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化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也是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项重要对策,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控铣的学习兴趣,并能因材施教,顾及全部学生,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使教法与学法对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教学实施 分层教学 多元评价
一、背景研究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大部分班级为三年制的普通中职班,其学生本身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但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中职班主要是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如果学生所学的技能不能胜任企业的需求,就等于中职学校的就业也就慢慢出现危机。还有少数班级为三年制的高考创新班,其学生的理论基础好,学习的主动性强,是中职学生的佼佼者,并在单招单考的创新改革中加入了实践技能考核,如果日常教学不能使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高考实训的预期目标,就等于使学生无法考取大学,降低了学校单招单考的声誉。针对这种现状,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难以顾及全体学生,很难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学生能否学到一技之长,值得我们深思。但由于数控铣床设备价值比较昂贵,所以学校的数控铣床设备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一个班按50人计算,10台数控铣床设备,5~6人一台数控铣床,1周8节数铣床实训课,1节课按40分钟计算,每位学生1周的平均实训时间约为1小时左右,每位学生一学期的平均实训时间约为20小时左右,所以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时间大大缩减,最终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所以我校对于实训课试行“小班化”教学模式,为期一个星期的集中实训,而且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操作机床,例如:数控铣床的学生有14人,学校机床2人/台都应该满足,每个礼拜每个学生就应该有18节课的时间操作机床,而且项目有两个教师巡回指导,实时监督学生。同时不断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培训,不断深化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
二、小班化数铣实训教学的实施
1.实训课前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对组内人员进行分工,设置组长、程序员、工艺员,使每个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
2.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后首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数铣理论知识讲解。理论知识是数控铣床操作的关键,编程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设置如下:(1)讲解数控铣床的组成结构;(2)讲解数控铣床的控制面板;(3)讲解数控铣床的日常维护;(4)讲解数控铣床的编程知识及各个编程指令的应用场合(按实训项目进行分层讲解)。
3.根据学生学习数铣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机制,实行教学评价多元化。首先由学生自我评价找错误,其次学生互评找差距,最后教师总评找优点的评价机制,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这样能够突破师生交流的单向性,增强师生的亲和力。
4.通过教学方式上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对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进行全面化、全程化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最终通过学员过程评价表进行总体体现。通过学员过程评价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才能进行上机操作,上机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合理制定如下实训项目内容:(1)讲解数控铣床的控制面板各个按键的作用及使用场合;(2)讲解数控铣床的程序输入与模拟训练;(3)讲解数控铣床的对刀训练;(4)讲解数控铣床刀具长度与刀具半径补偿训练;(5)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一(简单直线轮廓)加工;(6)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二(圆弧轮廓)加工;(7)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三(型腔轮廓)加工;(8)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四(钻孔)加工;(9)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五(配合零件)加工;(10)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六(综合零件)加工。
三、小班化数铣实训教学的建议
小班化教学模式能促进教学策略的深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做到“教学做合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数铣实训小班化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过程评价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作业布置、分类指导,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查,使各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起点上进行前进,但实施小班化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实践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小班化教学模式所要求的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师综合素质具有限制性,并且小班化教学模式要求一个班在15人左右,也明显加重了学校教育成本和师资队伍配置。
总之,小班化教学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最终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关注学生个体,小班化教学模式能促进培优补差,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掌握一技之长,从而不断使学生能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仁华 任治军 谢海元 浅谈小班化课堂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杨中枢 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教学实施 分层教学 多元评价
一、背景研究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大部分班级为三年制的普通中职班,其学生本身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但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中职班主要是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如果学生所学的技能不能胜任企业的需求,就等于中职学校的就业也就慢慢出现危机。还有少数班级为三年制的高考创新班,其学生的理论基础好,学习的主动性强,是中职学生的佼佼者,并在单招单考的创新改革中加入了实践技能考核,如果日常教学不能使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高考实训的预期目标,就等于使学生无法考取大学,降低了学校单招单考的声誉。针对这种现状,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难以顾及全体学生,很难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学生能否学到一技之长,值得我们深思。但由于数控铣床设备价值比较昂贵,所以学校的数控铣床设备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一个班按50人计算,10台数控铣床设备,5~6人一台数控铣床,1周8节数铣床实训课,1节课按40分钟计算,每位学生1周的平均实训时间约为1小时左右,每位学生一学期的平均实训时间约为20小时左右,所以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时间大大缩减,最终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所以我校对于实训课试行“小班化”教学模式,为期一个星期的集中实训,而且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操作机床,例如:数控铣床的学生有14人,学校机床2人/台都应该满足,每个礼拜每个学生就应该有18节课的时间操作机床,而且项目有两个教师巡回指导,实时监督学生。同时不断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培训,不断深化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
二、小班化数铣实训教学的实施
1.实训课前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对组内人员进行分工,设置组长、程序员、工艺员,使每个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
2.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后首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数铣理论知识讲解。理论知识是数控铣床操作的关键,编程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设置如下:(1)讲解数控铣床的组成结构;(2)讲解数控铣床的控制面板;(3)讲解数控铣床的日常维护;(4)讲解数控铣床的编程知识及各个编程指令的应用场合(按实训项目进行分层讲解)。
3.根据学生学习数铣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机制,实行教学评价多元化。首先由学生自我评价找错误,其次学生互评找差距,最后教师总评找优点的评价机制,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这样能够突破师生交流的单向性,增强师生的亲和力。
4.通过教学方式上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对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进行全面化、全程化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最终通过学员过程评价表进行总体体现。通过学员过程评价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才能进行上机操作,上机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合理制定如下实训项目内容:(1)讲解数控铣床的控制面板各个按键的作用及使用场合;(2)讲解数控铣床的程序输入与模拟训练;(3)讲解数控铣床的对刀训练;(4)讲解数控铣床刀具长度与刀具半径补偿训练;(5)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一(简单直线轮廓)加工;(6)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二(圆弧轮廓)加工;(7)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三(型腔轮廓)加工;(8)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四(钻孔)加工;(9)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五(配合零件)加工;(10)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六(综合零件)加工。
三、小班化数铣实训教学的建议
小班化教学模式能促进教学策略的深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做到“教学做合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数铣实训小班化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过程评价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作业布置、分类指导,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查,使各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起点上进行前进,但实施小班化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实践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小班化教学模式所要求的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师综合素质具有限制性,并且小班化教学模式要求一个班在15人左右,也明显加重了学校教育成本和师资队伍配置。
总之,小班化教学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最终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关注学生个体,小班化教学模式能促进培优补差,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掌握一技之长,从而不断使学生能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仁华 任治军 谢海元 浅谈小班化课堂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杨中枢 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