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年级学生“比轻重”的研究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一年级的"比轻重"是学生学习"比多少"后的深入学习,也是认识克、千克、吨等质量单位的基础。教材中呈现的情境由两种物体间的轻重比较拓展到三种物体间的轻重比较,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因缺乏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感到困难。那么,这种"比轻重"的问题在教材中有哪些呈现形式?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都有哪些思考方法,又遇到哪些困惑?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这类题目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仅把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下简称“新增两基”)列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明确指出了达成这些目标的途径.
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在于强调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观念已经逐步清晰,当前迫切需要的是行动载体的创设与实践体系的建立。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平台;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创新意识的培养要真实地萌发在学生身上。  一、课堂要多些民主与和谐  教学民主是学生进行自主实践、自主创新的前提。没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中就不可能尽情绽放,创新意识就不可能真正
学问学问,学了就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郑板桥有诗云:“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这个问就是深一层的提问——追问。什么是追问?顾名思义,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问,穷追不舍地问,打破砂锅问到底。  追问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教学一开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肯定是浅层次的、模糊的,追问就是引导学生从表面到深入、从模糊到清晰的一把钥匙。学生在一次次的追问中,思维渐渐明朗起来,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思维的活跃性