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秀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是经济效益逐年攀升。随着近年来全县景区重点项目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川河盖景区、县城西街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创建,我县以县城为中心、洪安边城和川河盖为重点、乡村旅游和其他景区景点为补充的全域旅游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有了品牌带动,我县以农业休闲、生态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游客人數和经济效益也呈直线上升趋势。2016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综合收入18亿余元;2017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640余万人次,同比上升56.85%,综合收入32亿余元;今年,全县旅游年接待游客有望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56%以上,综合收入达45亿元。二是旅游景点多处开花。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县涌现出像清溪场镇龙凤花海、“玫瑰之约”、钟灵镇凯堡茶园、洪安镇溜沙茶园、官庄镇雅都荷花、梅江镇兴隆坳农业园区、龙池镇垌坪休闲观光基地、里仁镇莲藕基地、孝溪乡蓝莓基地、石耶镇余梁休闲观光基地等一大批休闲农业观光基地。洪安镇、清溪场镇纳入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镇;大溪乡丰联村纳入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村;官庄镇雅都村、洪安镇新田沟村等15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梅江镇民族村、清溪场镇大寨村等6个村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溪乡前进村、溶溪镇梨园村、石堤镇水坝村等8个村被列入市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隘口镇新院村、清溪场镇永进居委会等6个村(居)被评选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三是基础设施日新月异。道路不通、设施不全,发展旅游等于空谈。近年来,我县抢抓机遇,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打造美丽乡村相统筹,做到基础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治。三年来,我县建成农村公路1172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村民小组畅通率达85%。改造农村危房6657户,有效改善农村住房基本保障。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30个,培育乡村旅游接待户500余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45户。投资2000余万元配备补齐136个行政村环卫设施设备和垃圾中转站整改,农村环境卫生焕然一新。四是旅游活动形式多样。为了达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无淡季”的旅游营销目的,制定并实施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纳凉”、秋季“养生摘果”、冬季“度假赏雪”等四季旅游主题宣传营销计划。每年举办清溪龙凤花海文化旅游节、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清水江龙舟赛、花灯文化旅游节、苗王节等各类主题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二、秀山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短板。
(一)优势。一是秀山县连接贵州、湖南、重庆三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二是舒适的气候;三是便捷的交通;四是丰富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二)存在的短板
一、规划管理比较滞后:首先规划执行不足;其次项目同质化严重;最后是政府主导不够。二、特色品牌培育不够:首先是竞争力不强;其次是特色不突出、营销策略不高。最后是文化挖掘不够。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景点设施滞后、道路建设缓慢、卫生环境较差。(四)投入力度不够。
三、秀山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精心编制规划,强化旅游布局。在整体规划上,充分掌握全县旅游资源基础,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布局,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克服旅游开发遍地开花,盲目扩张造成的广种薄收。比如清溪片区规划可发展以赏花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规划;石堤片区可发展古镇古山古水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规划;梅江片区可发展观光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规划。在线路规划上,以县城、洪安边城、川河盖等已小有名气的景区景点为依托,辐射周边乡镇。按照不重复、多样化、时间合理、主体突出等原则,根据旅游者的需求特点,结合不同时期的时尚和潮流,设计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在具体景点规划上,建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主导产业和自然人文环境,从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下功夫,认真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使乡村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例如清溪场镇大寨村就可以加入灯光元素,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游客在游览完龙凤花海、苗王墓、客寨桥等景点后,就可以到大寨村住宿。同时,可与周围省市、区县艺术学院合作,打造各类艺术创作基地。
(二)找准市场定位,丰富旅游元素。一是大力推广“旅游+”“生态+”模式。通过“旅游+”“生态+”等模式,引进生态体验农业项目,发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采摘果品、运动拓展、乡村酒店、乡村旅游景区、乡村休闲度假区、养生养老基地、特色民俗文化、现代农业体验等旅游产业。例如在梅江镇民族村就可以开设苗绣体验馆,让游客亲身体验织穿苗服、刺苗绣、织苗布,这不仅能提高“金珠苗绣”知名度,还能增加游客参与度、体验度,让游客走下牌桌、放下手机。在发展民宿产业和农业观光地区就可以推广菜地认养、果树认购等服务,让游客参与农耕活动,体验真正农耕文化。二是大力挖掘文化底蕴。要积极研究探索、挖掘保护我县的诸多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花灯文化、楹联文化等方面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建议可以常态化举办文艺演出和民族仪式表演,充分展现秀山厚重的花灯文化和民俗风情。要改变政府艺术团队“单打独斗”的局面,大力培育民间文化艺术团队和民间“高手”,彻底扭转景区舞台无人表演的尴尬境地。三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把民族特色的器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等作为开发重点,积极鼓励企业和农户开发各种旅游商品,加工经营旅游工艺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使旅游商品得到游客垂青,并努力使它达到实用性、纪念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例如龙凤花烛、竹编、土家服饰等商品,都非常具有开发价值和民族特色。同时,对传统工艺品进行更新换代,增全花色品种,提高设计、生产和包装水平。
(三)完善基础设施,做实基础工作。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景区停车场及旅游公共标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培育农村基础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整体思路,培育村级特色效益农业,推进中药材、茶叶、油茶、果蔬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培育特色高效产业。对已经形成规模的产业,开发“旅游+农业”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产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三是提升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常态化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组织乡村度假村、农家乐、旅游公司等管理人员开展集中培训,从经营模式、产品包装、项目设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四是改善乡村基本面貌。严格控制农村违规建房,尽量做到不平山、不砍树、不填塘,依山造势、顺水造景,做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一户一策、建新拆旧、风貌一致。尤其要明确今后原则上不鼓励发展传统农业,规范畜禽养殖,控制养殖规模,规划固定区域发展养殖产业。
(四)加大政策扶持,扩宽投资渠道。当前,我县乡村旅游正处于崛起阶段,要从政策、项目建设、资金等方面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对旅游加工业提供税收、贷款优惠条件,让更广泛的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受惠,激发全民办旅游的热情,形成旅游产业资源整体联动发展。
可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地,积极扶持,简化相关手续,促进土地经营流转。二是加大项目扶持。旅游项目建设尽可能放大倾斜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方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根据生态旅游的项目规模,按一定比例,允许建造接待用房和管理用房,给乡村旅游的永久性建筑设施提供土地使用权限的保障,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在规划布局、建设有序、资金融入上,对乡村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要优先考虑,迅速改善我县旅游发展环境。同时,积极引入企业和民间资金,开发出更好更高层次的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经营格局。
(五)加强市场营销,打造智慧旅游。“好酒也怕巷子深”,不宣传,不营销,只会“养在深闺无人识”。要综合施策,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影响。一是利用各类媒体资源,特别是现在比较火的视频APP和直播平台,通过拍摄微视频、微电影、开展户外直播等方式,宣传我县乡村旅游产品,推荐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餐饮、特色商品,为我县乡村旅游吸引人气提供保障。例如前段时间凤凰山景区在灯光工程改造完成后,不少游客在朋友圈、快手、抖音等平台上传视频,让景区人气突然飙升,周围区县很多游客还把凤凰山亲切的称为“网红山”。二是要提升乡村旅游节会的举办水平,通过举办各种大型乡村旅游节会和深度体验活动,主动参加各类以“节”传“媒”旅游展会,借“节”登高,提升乡村旅游名气。三是建设乡村旅游营销网络,充分发挥我县电商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网络营销与预订服务。
作者简介:张彬,1987年5月生,女,重庆市秀山县人,工作单位:重庆市秀山县委党校。
一是经济效益逐年攀升。随着近年来全县景区重点项目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川河盖景区、县城西街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创建,我县以县城为中心、洪安边城和川河盖为重点、乡村旅游和其他景区景点为补充的全域旅游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有了品牌带动,我县以农业休闲、生态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游客人數和经济效益也呈直线上升趋势。2016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综合收入18亿余元;2017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640余万人次,同比上升56.85%,综合收入32亿余元;今年,全县旅游年接待游客有望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56%以上,综合收入达45亿元。二是旅游景点多处开花。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县涌现出像清溪场镇龙凤花海、“玫瑰之约”、钟灵镇凯堡茶园、洪安镇溜沙茶园、官庄镇雅都荷花、梅江镇兴隆坳农业园区、龙池镇垌坪休闲观光基地、里仁镇莲藕基地、孝溪乡蓝莓基地、石耶镇余梁休闲观光基地等一大批休闲农业观光基地。洪安镇、清溪场镇纳入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镇;大溪乡丰联村纳入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村;官庄镇雅都村、洪安镇新田沟村等15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梅江镇民族村、清溪场镇大寨村等6个村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溪乡前进村、溶溪镇梨园村、石堤镇水坝村等8个村被列入市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隘口镇新院村、清溪场镇永进居委会等6个村(居)被评选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三是基础设施日新月异。道路不通、设施不全,发展旅游等于空谈。近年来,我县抢抓机遇,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打造美丽乡村相统筹,做到基础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治。三年来,我县建成农村公路1172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村民小组畅通率达85%。改造农村危房6657户,有效改善农村住房基本保障。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30个,培育乡村旅游接待户500余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45户。投资2000余万元配备补齐136个行政村环卫设施设备和垃圾中转站整改,农村环境卫生焕然一新。四是旅游活动形式多样。为了达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无淡季”的旅游营销目的,制定并实施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纳凉”、秋季“养生摘果”、冬季“度假赏雪”等四季旅游主题宣传营销计划。每年举办清溪龙凤花海文化旅游节、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清水江龙舟赛、花灯文化旅游节、苗王节等各类主题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二、秀山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短板。
(一)优势。一是秀山县连接贵州、湖南、重庆三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二是舒适的气候;三是便捷的交通;四是丰富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二)存在的短板
一、规划管理比较滞后:首先规划执行不足;其次项目同质化严重;最后是政府主导不够。二、特色品牌培育不够:首先是竞争力不强;其次是特色不突出、营销策略不高。最后是文化挖掘不够。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景点设施滞后、道路建设缓慢、卫生环境较差。(四)投入力度不够。
三、秀山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精心编制规划,强化旅游布局。在整体规划上,充分掌握全县旅游资源基础,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布局,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克服旅游开发遍地开花,盲目扩张造成的广种薄收。比如清溪片区规划可发展以赏花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规划;石堤片区可发展古镇古山古水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规划;梅江片区可发展观光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规划。在线路规划上,以县城、洪安边城、川河盖等已小有名气的景区景点为依托,辐射周边乡镇。按照不重复、多样化、时间合理、主体突出等原则,根据旅游者的需求特点,结合不同时期的时尚和潮流,设计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在具体景点规划上,建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主导产业和自然人文环境,从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下功夫,认真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使乡村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例如清溪场镇大寨村就可以加入灯光元素,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游客在游览完龙凤花海、苗王墓、客寨桥等景点后,就可以到大寨村住宿。同时,可与周围省市、区县艺术学院合作,打造各类艺术创作基地。
(二)找准市场定位,丰富旅游元素。一是大力推广“旅游+”“生态+”模式。通过“旅游+”“生态+”等模式,引进生态体验农业项目,发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采摘果品、运动拓展、乡村酒店、乡村旅游景区、乡村休闲度假区、养生养老基地、特色民俗文化、现代农业体验等旅游产业。例如在梅江镇民族村就可以开设苗绣体验馆,让游客亲身体验织穿苗服、刺苗绣、织苗布,这不仅能提高“金珠苗绣”知名度,还能增加游客参与度、体验度,让游客走下牌桌、放下手机。在发展民宿产业和农业观光地区就可以推广菜地认养、果树认购等服务,让游客参与农耕活动,体验真正农耕文化。二是大力挖掘文化底蕴。要积极研究探索、挖掘保护我县的诸多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花灯文化、楹联文化等方面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建议可以常态化举办文艺演出和民族仪式表演,充分展现秀山厚重的花灯文化和民俗风情。要改变政府艺术团队“单打独斗”的局面,大力培育民间文化艺术团队和民间“高手”,彻底扭转景区舞台无人表演的尴尬境地。三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把民族特色的器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等作为开发重点,积极鼓励企业和农户开发各种旅游商品,加工经营旅游工艺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使旅游商品得到游客垂青,并努力使它达到实用性、纪念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例如龙凤花烛、竹编、土家服饰等商品,都非常具有开发价值和民族特色。同时,对传统工艺品进行更新换代,增全花色品种,提高设计、生产和包装水平。
(三)完善基础设施,做实基础工作。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景区停车场及旅游公共标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培育农村基础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整体思路,培育村级特色效益农业,推进中药材、茶叶、油茶、果蔬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培育特色高效产业。对已经形成规模的产业,开发“旅游+农业”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产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三是提升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常态化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组织乡村度假村、农家乐、旅游公司等管理人员开展集中培训,从经营模式、产品包装、项目设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四是改善乡村基本面貌。严格控制农村违规建房,尽量做到不平山、不砍树、不填塘,依山造势、顺水造景,做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一户一策、建新拆旧、风貌一致。尤其要明确今后原则上不鼓励发展传统农业,规范畜禽养殖,控制养殖规模,规划固定区域发展养殖产业。
(四)加大政策扶持,扩宽投资渠道。当前,我县乡村旅游正处于崛起阶段,要从政策、项目建设、资金等方面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对旅游加工业提供税收、贷款优惠条件,让更广泛的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受惠,激发全民办旅游的热情,形成旅游产业资源整体联动发展。
可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地,积极扶持,简化相关手续,促进土地经营流转。二是加大项目扶持。旅游项目建设尽可能放大倾斜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方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根据生态旅游的项目规模,按一定比例,允许建造接待用房和管理用房,给乡村旅游的永久性建筑设施提供土地使用权限的保障,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在规划布局、建设有序、资金融入上,对乡村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要优先考虑,迅速改善我县旅游发展环境。同时,积极引入企业和民间资金,开发出更好更高层次的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经营格局。
(五)加强市场营销,打造智慧旅游。“好酒也怕巷子深”,不宣传,不营销,只会“养在深闺无人识”。要综合施策,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影响。一是利用各类媒体资源,特别是现在比较火的视频APP和直播平台,通过拍摄微视频、微电影、开展户外直播等方式,宣传我县乡村旅游产品,推荐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餐饮、特色商品,为我县乡村旅游吸引人气提供保障。例如前段时间凤凰山景区在灯光工程改造完成后,不少游客在朋友圈、快手、抖音等平台上传视频,让景区人气突然飙升,周围区县很多游客还把凤凰山亲切的称为“网红山”。二是要提升乡村旅游节会的举办水平,通过举办各种大型乡村旅游节会和深度体验活动,主动参加各类以“节”传“媒”旅游展会,借“节”登高,提升乡村旅游名气。三是建设乡村旅游营销网络,充分发挥我县电商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网络营销与预订服务。
作者简介:张彬,1987年5月生,女,重庆市秀山县人,工作单位:重庆市秀山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