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尤其要善于激发和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学会思考,科学思考,提高其思维的品质。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辐射 发散 倾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成为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尤其要善于激活和引导学生。
一
所谓“激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应该说,这样的因素是很多的,而我们尤其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让学生的思维“辐射”式展开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中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来探讨这个问题:在小说《项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巧妙的结局构思,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教学《七根火柴》可以让学生想象无名战士要对卢进勇说的话;而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除了课文教学之外,作文教学也有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审题,如:以“朋友”为题的记叙文,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遗憾的是许多教师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作文训練,都强调唯一性,都喜欢从一个已有的定论出发。秋天来了树叶只能“落”了,而不能“黄”了,雪化了只能变成“水”而不能变成“春天”,失去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机会,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二、让学生的思维和现成“结论”对抗
我们常常看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煞费心机的把学生引人既定的答案之中。其实,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自己的见解,无论对错,都是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前人的见解,积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现行教材无论是注释,还是提示和练习都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让学生大胆的思考,发表不同见解。比如《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里的标点和内容的关系就不够清楚,很值得推敲。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有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
三、让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空间”中放飞
所谓“空白处”,主要是指在叙事作品、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行文简洁、文章节奏变化,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需要,将一些内容省略以后,使文章的展开过程形成的“断裂”。这些“断裂地带”,正是我们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利空间。比如《祝福》中,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以后愤愤地说:“可恶!然而……”“然而”什么呢?作者没有说,给我们留下了一片空白,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调动自己的想象,进行补充。《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笑声中从楼梯上滚下来,接下去就写到:“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这中间都有着大片的空白,课堂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而戏剧、诗歌语言中空白则更多。如:《雷雨》、《日出》等里面有好多留白都可以想象。
文学作品中既然存在这些留白,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特定的情节、人物或有关因素作出合理推断。
二
上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要做的“激活”工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激活”仅仅是一个方面,甚至是相对次要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激活”的基础上做好“引导”的工作。
一、教给方法,引导倾听
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他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其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倾听也要做到“三心”,一要专心,二要虚心,三要用心。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经常强调:“听”与“说”同样的重要,“说”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别人明白,“听”要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老师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也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
二、榜样示范,善于倾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发言的时候,我首先带头用心地倾听,无论同学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绝对做到认真地倾听,用心地倾听。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让学生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树立他们的信心,这样一来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三、善抓典型,鼓励倾听
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我十分注重抓住典型,对其进行真诚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倾听的喜悦。如:对听得很认真的同学,我会对他说:“你听的很认真,看得出你懂得尊重别人,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对指出别人发言中有细小错误的同学我会说:“这么一点的小错误你都听出来了,你真用心,还帮他改正了不足,你真了不起。”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老师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周有光.《我国语文的时代演进》第2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朱光潜.《回忆朱佩弦先生》文学杂志.第三卷,第五期,第7页.商务印书馆,1948.
[3] 《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3.第一集,《论白话》,270页;第三集,《论国语教育》,193页;第四集,《国语和普通话》,531~532页;第八集,《语文杂谈》,204页.
[4] 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见《完美的人格》,124页,三联书店,1987.
[5] 《朱自清全集》第三集,《论育读》,186页;第八集,《理想的白话文》,359、360页.
[6] 《朱自清全集》第二集,《写作杂谈》,76~78页;第八集,《论句子的主词及表句》,313、314页.
[7] 《朱自清全集》第八集,《译名》,26~27页.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辐射 发散 倾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成为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尤其要善于激活和引导学生。
一
所谓“激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应该说,这样的因素是很多的,而我们尤其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让学生的思维“辐射”式展开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中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来探讨这个问题:在小说《项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巧妙的结局构思,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教学《七根火柴》可以让学生想象无名战士要对卢进勇说的话;而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除了课文教学之外,作文教学也有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审题,如:以“朋友”为题的记叙文,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遗憾的是许多教师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作文训練,都强调唯一性,都喜欢从一个已有的定论出发。秋天来了树叶只能“落”了,而不能“黄”了,雪化了只能变成“水”而不能变成“春天”,失去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机会,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二、让学生的思维和现成“结论”对抗
我们常常看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煞费心机的把学生引人既定的答案之中。其实,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自己的见解,无论对错,都是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前人的见解,积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现行教材无论是注释,还是提示和练习都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让学生大胆的思考,发表不同见解。比如《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里的标点和内容的关系就不够清楚,很值得推敲。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有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
三、让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空间”中放飞
所谓“空白处”,主要是指在叙事作品、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行文简洁、文章节奏变化,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需要,将一些内容省略以后,使文章的展开过程形成的“断裂”。这些“断裂地带”,正是我们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利空间。比如《祝福》中,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以后愤愤地说:“可恶!然而……”“然而”什么呢?作者没有说,给我们留下了一片空白,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调动自己的想象,进行补充。《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笑声中从楼梯上滚下来,接下去就写到:“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这中间都有着大片的空白,课堂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而戏剧、诗歌语言中空白则更多。如:《雷雨》、《日出》等里面有好多留白都可以想象。
文学作品中既然存在这些留白,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特定的情节、人物或有关因素作出合理推断。
二
上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要做的“激活”工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激活”仅仅是一个方面,甚至是相对次要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激活”的基础上做好“引导”的工作。
一、教给方法,引导倾听
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他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其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倾听也要做到“三心”,一要专心,二要虚心,三要用心。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经常强调:“听”与“说”同样的重要,“说”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别人明白,“听”要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老师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也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
二、榜样示范,善于倾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发言的时候,我首先带头用心地倾听,无论同学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绝对做到认真地倾听,用心地倾听。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让学生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树立他们的信心,这样一来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三、善抓典型,鼓励倾听
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我十分注重抓住典型,对其进行真诚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倾听的喜悦。如:对听得很认真的同学,我会对他说:“你听的很认真,看得出你懂得尊重别人,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对指出别人发言中有细小错误的同学我会说:“这么一点的小错误你都听出来了,你真用心,还帮他改正了不足,你真了不起。”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老师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周有光.《我国语文的时代演进》第2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朱光潜.《回忆朱佩弦先生》文学杂志.第三卷,第五期,第7页.商务印书馆,1948.
[3] 《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3.第一集,《论白话》,270页;第三集,《论国语教育》,193页;第四集,《国语和普通话》,531~532页;第八集,《语文杂谈》,204页.
[4] 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见《完美的人格》,124页,三联书店,1987.
[5] 《朱自清全集》第三集,《论育读》,186页;第八集,《理想的白话文》,359、360页.
[6] 《朱自清全集》第二集,《写作杂谈》,76~78页;第八集,《论句子的主词及表句》,313、314页.
[7] 《朱自清全集》第八集,《译名》,26~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