多,占上颌埋伏牙阻生现象的71%,比腭侧埋伏阻生还高出了2.5倍,其中,在尖牙唇侧阻生的发病现象中,儿童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成年人所占的比例较少。
2、下颌牙
在本次的统计中,下颌尖牙埋伏阻生导致恒生埋伏牙发病的现象占35﹪,仅次于上颌中切牙导致恒生埋伏牙发病率。与国外的下颌尖牙埋伏阻生发病率相比,还是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埋伏阻生现象与国外的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种族差异造成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下颌第二前磨牙在牙列中的位置靠后,容易被忽视,并且,不容易被别人发现,所以也很少人会理睬,进而导致了其就诊比例较小。
(二)恒牙埋伏阻生的病因
对于恒生埋伏牙组成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全身性因素主要与内分泌缺陷、纤维性疾病、放射性伤害以及遗传等有关。局部因素主要有:(1)牙胚位置异常;(2)萌出道障碍;(3)牙囊受伤等。
1、上颌切牙
上颌切牙导致的恒生埋伏牙阻生原因主要有牙胚易位、间隙不足、乳牙外伤、多生牙和牙瘤、邻牙移位、萌出方向异常、根骨粘连、乳牙滞留、牙的囊性变、牙齿发育畸形等。在本次实验的42个病例中,上颌中切牙是因为牙胚、牙冠以及牙根错位而导致恒生埋伏牙的病例有12人,占了上颌中切牙的70%左右,只有3个是因为牙齿间间隙不足,所以说,上颌中切牙导致的恒生埋伏牙发病原因主要在于牙胚、牙冠以及牙根错位。当然,还有12个侧切牙阻 5人是生的病例中是由于外胚层发育不良或锁颅综合征导致的。总体上说,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导致的恒生埋伏阻生的病理是差不多的。
2、上颌尖牙
上颌尖牙具有较长的萌生通道,所以,就比较容易出现唇向或腭向错位的现象,总体来说,唇向阻生的原因主要有牙弓太短、牙间间隙不足等。在本次实验中,上颌尖牙导致的恒牙埋伏受阻现象中,有71﹪的比例是唇侧阻生,其中牙间间隙不足导致的恒牙埋伏受阻占58.5﹪。而腭向错位的上颌尖牙中,约有42%伴有相邻侧切牙小或呈锥形、甚至先天缺失。在本次实验中,所有腭侧埋伏阻生现象中,有10人是因为侧切牙异常造成的,也就是说,导致腭向错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切牙异常,使得正在萌发的牙齿失去了切牙的牵引力,进而向腭向生长。对于乳牙牙根吸收受阻或乳牙滞留等现象造成的恒牙埋伏受阻来说,其比例较小,约为18%,其中大多数是因为恒尖牙牙胚发育期间就出现了异位现象,还有一些是因为出现过外伤,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恒尖牙牙胚移位,最终产生了恒牙埋伏受阻现象的出现。
3、下颌尖牙
据本实验的数据显示,间隙不足者占 20﹪,乳牙滞留者占 10﹪,外胚叶发育不全以及锁颅综合症占 20﹪。这表明下颌尖牙埋伏阻生与间隙不足和全身性因素相关。下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较低,仅为上颌尖牙的 1/5,这可能主要与上下颌牙齿的萌出顺序不同有关。上颌尖牙一般在前磨牙之后萌出,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前磨牙前移,导致尖牙萌出间隙不足,发生埋伏阻生。而下颌尖牙一般在前磨牙之前萌出,因此下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相对上颌尖牙低。
三、相关治疗的方案与效果
恒牙埋伏阻生现象会导致牙列错位现象严重,导致牙合过密或是牙缝间距过大等现象,影响牙齿的美观性,甚至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并且,还会影响邻牙牙根吸收等问题。在本实验中,对42个病例分别采用根尖片、曲面断层片、螺旋 CT等手段进行准确的恒牙埋伏阻生定位,进而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两组的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通过早期的诊断和干预,没有产生牙列拥挤、邻牙根尖吸收和牙弓形态异常等现象,并且中线不正、散在间隙、咬合关系欠佳出现的情况也明显减少,因此,及早的对恒牙埋伏阻生现象进行定位诊断和纠正是及其必要的。当然,在使用拔除法时,也造成恶劣牙间空隙较大的现象,影响了实验结果。在使用导萌法时也要注意控制导萌方向以及导萌力度大小,才能保证牙齿正常生长。此外,在定位技术方面,锥形束 CT( CBCT)可以有效的对埋伏阻生牙进行定位,获得准确的高清图像,其图像分辨率是普通 CT 的 8 倍。
参考文献:
[1] 步捷,王旭霞.恒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2012(8)
[2] 姚毅章.早期诊断和干预埋伏阻生恒牙的临床初步研究[J].青海医药,2013(3)
[3] 陈建国,等.下领骨各部位曲面体层摄影放大率的定量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2013(12)
【关键词】恒牙;埋伏阻生;病因;纠正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19-02
阻生牙现象在临床医学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它是指牙齿因为骨、牙或纤维组织阻挡而不能萌出到正常位置,致使牙列出现残缺,牙合出现较大缝隙,秩序紊乱,影响牙齿的正常功能,也使得牙齿失去了美观性。牙齿严重阻生的时候,就会埋伏在粘膜或骨骼中,进而成为埋伏牙。其中恒牙(第三磨牙除外,下同)成为埋伏牙的现象最为常见,是造成牙列及牙合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诸多不便容易造成患者心理的阴影。对于潜伏牙的控制主要还是在于前期的及时发现和纠正。
一、恒牙埋伏阻生的一般现象
(一)临床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从2007年10月份到2013年10月份东莞东华医院口腔科所收纳的替牙期儿童以及牙齿数量不足的成年患者的病例情况,其中正常恒生埋伏阻生的病例有42人,男26人,女16人,年龄分布在7到43岁。
(二)定位方法
在临床上,对于正常恒生埋伏牙的确认主要是通过临床观察结合根尖片、曲面断层片、螺旋 CT等技术手段。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配合使用,其中,32人的恒生埋伏牙定位方法为根尖片水平定位法,8人的恒生埋伏牙定位方法为根尖片、曲面断层片联合定位,还有2人因无法使用上述定位方法,进而采用了螺旋CT 定位法。
(三)研究方法
医师通过给患者及其家属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患者自愿签订或是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后,医师对其中的28人进行了早期干预的治疗手段(实验组),对14人采用了暂时的观察或是采用了畸治疗法进行纠正(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的干预措施主要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采用个别化的干预。其中,主要的关于措施有:(1)助萌法:是指因为出现了多生牙或是牙齿间的间隙不足进而导致恒生牙萌出受阻,同时这些埋伏牙具有一定的萌出能力,此时,就可以通过外科手段来清除恒牙萌出的阻力,增大牙齿的间隙,从而让恒生牙自然萌出来;(2)导萌法:对于牙根已经发育完好,但是没有萌出能力的埋伏牙,就可以采用外科开窗手段,通过正畸牵引导萌的技术来让恒生牙排入牙列;(3)拔除法:对形态变异、冠根方向颠倒、与周围骨质黏连、可能引起邻牙根尖吸收等不能通过导萌法解决的埋伏牙,应早期拔除;(4)序列拔牙法:是替牙期正畸矫治中常用于治疗牙与牙弓大小不调的早期治疗方法,通过有顺序地拔除一系列牙齿而利于恒牙的顺利萌出,治疗时间较长,需要正畸医师的严密控制。对照组采用的方案是: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每周期末拍一次牙片,通过牙片在观察恒生埋伏牙对牙合以及牙列的影响关系。在实验组中,对总体28人的纠正治疗手段为:运用助萌法的有7人,使用导萌法的有14人,使用拔除法的有6人,使用序列拔牙法的有1人。在实验后对着28人进行观察统计,最终做出分析。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相关原理进行统计分析。
(五)纠正治疗结果
42 例埋伏阻生恒牙经 2 年治疗后从中线、咬合、拥挤、散在间隙、邻牙根尖吸收、牙弓形态 6 方面进行观察,结果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n,%)
(六)典 型 病 例
患者,男,43 岁,6 年前被发现右上侧切牙埋伏阻生,因形态异常建议拔除。患者拒绝拔牙,也未按医嘱每 3 个月拍牙片观察。2012 年 12 月 16 日复诊,自述右上中切牙脱落( 图 1、图 2) 。此病例为埋伏阻生牙导致正常牙齿牙根吸收、脱落的典型病例,证明早期诊断和干预埋伏阻生恒牙的必要性。
图1 恒生埋伏阻生的右上侧切牙
图2 恒牙埋伏阻生的左上侧牙致中切牙脱落
二、恒牙埋伏阻生的发病分析
(一)恒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
根据上述的病例统计上颌尖牙导致的恒生埋伏牙受阻的现象最多,上颌中切牙导致的恒生埋伏牙受阻的现象次之,而后下颌尖牙、上颌侧切牙、以及上下颌第二前磨牙导致的恒生埋伏牙受阻的现象依次递减。
1、上颌牙
在本次的统计中,上颌中切牙导致恒生埋伏牙发病的现象占39﹪,其中女性居多,并且,有25%的患者是属于双侧阻生病例。在资料中显示,因为上颌尖牙唇侧埋伏阻生现象最多,占上颌埋伏牙阻生现象的71%,比腭侧埋伏阻生还高出了2.5倍,其中,在尖牙唇侧阻生的发病现象中,儿童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成年人所占的比例较少。
2、下颌牙
在本次的统计中,下颌尖牙埋伏阻生导致恒生埋伏牙发病的现象占35﹪,仅次于上颌中切牙导致恒生埋伏牙发病率。与国外的下颌尖牙埋伏阻生发病率相比,还是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埋伏阻生现象与国外的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种族差异造成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下颌第二前磨牙在牙列中的位置靠后,容易被忽视,并且,不容易被别人发现,所以也很少人会理睬,进而导致了其就诊比例较小。
(二)恒牙埋伏阻生的病因
对于恒生埋伏牙组成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全身性因素主要与内分泌缺陷、纤维性疾病、放射性伤害以及遗传等有关。局部因素主要有:(1)牙胚位置异常;(2)萌出道障碍;(3)牙囊受伤等。
1、上颌切牙
上颌切牙导致的恒生埋伏牙阻生原因主要有牙胚易位、间隙不足、乳牙外伤、多生牙和牙瘤、邻牙移位、萌出方向异常、根骨粘连、乳牙滞留、牙的囊性变、牙齿发育畸形等。在本次实验的42个病例中,上颌中切牙是因为牙胚、牙冠以及牙根错位而导致恒生埋伏牙的病例有12人,占了上颌中切牙的70%左右,只有3个是因为牙齿间间隙不足,所以说,上颌中切牙导致的恒生埋伏牙发病原因主要在于牙胚、牙冠以及牙根错位。当然,还有12个侧切牙阻 5人是生的病例中是由于外胚层发育不良或锁颅综合征导致的。总体上说,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导致的恒生埋伏阻生的病理是差不多的。
2、上颌尖牙
上颌尖牙具有较长的萌生通道,所以,就比较容易出现唇向或腭向错位的现象,总体来说,唇向阻生的原因主要有牙弓太短、牙间间隙不足等。在本次实验中,上颌尖牙导致的恒牙埋伏受阻现象中,有71﹪的比例是唇侧阻生,其中牙间间隙不足导致的恒牙埋伏受阻占58.5﹪。而腭向错位的上颌尖牙中,约有42%伴有相邻侧切牙小或呈锥形、甚至先天缺失。在本次实验中,所有腭侧埋伏阻生现象中,有10人是因为侧切牙异常造成的,也就是说,导致腭向错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切牙异常,使得正在萌发的牙齿失去了切牙的牵引力,进而向腭向生长。对于乳牙牙根吸收受阻或乳牙滞留等现象造成的恒牙埋伏受阻来说,其比例较小,约为18%,其中大多数是因为恒尖牙牙胚发育期间就出现了异位现象,还有一些是因为出现过外伤,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恒尖牙牙胚移位,最终产生了恒牙埋伏受阻现象的出现。
3、下颌尖牙
据本实验的数据显示,间隙不足者占 20﹪,乳牙滞留者占 10﹪,外胚叶发育不全以及锁颅综合症占 20﹪。这表明下颌尖牙埋伏阻生与间隙不足和全身性因素相关。下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较低,仅为上颌尖牙的 1/5,这可能主要与上下颌牙齿的萌出顺序不同有关。上颌尖牙一般在前磨牙之后萌出,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前磨牙前移,导致尖牙萌出间隙不足,发生埋伏阻生。而下颌尖牙一般在前磨牙之前萌出,因此下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相对上颌尖牙低。
三、相关治疗的方案与效果
恒牙埋伏阻生现象会导致牙列错位现象严重,导致牙合过密或是牙缝间距过大等现象,影响牙齿的美观性,甚至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并且,还会影响邻牙牙根吸收等问题。在本实验中,对42个病例分别采用根尖片、曲面断层片、螺旋 CT等手段进行准确的恒牙埋伏阻生定位,进而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两组的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通过早期的诊断和干预,没有产生牙列拥挤、邻牙根尖吸收和牙弓形态异常等现象,并且中线不正、散在间隙、咬合关系欠佳出现的情况也明显减少,因此,及早的对恒牙埋伏阻生现象进行定位诊断和纠正是及其必要的。当然,在使用拔除法时,也造成恶劣牙间空隙较大的现象,影响了实验结果。在使用导萌法时也要注意控制导萌方向以及导萌力度大小,才能保证牙齿正常生长。此外,在定位技术方面,锥形束 CT( CBCT)可以有效的对埋伏阻生牙进行定位,获得准确的高清图像,其图像分辨率是普通 CT 的 8 倍。
参考文献:
[1] 步捷,王旭霞.恒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2012(8)
[2] 姚毅章.早期诊断和干预埋伏阻生恒牙的临床初步研究[J].青海医药,2013(3)
[3] 陈建国,等.下领骨各部位曲面体层摄影放大率的定量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