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行,有关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也屡见不鲜,高职院校对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也越来越明确,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逐渐上升。然而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会计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问题及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定位分析;优化措施
教学体系是由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结构、教学框架、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多项内容综合组成的统一整体,其包括教学顺序、过程、方法、内容、结果、评价、总结等多项要素,是确保教学科目顺利实施教学、提升科目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体系的设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将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问题及措施進行具体分析。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教学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实施目标首先是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人才,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其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本身的目标设置必然是一致的。因此受到高职院校本身教学资源及学校定位的限制,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学生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会计或者出纳职位的能力要求,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上述企业或者单位经济业务处理,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其次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手工帐及电算处理工作;最后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财务审计能力,具备后续财务工作的发展基础。
1.2 职业本身定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取范围可以分为会计职位和非会计职位两种类型。其中会计职位必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会计职位本身的工作内容繁多,包括出纳、收银、工资、成本、资金、费用、核算、制表以及财务管理、会计主管、数据录入、电算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财务经理、会计科研、会计教学等并不属于会计职位范围。因此总结来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职位范围包括出纳、会计、审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多项范围,其中出纳、会计是最符合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培养目标的职位类型。但非会计职位中也有不少职位类型涉及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例如企业管理、企业统计等。
1.3 工作能力定位
个人在企业中的工作能力可以分为基本能力、拓展能力及关键能力三种类型,以基本能力为例。基本能力是一个人从事该职位的基本工作能力,一般包括2~4项能力类型,其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岗位的人往往需求也不同。其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会计流程运用能力、经济业务处理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电算系统操作能力等;拓展能力则是个人在企业工作中基本能力的延伸与升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工作中所需要的拓展能力包括财务报表的审核能力、电算系统的管理能力、企业基础理财能力等;关键能力则是个人在企业工作中除基本能力以外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是解决个人企业工作问题的关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掌握的重要基础,对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整体教学内容偏向理论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其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的练习和培养,院校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及市场的需求为其培养具备多种实践应用能力的劳动型人才。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要求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学校能够以学生为主,重点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引领。然而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有深刻认识,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仍然遵循着以教师为教学主题的教学模式,整体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会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关注点较少,有些学校甚至对学生会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不闻不问,最终导致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存在着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如此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练习的现象,自然导致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有效发挥其教学效果,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目标了。总体来讲,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认知较差或者存在误差,对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体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定位不够准确,对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置不合理,由上至下的不重视最终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无法发挥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2.2 实践教学资源有所欠缺
充足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确保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其可以分为精神资源、物质资源两种类型。其中精神资源即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指导性精神、学习性思想,对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关注程度等等。然而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没有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投入足够的重视程度,那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精神指导也就无从谈起。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在缺乏高屋建瓴的规划指导情况下,其所能发挥的教学效果自然受到不利影响。而物质资源则是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均拥有自身的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实验室,然而在具体的社会资源、渠道资源、就业资源、实习资源、实践资源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失现象,例如无法与外界企业建立良好联系来输送会计人才进行实习、缺乏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联系渠道等等,都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有所欠缺的明显体现,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自然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结合上述问题,本文特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质量管理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然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即使只能拥有较少的实践课程课时比例,也应该加强对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质量管理,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实践课程授课服务。针对以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管理措施缺乏的現象,会计专业教师应针对当前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多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步骤缺乏监管、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效果缺乏标准评价、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没有进行总结记录等,上述问题均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的质量管理措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及教学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应用多种方法加强对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质量管理,从而充分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3.2 构建专业的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方向,对丰富学校教学资源、提升学校教学针对性、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等均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及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辅助教师完成实验室教学,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模拟实践教学水平,依据企业工作流程完成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工作,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会计工作的实际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同时也能在学生与企业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就业。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在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过程中,必须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联合企业设计适合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模式,结合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体验。
3.3 加强学生实践练习成绩的考核评价
以往高职院校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并不重视,而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练习成绩的考核优化,将会计专业的实践考核成绩纳入到学生季度、年度的考核成绩内容中,与理论成绩一起共同组成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结果。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练习成绩的考核评价,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实践操作重要程度的认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实践操作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细致的观察学生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帮助教师更加充分的完成学生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科目类型,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其必然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也应分析自身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会计专业进行清晰、明确、正确的定位,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优化措施,从而更加有效的完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为社会及市场输送具备优秀实践操作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梅建安.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分析[J].科教导刊,2016(14):91-92.
[2]寇鹏.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J].知识经济,2016(2):174-175.
[3]张瑜.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J].财会学习,2016(24):226-226.
[4]易笃红.高职会计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119-120.
[5]孙昊.硫酸再生装置技术改造与SO_2转化器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
[6]田云.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生产效率、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定位分析;优化措施
教学体系是由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结构、教学框架、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多项内容综合组成的统一整体,其包括教学顺序、过程、方法、内容、结果、评价、总结等多项要素,是确保教学科目顺利实施教学、提升科目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体系的设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将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问题及措施進行具体分析。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教学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实施目标首先是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人才,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其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本身的目标设置必然是一致的。因此受到高职院校本身教学资源及学校定位的限制,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学生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会计或者出纳职位的能力要求,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上述企业或者单位经济业务处理,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其次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手工帐及电算处理工作;最后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财务审计能力,具备后续财务工作的发展基础。
1.2 职业本身定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取范围可以分为会计职位和非会计职位两种类型。其中会计职位必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会计职位本身的工作内容繁多,包括出纳、收银、工资、成本、资金、费用、核算、制表以及财务管理、会计主管、数据录入、电算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财务经理、会计科研、会计教学等并不属于会计职位范围。因此总结来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职位范围包括出纳、会计、审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多项范围,其中出纳、会计是最符合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培养目标的职位类型。但非会计职位中也有不少职位类型涉及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例如企业管理、企业统计等。
1.3 工作能力定位
个人在企业中的工作能力可以分为基本能力、拓展能力及关键能力三种类型,以基本能力为例。基本能力是一个人从事该职位的基本工作能力,一般包括2~4项能力类型,其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岗位的人往往需求也不同。其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会计流程运用能力、经济业务处理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电算系统操作能力等;拓展能力则是个人在企业工作中基本能力的延伸与升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工作中所需要的拓展能力包括财务报表的审核能力、电算系统的管理能力、企业基础理财能力等;关键能力则是个人在企业工作中除基本能力以外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是解决个人企业工作问题的关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掌握的重要基础,对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整体教学内容偏向理论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其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的练习和培养,院校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及市场的需求为其培养具备多种实践应用能力的劳动型人才。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要求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学校能够以学生为主,重点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引领。然而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有深刻认识,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仍然遵循着以教师为教学主题的教学模式,整体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会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关注点较少,有些学校甚至对学生会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不闻不问,最终导致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存在着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如此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练习的现象,自然导致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有效发挥其教学效果,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目标了。总体来讲,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认知较差或者存在误差,对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体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定位不够准确,对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置不合理,由上至下的不重视最终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无法发挥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2.2 实践教学资源有所欠缺
充足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确保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其可以分为精神资源、物质资源两种类型。其中精神资源即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指导性精神、学习性思想,对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关注程度等等。然而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没有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投入足够的重视程度,那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精神指导也就无从谈起。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在缺乏高屋建瓴的规划指导情况下,其所能发挥的教学效果自然受到不利影响。而物质资源则是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均拥有自身的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实验室,然而在具体的社会资源、渠道资源、就业资源、实习资源、实践资源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失现象,例如无法与外界企业建立良好联系来输送会计人才进行实习、缺乏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联系渠道等等,都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有所欠缺的明显体现,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自然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结合上述问题,本文特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质量管理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然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即使只能拥有较少的实践课程课时比例,也应该加强对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质量管理,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实践课程授课服务。针对以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管理措施缺乏的現象,会计专业教师应针对当前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多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步骤缺乏监管、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效果缺乏标准评价、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没有进行总结记录等,上述问题均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的质量管理措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及教学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应用多种方法加强对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质量管理,从而充分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3.2 构建专业的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方向,对丰富学校教学资源、提升学校教学针对性、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等均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及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辅助教师完成实验室教学,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模拟实践教学水平,依据企业工作流程完成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工作,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会计工作的实际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同时也能在学生与企业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就业。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在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过程中,必须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联合企业设计适合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模式,结合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体验。
3.3 加强学生实践练习成绩的考核评价
以往高职院校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并不重视,而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练习成绩的考核优化,将会计专业的实践考核成绩纳入到学生季度、年度的考核成绩内容中,与理论成绩一起共同组成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结果。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练习成绩的考核评价,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实践操作重要程度的认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实践操作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细致的观察学生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帮助教师更加充分的完成学生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科目类型,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其必然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也应分析自身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会计专业进行清晰、明确、正确的定位,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优化措施,从而更加有效的完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为社会及市场输送具备优秀实践操作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梅建安.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分析[J].科教导刊,2016(14):91-92.
[2]寇鹏.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J].知识经济,2016(2):174-175.
[3]张瑜.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J].财会学习,2016(24):226-226.
[4]易笃红.高职会计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119-120.
[5]孙昊.硫酸再生装置技术改造与SO_2转化器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
[6]田云.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生产效率、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