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味盎然,课堂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
关键词:目标 多样化 激励化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但目前的朗读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的教学观的影响,对朗读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简单否定。“你又读错了!”“没有感情。”诸如此类的话常挂在嘴边;二、形式单调,总是以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为主;三、评价语言贫乏,总以最简单的“嗯,不错”、“还可以”、“挺有感情”之类笼统,乏味的话给予表扬,使课堂气氛沉闷、机械、程序化,导致学生不喜欢朗读,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提高朗读教学中的评价艺术,作出准确合理,鼓舞人心的评价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评价目标层次化
我们可以明确教学的基本途径即“感知体验----情感共振----携法吟诵”。学生的读始终贯穿这一过程,但各阶段的要求不同,评价的目标也应随之而不同。
1、评“感知体验”。这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评价的时候就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评价。
2、评“情感共振”。主要通过朗读体验,使课文语言所表现的客观生活画面,在学生脑海里逐渐清晰,学生的思想感情逐渐与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融,课文语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已有经验情感产生共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评价时可从重读、轻读、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
二、评价形式多样化
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总是以教师为主,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朗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按参与评价的主体来分,我们可以把朗读教学中的评价分为以下几类:
1、教师评价学生。这是朗读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朗读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解放学生的眼、嘴、手、头脑和时空,提高了学生记忆、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
2、学生自我评价。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认为我读得还是挺有感情的,但声音比较轻。”我说:“再读一遍好吗?这次你肯定能读得更好。”他又读了一遍,这一回又响亮又有感情,同学们用掌声祝贺他的成功。
3、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得到来自同学的真诚称赞或认同,可以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安全感、信任感、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可以找对子互评。也培养了敢于评价,并善于一分为二评价的好习惯。此时,教师应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
三、评价艺术激励化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味盎然,课堂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
1、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亮点。当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时,教师可从其它方面给予鼓励诱导:“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你很勇敢,能在这么多老师面前读书!”你读得很认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你一个地方也没读错,一定是认真预习过了,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你能大胆举手,这就是一大进步!”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着期待与爱意,总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而鼓励和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它们对学生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2、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就赞叹语而言,也不能一成不变。当学生朗读得十分出色时,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这样评价:“你读得真精彩,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让大家都跟你学。”“到现在为止,你读得最棒!”“你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祝贺你!”“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和同学们也感动了。”
3、评价要恰如其分。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评价朗读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灌米汤”。那种一味地“你读得真好”,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好。因此,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自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优化、丰富自己的评价语,一方面应努力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通过评价扬长避短,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关键词:目标 多样化 激励化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但目前的朗读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的教学观的影响,对朗读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简单否定。“你又读错了!”“没有感情。”诸如此类的话常挂在嘴边;二、形式单调,总是以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为主;三、评价语言贫乏,总以最简单的“嗯,不错”、“还可以”、“挺有感情”之类笼统,乏味的话给予表扬,使课堂气氛沉闷、机械、程序化,导致学生不喜欢朗读,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提高朗读教学中的评价艺术,作出准确合理,鼓舞人心的评价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评价目标层次化
我们可以明确教学的基本途径即“感知体验----情感共振----携法吟诵”。学生的读始终贯穿这一过程,但各阶段的要求不同,评价的目标也应随之而不同。
1、评“感知体验”。这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评价的时候就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评价。
2、评“情感共振”。主要通过朗读体验,使课文语言所表现的客观生活画面,在学生脑海里逐渐清晰,学生的思想感情逐渐与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融,课文语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已有经验情感产生共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评价时可从重读、轻读、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
二、评价形式多样化
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总是以教师为主,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朗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按参与评价的主体来分,我们可以把朗读教学中的评价分为以下几类:
1、教师评价学生。这是朗读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朗读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解放学生的眼、嘴、手、头脑和时空,提高了学生记忆、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
2、学生自我评价。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认为我读得还是挺有感情的,但声音比较轻。”我说:“再读一遍好吗?这次你肯定能读得更好。”他又读了一遍,这一回又响亮又有感情,同学们用掌声祝贺他的成功。
3、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得到来自同学的真诚称赞或认同,可以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安全感、信任感、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可以找对子互评。也培养了敢于评价,并善于一分为二评价的好习惯。此时,教师应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
三、评价艺术激励化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味盎然,课堂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
1、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亮点。当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时,教师可从其它方面给予鼓励诱导:“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你很勇敢,能在这么多老师面前读书!”你读得很认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你一个地方也没读错,一定是认真预习过了,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你能大胆举手,这就是一大进步!”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着期待与爱意,总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而鼓励和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它们对学生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2、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就赞叹语而言,也不能一成不变。当学生朗读得十分出色时,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这样评价:“你读得真精彩,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让大家都跟你学。”“到现在为止,你读得最棒!”“你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祝贺你!”“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和同学们也感动了。”
3、评价要恰如其分。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评价朗读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灌米汤”。那种一味地“你读得真好”,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好。因此,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自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优化、丰富自己的评价语,一方面应努力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通过评价扬长避短,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