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雱《南华真经新传》中的孔子形象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庄子》一书中,孔子的形象大概可以分为三类:道家形象、被批判的儒家学派宗师及受道家高人所感的悟道者。王雱并不排斥孔子的道家代言人形象,并且认为孔子作为道家代言人时所作的言语为高见,但对于孔子的后两种形象,却是极力辩驳的,尽可能维护孔子儒家宗师的形象,最后使孔子成为了一个具有道家学说之妙的儒家宗师,使孔子兼具了道家宗师和儒家宗师两种形象,进而调和了儒道的矛盾,引儒入道、以道解道的儒道调和也就成了王雱的庄学思想。
  关键词:庄子;王雱;孔子形象;庄学思想
  一、王雱其人其书
  王雱乃王安石之子,字元泽,史称其人“聛睨一世,无所顾忌,其狠愎本不足道,顾率其傲然自恣之意,与庄周之滉漾肆论,破规矩而任自然者,反若相近”,著有《老子訓传》、《佛书异解》及《南华真经新传》等,曾参加修撰其父王安石为确立变法理论依据所主持的《三经新义》。
  王雱也是其父王安石的门人,是荆公学派庄学群体的一员,王雱的庄学思想深受其父王安石的影响。王雱在诠释《天下》篇时,几乎和王安石的《庄周论》如出一辙。但王雱对其父王安石的学说是有所超越的,如王安石认为庄周的学说是邪说,只可善其意不可善其说,而王雱却将这些学说看做是高言尽道。
  关于《庄子》,王雱作了很多新的见解,故名之为新传,其中当然也包括《庄子》书中所提到的关于儒家圣人孔子的部分。
  《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而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必然存在矛盾,那么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道家著作《庄子》一书中的形象必然是为道家学派思想服务的,要么以俨然道家高人的形象出现,要么以饱受指责的儒家圣人的形象出现,或者是一个为道家高人所感的悟道者形象出现,而对于《庄子》中所出现的不同的孔子形象,王雱在《南华真经新传》中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可谓是对《庄子》中孔子形象的重塑。而这种重塑,对我们理解王雱的庄学思想有着重大意义。
  二、《南华真经新传》中的孔子形象分析
  在王雱的《南华真经新传》中,王雱对孔子的道家代言人形象给予了肯定,他并非曲解孔子站在道家立场所作的言论,而是仍以道家身份对其作了一番见解。但对于《庄子》中孔子作为被批判的儒家宗师时,王雱却是极力维护孔子儒家宗师的地位,甚至对于为道家高人所折服而转而求道的孔子之形象,也极力以偏向儒家的思想来为孔子辩解,极力维护孔子儒家宗师的形象。可见,王雱没有排斥孔子的道家代言人形象,却也没有放弃孔子的儒家宗师形象,使得孔子既是一位道家高人,也是一位儒家宗师。
  (一)道家形象
  孔子在《庄子》书中以道家思想代言人形象出现最为典型的是在《人间世》篇,此篇开头说道: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至。”曰:“将至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仲尼曰:“若殆往而刑耳”。
  对此,王雱在此下的传中提到“故仲尼者无我也”、“颜回者克己也,克己,则未至于无我”,还提到“夫仲尼之无我,则无私无为也;颜回之克己,则有思有为也”。当仲尼接着告诉颜回“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王雱则说到“此皆有思有为之致也”,对于仲尼所说“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王雱在《南华真经新传》中也说“圣人无名所以无为,无智所以无得,无为则物莫不归,无得则物莫与竞,常人好名用智,而所以有为有得也,有为则物不相服,有得则物必与竞”。从以上出现的“无我”、“无为”、“无名”等不难看出,王雱是以道家无为的思想来阐释原文的,是与道家思想相符合的。
  孔子还举出古时贤人的例子来教导颜回:
  且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戳;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
  在此处的孔子看来,关龙逢、王子比干、尧和禹,都是求名实者,为名实所累,如果这些人都不免于累,那么颜回则更难免于名实之累,更是“往而刑耳”。对此,王雱所持的观点并非是儒家所提倡的有为思想。
  除了无为之外,道家另一重要思想是任自然。在《人间世》篇中,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因为“阴阳之患”和“人道之患”所累,于是向孔子请教,孔子告诉他: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孔子让叶公子高顺其自然,安然接受命运所带来的一切,即使“不可奈何”,也“安之若命”。王雱对此在传中说道:
  夫内事父而外事君,是有诸身而已。有诸身,必有诸事,不可遁去而已矣,故曰不可逃于天地之间。此事之自然,而惟能顺其自然,则免于忧累矣。
  王雱同意《庄子》中孔子所说的顺其自然之法,认为顺其自然,叶公子高便可“免于忧累”,这是符合庄子本意的,也是符合道家思想的。可见,在王雱的《南华真经新传》中,王雱所认同的孔子,俨然是道家宗师的形象,时常以道家高人的口吻教诲他人,和《庄子》中的原意是相符合的。
  (二)儒家形象
  孔子在《庄子》一书中,除了以道家宗师的形象出现,还有儒家宗师和被道家高人点化的悟道者两种形象。   在《人间世》一篇中,当孔子到楚国去的时候,楚狂接舆走到孔子的门前唱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显然,楚狂接舆此处有嘲讽孔子的意味,批评了孔子的处世之道,认为在今天这个世道,仅仅能保全生命就已经不错了,而孔子还“临人以德”,在人们的面前用德来炫耀自己,这是不可取的,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便在《廬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中写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对此,王雱在传中说道:
  大圣人与世推移,而不凝滞于物,物亦莫能伤之矣。孔子之心,未尝以经世为事,其所以推而行之者,直随时而已。故时之可行,则成其功;时之可止,则全其生。泛然无碍,而盛衰不自以知觉,此圣人之心如此也。故接舆之歌,所以寓圣人之心,而庄子引之以经世之道,而亦自叹其不得于时,故曰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原本楚狂接舆是嘲笑孔子的处世之道的,也就是儒家的经世致用,有为有思,王雱则说孔子未尝以经世为事,而是顺应潮流,随时而已。在王雱看来,接舆所唱之歌,并非是批评孔子,反而是“寓圣人之心”,所唱正是孔子所想的。庄子此处引接舆之歌,是为了批判孔子的处世之道,也就是儒家的有为思想,进而阐明道家无为的思想,即“无用之用”,王雱则将其曲解为庄子不得于时,将庄子塑造成了怀才不遇的形象,更倾向于儒家思想。如此一来,楚狂接舆便不再是嘲笑孔子,孔子也成为了能够“与世推移”的儒家圣人。
  三、亦道亦儒:王雱的庄学思想
  前面我们说道,王雱在《南华真经新传》中对原本《庄子》中的孔子之形象进行了重新分析,既肯定了孔子为道家代言时的高言妙道,也极力为孔子辩解,维护孔子儒家宗师的正面形象,使得孔子兼具儒家宗师和道家宗师两种角色。由此,我们可以管窥王雱的庄学思想,不难发现,王雱在塑造孔子形象的过程中,既以道解道,站在道家立场来分析孔子的言论,也以儒解道,站在儒家立场来解释作为道家经典的《庄子》中的关于孔子的言论。王雱在努力调和儒道的矛盾,从《南华真经新传》不难看出,孔子既有儒家形象,也有道家形象,但不得不说,这本就是一种矛盾,儒家与道家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
  (一)以道解道
  在《庄子》一书中,孔子很多时候并非是以其原本的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形象出现,反而阐述的是道家的观点,对于这些言论,王雱也并非像其父王安石那样摈弃这些所谓骀荡之言,而是以庄子解庄子,站在道家的立场来阐释《庄子》中出现的孔子所说的关于道家思想的言论,还其本真,如前面我们所说的,王雱在阐释《人间世》篇便提到了道家的无为和任自然的思想。王雱并非固执于孔子的儒家宗师的地位,而是着眼于《庄子》一书,从书中寻找思想的源泉。从王雱关于《庄子》中的孔子道家形象的见解我们已可以管窥一二,除了有关孔子的言论之外,王雱以道家思想阐释庄子,即以庄子解《庄子》之处,则更是不胜枚举。如《南华真经新传》开篇《逍遥游篇》便说道:“夫道无方也,无物也,寂然冥运而无形器之累,唯至人体之而无我,无我则无心,无心则不物于物,而放于自得之场,而游乎混茫之庭,其所以为逍遥也。”
  (二)以儒解道
  王雱多以道家思想来阐释《庄子》中孔子的言行,尤其是孔子以道家学派代言人的形象出现时,但我们也应看到,王雱也常站在儒家的立场来阐释《庄子》中孔子的言行。除了我们前面阐述孔子儒家形象时所举的诸多例子,还可以有力佐证这点的便是王雱在传中反复强调的经世思想,在《人间世》篇中孔子与颜回谈论心斋处,王雱便说道“夫心斋本于无我无心也,此颜回悟心斋之言而遂忘于己也,故曰未始有回也。未始有回,则亦可以经世矣”。同样在《人间世》篇,叶公子高将使齐国,因惧阴阳之患和人道之患而问于孔子,王雱也在其下的传中说道“经世之道必先于忘身,而其次在信命”。甚至于在《人间世》篇的最后,楚狂接舆游于孔子之门处,王雱也在传中写道“知其不材,明其无用,则经世之道尽矣”。可见,王雱除了倾向道家的一面,也有倾向于儒家的一面,既以道解道,也以儒解道。
  四、结语
  《庄子》中所出现的孔子形象,本都是为道家思想服务的,是庄周为了褒扬自己的学说而在书中引入了当时颇有影响力的孔子。而王雱在《南华真经新传》中却做出了不同的阐释,使得孔子作为儒家宗师出现在《庄子》中的反面形象变成了正面形象。王雱也并没有否定庄子的学说,没有完全歪曲孔子所说的本应归属于道家的言论,而是以道解道。这样,孔子的形象在王雱《南华真经新传》中便得到了重塑,既是儒家宗师,也是道家圣人。
其他文献
摘要:莫里哀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喜剧家,在法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李健吾作为中国研究莫里哀喜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而李健吾不仅是翻译家和研究者,也是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那么,在对莫里哀喜剧的研究过程中,定会涉及到对他喜剧的批论,同时,作为戏剧家的李健吾在创作过程中也会受到莫里哀的影响,将其的喜剧创作方法内化在自己的创作中。  关键词:李健吾;莫里哀喜剧;内化与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技师学院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技师学院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因此,就需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如何掌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技巧是每一个技师学院班主任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就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艺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有效的沟通技巧,希望有助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关键词:技师学院;班主任管理;沟通艺术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史一门兼具知识性、系统系、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学科,也是初中理科中的母学学科,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影响。但是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再加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孩子自制力较差,还有很多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兴趣不浓厚,畏难情绪严重,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就以农村初中学生为例,就如何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教育理论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主,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教育理论是以科学为主,借助分层教学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本文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展开分析,以此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以期学生整体数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在初中教育阶段中,数学科目十分重要,然而因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的缘故,大部分初中
期刊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中采用模拟教学方法,让学生“模拟”财务工作者的角色,亲身去“实践”会计学的原理,以理论去指导实践,以实训“反哺”理论,真正掌握财务理论,并学以致用。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  关键词:基础会计;模拟教学法;实训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可以说是学生从普通阶段的教育引入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门”,能否
期刊
摘要:语文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把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把语文融入到生活中,将生活与语文和谐结合。这样一来,语文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本文主要从诗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以及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方案这两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职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分析  引言:  在中职教育中,语文作为一门文化课基础学科
期刊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时的上海可谓是红极一时。即使是到今天,其作品也仍有很大的读者群。几十年来,对于张爱玲的研究成果颇丰,大多数是针对于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张爱玲作品的叙事艺术、苍凉感的体现、女性意识、婚恋与家庭观、女性人物形象解读,以及对张爱玲的翻译的研究。但对于张爱玲对外国文学的接触与吸收的研究,显得并不热闹。但事实上,张爱玲对于外国文学,尤其是英国文学,阅读颇多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行,有关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也屡见不鲜,高职院校对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也越来越明确,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逐渐上升。然而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会计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问题及措
期刊
摘要: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因为这种颠倒了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教学程序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它不仅将课堂还给大学生,可以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惯性,而且教学主体通过互动实现共同成长。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学修养课程,提高大学生文学修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实践教学是符合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发展需要,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基
期刊
摘要:俄国现实主义大家果戈里在一八三四年创作了小说《狂人日记》,而在果戈里《狂人日记》出世后的八十四年之后,即一九一八年,中国的伟大思想家鲁迅也创作了与果戈里的作品同名的小说《狂人日记》,后被定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体式和构思上明显受到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启发与影响,仔细研读两个文本又会发现两个文本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试从两个文本中相同的“狂人”和“狗”这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