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其寺多塔多举世闻名。然而,在其东北百余公里的灵丘县曲回寺一带,有一处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最大的塔林——唐代石佛冢群,却鲜为人知。
   据元至元二十二年蓬庵《曲回禅寺碑记》载:“大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大禅师惠感“奉诏创建此寺,持旨赐曲回山寺”。“天宝十年(751)奉诏因建石塔三百六座”。
   石塔外观为圆形墓丘状,穴内存放着数量不等(5尊,或10尊,或30尊)的石雕佛像,故称“石佛冢”。石雕像或佛或菩萨或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雕像大者高1米,小者不足30厘米,有圆雕、半圆雕,也有浮雕。村西斗江岗1号石佛冢高约3米,周长30米。冢穴为一长方形石框,长约6米,宽约2米,高约2米。石框上方用石条封顶,顶上为封土堆。冢南端有巨石封门,石门上刻有“大禅师道秀和尚”、“大禅师道信和尚”、“大禅师法忍和尚”等7位和尚的法号及浮雕像。封门石右侧边缘上刻有“天宝十载”。冢穴石框内中轴线自南而北排列有5尊结跏趺坐的佛像,头有螺髻,两耳垂肩,面部丰润,眉清目秀,口角分明,姿态优美。中轴线两侧还各立有5尊较小的佛像、菩萨像。在20世纪70年代初,曲回寺村村民“学大寨”改河造地时,曾在村南四塔地无意中挖开一个石佛冢,内存小型石佛雕像30尊。
   石佛冢穴除石框形外,还有一种圆圈形结构的。2001年8月中下旬,山西省文物局考古队发掘的曲回寺16号、6号石佛冢,外观均为墓丘状,但封土下却是用石块垒起的3个圆圈,外圈大里圈小,石佛像则分别镶在石圈内。石雕佛像取材当地的花岗岩,多为白色。近年在曲回寺村南及村东一带山上发现了当年雕刻佛像的采石场。
   石佛冢群的分布范围,据《碑记》载:“其四属方隅东至万先公之所居,南接北岳,西连五台,北至唐流,充为官寺”。306座石佛冢,经县文物部门多年考察,现已发现50座,其中曲回寺村周围27座。经过1250多年的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的破坏,其余256座石像冢外观上已难以辨认了,仅已发现有石佛冢的地域范围约有40平方公里。按已出土的石佛冢内所藏石佛数量平均数推算,曲回寺306座石佛冢内石雕像约在4500尊左右。
   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这一大型地下佛教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如此之广,埋藏石佛像如此之多,在国内外尚属首例。至于为什么在这里雕刻如此数量之巨的石佛像并埋藏在地下,还是一个待破解的千古之谜。山西著名佛教专家崔正森考证后认为,曲回寺是五台山清凉寺的下院,唐玄宗的皇家道场。其石佛冢群是比国内最著名的河南少林寺塔林及山西柳林县南山寺(又名灵泉寺)塔林创建时间还要早、规模还要大的塔林,可与陕西秦皇兵马俑互为兰菊之美。这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物瑰宝,是我国塔文化园中的一株光辉无比的艳丽奇葩!曲回寺石佛冢群,1986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回寺规模宏大的塔林和数量巨大的精美石雕佛像,为研究唐代中期的历史和佛教文化以及石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2001年8、9月间,国家文物局两位司长和省政府刘振华省长先后到实地进行了考察,要求灵丘县政府依法保护这一罕见的佛教文化遗址,进一步考证研究有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搞好开好利用。
   曲回寺一带具有优越的交通和自然环境。石佛冢大部分分布在108国道两侧,这里是京、津、保地区通往五台山的必经之地。曲回寺村位于山西灵丘、繁峙及河北阜平交界地带的群山环抱之中,其地形有九龙下山入虎回头之势,自古以来就是风景秀美之地。这里青山碧水,气候温和,一派塞外江南景色。一旦经过科学规划并开发出来,必将成为京原公路线上一处独具特色、潜力巨大的旅游胜地。
   (责编 东曙)
   (题图为灵丘曲回寺唐代石佛冢斗江岗1号冢封门石7位大禅师浮雕)
  
其他文献
山西省劳动模范、临汾市优秀政协委员、乡宁县煤炭运销公司经理贾保林,40出头,军人出身,高挑的身材显示着干练利索,浓眉大眼蕴藏着精明强干。在临汾市煤运公司工作期间,他多次受到省、市公司的奖励,2000年荣获全省煤运系统“百佳销售管理能手”称号。2001年9月任乡宁县煤炭运销公司经理以来,他坚持改革,强化管理,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不到两年时间,就使乡宁县煤炭运销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位居临
期刊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  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奋斗,努力探索救国救民  的真理。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随着历史的发展而  发展,跟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不  断更新,能够“顺乎天理,合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  合乎人群之需要”,在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  们循着孙中山思想发展的轨迹,对孙中山思想观念的  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做一探索。  
期刊
阳泉市赛鱼村,原属平定县管  辖。村里有一所院子,是当年的平  定第五高小。院子由一个大院和  四个小院组成,整体呈“器”字型。  大门在右下角的小院,门楼上赫  然刻着两个大字:耕读。进得门  来,往前走上一个台阶,是第一座  教室。从这座教室门前拐弯向里  走,即是大院(正院),大院靠西是  又一座教室,习惯上称大教室。大  院分别通着另外三个小院,小院  边各有教室、教师办公室、学生宿  舍
期刊
1949年春,太原被解放军包围已半年了,城内粮  源被切断,尽管南京方面每天派美国航空队出动80  架次飞机空运粮食,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且武  宿机场已被解放军占领,只能在太原城附近修建简易  机场,简易机场也常遭解放军炮击,经常修补或易地  重修,局势日益紧张。   我当时在阎锡山身边任中校侍从医官。阎锡山为  困守太原筹措粮草等四处求援,是年3月初曾飞往青  岛,我为随从人员之一
期刊
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座著名的海军城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在这座海军城里,有一个占据最佳位置的烈士陵园,里面陈列着为解放和保卫舟山而捐躯的烈士的事迹。在陵园众多的墓群中,有一个墓群特别醒目,它由38个坟墓组成,其正面有一个青石碑,上面书写着“1385部队遇难烈士纪念碑”几个字。这个墓群座落在烈士陵园的正中间山道上,站在其前面,正好可以眺望茫茫东海。人们之所以将这个
期刊
我们的车颠簸在前往怀仁县马辛庄乡仝庄村的乡间小路上……   我们知道:就是从这条小路上,在20世纪60年代走出了一位全国劳动模范。   她叫马凤英,已年近八旬。曾经有那样灿烂的记忆抒写在她生命的年轮中,到今天,当岁月不经意地流逝,属于她的该是怎样一份情怀?!   ———这份记忆永远会存在于共和国红色的档案中,如同车窗外的秋景,在无语中诉说着丰硕。   一处平凡的农家小院,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
期刊
我是雷锋的一个战友,一个十分特殊的战友。   因为工作的关系,1960年,我曾和雷锋在一起相处了短短的79天。在这79天里,我真正认识了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士兵,一个伟大的普通人。尽管雷锋产生于一个政治需要的年代,但他的精神内核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磨蚀。相反,随着政治色彩的淡化,今天站在我们面前的雷锋应该更加亲切,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和理想,因此,我想打破40余年的沉默,说出一些鲜为人知的
期刊
1935年6月,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四川省西北部  雪山深处的懋功地区会师,然后准备过草地北上,8  月,两个方面军的红军又混编组成左路军和右路军,  分路准备粮草北进。   我是红四方面军总部的警卫战士,两个方面军混  编后,我仍在张国焘所在的左路军总部,当时,原红一  方面军的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等领导也随红  军总司令部编入左路军,与张国焘等人一同指挥左路  军行动。因此我就有机会
期刊
十     在王家庄东面三里附近山头,前梯队与唐天际他们会面了。唐天际惊喜地说:“师长,旅直和二团团直已在前面走了,我们马上跟过去吧。”   “别急,我们先到山顶看看。”他和李达、唐天际等登上一个山头,用望远镜向四周观察了许久。刚才拐弯避敌见到火光的地方是左侧约三里以外的王家庄,估计敌人是在烧房子。王家庄往西往北,到处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火光。再往东北方邯长路及响堂铺、神头方向——即新一旅原计划要
期刊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各种宗教采用兼容并蓄的政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都可以自由传入,具体表现在建筑上就是佛寺、道观、塔及一些民间祭祠堂的修建上。这样太原在元代出现了兴建宗教建筑的兴盛时期,本文对此作些介绍。    一、元代太原道教与道教建筑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以老子为教主创立了道教,至元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几经兴衰,金、元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